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咽癌特徵11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鼻咽癌特徵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鼻咽癌可根據腫瘤大小、有否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分為四期。 第一期腫瘤仍然局限在鼻咽以內,第二、三期擴散至淋巴,第四期則再細分為4A、B和C,4C期就是指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鼻咽癌特徵

- 化學藥物治療 醫生亦會考慮在個別病人身上合併使用放射及化學藥物治療,以增加治癒的成效。 醫生會在放射前注射化學藥物入病人身體內,這可以殺掉部份的癌組織,使放射的效果更佳。

鼻咽癌特徵: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在1981年至2018年期間,男女總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都有下降趨勢。 鼻咽癌特徵2023 CT扫描有较高的分辨率,不仅能显示鼻咽部表层结构的改变,还能显示鼻咽癌向周围结构及咽旁间隙浸润的情况,对颅底骨质及向颅内侵犯情况亦显示较清晰、准确。

不過,鼻咽癌最典型、最早,也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就屬「頸部淋巴病變」,估計有30%至40%的患者,是以此為初發症狀,此時頸部會出現腫塊。 鼻咽癌是亞洲人特別容易罹患的癌症,與種族及遺傳因子有著不可忽視的關係;其中,男性的鼻咽癌發生率,又是女性的二至三倍。 而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的機率也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 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種發生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

鼻咽癌特徵: 鼻咽癌常見症狀

這是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行院衛生署統計,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死亡率的第九位,有 626人死於鼻咽癌。 如果平常多注意一點,鼻咽癌初期症狀平時不容易察覺的,不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對的治癒率也會愈高,所以平常就要提高警覺。 不少人認為某些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癌病風險,其中鼻咽癌,因為廣東、福建、港澳、台灣沿岸一帶屬高發病率的地方,廣東的發病率為世界平均值的25倍。

鼻咽癌特徵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鼻咽癌特徵2023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鼻咽癌特徵: 預防鼻咽癌方法?

鼻咽癌前兆並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也會腫大。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台灣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的高危險發生區。 通常早期發現,初期鼻咽癌治癒率可達 90 %;但因為症狀不明顯,不易察覺,民眾又常與慢性或過敏性鼻炎混淆,一確診往往是中後期。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鼻咽癌特徵2023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例如,您可以选择减少盐腌食品的摄入量,或者完全避免食用这些食品。 鼻咽癌在微觀主要分為三類,角化性癌(keratinizing型),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型)及未分化型。 副作用:鼻咽位於頭部深處,而頭部是人身的要害。 鼻咽手術有時候會波及附近的神經,形成耳痺、牙關硬化、口腔疼痛乾燥、頸硬等。 鼻咽癌特徵2023 鼻咽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11位,並於2018年導致295人死亡,佔同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2%。

鼻咽癌特徵: 鼻咽癌早期症狀︰鼻塞、流鼻血、鼻涕/痰帶血絲

若腫瘤已擴散,化療也可為病人帶來紓緩作用,減輕腫瘤產生的徵狀和不適。 - 外科手術 因鼻咽藏在頭顱中間比較深入的位置,且附近有腦幹等重要組織,醫生要為病人動手術並不容易,因此手術並不是醫治鼻咽癌的最主要方法。 不過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醫生也可能會建議病人考慮以手術割除腫瘤,例如腫瘤復發而範圍屬初期。 四、治療: 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鄰近顱底及其他主要器官,沒有足夠的安全範圍以供切除。 另外鼻咽癌多為未分化的細胞,極容易發生頸部淋巴腺和遠隔轉移,因此手術難以清除乾淨。

鼻咽癌特徵

鼻咽癌可分為「角化鱗狀上皮細胞癌」、「非角化鱗狀上皮細胞癌」和「未分化鱗狀上皮細胞癌」三大類。 此測試具有極高的靈敏度(高於97%)和極低的假陽性率(0.7%),可為受檢測人士提供更加準確和可靠的結果。 由於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蔽,所以醫生需抽血液樣本以及用內窺鏡檢查鼻咽是否有異常,甚至有機會需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鼻咽癌特徵: 症狀

鼻咽位於鼻腔的盡頭,處於頭部中央並連接喉嚨,是呼吸道必經部位3。 鼻咽癌特徵 而在鼻咽的黏膜表層形成惡性腫瘤,破壞鄰近組織,便稱為鼻咽癌。 由於鼻咽與頸部兩邊的淋巴腺相連4,故鼻咽癌形成後,可透過淋巴網絡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甚至其他器官5。 由於鼻咽位置隱蔽,加上鼻咽癌的部份病徵與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疾病相似,往往令患者較難發現病情。 部份鼻咽癌帶有高於正常水平的「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研究顯示這種因子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鼻咽癌特徵

雖該病毒本身無法導致鼻咽癌,但基因因素可影響人體對EB病毒的反應。 主要藉助鼻咽內視鏡以及病理切片檢查,其次需用電腦斷層掃瞄或核磁共振攝影來評估腫瘤侵犯程度以及頸部淋巴轉移情形。 台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指出,頸部淋巴病變是最早、最常出現的鼻咽癌臨床表徵,約 3 到 4 成患者是以頸部淋巴病變為初發症狀。

鼻咽癌特徵: 癌症全面睇:鹹魚增鼻咽癌風險?

有專科醫生指出,如果發現得早,屬於第一期鼻咽癌,只需接受電療療程,超過九成機會可以治癒。 等到癌腫脹得太大,甚至擴散至肺、肝臟及骨骼,治癒就比較棘手。 鼻咽癌約有 鼻咽癌特徵2023 80% 機會於康復後 2 年內復發,此後逐年遞減,5 年之後復發的機會便低於 鼻咽癌特徵 5%。

鼻咽癌特徵

由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與北非等地區,普遍喜食醃漬食品,內含致癌物亞硝酸鹽,使得鼻咽癌十分常見,因此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 鼻咽癌特徵2023 抽菸、酗酒及工作環境會接觸甲醛、石棉、鎳、鉻者,皆是屬罹患鼻咽癌的高風險族群。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用高能量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鼻咽癌主要的療法。

鼻咽癌特徵: 【鼻咽癌】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病逝 鼻塞咳血5大症狀要戒食鹹魚

由於鼻咽位置非常隱蔽,不容易檢查,因此醫生除了會進行問診,亦會查患者頸部是否有淋巴結腫脹問題。 要進一步確定是否患有鼻咽癌及其分期,就需要抽取樣本檢驗,並用內窺鏡檢查。 由於很多淋巴管從鼻咽通向頸部,因此頸部淋巴結腫脹是鼻咽癌最早、最常出現的症狀之一。 鼻咽癌特徵2023 當發現頸部突然脹大,就應盡早求醫,以免癌細胞經由淋巴管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如骨骼、肺、肝臟等。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 放射腺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對於決定腫瘤的大小、位置、範圍十分重要,是必須的檢查。
  • 由於鼻咽位置隱蔽,加上鼻咽癌的部份病徵與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疾病相似,往往令患者較難發現病情。
  • 體內電療則將放射性幼針或導線植入癌腫部位,讓高劑量射線連續幾天近距離攻擊癌腫。
  •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鼻咽癌初期病徵包括鼻塞、流鼻血等,與鼻炎、鼻竇炎的徵狀相似,不易察覺。 有病人求診幾個月,還以為是鼻炎,直到頸部的淋巴結發脹,才驚覺患鼻咽癌,病情嚴重。 鼻咽癌的徵狀一般都不太明顯,例如鼻塞、聽力衰退等,所以大部分病人確診鼻咽癌時,已屬第三、四期,癌症已擴散至淋巴、頭及其他地方。

鼻咽癌特徵: 鼻咽癌治療後的跟進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活动由人民健康联合癌症防控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百济神州参与,活动旨在展示、鼓励癌症防治领域中青年医务人员在临床科研上砥砺创新、锐意进取。 第三届(2023)“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总结会6月10日在北京举办。 活动现场汇集了肺癌、肝胆肿瘤、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淋巴瘤、鼻咽癌九大癌症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癌症防控新进展,助力推进癌症防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鼻咽癌特徵 鼻咽癌特徵 但是在世界上鼻咽癌的高风险地区(例如中国的某些地区),医生会为该病的高危患者安排筛查。 导致鼻咽癌的基因突变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确定 EB 病毒等增加患鼻咽癌风险的因素。

鼻咽癌特徵

由於鼻咽身處深處,既看不到也摸不著,因此鼻咽有問題時,很難自我察覺。 在醫生判斷鼻咽癌第一/二/三/四期能活多久後,需時刻關注鼻咽癌指數及病情變化,選擇合適的鼻咽癌治療方案。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位。 早期鼻咽癌的治癒率很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Yes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