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回復首置身份2023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我們可以協助閣下處理,看看如何節省印花稅,請與我們聯絡。 本人與前夫於2001年聯名購入村屋1層,前夫現想甩名,樓價約四佰萬,已完成按揭。 本人在港沒有其他物業,問印花稅多少,律師費用多少。

比直接15%非首置的印花稅即90萬足足慳66萬的印花稅。 所以,想做轉名的夫婦可先到律師樓簽買賣合約,繳交印花稅,律師樓會將合約註入土地註冊處,然後可以把成交期定得很長。 這樣一來,雙方在法律上便成功轉名,但要很長時間以後才正式完成,物業狀態就變成了「待簽轉讓契」(pending assignment)。 這種做法既可以令其中一方回復首置身份,亦可以避免另一半賣樓,雙重保障。 過往銀行及按揭保險公司都知道有關交易是近親轉讓,並不牽涉實質金錢往來,故此甚少需要申請人提供「首期證明」。

回復首置身份: 計算自己供款能力

「聯名置業」可再細分為「聯權共有」和「分權共有」。 「聯權共有」,亦稱「長命契」,是指多於一人以聯名形式共同擁有一個物業的全部業權,如果其中一人去世,其他人將可自動繼承去世人士的權益。 遞交申請書時須連同證明文件副本(如結婚證書、身份證、出生證明書等),證明業主/聯名業主與擬加入的家庭成員的關係,否則有關申請將不獲辦理。 回復首置身份2023 申請人須在提交申請書時繳付2,850元的手續費,即使申請不獲批准,或申請人擬撤銷申請轉讓業權,已繳交的手續費概不發還。 房屋資助分處收到所有文件後,一般約在六星期內發信通知申請人申請的結果。

  • 在稅局的角度是不理會甚麼時候完成轉讓契,訂立臨約當天便是轉名之日。
  • 而且實際條款限制就較為複雜,隨時對日後按揭、稅務及業權均有影響。
  • 如果想確保受贈人不會收樓後隨即變賣,業主可以不完全轉讓出 100% 業權(如轉讓 70% 至 99%),對方便難以轉售。
  • 不過,按證公司(HKMC)對首置定義頗有不同,後者要求賣家須完成賣樓手續,才可恢復首置身份並使用9成按揭,打算用9按買新物業的換樓人士務必注意。
  • 如果僅是甩名,例如將一半業權賣給另一家人,正常稅局不會追收,因為「業權歸邊」非為圖利,但大前提要有實質金錢交易。

新買果層是否需要付15%印花稅是決定於轉名的臨約日期是否發生在新買的臨約日期以前。 除了要留意有沒有「Deed of Gift」字眼,以及列出的代價 是否為零外,若估價嚴重低於當時市價,亦有機會被視之為送契樓。 近親指夫婦、兄弟姊妹、父母,而且同父異母兄弟亦為近親,但要提供出世紙證明。 祖父和孫兒不當作近親,但如父母已離世,則可向稅局申請祖父和孫兒的關係是近親,最終以稅局批核為準。 如果業主是想將物業留給子女,可以「長命契」方式加入對方名字。

回復首置身份: 樓宇轉名的做法

即是早上在律師樓簽署甩名的臨約,下午就可以簽署新物業的臨時買賣合約避稅買入新單位。 樓市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反彈,二手樓價由谷底反彈升勢凌厲,背後跟不少炒家加入市場有關,他們慣於以「速戰速決」的方式買樓,旨在買入後短時間內提價沽出。 這類在簽署「轉讓契約」前已經沽走,以「確認人身份」轉讓,俗稱「摸貨」的物業買賣,加劇了樓市升勢。 有見及此,政府為杜絕短線炒風,在2010年11月宣布推出「額外印花稅」。

政府於去年10月放寬按揭保險後,首次置業(簡稱「首置」)名額非常珍貴,究竟原因何在? 【買樓印花稅2023】首置、換樓、投置、賣樓印花稅全攻略... 入市買樓除了要計算樓價、裝修、律師費、傭金等開支外,亦要記得預留一筆錢支付物業印花稅。 準買家不單要了解買樓印花稅的分類,更要知道哪些稅項和你...

回復首置身份: 近親轉讓物業 在按揭上之限制

首先,「甩名」轉讓物業後須重新申請按揭,銀行亦會為物業重新進行估價,申請人亦需要通過入息審查,宜事前先計算自身的供款能力。 第二,近親轉讓只適用於現樓,購買一手樓花之買家於樓花期內是不可進行任何轉名或除名等手續。 申請按揭,銀行亦會為物業重新進行估價,申請人亦需要通過入息審查,宜事前先計算自身的供款能力。 申請手續費為$ 2,850元,要留意,若最終不獲批准轉讓業權,已繳交的手續費亦不會退回。 至於送交哪一個的租約事務管理處,則視乎居屋所屬地區及居屋計劃,申請表附頁提供完整的地址列表。

  • 第四、近親轉名豁免從價印花稅、額外印花稅,以及買家印花稅,但近親只包括直系親屬,即父母、夫妻、兄弟、姊妹、子女。
  • 而以上述理由申請更改業權,必須提交相關證明並待房署審批。
  • 有一點須提醒業主的是,一旦向律師樓提出申請物業甩名,便算是「開了file」,如果日後改變想法決定取消甩名,亦要支付部份律師費。
  • 第1標稅率亦適用於在該日或以後所簽立的售賣轉易契(除非相關的買賣協議於2013年2月23日之前已簽立)。
  • 假設樓價不變,稅額為4.5萬元,即兩次轉讓合共稅率為9萬元,遠低於媳婦直接轉讓給奶奶的稅項支出。
  • 大部分銀行考慮到送契樓法律程序需時,加上送贈人破產的話又引起一場業權風波,故拒絕為5年內曾簽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的物業批出按揭。

這是非常不合理,該對夫妻簽署臨約後,在法律上,丈夫已經是首置身份,購買第二個物業毋須繳付15%稅率,但有時律師樓行事保守,才會有這些要求。 不必氣餒,直接炒這間律師樓,轉去另一間律師樓便可。 本週筆者探討稅局的另一追稅理據——「不代表自己行事」。

回復首置身份: 近親轉讓以提高按揭額

我想問甩名,太太將她50%轉讓給老公,樓價是當年係280萬,現在520萬,那計算印花稅係用當年的,還是現在的,和總共要交多少? 據知早前該單位以以290萬放盤,不過未有成功賣出。 現在以200萬轉售予母親,雖然單位叫價比市價低逾兩成,但比麥明詩的買入價帳面仍賺9.1萬。 【個案分析】4招解決「呼吸Plan」危機 「呼吸Plan」可豁免壓力測試及短期低息,但經過蜜月期後若未能經過壓測轉按,有可能要捱高息。

惟甩名後物業將重新上鎖3年,期內賣樓須繳付SSD稅,3年鎖期是以臨約日期計算。 然而,如其中一人已回復首置身份,便只需繳交樓價3.75%,即37.5萬元的從價印花稅,足足節省112.5萬元。 近親轉讓的確能減低開支、提高按揭成數, 但同樣地, 必須操作得宜, 而同時也是一項較適合資金實力較雄厚的買家. 但假若黃先生是和太太聯名持有該 1000 萬元的物業, 他可以先將自己的業權轉給黃太太, 即甩名, 黃太太便能重新按新的按揭成數來做按揭以套現. 其實因為買過一次樓後出售物業,之後再買樓,雖然是第二次買樓,但亦被視為首置。 因此,只要透過「轉名」或「甩名」予近親,首置身分可以「無限loop」。

回復首置身份: 夫妻轉名: 樓宇轉名做法主要有2個:

超過90%以上的香港業主都以為可以自行訂立偏低樓價意圖避稅,不過稅局絕對有權在7年内重新評估物業價值再重新徵收印花稅。 回復首置身份2023 回復首置身份 回復首置身份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即是說,無論是從未買樓的人士,抑或是已賣樓人士,或者曾經與其他人持有物業,現已「甩名」的人士,只要目前未持有住宅物業,也可以符合首次置業的定義。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劉圓圓曾經撰文指,長者申請按揭時,一般限制較多,銀行會以75年或80年,減去人齡或樓齡計算可承造按揭的年期,並以較低者為批核結果。

回復首置身份

根據稅務條例,近親即指夫婦、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等親人,若聯名人士為朋友、表姐妹、姨媽姑姐、婆媳等關係,一律不被視為近親。 如以上表4所做的計算和對比,非首次置業人士需要支出15%印花稅對比首次置業的第二標準稅率,所需要支付的印花稅大幅減少,減輕買家的財務壓力。 在現行政策,購買居屋單位時亦可提出與申請表上的一名家庭成員,以「聯權共有」的方式聯名擁有物業,即俗稱的「居屋長命契」。 而分權共有及長命契,就各有優缺點,想聯名買樓的業主,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其中一種。

回復首置身份: 甩名後 物業一開二攻略

以上述假設為例,媳婦可以考慮找來一位在港沒有物業,並與奶奶有近親關係的「第三者」,例如奶奶的兄弟姐妹、配偶或子女,但最好與媳婦沒有近親關係者,即媳婦的丈夫便不適宜。 然而,將一半業權轉給這「第三者」,讓這第三方與奶奶變成聯名關係。 由於這位第三方人士在港沒有物業,轉讓稅額為300萬元X1.5%,即4.5萬元。

回復首置身份

比方第二個物業樓價600萬元,原先可批出六成按揭,即貸款額360萬元,但現在只可批出五成按揭,即貸款額只有300萬元。 同時,壓力測試會較為嚴格,供款佔入息比率收緊,如只有一個物業,供款佔收入不多過一半,在接受壓力測試時,加息3厘後供款不得多於六成,但第二個物業則要向下調一成。 回復首置身份 (6)賣出物業後,換樓人士便回復首次置業身份,稍後再買樓時就毋須繳付雙倍印花稅,只須支付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印花稅,並可承造最高九成按揭。 其實稅局指引沒有明確定明轉名或甩名需要在幾時完成,筆者也親身到稅局向主任確定過。 如聯名物業,只要雙方簽了臨約拆名,一個月內付了轉名印花稅,法律上便當是甩了名。 回復首置身份後,再買住宅物業便不需要付15%印花稅,只用舊稅率計印花稅。

回復首置身份: 按揭成數

若果想為新買入的第二間物業承造按揭,亦要留意銀行的壓力測試會變得更為嚴格。 首次置業的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為50%及60%,買入第二間或以上單位,兩項基準會同步下調一成至40%及50%。 現時,甩名或轉名行動都被視為新買按揭,仍然享有較高回贈,最高為2.05%。 不過,為避免銀行將來進一步加按息減回贈,長遠打算甩名回復首置身份人士,應趁早去做,待樓市見底時入貨,便毋須繳付15%從價印花稅。 所謂「甩名」其實即是內部轉讓,又稱近親轉讓(只限夫婦、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以便業主回復首置身份再入市,通常都是子女轉讓予父母,或夫婦聯名想甩其中一個名。 如張寶兒去年亦如法炮製轉讓單位予母親,之後再與袁偉豪聯名斥近7,000萬築愛巢,以慳逾百萬印花稅。

陳超國說,不一定要先賣出原先物業後,再買新的物業。 他指出,即使買了另一個物業,只要在指定期限(半年或一年)內賣出舊物業就可以。 回復首置身份2023 回復首置身份 第三,一般首置人士除了買一、二手私人住宅外,還可以選擇抽新居屋、二手居屋,但當然,資助房屋對「首置」要求更為嚴謹。

回復首置身份: 業主要留意關於樓宇轉名的5種稅項

而未補地價的居屋業主,若想將單位由長命契改成「分權共有」,也並不需要先補地價。 另外,如單位有未供完按揭,程序更加複雜,因為銀行要考慮擔保人的利益才會批出授權,因此業主最好委託律師處理。 而如聯名人遇到財務問題,被債主入稟追討,需要被銀行收樓,或被財仔入紙申請破產,在分權共有的情況下,只得該位聯名人的業權會受到影響。 某人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和在購置物業時是否代表自己行事,是其本人所知的事情。 據報,謝霆鋒的父親謝賢曾於2017年5月,以8,500萬購入一間位於淺水灣的豪宅;由於謝賢以首置身分置業,只僅須付樓價4.25%,即361.25萬的印花稅。

回復首置身份: 【 近親轉名 】 甩名唔怕配偶背叛 一招避免業權流失

以 $800 萬單位為例,首置買家須付 3% 稅率,相等於 $24 萬元稅款;而非首置買家,則須付 $120 萬元印花稅,兩者相差逾 $96 萬元。 如果是非香港永久居民買家,購買新物業時,須另付15%的買家印花稅。 如兩間物業的成交日期不是相差很遠,亦不需透過按保敍做高成數按揭,銀行可以只計算新物業的壓力測試,意味未甩名物業的每月還款,不需計入DSR及壓測內。 如未完成物業甩名手續,便購買第二間物業,最多只可批8成按揭,不會批9成按揭(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新例可做9成)。

回復首置身份: 物業直系親屬轉名印花稅5大分析

盧寵茂昨日在疫情簡報會上指出,確診數字急速回升,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壓力,而全港13間私家醫院首階段向醫管局提供364張病床,用以接收非新冠病人,紓緩公立醫院壓力。 撻訂風險:賣出物業時,如買家撻訂,未能在限期內售出舊居,就未能夠取回稅項,屆時或要因要在在限期前找到買家而壓價出售。 換樓期間居住:因為換樓客已擁有新居所,換樓客可以安心以無縫接合地「樓換樓」,將舊有物業的傢俬直接搬遷於新居,省卻多一重搬運功夫,還 有充足時間裝修,更節省換樓期間租金支出。 回復首置身份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簽署必買必賣的「正式買賣合約」,或在「臨時買賣合約」中上加簽必買必賣條款,才落實購入新物業。 撻訂風險:如遇上買方撻訂,換樓客又簽署新物業的買賣合約,便要另覓首期才能上會,甚至因為無法周轉而同告撻訂。

回復首置身份: 兔年轉工兼買樓 打工仔「防炒車」3大貼士【星之谷專欄 – 香港01】

房署會按情況酌情批核,同意的原因一般包括因離婚或分居而將業權轉予配偶;因結婚或取得房屋福利,家庭成員搬走;移民或長期海外工作;業主病危、去世或破產等。 而以上述理由申請更改業權,必須提交相關證明並待房署審批。 根據現行條例,資助出售房屋是設有轉售限制,不可自由轉讓物業業權,並須於轉售限期屆滿後補地價,才可在公開市場上出售。

回復首置身份: 物業甩名後買入第二間物業,其後轉名予配偶再買另一物業,無限輪迴避稅是否可行?

上週筆者的專欄《小心被追印花稅差價 2種物業甩名情況 會有手尾跟》提及,倘若業主「分批甩名」規避印花稅,或會被稅局以「一系列交易」為由追討欠款。 以夫婦持有價值800萬元聯名物業為例,丈夫分兩次「甩名」予妻子,每次「甩」200萬元業權,印花稅理論上僅200元。 雖然迂迴賣樓的方法有這些缺點,但如果丈夫認為「甩名」欠缺安全感,信不過枕邊人,以上便是拆解辦法。

即是說,如果你本身以 6 成按揭購入現有單位,並正在供款,則不能透過轉按或加按,享用新按揭成數,做 8-9 成按揭,藉此套現。 父母送樓予下一代,或協助子女付首期,甚至將手上物業將轉名至下一代,都是近年來在地產市場上不時聽到「成功需父幹」等例子。 稅務局對「近親」也有定義的,會接受有血緣關係、半血緣關係,有夫婦關係、領養或繼養關係的人士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或姊妹,均會視為「近親」看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