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關愛座爭議2023全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關愛座爭議

故關愛座是一種道德上的鼓勵,讓公眾出於自發去關愛有需要人士,並非是硬性的法律規定。 網民看過帖文也力撐樓主,認為她保障個人權利並無做錯,又指關愛座非長者專屬,有需要便可使用,「關愛座係畀有需要嘅人坐,唔只係老人」、「明明個位唔係『老人座』,就一堆人覺得得嗰個位先要讓座」、「出咗啖氣好過自己屈住,對你對個B更加唔好」。 亦有人質疑兩名老伯恃老賣老,甚至存心欺負樓主,「最X憎啲人恃老賣老,唔使因為呢啲人勞氣」、「佢講咁多嘢就係要你畀反應佢,呢啲人同佢講乜都嘥氣,照坐做自己嘢就ok」。 關愛座原意是方便有需要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禮讓和關愛精神。 原則上,一般乘客亦可享用關愛座,惟遇上有需要人士時,相關乘客應主動讓出座位。 然而,近日有網民卻去社交平台投稿指,乘坐港鐵上班時,坐在關愛座旁邊的普通座,竟被一名港媽要求讓座予其10歲女兒,更稱「關愛座是給小朋友坐」,令投稿網民大感無奈。

關愛座爭議

有當地記者實地上街詢問民眾對於「博愛座的存廢」、「搭交通運輸會不會坐博愛座」等問題,受訪者大部分認為博愛座的存在有必要性[12]。 另一方面,根據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的「公共交通工具讓座文化」調查顯示, 94.1%受訪長者表示在過去一周有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出,當中接近四成受訪長者沒人讓座,當中小部分人即使開口要求讓座也遭拒絕。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車程太長,愈長的車程,能獲讓座的機會愈少。

關愛座爭議: 孕婦坐港鐵關愛座 遭酒氣老伯狂單打要求讓座 忍無可忍1句反擊

交通工具設「關愛座」原意鼓勵市民展示愛心,讓座予年長、不良於行或懷孕等的乘客。 然而關愛座近年爭議不斷,甚至被謔稱為「批鬥座」,令不少人不敢坐下。 而無綫新聞印裔主持褚簡寧(Michael Chugani)日前在港鐵籲一名坐在關愛座女士讓座給一位91歲婆婆不果,反被罵「死摩囉差」。 著名作家陶傑公開事件後,引起社會兩極意見,有人讚揚褚簡寧挺身而出,批評該名女子無理。

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中期的老年人口佔了116萬,是整體人口的16%。 老年人口上升,政府推出不同的措施以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而關愛座除了推廣讓座文化外,亦含有關顧長者需要,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表達對他們的尊重的目的。 博愛座(關愛座)讓座爭議在層出不窮,讓原本設計的美意也跟著大打折扣。 有台灣網友11月8日在爆廢公社發文,表示自己大腿受傷,雖只打鋼釘未打石膏,但仍因疼痛必須坐在捷運博愛座,當下卻遭孕婦要求起身讓位,讓該網友憤而脫褲痛罵「你比我嚴重嗎」,吸引逾千位網友留言。 樓主稱,由於她四肢纖瘦,旁人或未必看出她是孕婦造成誤會,「我齋肥肚唔肥四肢,加上有個媽媽走佬袋同揹帶喺身前,個肚就唔明顯」,但她堅持有坐下的需要,又認為不應容忍老伯冷言冷語。 直至列車駛至鰂魚涌站,樓主忍無可忍,決定大聲當面反擊,斥責兩名老伯「飲醉酒唔代表可以亂話人」,同時表示她不會讓座。

關愛座爭議: 相關文章

不少「後生仔」因關愛座受責,於是發動網絡輿論攻勢,反擊關愛座,相關言論如:「關愛座根本就是批鬥座」、「後生仔唔通唔會身體唔舒服?」、「老人家大哂呀?」、「大家都俾錢搭車,點解一定要我讓座?」、「批鬥座冇人敢坐係浪費資源」、「取消關愛座」等等。 關愛座爭議2023 很大程度同意:讓座行為本是自願非法定,但網絡令不少人害怕受到譴責。 根據一項問卷調查,約七成受訪中學生沒坐過關愛座,他們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有近六成人認為網絡批判會構成讓座壓力。 關愛座的爭議主要是源於年輕一代不滿關愛座變成了老人專座,其他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香港可考慮參考東京、台北及英國的做法,利用識別貼紙和優先卡來方便他人辨識其需要,防止了有隱性需要的人不被讓座。 近年經常發生在公共交通上由於讓座問題而引發的網絡公審,涉事者通常會被拍照或被拍片放上網,發佈者會加上旁述,簡化了對錯,引導網民齊起聲討片中主角。 日本同樣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但當地的老人多數不願被讓座,他們不願麻煩別人,需要的不是對弱者的幫肋,而是對他們的肯定。

  • 在不斷被人轉載的情況下,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有受害人被公開個人資料、生活圈子等私隱,甚至其家人、朋友均受牽連,令其承受滋擾和巨大心理壓力,留下永久陰影。
  • 事實上,有許多需要是隱藏的,例如身體不適、負傷、生理痛、容易暈車、剛懷孕、無法久站,甚至因長工時而引致的疲勞等,但因為這些「需要」無法被看見,只要坐上關愛座,就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譴責。
  • 樓主忍無可忍,下車前當面反擊,直斥兩名老伯即使飲酒亦不能胡亂批評他人,又重申不會讓座。
  • 自稱是高齡孕婦的樓主於facebook群組發文,指周一(6月12日)工作了14小時後,下班已感到非常疲累,加上帶同一批嬰兒用品,故在北角站上車後便坐到關愛座休息。
  • 在擠迫、高速行駛的車廂中,長者的平衡力及靈活性較低,較易跌倒,也較易受傷,故關愛座的確可紓緩行車風險。
  • 很大程度同意:讓座行為本是自願非法定,但網絡令不少人害怕受到譴責。
  • 日本同樣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但當地的老人多數不願被讓座,他們不願麻煩別人,需要的不是對弱者的幫肋,而是對他們的肯定。

十餘年前起,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上,陸續設立供長者、孕婦、小孩、殘疾人士等有需要人士的優先座位,在鐵路列車上多稱「優先座」,在巴士上多稱「關愛座」,社會上一般稱「關愛座」。 關愛座並非香港獨有,世界上不少國家或地區均以不同形式或名稱推行。 關愛座爭議 為了推動讓座文化,優先座的座位會有不同顏色,或有優先給老弱婦孺使用的特別標示,以鼓勵公眾能讓座予有需要人士。 政府、港鐵及專營巴士公司亦有拍攝宣傳短片及通過報站系統,呼籲乘客讓座予有需要人士。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是讓座還是留座?

今次「死摩囉差」事件引起社會熱議,有網民認為,讓座是一種美德,不是應該更不是必須,「強迫別人做一些不願意的事,比不讓座更缺德。車箱上每一個人都有付車資,也有相同權利使用座位」;但亦有網民認為,即使該名女士需要坐下,亦可坦承解釋,不應侮辱呼籲讓座的人。 加拿大多倫多運輸局(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以附例 (by-law) 形式推行關愛座,任何乘客不遵照指示讓出座位給有需要人,最高可被罰加幣235元,本身是有需要人士則不受限制。 多倫多運輸局更特別註明個別不讓座人士,可能有不明顯的需要或不願公開其情況,希望各乘客能互相體諒。 香港方面,港鐵2009年引入關愛座,主要目的是希望推動讓座文化;而九巴亦在2011年在巴士下層設定關愛座。

關愛座爭議

後來兩名身有酒氣的老伯上車,疑因未能同時坐到關愛座,竟不斷出言「單打」樓主,暗示她應讓座。 樓主忍無可忍,下車前當面反擊,直斥兩名老伯即使飲酒亦不能胡亂批評他人,又重申不會讓座。 網民看過帖文也力撐樓主,直指關愛座並非長者專屬,又質疑2名老伯恃老賣老,道德勒索樓主。 和關愛座有關的衝突,社交網站及短片分享網站常有流傳,多數和年齡有關,例如有被指「怪獸家長」的父母以「關愛座係俾細路仔坐」為由,要求其他乘客讓座給自己的孩子。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男生被孕婦逼讓座即場除褲反擊 網民大讚:有需要就能坐

一些較年長的乘客,視關愛座為專利,動輒要求坐在關愛座上的較年輕乘客讓座,而且往往態度惡劣,除了用命令式口吻勒令讓座外,又加上諸多帶有年齡歧視的道德批鬥,包括「後生仔同老人家爭位坐」、「後生仔唔讓座俾老人家」、「後生仔冇同情心」、「一代不如一代」等。 被罵的「後生仔」很多時「忍一時風平浪靜」,起身讓座了事,亦有越來越多人不願啞忍,反唇相譏,出現互罵場面。 另外,即使沒有年長者要求讓座,亦有不少「有心人」偷拍坐在關愛座上的「後生仔」,再將影片或照片上載到網絡,並加上如「咁後生都坐關愛座」等一類惡評。 難怪一般人為免惹麻煩,即使在擠迫非常的繁忙時間,見到關愛座「冇人坐」,都寧願站着。 優先座之目的是為孕婦、病者、負傷者、老人和殘障人士所設的優先座位[3]。

關愛座爭議

自稱是高齡孕婦的樓主於facebook群組發文,指周一(6月12日)工作了14小時後,下班已感到非常疲累,加上帶同一批嬰兒用品,故在北角站上車後便坐到關愛座休息。 她指上車不久遇到2名滿身酒氣老伯上車,其中1人坐到她身旁關愛座,另1人疑未能找到座位,竟開始出言「單打」,稱「個位應該畀老人家坐、畀有需要人士坐,後生唔應該坐」。 為免不必要爭議,台北捷運率先推出「博愛識別貼紙」,讓沒有明顯需要人士安心坐在關愛座(台北稱博愛座),並推出一系列的宣傳圖片,強調「博愛座人人可坐,但請讓給需要的人」、「也許他(她)有需要,只是你看不到」。 儘管大力宣傳,年青人坐在關愛座仍有不少壓力,結果關愛座變成留座,上下班時間,列車擠滿乘客時,關愛座仍然是一張空凳的情況,屢見不鮮。 關愛座爭議 但因「博愛座」名稱與比率明確定義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若要修正、改名都必須修法,會再找交通部與專家學者研商[11]。

關愛座爭議: 坐低挨批怕怕 關愛座常空空

關愛座的原意是推廣關愛文化,讓乘客可以主動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但推出至今,有人將其看成硬性規定,如不是長者、孕婦者坐上關愛座,會遭人非議,甚至被放上網絡公審,令鼓勵讓座的關愛座扭曲成「批鬥座」。 另外,過往更有年輕女乘客,坐在台灣巴士上睡著,手機卻播放着走馬燈,寫着「需要讓座請叫我」,可見坐上關愛座後擔心被批鬥者大有人在。 事實上,讓座精神並不局限於坐在關愛座人士,因為有關愛座的設置,遇上有需要人士,其他乘客均指望坐在關愛座人士自動讓座,有關政策本質上是鼓勵讓座,實質上是鼓勵其他乘客不用讓座,設置關愛座正好反映市民缺乏助人精神! 有孕婦周一(6月12日)發文,稱下班後感到疲倦,同時帶同一堆嬰兒用品,上港鐵後便坐到關愛座上休息。

該文一出,有網友回覆「博愛已經變成部分老人和正義使者的武器了」、「法律沒規定讓座,不讓也不會怎樣,純粹看坐博愛座的人自己判斷」,也有人指出「有需要的人都能坐」、「本來就是有需要就坐,我之前膝蓋內側腹韌帶受傷,外表根本看不出來痛起來會有多痛,難道我還要隨身攜帶診斷書嗎」。 有網民在facebook專頁「生仔要考牌系列」投稿,樓主表示,早前有一個星期六要上班,早上在港鐵轉車站上車,坐在關愛座旁邊的普通位。 樓主本身亦是一名家長,要照顧家中嬰兒,所以十分疲累,為免自己睡著飛站,便玩手機令自己清醒。 在不斷被人轉載的情況下,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有受害人被公開個人資料、生活圈子等私隱,甚至其家人、朋友均受牽連,令其承受滋擾和巨大心理壓力,留下永久陰影。 關愛座爭議2023 由於網絡上不用使用真實身份,網民不用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故吸引了大批網民變身成伸張正義的「英雄」,群起批判違反社會規範的事件主角。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讓座再掀熱議 網友認「有心每個座位都是關愛座」

即使網絡公審能夠在讓座中起監察作用,但在動輒得咎的情況下,關愛座變成空座、讓座是被自願的行為,大大與推廣關愛文化的原意背道而馳,而且生活瑣事隨時變成被網絡公審的題材,只會令社會更加分化。 理工大學一項有關讓座文化的調查顯示,逾五成人認為「乘客普遍垂下頭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未有注意四周有需要人士,是不讓座的主因。」可見「低頭族」為其中一個不讓座的原因。 同樣地,有老一輩的認為年青一輩不切實際、不能捱苦、沒耐性、並以「廢青」形容他們。 新生代與長者欠缺包容與體諒,互相指責,關愛座只是世代之爭的其中一個戰場。

  • 一項針對中學生讓座文化調查發現,約八成中學生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認為如不讓座會受到另類歧視。
  • 不少「後生仔」因關愛座受責,於是發動網絡輿論攻勢,反擊關愛座,相關言論如:「關愛座根本就是批鬥座」、「後生仔唔通唔會身體唔舒服?」、「老人家大哂呀?」、「大家都俾錢搭車,點解一定要我讓座?」、「批鬥座冇人敢坐係浪費資源」、「取消關愛座」等等。
  • 讓座是人情,不讓也有道理,不應情緒綁架其他人,沒有人要為你的孩子承擔照顧責任。
  • 著名作家陶傑公開事件後,引起社會兩極意見,有人讚揚褚簡寧挺身而出,批評該名女子無理。
  • 儘管大力宣傳,年青人坐在關愛座仍有不少壓力,結果關愛座變成留座,上下班時間,列車擠滿乘客時,關愛座仍然是一張空凳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這個戰場中,部分年輕人認為部分長者自恃年紀大要求特權,覺得所有人都應該遷就他們,這種強迫關愛的模式反令世代矛盾加深。 而且,不論在繁忙時段非常擠迫的車廂,或是有足夠空位的車廂中,即使附近沒有出現有需要的人,關愛座卻除老人以外,無人敢坐,怕坐下就會受人的鄙視,甚至被人拍照放上網公審,以致過猶不及,浪費了社會資源。 根據香港公共運輸工具的營運協議,營運公司需推動無障礙設施,其中包括便利長者的關愛座,目的是建立無障礙環境予有需要人士,例如孕婦、病患、負傷者、老人以及殘障人士。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問題面面觀

優先座或關愛座是泛指公共交通工具為長者、孕婦、抱著嬰孩、行動不便等有需要人士而設的座位,目的是鼓勵其他乘客讓座予有需要的乘客。 關愛座並不是香港獨有,世界不少國家以不同形式、名稱或規例推行。 關愛座爭議2023 據報導,關愛座早於1973年在日本列車首先出現,其原因可能是人口開始老化有關,今天,日本已公認為人口老化最嚴重國家之一。

自推出關愛座起,遇上有需要人士,其他乘客均指望坐在關愛座的人自動讓座,設置關愛座的本質上是鼓勵讓座,慢慢卻變成了其他乘客不用讓座的情況! 很小程度同意:網絡並不是惟一因素,標籤效應也令不少市民區分「有需要」和「沒需要」,形成「沒需要」者不應坐關愛座的心理。 另有調查指出,不少人照樣會坐關愛座,近四成坐車長者不獲讓座,可見並非人人受壓。

關愛座爭議: 爭議

在擠迫、高速行駛的車廂中,長者的平衡力及靈活性較低,較易跌倒,也較易受傷,故關愛座的確可紓緩行車風險。 讓座是人情,不讓也有道理,不應情緒綁架其他人,沒有人要為你的孩子承擔照顧責任。 在加拿大,多倫多運輸局提醒大眾,那些拒絕讓座的人可能有隱藏的、不容易被發現的或者是不方便在公共場合透露的殘疾[5]。

關愛座爭議

外表看似年輕、健康的老人亦較難獲得讓座的機會,相反使用步行輔助器材的長者大多被讓座。 與其他受傷、生病、勞累的青年人一樣,外表健康的老年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反映關愛座所希望帶來的讓座文化未能貫徹落實。 可是兩名老伯未有停口,繼續在樓主面前大聲討論,「話應該取消關愛座,又話關愛座適合知書識禮的人坐,讀咁多書都唔讓座(下刪一堆難聽的說話),搞到啲人一個二個望住我,好似我坐係我唔啱」。 韓國釜山的「粉紅運動」亦為此例,孕婦佩戴了藍牙發射器後,附近的孕婦座便會自動亮燈,提醒佔用該座位的人主動讓座;新加坡讓長者及孕婦優先排隊上車,以方便找到座位,減少了因讓座而有的紛爭。 事實上,坐關愛座不讓座比起坐普通座的乘客會受到更多的非議,坐普通座的乘客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坐關愛座的人不讓座,久而久之淪為「批鬥座」,沒人敢坐。

關愛座爭議: 工具

關愛座的英文為priority seat,意即人人可坐,但有需要人士優先,由此鼓勵讓座,另一名稱「優先座」其實更為準確。 設計上,讓座的標誌中顯示老人、孕婦、殘障人士、傷者,令人驟眼望去,會誤以為只有「有需要人士」才能坐。 雖然關愛座的標示鼓勵乘客讓座予老弱婦孺,但每名乘客都能坐優先座。 事實上,有許多需要是隱藏的,例如身體不適、負傷、生理痛、容易暈車、剛懷孕、無法久站,甚至因長工時而引致的疲勞等,但因為這些「需要」無法被看見,只要坐上關愛座,就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譴責。 網絡公審:網絡公審是指市民把日常生活看見的社會不公拍照或拍片放上網,讓廣大網民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事件,當中的人物可能面臨被「人肉搜尋」、改圖、人身攻擊、辱罵等,對當事人造成嚴重影響。 雖然網絡公審能起一定監察的效果,但網民只憑表面去判斷曲定,並不客觀,容易造成網絡欺凌。

關愛座爭議

坐在優先座上的人應禮讓上述人士,但並沒有硬性規定,完全是發自內心[4]。 部分交通工具(如香港的天星小輪或香港電車)更指明關愛座是長者專用座位,皆有告示提醒乘客如非長者不可佔用相關座位否則予以拒載。 港鐵稱為優先座,於2009年10月起推行,在車廂劃定座位作優先座,並貼上奪目紅色標示,提示長者、抱着嬰孩人士、孕婦和行動不便人士可優先使用;九巴及新巴城巴則於2011至2012年起也引入關愛座。 關愛座爭議2023 有人認為優先座的設立是鼓勵讓座,而非強迫讓座,乘客付了車資,便有權坐下,讓座與否,應是自願性質。 甚至認為長者只付兩元車費,還可以隨時要求別人讓座,認為關愛座是他們的專屬座的情況並不公平。

關愛座爭議: 香港土地與房屋供應嚴重失調!發展岩洞空間大有可為?如何利用科技向地下進發?

大家似乎被「關愛座」3個字局限了,以致為讓而讓,並非出自自願和同理心。 關愛座爭議2023 一項針對中學生讓座文化調查發現,約八成中學生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認為如不讓座會受到另類歧視。 關愛座爭議 香港網絡覆蓋完備,是全球移動服務使用者比率最多的地區之一,智能手機功能繁多,遊戲、上網、影視娛樂、各類社交軟件等,令人易於沉迷其中,戴上耳筒後更可以「與世隔絕」,以致難以覺察周遭的環境及旁人的需要。 同時,政府的兩元票價優惠,吸引了更多長者乘搭公共運輸工具,令車廂更見擠逼。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網絡公審潮被譏變「批鬥座」 有意見促廢除

但亦有論者認為,真正的公平公義的社會,應在資源分配上照顧弱者,以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 Y世代及Z世代的年輕人則成長於科技發展年代,熟悉網絡世界,勇於求變和追求理想,並認為老一輩的人現實、僵化、拒絕溝通、恃老賣老。 關愛座爭議2023 然而,當關愛座被標籤為「長者專座」後,人們容易濫用過度簡化的道德觀,把讓座理解成廉價粗疏、非黑即白的道德規範,用以指責、甚至審判他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現時香港的老年人口屬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1946年至1965年),生於物質匱乏的時代,長於香港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故會認同多勞多得,較重視穩定和經濟發展。

隨後世界各地因應人口變化及社會需要,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工具相繼引入關愛座。 原則上,關愛座本身並非只局限有需要人士而設,一般乘客理論上亦可享用,惟遇上有需要人士時,相關乘客應主動讓出座位。 很可惜關愛座在不同國家惹來不少非議,不但推動讓座文化的成效未見顯著,網絡經常有人上載短片,批評年青人士佔用關愛座或長者粗魯地要求別人讓座,同類的短片引起無數次網絡公審,更有媒體虐稱關愛座為「批鬥座」。 較年青及有留意時事的人,不管身體狀況如何,即使目睹關愛座空出亦不會坐下。 看似年青的長者,坐下來亦心有不安;最痛心的是身體殘障人士,亦不願坐下,有義肢人士坐下時要特意露出義肢,免被別人報以歧視目光。 港鐵於2009年推出優先座,現已增加至每個車廂4個,更於南港島線金鐘站引入「優先??」,而九巴亦於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