Yoana Wong Yoana Wong

黏液性腺癌8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黏液性腺癌

TTF-1 属于核转录因子NK-2 家族成员,在甲状腺、肺和前脑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甲状腺和肺的特异性标志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腺癌(TTF-1 ,+ )与转移性腺癌(TTF-1 ,- )的鉴别。 由于黏液性肺腺癌临床少见,目前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资料分析,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MPA 的发病机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表型原因、治疗方法的改进如靶向化疗药等。 楔形切除治疗MCA ,同样可获得良好效果,这可能是由于MCA 与其他MPA 亚型的生物学特性不一致,但该报道病例数较少,尚待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随着胸腔镜技术(VATS )的成熟,VATS 下肺叶切除术也可作为早期MPA 的选择之一。 MPA 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有结节影、肺实变影、多囊腔影、空洞影、毛玻璃影、气泡样透亮影、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隙增宽等。 有研究显示,77.1% MPA 病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75.0% 有毛玻璃影,75.0% 有含空气的实变影,68.8% 有小叶间隔增厚,45.8% 含中央小叶结节,39.6% 出现气道黏液堵塞。

原发性肺SRCC 约占肺癌的0.14% ~1.9% ,发病率差异较大因诊断标准尚未确立。 原发性肺M-BAC ,又叫杯状细胞型腺癌,属于BAC 的特殊类型,约占全部BAC 的1/4 ,占肺腺癌的1% ~5% 。 原发性肺黏液(胶样)腺癌MCA 属于发病率较低的一种亚型,约占肺部肿瘤的0.24% 。 目前关于MPA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没有专门的深入研究,一般认为与普通型肺腺癌相同。

黏液性腺癌: 临床病理资料

MPA 常见MUC 表达,各亚型间MUC 表达有明显差异,因此,黏蛋白的表达差异有助于不同MPA 亚型之间的鉴别。 目前MPA 的诊断方法无明显进展,MPA 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其中一部分患者已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 胸部CT 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具有结构显示清晰、病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 根据WHO 组织学分型规定,肺腺癌可分为混合型、腺泡样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型、腺癌伴黏液分泌型以及一些变异型。

黏液性腺癌

MPA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平均发病年龄可因不同亚型而有差异。 与其他3 种亚型不同的是,SRCC 更倾向于年轻患者,且SRCC 细胞比例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SRCC 成分≥70% 的肺SRCC 平均发病年龄为48 岁,SRCC 成分≤10% 的平均年龄为61.3 岁,与普通型腺癌患者的平均67 岁相比差异明显。 M-BAC 具有潜在多灶性生物学特性,即使是孤立结节,也容易通过气道扩散出现肺内转移,术后易复发。 与普通型肺腺癌相比,M-BAC 的淋巴结转移率少,但肺内转移率更高,预后也更差,但相对好于SRCC 和SA 。 MCA 不同于其他3 种亚型,其恶性度较低,肺内、血行、淋巴结转移少,不易远处转移,预后也更好。

黏液性腺癌: 2. 组织病理检查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黏液性腺癌2023 neoplasms, MPMN)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的恶性肿瘤[1],常见于具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患者,普通人群非常罕见。 与转移性肿瘤所造成的多器官累及相比,MPMN患者临床分期早,预后相对要好,治疗也相应更趋向保守,因此,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由于原发于宫体的内模样癌与原发于宫颈的黏液腺癌发病机制不同,二者同步性出现的病例尤为罕见,以往文献尚未见此类病例的报道,仅检索到两例宫颈癌合并子宫内模样癌[2-3]的个案报道,宫颈部位原发癌的类型分别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小细胞亚型和透明细胞癌。 综上,宫体部位的POLE突变型低分化内膜样癌属于低危组,预后好,单纯手术后无需辅助治疗。

黏液性腺癌

此外,SRCC 和SA 易形成实性的癌巢,CT 上多表现为结节团块影;M-BAC 在CT 上多表现为边缘不清的低密度灶,并且呈多灶性,常累及整个肺叶,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和毛玻璃影;MCA 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略低的结节状团块影,内含有丰富的胶质黏液物质。

黏液性腺癌: 临床病理资料

CK7 是角蛋白家族(cytokeratin )的一个亚型,分子量为54 KDa ,主要标记腺上皮和移行上皮,在肺呈阳性表达,而在胃肠道常呈阴性表达,因此也常用于肺癌(CK7+ )与胃肠道肿瘤(CK7 - )的鉴别。 研究表明,原发性肺腺癌和MPA 各亚型均高表达CK7 (80% ~100% ),转移性腺癌阴性表达CK7 。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MPA 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肺腺癌相似,但MPA 具有独特的免疫学表型及生物学特性,整体预后也较普通型肺腺癌差,目前治疗手段效果仍不理想,需进一步探索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MPA 各亚型之间预后也不尽相同,与普通型腺癌相比,预后较差的是SRCC 和SA ,其次是M-BAC ,MCA 预后则相对较好。 MPA 黏液性腺癌 是一组临床上较少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至今国际上没有确切的MPA 发病率统计,但其各亚型仍时有报道。

  •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MPMN)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的恶性肿瘤[1],常见于具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患者,普通人群非常罕见。
  • 这些生物学特性与SRCC 极为相似,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SA 成分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SA 的3 年生存率也仅为32.3% 。
  • 此外,部分影像学征象也与MPA 的预后有关,MPA 患者的胸部CT 上若出现中央小叶结节(centrilobular nodules ),则提示有更高的肺内转移可能,与无此表现的MPA 患者相比,预后更差。
  • SRCC 恶性度高,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容易转移至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亦可远距离转移,累及脑、骨及肝,预后差,手术完全性切除后易复发。
  • 黏蛋白(mucin ,MUC )是一组由不同黏蛋白基因编码产生的高分子量、高度O- 糖基化的糖蛋白,它广泛存在于各类上皮细胞表面。
  • M-BAC 具有潜在多灶性生物学特性,即使是孤立结节,也容易通过气道扩散出现肺内转移,术后易复发。
  • MPA 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有结节影、肺实变影、多囊腔影、空洞影、毛玻璃影、气泡样透亮影、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隙增宽等。

因此,结合CK5/6 和p63 的表达亦有助于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 肺腺癌一般以女性较多见,但据目前文献报道,MPA 的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 两肿块彼此界限清晰,相距约30 黏液性腺癌 mm,组织连续取材后镜下证实二者形态无移行。 PET/CT 可准确显示病灶、孤立性肺结节及可疑的病变区域,在确定临床分期有较高的价值;但PET/CT 在诊断MPA 有较大的局限性。 因此,诊断MPA 时,胸部CT 明显优于PET/CT ,对于怀疑MPA 的患者不宜行PET/CT 。

黏液性腺癌: 2. 组织病理检查

SA 恶性度高,进展快,早期易发生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这些生物学特性与SRCC 黏液性腺癌2023 黏液性腺癌 极为相似,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SA 成分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SA 的3 年生存率也仅为32.3% 。 黏蛋白(mucin ,MUC )是一组由不同黏蛋白基因编码产生的高分子量、高度O- 糖基化的糖蛋白,它广泛存在于各类上皮细胞表面。

黏液性腺癌

MPA 的整体预后较其他亚型肺腺癌差,可能的原因是MPA 黏液性腺癌 有更高的转移率,包括肺内转移、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等。 SRCC 恶性度高,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容易转移至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亦可远距离转移,累及脑、骨及肝,预后差,手术完全性切除后易复发。 SRCC 和SA 由于恶性度高,易转移,争取手术完全切除是关键,术后一般辅以化疗。 M-BAC 则视其病变情况而定,单肺多结节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或放疗;双肺弥漫或多结节,手术后预后差,以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为主。

黏液性腺癌: 2. 组织病理检查

宫颈高分化黏液腺癌属于Ⅰ B1期HPVA-CA,规范治疗应该是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辅以放化疗为主的治疗。 B超及MRI检查均发现子宫形态失常,宫腔及肌壁间多发大小不等结节,MRI示子宫颈大量囊状信号灶(图 1),影像学诊断考虑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并子宫颈多发囊肿可能。 拟予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前未行HPV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宫腔内为“分化差的癌”,遂更改术式为“腹腔镜子宫扩大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部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部分切除术”。 术后因当地医院病理诊断困难,遂将石蜡切片送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会诊。 综上发现,MPA 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MPA 高表达CK7 ,部分表达TTF-1 、CK20 ,而转移性胃肠道腺癌高表达CK20 ,而阴性表达CK7 和TTF-1 。

现就MPA 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也是组织学类型最多变的一个亚型。 现有的MPA 治疗手段与肺腺癌相同,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早期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愈MPA 的惟一方式,标准手术方式是肺叶切除术+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此外,CK5/6 和p63 被认为是鳞癌标志物,研究发现肺腺癌部分表达CK5/6 和p63 ,而MPA 阴性表达p63 ,部分表达CK5/6 ;鳞癌低表达CK7 ,高表达p63 。

黏液性腺癌: 临床病理资料

结合上述结果,基本可以鉴别出肿瘤的原发部位,尤其是对于TTF-1 阴性表达的MPA 病例,CK7 的阳性表达有助于鉴别诊断,而CK20 有一定局限性。 CK20 也是角蛋白家族(Cytokeratin )- 个亚型,分布于上皮细胞的中间纤维丝,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也常用于鉴别肿瘤是否来源于胃肠道。 CK20 在转移性腺癌成阳性表达,原发性肺腺癌呈阴性表达,但MPA 有部分阳性表达。

肺黏液性腺癌(mucin-producing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MPA )属于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 此外,部分影像学征象也与MPA 的预后有关,MPA 患者的胸部CT 上若出现中央小叶结节(centrilobular nodules ),则提示有更高的肺内转移可能,与无此表现的MPA 患者相比,预后更差。 化疗是MPA 另一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MPA 的标准化疗方案,一般认为与肺腺癌相同,常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TP 、GP 等。 近年来K-ras 、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受到关注,部分靶向药物在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病痛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MPA 的相关研究。 大量研究发现,甲状腺转录因子-1 (thyroid tranion factor-1 ,TTF-1 )、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7 ,CK7 )、细胞角蛋白-20 (CK20 )有助于MPA 与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黏液性腺癌: 2. 组织病理检查

MCA 恶性度相对较低,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加或不加化疗。 研究发现 MPA 部分表达TTF-1 ,各亚型间阳性率差异明显,TTF-1 在SRCC 和SA 中高表达,而在M-BAC 和MCA 中呈低表达甚至出现阴性表达,而转移性胃肠道腺癌往往阴性表达。 MPA 是原发或转移与临床治疗选择及预后关系密切,因此,鉴别MPA 的原发部位十分重要。 MPA 的组织学特征与转移性胃肠道腺癌极为相似,凭肉眼在形态学上鉴别较为困难,需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表型以鉴别。 MPA 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肺腺癌的其他亚型相似,缺乏特异性表现。

黏液性腺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