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2023詳解!(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相比之下,類風濕的傳統藥物研究有好幾十年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數據,加上近二十幾年研發出有效、快速和少副作用的生物制劑和口服標靶藥,這些才是治療類風濕的主要方法,切勿諱疾忌醫而去試自然療法。 如考慮嘗試飲食調節來輔助治療,最好同醫生及營養師傾傾先。 陳柏滔醫生表示,三文魚含豐富的Tri-Omega(奧米加3),Tri-Omega有消炎作用,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食用。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蔥、薑、蒜、辣椒:傳統醫學裡,筋骨痠痛多屬於「痺症」,疏筋活血可以改善,而這些辛辣性食材就有此功能。 薑已證實可抑制體內介白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少發炎反應,又少有副作用。 蔥、蒜、辣椒也有類似效果,但攝食過多仍可能造成腸胃不適,體質躁熱者也不宜過量。 中醫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記載最早見於《內經》,稱之為「痹」,中醫文獻對「痹」的描述很多,其中以「頑痹」、「歷節風」比較近似類風濕性關節炎。 歷節風屬於痹証的一種,它專指關節病變的痹証,以關節變形、疼痛、活動受限、僵硬為特點。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健康小幫手

3.必需脂肪酸: ω-3或ω-6脂肪酸,可作為免疫抑制劑和抗發炎劑。 •每天補充1.4克琉璃苣種子油(borage seed oil),其中含有大量的ω-6脂肪酸或γ-次亞麻油酸(GLA),可以顯著降低關節疼痛和關節腫脹。 •黑加侖籽油(black currant seed oil ) 含有γ-次亞麻酸和ω-3脂肪酸α-亞麻油酸和十八碳四烯酸,給予10.5g 可以改善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和關節壓痛。 •魚油給予3.6克,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具有降低的晨僵、疼痛、觸痛,握力顯著增加。 4.香料: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每公斤體重攝取1.2公克的蛋白質,以60公斤為例,一日的蛋白質約70公克,相當於一日需攝取7~8份的蛋白質食物。 一份蛋白質食物為一兩魚、一兩肉、一顆蛋、240毫升低脂鮮奶、260毫升豆漿或半盒盒裝豆腐等。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2023 ▶柑橘類、櫻桃、李子、鳳梨、木瓜、甜椒:這類食物含類黃酮,能抑制關節炎反應,更有抗氧化作用,可減少自由基,延緩關節老化。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生活訊息

不同種類的抗細胞因子藥物現已被使用作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克隆氏症等痛症。 另外,現時有研究使用沙利度胺來治療因脊椎蜘蛛膜炎所產生的痛症。 斷食的消炎效果不持久因信仰而斷食的典型例子,有伊斯蘭教徒的齋戒月,信徒於晨曦至日落不可以進食。 不過亦有小量研究發現,進行斷食後轉為素食可能對病情有持久幫助(3)。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2023 但以上的研究都是在少數族群進行的觀察研究,缺乏大型隨機對照試驗。 加上斷食可能令患者更加虛弱,營養不良,頂硬上可能會今人情緒低落,所以暫時都不是主流風濕科的建議(4)。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就如大部份患有此症的病人都會同時患上貧血,這是因類風濕性關節炎本身的影響(慢性疾病引起的貧血症)或是因使用藥物(尤其是用作麻醉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治療時所有的腸胃道出血副作用。 脾腫大亦會與白血球減少症一同出現(稱為費爾蒂綜合徵),及淋巴細胞浸入亦會影響唾液腺及淚腺(稱為乾燥症)。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作用機制包括了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關節,造成關節囊的發炎與增厚,通常也會影響到骨頭和軟骨[1]。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類風濕因子檢查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肥胖者建議進行體重控制,可改善關節疼痛、延緩關節炎惡化速度,並且能改善運動的耐力。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本身必須在分辨自身及外來分子的能力上有缺憾。 約90%的病人都有著HLA-DR4/DR19標記,而對照中只有40%帶有此標記。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2023 因此在理論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會受基因遺傳及一些感染事件來引發免疫反應。 為了測試其他關節炎的病因,亦會進行其他血液測試,如紅斑性狼瘡。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一般關節痛症的最大分別是早上醒來會出現「晨僵」的現象,患者早上會出現關節僵硬、難以活動,並且持續30分鐘以上。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患者的四肢的小關節,如手指、腳趾、手掌及手腕等近端關節發炎,而且通常是對稱性,即左右兩邊同一排關節會出現同樣症狀,亦有些患者的膝蓋、肩膊及髖關節等大關節受到影響。 可參考每日飲食指南,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蔬菜類、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都要吃,物理治療較密集的病人則可再增加熱量攝取,以維持理想體重。 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含糖軟飲料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進展增加有關,並且酒精有可能干擾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等 RA 藥物。 某些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會有特別的外層,作用是延長藥物在體內發揮的時間。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Heho News 健康新聞

病人的一等親患病率為2-3%,而同卵雙胞胎的同患病率則是15-20%。 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畸形是鈕釦畸形(即近端指骨間關節的過度屈曲及遠端指骨間關節的過度伸直)、鵝頸畸形(近端指骨間關節的過度伸直及遠端指骨間關節的過度屈曲)。 拇指可能會發展成Z形拇指畸形,即掌指關節的固定性屈曲及關節移位,令手部形成正方形狀。

•類風濕性關炎常伴隨一些胃腸道的症狀,特別是消化不良(腹脹、餐後飽脹、噁心、易飽、上腹疼痛,灼熱等),黏膜潰瘍和排便問題(便祕/腹瀉)。 小腸中未能消化的膳食纖維,會移到大腸與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發酵,改變腸胃道微生物菌叢、增強免疫力,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 2.新鮮蔬菜水果: •推薦食物:十字花科、深綠色蔬菜與李子、葡萄柚、葡萄、藍莓、香蕉、石榴、芒果、桃子、鳳梨和蘋果等。 •這些蔬果具有植化素(氮化合物、酚類、有機硫化合物、生物鹼、植物甾醇和類胡蘿蔔素等),可以減少氧化壓力、發炎反應,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飲食營養

有研究顯示,改變飲食中的脂肪酸,增加n-3脂肪酸的攝取比例可能有助於關節炎症狀的緩和及減輕發炎程度。 例如深海魚類、海產類、亞麻籽油、核桃、大豆油、芥花油等。 因疾病進展導致生活自理及進食能力受限、或長期使用相關藥物引起腸胃不適等因素,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常有體重過輕,營養不良的現象。 年僅32歲的小惠,常常有關節疼痛的困擾,起初沒放心上,總以為忍忍就沒事了。 但近來,疼痛頻率越來越高,甚至痛到無法入眠,連下床都有困難;行走時舉步維艱,只能彎著腰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看起來像個老婆婆。 醫師診斷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營養師張亞琳給予抗發炎飲食建議,小惠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指數逐漸下降,疼痛症狀緩解,幾乎不再發作,恢復年輕活力。

  • •薑黃:薑黃中含有的酚類薑黃素,每天攝取約1000毫克的薑黃素可緩解與關節炎相關的疼痛症狀,是有效的抗炎香料。
  • 消炎及鎮痛藥能減輕痛楚及改善僵硬,但卻不能阻止關節的傷害或減慢病情的惡化。
  • 粟米含豐富鈣質,每100克的粟米含有約300毫克的鈣,跟乳製品不相伯仲,是豆類和乳製品以外的好選擇。
  • 陳柏滔醫生提醒患者,若要翻熱食物,應使用熱鍋徹底翻熱。
  • 3.將所有的蔬菜都切成丁狀,檸檬擠成檸檬汁放入蘋果丁中浸泡,預防氧化。
  • 後來,美方經過徹底的飲食改變,採取純淨無污染的素食,加上不再吃外面來路不明的素料,每天持續不斷的運動1小時,假日爬山2~3個鐘頭。

日曬的時間於早上10點之前或下午4點過後,避免紫外線傷害皮膚或高溫引起中暑、熱衰竭的風險。 異源生物體製劑,與生物工程製劑相反,是一種並非在身體內自然產生的控制類風濕藥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率為每10,000的人口,就有30宗的個案。 女性發病的機會是男性的3倍至5倍,而吸菸者發病的機會可以是非吸菸者的4倍。 患病率約為1%,有些印第安人的患病率為5-6%,而加勒比海的黑人則有著較少的患病率。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相關文章

由於高脂肪酸的魚類好處甚多,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最少食兩次,對改善炎症問題有幫助。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須服食多種藥物,如止痛消炎藥、類固醇、抗風濕藥等,藥物與酒精有機會產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另外,常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甲氨蝶呤,須要經肝臟消化;而酗酒或飲用過量酒精亦會增加肝臟負荷,導致肝酵素上升。 若患者被驗出肝酵素過高,而醫生無法分辨是酒精抑或藥物導致,為安全計須停止藥物治療,或會嚴重拖慢患者的治療進度。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理學治療可以分為控制類風濕藥物、消炎藥及鎮痛藥。

當病情惡化至侵害身體其他器官,更會引致眼鞏膜破穿、肺纖維化及積水、腎臟功能衰退、血管栓塞、乾燥綜合症等,而患上淋巴瘤的風險也會增加。 沙拉配新鮮或鷹嘴豆、芸豆,然後將它們與橄欖油和富含維生素 C 的檸檬汁一起攪拌,這會促進炎症。 此外,如果與某些蔬菜如菠菜葉或萵苣葉一起使用,抗炎作用會更高,因為這兩種綠色蔬菜都含有維生素K,一種抗炎物質。 椰菜、西蘭花和西葫蘆等蔬菜與橄欖油或亞麻籽油混合,富含抗炎 omega-3 脂肪酸。。 類風濕關節炎若延誤治療,受破壞的關節活動能力,將無法逆轉;為令病人及早得到適切治療,醫學界一直強調及早診斷的重要性。 常見受影響關節部位包括︰手腕、手指聯接關節和膝蓋,導致患者痛楚、關節腫脹,活動機能受影響,甚至逐漸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護關節保健品 改善關節痛困擾

基金設立的目的是為符合特定臨床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有需要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目前本港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相似劑有 3 種,分別是阿達木單抗 (Adalimumab)、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 和利妥昔單抗 (Rituximab)。 海產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會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葉酸存在於深綠色葉菜類、豆類(青仁黑豆、黃仁黑豆、綠豆、紅豆、黃豆等)、肝臟類等食物。 它為水溶性維生素,容易在烹煮過程中流失到水中,故以快炒的方式比水煮、汆燙好。 有些的植化素為脂溶性,如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薑黃素等,搭配含油脂的食物食用可提升吸收率,如製作蔬果精力湯,可加入少許堅果類、酪梨或食用油,如亞麻籽油。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14][15]控制類風濕藥物可以產生長久緩和、延後或停止病情的惡化,亦即阻止骨骼及關節由次級發炎至不能控制的損傷。 消炎及鎮痛藥能減輕痛楚及改善僵硬,但卻不能阻止關節的傷害或減慢病情的惡化。 只要達到最少任何以上四項情況,便被判斷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但在罹患此症的早期,某些上述的情況並不明顯,所以有些患者並非達至這一項標準。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請按下圖睇「減少關節痛」之10項建議食品:

因此建議病人如有懷疑,應盡早找醫生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的疾病,但最常影響的地方是在身體關節處,尤其是四肢的小關節,最常見的症狀有疼痛、紅腫及強直現象。 關節炎是關節結締組織產生病變,進而發生關節疼痛、退化或發炎等症狀,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關節炎也可能發展成慢性關節炎。 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炎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及痛風(gout),本文主要在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英語: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主要會影響關節的慢性疾病。 最後分享身邊朋友美方的經驗,美方20十年前就被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右手中指歪斜傾倒,醫師說:「一輩子都得靠藥物控制,沒有其他的方法」。 後來,美方經過徹底的飲食改變,採取純淨無污染的素食,加上不再吃外面來路不明的素料,每天持續不斷的運動1小時,假日爬山2~3個鐘頭。

類風濕關節炎食療: 身體障礙

建議少吃富含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的食物,如五花肉、牛腩等肥肉、蹄膀、魯肉飯、甜甜圈、中西式糕餅、餅乾、酥皮麵包等,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不同顏色蔬果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如紅黃色、紫色系有β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和多酚類,白色系含有機硫化合物,黃色系含薑黃素,黑色的菇菌類有多醣體等,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作用。 游敬倫醫師說明,關節發炎就像是泥濘的馬路,當大車(壓力)路過時,將造成更大的破壞,使馬路結構更泥濘,可說是惡性循環。 第一宗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追索至前45世紀,在田納西州印第安人的骸骨發現。 由於肺纖維化會對肺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越早察覺,越早接受治療,越能保留肺臟功能,維持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

  • ▶柑橘類、櫻桃、李子、鳳梨、木瓜、甜椒:這類食物含類黃酮,能抑制關節炎反應,更有抗氧化作用,可減少自由基,延緩關節老化。
  • 此疾病多在中年發作,女性的好發程度為男性的2.5倍[1]。
  • 這種測試能診斷出約8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而在非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中則很少呈陽性反應,專一性達至98%。
  • 使用藥物以影響細胞因子的釋放或阻礙細胞因子的運作能減輕慢性痛楚。
  • 奶奶是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每日起床時雙手的手指會僵硬持續一小時以上;因手指關節嚴重變形之故,牙刷拿不好,毛巾擰不乾,細微的生活小事對她而言,都成了艱難的挑戰。
  • 例如深海魚類、海產類、亞麻籽油、核桃、大豆油、芥花油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