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10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至落成該年,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市民入住,而播放了一齣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並請來藝人譚炳文作旁白[7]。 1968年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同時亦慶祝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第25,000個單位落成(位於華美樓9樓)。 華富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愛民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5]。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0]。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1],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2]。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2023 華富邨於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2023 1963 年拍板興建,建築設計出自前香港屋宇建設處(現今的房屋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之手筆,建築工程則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華貴邨 近期成交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清河商場為一座單層商場,面積約2,400平方米,於2008年4月啟用。 截至2009年10月為止,已有日本城家居用品店、OK便利店、大昌食品市場、萬寧、西醫及牙醫診所、富園茶餐廳、髮廊、洗衣店、餅店、富金酒樓、源泰文具公司及百佳超級市場進駐。 在商場旁邊為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小巴站、巴士站及的士站,而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8年12月7日啟用。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上邨6幢住宅皆屬雙塔式設計,休憩設施主要位於大廈四周及天台平台,比較零碎,下邨才可展示華富邨如何在大廈之間創造社區。 下邨7幢住宅屬舊長型,顧名思義,大廈以直立的長矩形為基礎,組合出數種佈局。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例如華安樓由2個長矩形以130度連接而成,與並排的華樂樓構成邨口的長廊;華珍樓則以90度拼合兩個長矩形,其中1幢更與華康樓相連,可共用升降機及通道。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遷置公屋再拖到2027年 華富邨重建滯後 居民頸都長

陰涼的天井過往曾是小童的遊樂場,但有邨民表示,華富邨的雙塔常有人跳樓自殺,他們現在都避免踏入天井。 有5幢建於山上,另外2座大廈(裕興樓及豐興樓)則依山而建,設有大型升降機、架空走廊及天台通道,分別連接環翠道及柴灣道,方便居民出入,建築設計上與同期的葵盛西邨十分相似。 此外,和興樓樓高28層,是眾多第七型徙置大廈中(也是1970年代落成的資助房屋)最高的一幢。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而在華貴商場旁,設有華貴社區中心及升降機塔連行人天橋連接山上的華富邨。 華貴邨5座Y4型樓宇按山勢呈半月形排列,前方則以T型排列的居屋嘉隆苑,務求讓更多的單位可以觀賞海景及山景,並且減低單位間的互望。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2023 而華貴邨及嘉隆苑的外牆選色以地盤的自然地貌為主,以海的藍色及山的綠色為主色,以灰白色襯托,再以附近山勢形態作外牆圖案。 華貴邨近海邊設有一個圓形水飾廣場更是一個遊樂場與嬉水池雙結合的嶄新概念設計,可惜除更衣室及洗手間之外,其餘設施因屋邨管理問題而停用至今。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現時的商場樓高4層,LG1層設髮廊,LG層設街市、華富米行雜貨、華富米行、榮記文具、榮記五金建材、惠康超級市場、佳寶食品和廣泰百貨。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重建後樓宇

屋邨管理扣分制自2003年出台後,規範居民公眾地方行為,家和公家的界線再不模糊。 但這不代表街坊不再聚頭,在華富邨以至不少屋邨,我們不難發現居民將舊椅舊櫈集中在陰涼處,成為他們日常的聚腳點。 至於華泰樓更設有「健身室」,街坊收集廢棄健身器材供街坊免費使用(圖三)。 上邨的園境設計或許不及下邨,但居民善用雙塔底部這些未被定義的空間創造自己的社區──前提是房署要容許居民善用空間。 我們可以在走廊了解居民如何定義「家」與「公家」,例如以往不少居民打開木門卻在鐵閘掛上布簾,有利通風但保留部分私隱,在家與公家之間取得平衡。 對建築攝影愛好者來說,這些廿多層高的天井極具視覺震憾,但並非所有居民都喜愛長期幽暗的天井及迴廊──電影《淪落人》及《幻愛》就以湖景邨及愛民邨的同類天井象徵主角身陷困境。

華富邨(英語:Wah Fu Estate),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等。 是香港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因為部份樓宇可以看到海景及鄰近的貝沙灣,所以普遍有「平民豪宅」之稱。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華貴邨 (華富)

記者趕赴現場,發現兩名身穿防護衣物的警員及一批軍裝警員在場,以及一名戴口罩及白色手表的老翁坐在站長室旁。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2023 而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東(LC5)選區[15],而地方行政則為北區。 華貴邨位於田灣西南部;華富邨東南部,嘉隆苑以北的華貴道3號,面向火藥洲及鴨脷洲,遠眺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另外,原位於興華(二)邨的部份商店及街市至今仍由房委會持有,沒有隨上述的興華廣場一同售予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相關零售面積接近3,500平方米,大部份商店在安興樓及和興樓平台[13]。 1976年2月1日由於愛秩序灣艇戶大火,有接近3,000人受災[8]。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至於單位,據房屋署於上月向南區區議會遞交的資料,新華富邨將採用構件式設計。 4款單位的廁所都不設浴缸,透過提升淋浴間台階做到乾濕分離;丙類和丁類單位的廚或廁都面向大門,坊間對這些設計早有批評。 我們曾考察同屬構件式的海盈邨,並透過三維掃描及立體模型分析居民如何運用家居空間。 到訪的這個大單位(圖五)類似新華富邨的丁類單位(面積35至36.1平方米;供4至5人居住),唯一的房間在廚房對面,成為這個4人家庭的主人房。 因格式及空間所限(分別3.45及3.69平方米),只好將高架牀放在窗邊,並打通間隔牆共用冷氣。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政府當時亦提到華富邨首批獲搬遷安置的居民料將於2025年入伙。 華富邨重建計劃再度延後,首批接收搬遷居民的公屋拖至最快2027年入伙。 房屋署通訊披露,預料未來南港島線西段的華富站會設於華安樓及華樂樓一帶,即現時該邨「邨口」位置,故上述樓宇將作為第一期重建拆卸,以盡早騰空土地作鐵路發展之用,首階段搬遷往接收公屋的居民最快2027年可入伙,是繼去年延遲1年後再延多1年。 有區議員直言居民等重建等到「頸都長」,認為重建計劃已有滯後,促政府及港鐵應及早交代時間表,盡快完成工程。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華貴邨 位置地圖

商場設有三層停車場,約有200個車位可供訪客和居民使用,由鄰近巴士和小巴站開出的路線直達港島南區、灣仔和北角。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靈異和超自然事件信不信由你,但華富邨確實不失為地靈人傑的福地,有不少香港名人曾在此居住和成長,由政府高官到明星藝人都有,例如: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前電盈副主席張永霖、I.T. 時裝集團老闆沈嘉偉、1994 年港姐冠軍譚小環、電台 DJ 小儀、創作歌手藍奕邦、漫畫家邱福龍等。 有「平民豪宅」之稱的華富邨(Wah Fu Estate),除了有羨煞旁人的無敵海景,這條早期落成的港島南區公共屋邨,至今仍保留昔日情懷、老街坊的人情味。 但在時代巨輪推進下,屹立逾半世紀的華富邨,亦將踏上了清拆重建之路,屋邨一事一物亦將會塵封在歷史之中。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本邨有8座住宅大廈,本來預算於2003年3月-2004年1月期間入伙。 但是,因為居屋第23期乙取消及孫九招導致大量未售居屋改作公屋,以及有承建商資不抵債而導致清河邨工程兩度延誤(當中地基工程要到2002年才竣工,及後到2003年9月才批出上蓋工程合約),最終本邨第三期於2006年才入伙。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餘下的樓宇在2008年6月時大部份都已落成,2008年12月13日全面入伙(較原定2004年全面入伙延遲四年),最多可容納21,000人居住。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香港首批雙塔式大廈

政府在2022年2月14日晚上8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不包括華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2時完成行動。 消息稱,該名老翁家住藍田,上周六(15日)從內地回港後需接受家居隔離。 惟他今早突然離開寓所,其子發現後報警求助,不斷致電父親,當時老翁正乘坐前往上水的巴士,不知自己身處何方,有乘客幫忙接聽電話,並協助老翁於上水清河邨巴士總站下車,身穿整套防護衣物警員到場處理。 另外,為增加綠化面積,設有全港首個垃圾房天台花園、綠化行車道、10支太陽能路燈、垂直綠化等各樣設施集於一身,是屋邨的一大特色。 此外,清河邨早年亦曾設有一座可容納210部私家車、28部輕型貨車及29部電單車的停車場,但目前已劃入清濤苑範圍內。 截至2023年6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 1998年,華貴邨成為當時唯一在南區成立的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3],及首個在港島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
  • 另外,原位於興華(二)邨的部份商店及街市至今仍由房委會持有,沒有隨上述的興華廣場一同售予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相關零售面積接近3,500平方米,大部份商店在安興樓及和興樓平台[13]。
  • 華富邨於 1963 年拍板興建,建築設計出自前香港屋宇建設處(現今的房屋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之手筆,建築工程則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
  • 消息稱,該名老翁家住藍田,上周六(15日)從內地回港後需接受家居隔離。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合適的園境設計有助社區發展,但其成敗自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港英政府於1970年代推動居民成立互助委員會,以及早期搬入的潮籍社群,都強化華富邨的社區凝聚力。 入伙初期的華富邨多搶劫案,加上瀑布灣多致命意外,不少家庭禁止兒童獨自離家,令公共空間空蕩蕩,社區設施無人問津。 1973年的《南華早報》甚至以「華富邨的囚犯」(The prisoners of Wah Fu)形容年輕居民「被困」屋內的苦悶。 港大建築學系副教授賈倍思曾在同濟大學出版的《時代建築》這樣寫香港公屋:「用豐富多彩的公共服務設施、社會活動、和優美的環境,來彌補住宅室內的擁擠、單調和因缺少私密性而形成的壓抑感」。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重建前的興華(一)邨樓宇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港英政府在戰後避免興建具殖民地色彩的建築,並在物料、預算及技工短缺下,傾向以效率見稱的現代主義建築。 自千禧年起,特區政府逐步以「因地制宜」的方式興建屋邨,並自2008年起從「非構件式單位設計」過渡到「整體構件式單位設計」,意思是新屋邨的大廈設計隨地形而變,單位設計則大同小異,藉以解決「標準大廈設計」難以應付的地盤及節約預算。 現時新華富邨的大廈及園境設計資料有限,但大廈據稱可高達40層,從頂層望向地面大概只會感到暈眩,加上計劃中的11幢住宅散落5幅狹小地皮,下邨那優秀的園境設計顯然已不切實際。 街坊多自然衝突多,居民對於鄰里關係、私隱、物業管理和公共衛生等的想法亦隨着時代轉變。

  •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 華貴邨位於田灣西南部;華富邨東南部,嘉隆苑以北的華貴道3號,面向火藥洲及鴨脷洲,遠眺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
  • 房委會租住房屋小組於2000年9月通過把本邨命名為清河邨,取其「清澈河流」之意;亦與其毗鄰客家原居民雞嶺村之張氏宗祠堂聯「清河世澤,金鑑家聲」互襯。
  •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入伙初期的華富邨多搶劫案,加上瀑布灣多致命意外,不少家庭禁止兒童獨自離家,令公共空間空蕩蕩,社區設施無人問津。

但是,由於德信資不抵債,加上在此項目與香港仔石排灣邨二期拖欠工人薪金,導致項目施工進度緩慢,最後被房屋署勒令終止合約並重新招標,而德信更因欠下賠償而一度被法院下令清盤。 此案是自從1986年祥記建築有限公司放棄耀安邨一期及顯徑邨二及三期工程、1995年海成建築有限公司資不抵債引致葵盛東邨及金坪邨爛尾,以及1990年代尾數宗公屋小型單位大廈工程爛尾後,最為嚴重的公屋工程爛尾事件。 商場於2014年被領展以5.18億港元出售後,商場改名為「華貴坊」。 新業主原本聲稱翻新街市,但2015年6月突然在沒有通知下將街市結業,20多個商戶頓失生計,街市盛傳會改建成大型超市或特賣場。 華貴邨業主立案法團指有近2萬居民受影響,長者和輪椅住戶現只能光顧超市「捱貴菜」,促盡快重開街市,盼政府介入協助[8]。 翻新後商場已於2017年重開,主要租戶包括業主旗下公司U Home及優品360、7-11便利店、百佳超級市場、屈臣氏、藥房、中醫診所、洗衣店和髮廊等。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樓宇詳情

商場也設有銀行櫃員機,現在暫時擺放在清譽樓附翼地下及OK便利店內[13]。 華富(二)邨商場位於香港薄扶林華富(二)邨內,於1978年建成,可提供約4,500平方米面積的商舖作經營零售和飲食業之用。 香港各區不少商場都是寵物友善,九龍狗商場有圓方、Mikiki,港島狗商場則有赤柱廣場,部分狗狗商場不但有寵物專用設施,更開設了狗可入餐廳。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華清、華基則設單邊開放式走廊,居民可以站在走廊看人看風景,往還在走廊上的街坊街里,亦是倍添社區生氣的獨特景色。 華富邨位於雞籠灣及瀑布灣的斜坡上,除善用平台創造休憩空間及通道,著名的雙塔式大廈是另一種應對方法。 電梯位於雙塔的交匯處,原因自然是透過共用設施減省成本,但也成為高低座居民偶爾打招呼的地方。 高低座(分別樓高26及24層)的設計盡量令視野保持開揚,並且讓大廈更有彈性地坐落在不同水平的地盤上。 例如華泰樓的高座底部連接低座4樓,節省平整斜坡的成本,亦讓居民可以從華富道的樓梯走上低座,再通往高座以至上邨其餘角落。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南區的華富@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3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1,063人。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設計

另外,華珍樓和華光樓地面亦設多類型商店,包括藥行、西醫診所、中醫專科診所、電器店、補習中心、中西藥行、醫務所、萬寧和銀都冰室。 華富邨分5期落成,華富(一)邨於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分階段落成[2],而華富(二)邨則於 年分階段落成,而1978年加建的華翠樓及華景樓亦正式落成[3]。 根據房委會周年報告,華富邨的人口在在1980至1981年度高峰時共有51,739人,2011年華富邨的總人口為27,953人,2021年減少至26,275人[4]。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香港十八區景點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同時,把所有樓宇名牌的「苑」字拆除,改為「樓」字[5],並透過「自選單位計劃」把興翠樓全幢單位編配給受柴灣邨14及15座重建及北角邨重建影響的租戶,讓他們自行揀選合適的居住單位,期間空置了一年,最後推遲至2000年才開始入伙。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華貴邨的原址屬於雞籠灣(奇力灣)的一部份,1985年,香港政府決定遷拆雞籠環村及後在並在該處填海,同時解除地段的「薄扶林延期履行權」規劃限制,交由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華貴邨。 屋邨於1989年中命名,1990年落成入伙,主要收容舊田灣邨居民。

由於繼深水埗區蘇屋邨、華富邨在樓宇結構目前仍然安全上的詬病,房委會曾經計劃將華富邨全邨清拆及重建。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2023 至2008年年初,房屋委員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少,難以安置受到重建影響的居民,故此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10]。 不過對於個別情況比較差的大廈(大部份為海旁低層大廈),基於復修費用高昂,考慮到成本問題,則需要於短期內清拆才能夠解決問題[11]。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在樓價高企的今天來看,華富邨是夢寐以求的甲級公屋,但回想當年落成之初,卻未有太多市民申請入住。 華富邨單位平面圖 這不但因該處遠離香港市中心,交通非常不便(當時對外通道只有一條狹窄的薄扶林道),加上原址為雞籠灣墳場及日治時期的亂葬崗(萬人塚),更是令人卻步。 當時港英政府為吸引民眾入住,甚至在電影院放映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現在聽來實在難以置信。 另外,該署正考慮每一期接收屋邨用地均預留部分用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供華富邨居民選購,第一期擬預留華樂徑,第二期則預留雞籠灣南。 雖然3扇窗外都已安裝晾衫架,但受訪者仍需要將衣服晾在客廳的窗框上,原因是細房的窗已被牀阻擋,其餘兩個晾衫架的設計難以應付4人的衣物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