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譚寶碩15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譚寶碩

2000年加入爾冬陞旗下的星皓經理人公司,拍的第一部電影為張之亮執導,梅艷芳主演的《慌心假期》。 2016年正式簽約TVB成為旗下藝人,接演的劇集均為主角,包括《天命》、《特技人》、《法證先鋒IV》[4]、《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等。 2018年7月,接受訪問時表示因想陪伴家人,所以留港發展並希望可以以身作則教導子女[5]。 譚寶碩 因此,我們要懂得,來日不一定方長。

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三年出任香港學校音樂節評判。 譚寶碩 譚寶碩 我們的社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譚寶碩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關懷和溫暖。

譚寶碩: 放下自在

報界讚譽其「擅於用簫聲道出每一個故事」、「他一個人演奏,牽引著千百觀眾的情思」。 譚氏的簫聲,被稱譽為「靈魂深處的簫音」。 譚寶碩是著名笛子和洞簫演奏家。

譚寶碩是著名洞簫演奏家及造簫家,致力於洞簫演奏及製作的研究,不斷拓展洞簫之表現能力,對洞簫藝術貢獻良多。 譚氏的演奏糅合了傳統和創新的元素,譚氏的音樂著重思想哲學的探求。 其富於創意的表演藝術在音樂界引起很大迴響,深受各界人士好評,曾多次接受本港,內地及日本媒體訪問及拍攝特輯。

譚寶碩: 人生從來沒有一帆風順。身處逆境,總有太多的不如意,身不由己。

學藝的意義,是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更看到廣濶的天地。

譚寶碩

受過傳統中樂訓練,又有機會參與市場導向的音樂製作,譚寶碩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人,可借着商業力量將傳統音樂拉得更闊更遠。 書法中融合了天地萬物、人世百態,書法呈現就是人心。 因為中華歷史遙遠,所以書法體現滄桑之美。 因為人生艱難,所以書法包容殘缺之美。 因為世事紛亂,所以書法追求協調之美。 因為人性複雜,所以書法重視天真之美⋯⋯書法難,難在毛筆就是性情,墨跡就是年華,寫在宣紙就是人心,每筆每劃都昭然呈現書寫者之心,無可掩飾,避無可避。

譚寶碩: 人生是美好的,逍遙舞清風,抬頭仰望,一片藍天。人生有很多選擇,逍遙舞清風,每條路都能通往遠方,每一步都有無限風光。

但是,我們更要明白,自救才能救人,自己也盡力才能對得起別人的援助。 內心豐盈的人,眼睛永遠清澈明亮。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很難,改變自己更加難。 只有堅定勇敢的人,才能面對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錯誤。 學藝是迎接挫折之旅,沒有完美的技藝,但有進取的勇氣。

譚寶碩

傳統中醫說,人的心、肝、膽、脾、肺、腎等等內臟,都是互相關連的,一處不適,都會牽動其他部位。 人的精神與身體更是互為因果,未見過只是關注自己身體的人能得到健康。 人,一定要身心和合,精神和身體都照顧好,才能真正健康。

譚寶碩: 微笑的力量

他的微笑,把自己的人生帶到了另外的一個天地。 丹田有寶休尋道,這裏說的是人生的修行。 丹田是在人的小腹中間的部位,很多修行的方法,都重視意守丹田。 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能使人的精神安定,能使人一心不亂,這是一種潔淨心靈的良好訓練。 持之以恆,能改變人的身心氣質,使人身心健康,得到智慧與自在。

男人說:「我只是種菜賣菜,還需要笑嗎?」 禪師不禁笑了起來。 譚寶碩 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中華文化之中找到答案,找到指引。 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是無數前賢的智慧結晶,是無數代人的真實經驗,能幫助我們解決任何問題,當然包括如何吹好洞簫。 藝術與文化緊密相連,藝術與人生緊密相連。 譚寶碩2023 文化與人生修養,是學藝的基本功,是藝術的提升之途,須要長時間的投入,甚至要用一生的歲月來領悟,一個技藝,不是光看書本文字就能掌握的。

譚寶碩: 音樂聆聽

現在《溫暖人間》雙周刊和《中國旅遊 》《香港佛教》撰寫專欄。 學會放下、學會放空、學會放平、學會放心、學會放手。 放下,才可以自在,沒有負擔,才可以輕鬆向前。 放空,無所企求,沒有執著,才能清靜無染。 放平,以平常心處事,以平等心待人,持平才能安定。

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無論是好事或壞事,我們如果太執着,不懂得放下,那只會變成負擔,變成痛苦,得不到自在。 事情來了要面對, 適當時候要放下。 這一天,男人在寺院交完菜,挑起籮筐擔子準備回家。 禪師對男人說:「你辛苦了,進來歇歇,喝杯茶再走吧。」 譚寶碩2023 男人悶頭跟着禪師去喝茶。 禪師問男人:「怎麼每天見你都沒有笑容的?」

譚寶碩: 譚寶碩

將世事想開,放下,放心,放手,活出自在人生。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天、每事都是功課。 世間有做不完的工作,有放不開的擔心,有看不透的名利,有高低不平的前路。 風輕雲淡,人生本來很輕鬆,但是執著卻令生活變得沉重。 天地從來如此,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 不苛求每天開懷,不祈求事事順利。

  • 其富於創意的表演藝術在音樂界引起很大迴響,深受各界人士好評,曾多次接受本港,內地及日本媒體訪問及拍攝特輯。
  • 譚氏的演奏糅合了傳統和創新的元素,譚氏的音樂著重思想哲學的探求。
  • 男人依舊每天在菜田忙碌,然後挑菜到市場擺賣和送交寺廟, 一切都沒有變。
  • 如香港中樂團、竹韻小集、愛樂中樂團的海報。
  • 其為樂茶軒《絲竹茗趣》設計的系列廣告被香港中央圖書館列作「香港音樂特藏」永久收藏。
  • 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能使人的精神安定,能使人一心不亂,這是一種潔淨心靈的良好訓練。
  • 持之以恆,能改變人的身心氣質,使人身心健康,得到智慧與自在。
  • 第二天開始,男人試着用微笑來面對身邊有所有事和人。

如香港中樂團、竹韻小集、愛樂中樂團的海報。 其為樂茶軒《絲竹茗趣》設計的系列廣告被香港中央圖書館列作「香港音樂特藏」永久收藏。 譚氏常為書籍雜誌封面 譚寶碩 題字,為多間唱片公司唱片封面題字。 譚寶碩 其書寫大型牌匾如:香港中樂團、香港理工大學、覺修寺、清泉居、中華智慧管理學會等。

譚寶碩: 公司組織圖

一日清閑,這個閑字,不是遊手好閑,而是心的悠閑。 無論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都能冷靜以對、優悠自在。 人生的曼妙時光,在於心內無所牽掛,在於氣定神閑的自若。 內心悠然,一切都會變得美好、順暢、悠閑、自在。 雅與俗、藝術與商業,譚寶碩在香港這一中西合壁的地方將矛盾統一了。 譚氏著有「笛子技法」「簫譜」及散文集「葉落天地間」「香港故事」書畫散文集「筆墨自在」攝影集「尋找快樂」。

譚寶碩

禪,是刻苦修行,是一心不亂,是慈悲喜捨。 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把心安住。 任何時刻,心不散亂、清清楚楚、處處悟出智慧,才是禪的真正意義。

譚寶碩: 藝術活動

佛教教導我們,隨緣、 放下、清靜心,能使我們以智慧和圓融去解決問題。 隨緣應物, 應物隨緣,這是最進取,最完滿的處事方式,能解決世間一切疑難。 譚氏致力音樂教育,曾先後在中文大學、演藝學院出任中樂導師。 譚寶碩 應香港前市政局、康文署、 中文大學、科技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及國際創價學會之邀請舉辦過多次音樂講座。

譚寶碩

微笑能帶來內心的強大力量。 帶給別人友善,獻出真誠,就是慈悲。 發自內心的微笑,能將正能量傳送出去。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