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環七臺2023必看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西環七臺

根據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出版的《堅人見誌》記載,原來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西環七臺」一帶的山坡原稱「西環山」,屬當時華人首富李陞及其兒子李寶龍所擁有。 大約於1915至1935年期間,李寶龍在山坡上建造了一座遊樂場——太白樓,裡面有旋轉木馬、人工湖、射擊場等遊樂設施。 所謂「臺」,是指山上的街巷之間延伸出來用作建屋的平地,因為堅尼地城在填海之前,房屋是依山而建的。

【明報專訊】於山市街盡頭拾級而上,就是「西環七臺」,沿以前人們俗稱的「西環山」而建,背靠龍虎山,面朝卑路乍灣,包括紫蘭臺、李寶龍臺、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羲皇臺、太白臺,皆以李白其人其作命名,前兩者已於1980年代初拆卸。 西環七臺 山下營營役役:西港島線、士紳化、收購重建、戲院進駐,這裏卻永遠比時代走慢一點點。 除了建築,背後的節誕傳統、居民生活習慣、文化歷史研究,都在點滴留住這個小區的舊貌。 於山市街盡頭拾級而上,就是「西環七臺」,沿以前人們俗稱的「西環山」而建,背靠龍虎山,面朝卑路乍灣,包括紫蘭臺、李寶龍臺、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羲皇臺、太白臺,皆以李白其人其作命名,前兩者已於1980年代初拆卸。

西環七臺: 命名空间

到羲皇臺於1980年代初清拆,他們見工人用鐵支勾三兩下,整棟樓就倒下,「撬吓一角,撬吓一角,啲磚無紅泥,得黃泥,就咁層層疊上去,諗起上來都驚,地震時又無砰砰嘭嘭冧落嚟」。

西環七臺

昔日的西環除了有「西環七臺」外,亦集合了疫症醫院、牛房、屠房、雞鴨欄、焚化爈等厭性設施於一身,雖然現時大部分設施已遷離西環,但那段歷史仍在西環留下不少痕跡。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將於下月9日舉辦「西區文化歷史導賞團」,帶領公眾認識西環歷史。 昔日這七臺各自都有組織更練,每戶收取大約三幾元作為保安費和管理費,更練配有木棍和銀雞。

西環七臺: 歷史古蹟

祥叔說戰後已有居民自己組織「更練」,每戶收取幾元,維持治安。 西環七臺 現在只見各臺的行人道開揚闊落,植物也放得井然有序,原來都是居民自覺打理,像祥叔每逢過年都修繕樓梯扶手,近年才歇下休息。 2014年堅尼地城站通車,於山市街增建升降機和通往七臺的扶手電梯,但只到斜坡中段,即青蓮臺對出。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李寶龍因生意失敗宣佈破產,不得已之下出售西環山的產業還債,後來的發展商在這座山坡上開闢了七個臺以興建住宅,稱為「西環七臺」。 發展商為了紀念李寶龍,遂將其中一個臺命名為「李寶龍臺」,又據聞李寶龍鍾愛唐代詩人李白,故另外六個臺的名字皆與李白有關。

  • 魯班廟坐落青蓮臺尾,而臺頭鮮艷醒目的綠瓦黃閘藍欄杆內,則住着年近九旬的何國祥(祥叔)夫婦。
  • 西環七臺約有70至80年的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和紫蘭臺。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今年初因屋頂修繕,暫遷到堅尼地城與七臺為鄰,其署理執行總監黃競聰博士(Desmond)與這社區份屬新鄰,又是舊友。
  • 七臺之中以學士臺的位置最高,房屋的面積大,所居住的人亦最富有,僅有13個街道編號。

這些臺的名字跟中國唐朝詩人李白有關,原因是該住宅區的地產商李寶龍十分鍾愛李白之故。 而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地產商,住宅區於另一邊的街道被命名為李寶龍路,其中一個臺則命名為李寶龍臺。 魯班廟坐落青蓮臺尾,而臺頭鮮艷醒目的綠瓦黃閘藍欄杆內,則住着年近九旬的何國祥(祥叔)夫婦。 他說魯班誕以往連辦兩日的盛况不再,但何太仍愛年年湊熱鬧:「去拎燒肉,有紳士講吓嘢,有表演、搭棚嗰啲,都幾巴閉,入廟拜吓,都幾開心。」她憶起以前青蓮臺是七臺最為僻靜,「嗰陣呢個臺無人行,靜蠅蠅,我哋都唔敢上嚟呢度,都震震哋」。 有道是「心安處是吾家」,住下來何太但覺最為稱意:「????家咁睇嚟最靚都係呢個臺,因為由頭到尾、一路到魯班廟都有樹,又無車行,真係最好。」家家戶戶都在臺前空地種植,魯班廟前也擺滿盆栽,二人也不例外,屋前種了榕樹、木瓜、山指甲、簕杜鵑,儼如私人庭園。 七臺四通八達,巷徑相接,二人昔日身體壯健,周末總帶同兩隻狗,從青蓮臺走上山後小徑通往蒲飛路,行上百步梯,直達龍虎山的觀音廟(今已拆除)。

西環七臺: 西環七臺

後來買家合興公司的老闆李星衛和譚煥堂答允不拆該廟,並交由廣悅堂管理。 西環七臺 西環七臺 現今街道裡的許多住宅已經改建,部分唐樓依然保留古風,是電影和電視劇集的取景地點。 現今街道裏的許多住宅已經改建,部分唐樓依然保留古風,是電影和電視劇集的取景地點。 說起西環,除了中聯辦,亦不得不提「西環七臺」。 「西環七臺」位於半山,已有約70至80年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義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及紫蘭臺,名字起得如此有詩意,皆因與唐代詩人李白有關。

西環七臺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今年初因屋頂修繕,暫遷到堅尼地城與七臺為鄰,其署理執行總監黃競聰博士(Desmond)與這社區份屬新鄰,又是舊友。 西環七臺 研究節慶習俗的他,在十多年前入行之初,已專程到過位於青蓮臺的魯班先師廟,參加農曆六月十三日的魯班誕。 石鼓洲雖亦有一魯班廟,但外人難以得見,故這座是香港唯一供奉魯班且對外開放的廟宇。 西環七臺2023 七個臺從薄扶林道往海道排列,依次為學士臺,李白曾任翰林學士;桃李臺,取自李白《春夜宴桃林園序》中「會桃李之芳園」一句;青蓮臺,李白別號青蓮居士;義皇臺,取自李白《戲贈鄭溧陽》中「學道三十年,自言義皇人」一句;太白臺,李白字太白。 東西兩道縱向延伸的分別為李寶龍臺及紫蘭臺,取自李白《答杜秀才五鬆見贈》中「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一句。

西環七臺: 歷史

西環七臺是香港堅尼地城的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和街道群,東為李寶龍路,西為山市街。 堅尼地城在填海前,房屋依山而建,而在山上開墾用作建屋的平地稱為「臺」。 西環七臺約有70至80年的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和紫蘭臺。 最為有名的臺有3個,包括學士臺、桃李臺和青蓮臺。 西環七臺2023 這3個臺位處於較高位置,當時並沒有高樓大廈遮擋,故能擁有全海景,在早期樓價也是最貴的,多以富豪所居住,其中以華裔商人為主。

為了查找魯班廟的歷史,他尋得當年西環山易手的檔案,追溯到自19世紀末叱吒風雲、主掌西區開發的華人首富李陞,通俗點解釋:「當時何東仲未蒲頭,係『二打六』。」其子李紀堂、李寶椿後來均赫赫有名。 李陞在19世紀中以公司「禮興號」名義將西環山的一幅地贈予三行工人(泛指木工、打石和泥水行業)立廟,後來長子李寶龍繼承西環山,於1920年代闢出七臺。 Desmond指中西區山多,舊時順應山勢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像CACHe西營盤辦公室所處的古蹟建築那樣:「上面照樣建樓,但浪費一些位置,我們的辦公室下面有層地牢架高,但地面是斜的,沒法子用,長年關着也很潮濕。」另一方法則像七臺,沿山勢興建平台,於焉成為港島區一大特色。 這幅地皮最初由李陞購入,其後將西環山交給兒子李寶龍(李寶椿兄長)打理,發展住宅物業。 在1924年,李寶龍因生意失敗,被迫出售西環山還債,以致青蓮臺的魯班先師廟幾乎要拆卸。

西環七臺: 命名空間

及後廟宇於1927年擴建成今日格局,曾於2007年修復,始終由廣悅堂打理,如今設在廟旁的廣悅堂公所也是三級歷史建築。 「香港廟宇有3種管理模式:直轄、私人,還有像魯班廟這種委託方式,看得出他們有心營運。」近年廣悅堂舉辦青年魯班選舉、籌劃三行博物館和展覽、計劃註冊成慈善團體,以延續敬拜行業神的傳統。 七臺之中以學士臺的位置最高,房屋的面積大,所居住的人亦最富有,僅有13個街道編號。 而太白臺被拆卸改建之前是妓女們的集中地,一般人很少踏足此地。

現在則甚少外出,只在自家門前或「臺頭走到臺尾」,已甚是愜意。 西環七臺 李寶龍1915年在西環山建成太白樓遊樂場,與愉園、樟園、名園、利園合稱「四園一樓」。 「就好似現在的主題樂園般地處市區周邊,地方大又有交通可到,而且石塘嘴令附近一帶娛樂事業蓬勃,間接帶動太白樓。」 據報紙廣告所寫,其位置有電車來往門前,備有轎子上落,內設旋轉木馬、水池、假山、射擊場、煙花表演、歌唱比賽。 Desmond解釋節日傳統有所謂「先醮後誕」,魯班誕前夕會有道壇醮會儀式,設牌位超度意外往生的工人,「由這個三行的節誕傳統,可以看出他們對同行的關懷行為。大家只看賀誕舞龍舞獅,好熱鬧,但忽略了背後的人文關懷」。

西環七臺: Category:西環七臺

堅尼地城位於山上,為了能在山上建屋,就要開墾平地,而這些在山上被開墾的平地,就被稱為「臺」。 西環七臺,指的就是紫蘭臺、李寶龍臺、學士臺、桃李臺、羲皇臺、太白臺和青蓮臺,不過,因著重建的關係,紫蘭臺和李寶龍臺已不復存在,所以,現在的西環七臺實際上應該是西環五臺才對。 西環七臺這個街道群已有近七、八十年的歷史,那兒的建築物充滿古舊風情,故常引來電視劇、電影在此處取景,如果想感受一下七、八十年前香港山頂老式建築的情懷,就應該到西環七臺遊歷一番。 西環七臺2023 不過,李寶龍生意虧折,於1924年破產,太白樓於同年結業,並須出售西環山予建築行商合興公司還債,而Desmond翻查的正是當年的破產案法庭文件。 其時魯班廟由一眾三行工人組成的廣悅堂管理,見廟宇面臨拆遷危機,便與合興交涉,幸得東主李星衢、譚煥堂立契,將魯班廟地段捐出。 為紀念二人善舉,廣悅堂於同年在廟前立「紀功誌德」碑,「留意上面寫『李君禮興』,而不直寫李陞,但那年頭大家都知道禮興號是他的,我自己覺得是姑隱其名,始終後人破產賣地」。

西環七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