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全脑放疗2023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多灶性病变或脑脊液播散,对放射非常敏感。 因此,颅脊照射治疗生殖细胞瘤的治愈率超过95%,被认为是治疗生殖细胞瘤的金标准。 如果发生脑转移后再接受照射,除全脑放疗剂量要提高至30Gy/10次外,还要给予转移病灶更高的照射剂量。 全脑放疗2023 这大大增加了脑部损伤的风险,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甚至性格的改变。

  • 以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为例,其生长速度快且复发率高,患者的存活期平均只有15个月,发病年龄普遍介乎40至60岁之间。
  • 乳腺癌的放疗具体需要多少次取决于乳腺癌的大小、病理分期以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的,对于Ⅰ期、Ⅱ期的乳腺癌术后常规放疗3-6次左右,基本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 相关研究证实,海马及海马周围5mm以内转移率低,颅内转移瘤多发生在距离海马超过5mm的地方,推荐勾画海马时外扩5mm形成剂量限制区。
  • 本研究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寻找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建议的解决方法。
  • 从Average Line 和Action Line 来看X 方向小于15 cm 的射野通过率明显高于X 方向大于等于15 cm 的射野。

PINKHAM等认为普金斯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能够检测学习和记忆中的细微变化,对于脑转移放疗后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更有意义,因此国外多采用HVLT-R进行评估。 这两种方法易受患者教育水平、检查者使用技巧和经验、被试者情绪及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只能评估整体认知,不能单独评估学习和记忆能力。 全脑放疗 目前国内中心常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全脑放疗2023 放疗计划实施过程中部分因素会影响海马区的剂量分布,如海马勾画、放疗设备、多叶准直器叶片宽度及患者体位等。 由于脑转移瘤异质性大,多数患者WBRT后1~2年内出现颅内进展,最终不得不进行挽救性SRS或WBRT。 全脑放疗2023 KIM等探讨HS-WBRT过程中头部倾斜角度对对海马剂量的影响,证实头部与治疗床倾斜11°可改善靶区剂量分配,并降低了海马区剂量。

全脑放疗: 脑膜瘤放疗后有哪些并发症后遗症?

放疗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对正常组织、器官进行照射,可能引起副作用。 通常全脑放疗患者感觉不到痛苦,绝大多数患者放疗能够耐受,有些寡转移的病灶进行立体定向放疗时,如伽玛刀、X刀,治疗可能要进行局部麻醉来固定头架,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微创的胀麻痛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是一过性,所以患者不会感受到很大的痛苦。 全脑放疗或术后放疗也好,对脑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Tomo刀是CT图像引导的一种调强放疗IMRT,但和传统的直线加速器的调强放疗IMRT不太一样。 主要的差异在于TOMO刀设备通过旋转机架给出窄的调强束流,而治疗床上的患者随之同步移动(如下图所示)。 而传统调强放疗中,患者是静止不动的,给出的调强的束流也比较宽。

  • 一般来说硼中子俘获治疗只需要照射一次,比起常常需要进行几十次之多传统放疗,患者使用硼中子俘获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效率更高。
  • 因此,颅脊照射治疗生殖细胞瘤的治愈率超过95%,被认为是治疗生殖细胞瘤的金标准。
  • Tomo刀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具体参考:TOMO刀放疗+抗PD-1免疫治疗复发的鼻咽癌患者实例报道:强强联手,疗效显著。
  • 本研究采用Varian 公司Eclipse13.6 版本计划系统为67例患者设计全脑放疗计划。
  •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确定MRI引导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Aoyama等[14]同样发现对于有一个或多个脑转移瘤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时采取全脑放疗会使6个月内脑部肿瘤复发的概率降低22%~30%。 全脑放疗对于脑部多发性肿瘤患者以及不适合局部放疗的脑肿瘤患者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全脑放疗是一种治疗靶区较大但计划设计较为简单,可重复性高的放疗手段,因此其剂量分布的理论值同实际值的差异理应较小,但通过EPID检验却发现不少射野的通过率偏低。 本研究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寻找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建议的解决方法。

全脑放疗: 健康要闻

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表现为血白细胞下降。 当白细胞降低至3.0x109/L时,需暂停放疗,并遵医嘱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全脑放疗期间做好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由于并发症的原因而导致治疗中断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长期佩戴效果理想:此治疗配有一种可携式装置,不会影响患者日常作息,治疗期间可如常外出、做家务,甚至做轻量运动。 患者需要长时间(每天最少18小时)佩戴电极治疗贴;佩戴的时间愈长,治疗效果愈理想。 电场干扰癌细胞: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生物物理学的治疗方法,藉著特定频率的交变电场,透过黏贴在皮肤上的电极贴,传递至病灶位置。

全脑放疗: 相关阅读

照射结束六个月以后出现的脑损伤又称晚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性脑损伤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程度不一样,轻症者有认知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多项任务处理困难、记忆力下降、逻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表现为生活不自理、尿失禁、步态障碍。 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与肿瘤的大小、部位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与放疗剂量、分隔模式、正常组织像海马体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关系。 提高照射技术,尽量减少正常脑组织受照射的剂量以及体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另外,像盐酸多奈哌齐、盐酸美金刚等药物,也能有效减缓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

全脑放疗: 胶质瘤生存期有多久?

与 WBRT 相比,局灶性治疗(如术后 SRS 或瘤床复发后行挽救性 SRS)与更长的无神经认知恶化生存期和较低的神经认知损害风险有关。 前面提到的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赛博刀、TOMO都是外照射,是放射线从人体外一定距离的机器(如钴-60机器为75cm、直线加速器为100cm)发出照射肿瘤。 这种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肿瘤能得到相对均匀的放疗剂量。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一般做多少次

REMOND等的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例无脑转移的SCLC患者行海马保护的预防性全脑放疗,照射剂量为25Gy/10F,海马平均剂量综上所述,HS-WBRT治疗后海马区复发率很低。 全脑放疗2023 采用CT进行评估易忽略颅内微小转移灶,或排除颅内非寡转移患者,或排除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可能导致海马区转移检出率降低。 多项研究证实无论是混合瘤种还是肺癌患者,海马转移率都很低。

全脑放疗: 胶质瘤化疗药物有哪些?

射波刀在肿瘤类型、肿瘤大小上有很多限制,一般对于4cm以下的肿瘤,高度规则的,容积较小的肿瘤治疗效果比较好。 但是人体是活动的,由于心脏及肺的运动,尤其心脏的跳动使得这些“刀”的定位很难达到既能完全覆盖又不损伤心脏肺的目的。 对于存在多发转移情况的患者,如果采用射波刀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灶部位,次数多,时间长,费用高。 由钴-60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称为γ刀,由加速器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称为X刀。 两种“刀”都是放射线通过多个不同的方向聚焦到肿瘤灶,在破坏肿瘤的同时能较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需要多少钱

随着预后和生存期的持续改善,继续随访评估所有肿瘤治疗的长期效果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放疗技术迅速发展,在高收入国家中许多新的放疗方法已有临床应用。 这些进步在减少毒性并改善患者的预后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后多久恢复正常

目前,PCI已成为治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NCCN指南推荐处方剂量为25Gy/10次。 建议放化疗全部治疗结束后行脑MRI检查,如果没有发生脑转移,一个月内进行全脑放射治疗。 包括伽马刀,射波刀,X刀等普通的定向照射方法,原则上同时计划或实施全脑照射是有困难的。 例如,先使用定向照射进行 50 Gy的照射,然后叠加全脑照射 30 Gy的话,两个计划之间会产生误差,在病灶周围会出现剂量的重叠,更容易产生严重功能损伤。 多发脑转移或有多发脑转移倾向的肿瘤,有时需要按照定向照射方法,来提前计划预防性的照射。 综上所述,因此全脑放疗联合CPT-11 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限制性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及腹泻,MTD为100 全脑放疗2023 mg/m2。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是什么

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吞咽的时候胸骨后疼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出血。 另外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的损伤,表现头痛、恶心、嗜睡、大脑局部的记忆坏死,还会导致记忆丧失、视觉的丧失。 所以女性宫颈癌放疗,对身体还是很有很大的影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造成痛苦。 全脑放疗2023 NSCLC脑转移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仍以全脑放疗为主,部分高度选择性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而对化疗的作用仍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不能很好地渗透血-脑脊液屏障。 目前常用于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如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等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血液学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限制了化疗的临床应用。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后认知障碍多久出现

CPT-11为主的化疗联合放射治疗脑转移患者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4 剔除标准 违反入组标准;未按治疗计划进行;因毒副作用而出组的患者不评价进展时间和疗效,但是其药物毒副作用应当列入统计;主要指标缺少或重要临床资料不全者。 患者均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等情况。 多个 全脑放疗 III 期临床研究证明,对于 1~3 个转移灶的患者,单次大剂量放疗比全脑放疗更有优势,因为全脑放疗没有生存获益,但会带来更多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失和生活质量下降。 报道称,肿瘤控制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治疗终点,并指出头部伽马刀只是系统性疾病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显著改变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伽马刀和全脑放疗是否能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据悉,目前,临床上经常可以观察到多发脑转移经全脑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 一般而言,年龄小于60岁、身体状况较好、原发肿瘤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从全脑放疗中获益,对所有的不适合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都放弃全脑放疗是不明智的。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