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美孚站出口圖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此站是荔枝角道西行最後一個巴士站,主要分為三組,各自被港鐵美孚站A出口及百老滙街路口分隔。 相反方向往九龍的巴士站位於長沙灣道東行的同名分站,葵涌道天橋分隔兩站,橋下為美孚公共運輸交匯處。 美孚站出口圖2023 設計方面,紅色為主的大堂,閣樓將裝置波浪形天花,而以雕刻及玻璃圖案形式創作的車站藝術品《失而復得》,會分佈在站內不同位置,配合尼龍袋圖案的月台玻璃,承載着昔日經紅磡回鄉的記憶。

  •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 啟用時,地鐵與西鐵大堂均在最底一層,兩鐵月台同在上一層,但中間是一幅牆,分隔兩鐵月台、列車和路軌。
  • 整個美孚站可分為荃灣綫及屯馬綫兩個部分:其中在1982年啟用的荃灣綫大廳及月台位於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地底,分別位於L2及L3層,L1層是通往屯馬綫大廳的通道。
  • 最後的決定是在香港海底隧道旁的填海地上興建新站,也就是紅磡站。

城際客運服務一直延續至今,並遍及中國大陸多個城市,包括廣州、東莞、肇慶、上海、北京等。 在各個車站出口,均設有指示牌顯示出口周邊的建築物及設施列表。 另外,由於東鐵線有十二卡列車,而西鐵線只有七卡的關係,東鐵線頭尾兩卡的乘客在轉西鐵線時,必須走更遠的位置轉線。 而紅磡站是有7個月台,但由於7號月台是貨運月台的關係,該月台不對外開放,但由於紅磡站外表寫有p1至p7,亦即表示1號月台至7號月台,亦間接證明了7號月台的存在。 來自沿油麻地佐敦道及尖沙咀廣東道的行人,可使用附近的行人隧道經柯士甸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而由近九龍站的佐敦道及柯士甸道西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行人,則可使用附近的行人路或行人天橋。

美孚站出口圖: 列車服務時間

部份出口鄰近巴士總站同埋來往新界西部巴士之分站,轉其他交通工具同樣方便。 美孚站座落於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內,而且位處新界西部通往市區的重要樞紐,部分居民會乘搭往九龍西的巴士路線,到達美孚後轉乘鐵路往其他地區,因此一直有穩定而大量的人流使用荃灣綫。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港鐵當時重申,已於南昌站付款區內的閘機前張貼相關告示,提醒乘客必須經過設於付款區內的轉線閘機轉乘東涌綫或西鐵綫,才可享有再入閘費減免優惠。 由於港鐵批出在車站設置汽水機的合約,有意見認為該項設施與《香港鐵路附例》中「收費區內不准飲食」相抵觸,有乘客曾向港鐵投訴但不了了之,現時南昌站收費區內已不再設置飲料售賣機。 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的地鐵荃灣綫和九鐵西鐵的美孚站合併成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口代碼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B和C出口更改為D、F和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美孚站出口圖2023 九巴稱此站為「美孚巴士總站」(Mei Foo Bus Terminus),設有自助餐廳供員工使用;城巴及新巴則稱此站為「美孚」(Mei Foo),與毗鄰荔枝角道及長沙灣道兩個中途站名稱相同。 另外,位於屯馬綫1號月台的西側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由於港鐵貨運業務已停止營運,故此該管道使用機會渺茫。

美孚站出口圖: 香港歷史博物館、紅磡區、尖沙咀東部

由當天起,乘客可在荃灣線月台直接前往西鐵線月台,原有的轉乘閘機將會停止使用,乘客毋須在中途進出閘,而原有C2出入口的升降機將會改作為E出入口。 2008年11月10日系統完成測試,全數轉線閘機已被拆除。 由當天起,乘客可在荃灣綫月台直接前往西鐵綫月台,原有的轉乘閘機將會停止使用,乘客毋須在中途進出閘,而原有C2出口的升降機將會改作為E出口。 2008年11月10日系統完成測試,全數轉綫閘機已被拆除。 由於西鐵綫車站位置偏遠,並需要通過轉乘通道到達荃灣綫月台,加上車費高昂,故西鐵綫(當時稱為九廣西鐵)通車初期使用量偏低。

美孚站出口圖

每當上午繁忙時間之後,部份屯馬線列車在此站清客後,便會暫停服務,返回八鄉車廠。 每當特殊情況時,往屯門方向的上行線列車將會以該站作為臨時的終點站。 由于大部分前往荃湾、葵涌、屯门及元朗区的巴士路线皆需以美孚为通往市区的道路,因此美孚是一个集前往新界西各区的交通枢纽。

美孚站出口圖: 路線資料

隨住九廣西鐵(而家嘅西鐵綫)喺2003年12月20號正式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當時嘅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綫)嘅轉乘通道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喺兩鐵合併前,當時美孚站嘅地鐵荃灣綫同埋九鐵西鐵部分分別由兩間鐵路公司管理,並唔係以類似南昌站嘅形式視作同一車站管理,兩站嘅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入口嘅位置。 由於大部分前往荃灣、葵涌、屯門同埋元朗區嘅巴士路線都經美孚去市區,因此美孚係一個集前往新界西各區嘅交通樞紐。 美孚站出口圖 本站同時提供接駁西九龍發展區同埋荔景山路一帶嘅交通服務。 )係香港一個鐵路車站,港鐵荃灣綫、屯馬綫都經過本站。

美孚站出口圖

附近的西九龍站巴士總站和九龍站公共交通交匯處亦有巴士及小巴路綫前往不同地區。 九巴舊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於2007年6月入伙,屋苑平台設有行人天橋連接青山道休憩處、長沙灣道中華電力變壓站與美孚巴士總站。 天橋工程於2006年動工,原訂2008年第四季竣工,最終延至2009年12月18日上午十時啟用。 美孚站G出口因車站設計關係,其非付費區一直未能與站內其他非付費區貫通,居住於鄰近G出口一帶的居民欲要前往美孚新邨或萬事達廣場一帶,若要取道車站通道就必須支付港鐵車資,不然只能離車站繞道而行,造成不便。 美孚站分別設有荃灣綫大堂及屯馬綫大堂兩部分,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大堂。 其後因兩鐵合併,行人隧道大部分範圍被納入收費區,以方便轉乘兩條路綫的乘客。

美孚站出口圖: 月台

港鐵都會票、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南昌全日通及部分港鐵紀念車票亦適用於此站。 ),名稱來自荔枝角灣,隨同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通車啟用,承建商為熊谷組株式會社。 後來荔枝角灣因填海而消失,因車站較近美孚新邨,於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時一併改名。 荃灣綫採用一組島式月台,而月台支柱及牆壁均以湛藍色紙皮石點綴;而屯馬綫則採用兩個側式月台,而月台牆壁上亦設有水墨畫設計。

美孚站出口圖

港鐵又在西鐵綫1號月台與東涌綫4號月台之間的分隔牆開出七個洞口,供乘客跨月台轉綫。 半年後,九鐵於12月7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舉行南昌站開放日,增進公眾對九廣西鐵的認識;緊接於12月16日舉行九廣西鐵試搭日,地鐵東涌綫列車亦由當日起在此設站,首次向公眾提供列車服務,故當日為南昌站正式啟用之日。 至於九廣西鐵第一期(屯門至南昌)則於12月20日正式通車。 在九廣西鐵早期的規劃時,此站稱為「欽州街站」(Yen Chow Street Station),是西鐵第一期在九龍市區的總站;隨後因應車站地處南昌邨以西,最終定名為南昌站。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商店、洗手間、自動櫃員機

1号月台西面设有预留管道供未来同属西部走廊铁路的港口铁路线之货运列车使用,但使用机会渺茫。 本香港地鐵地圖/路線圖可查詢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南港島綫、東涌綫、將軍澳綫、迪士尼綫、東鐵綫、西鐵綫及馬鞍山綫的車費。 2022年8月:有一名市民在南昌站玩飛躍道,在此站一條扶手電梯旁的梯台滑下。 美孚站出口圖2023 美孚站出口圖 2023年1月11日:事主關永泰在屯門裁判法院被裁定違反第556B章《香港鐵路附例》,被判罰款3,000元。 起,南昌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永久停用以配合地盤施工,車站大堂連接公共運輸交匯處的D2出口亦由同日起封閉。

由於舊有車站出口代碼出現重疊情況,故此港鐵公司喺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口字母,西鐵綫大堂嘅A至C出口改為F至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的前地鐵荃灣綫和前九鐵九廣西鐵的美孚站合併成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美孚站是荃灣綫及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荃灣綫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或乘搭屯馬綫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站也是香港往返中國大陸各地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又稱「直通車」)的總站,列車分別前往廣州東、東莞 (常平)、佛山、肇慶、北京西及上海等地,班次由每小時至隔日開出不等。此外,該站每日有多班貨運列車開往中國大陸,多由港鐵的柴油機車牽引。

此站出入口主要位於美孚新邨及荔枝角公園內,方便居民乘搭港鐵。 號月台:荃灣綫荃灣方向(右邊車門)其中屯馬綫的每個月台可以容納一列9卡列車停泊,現時往烏溪沙方向使用頭8卡位置;但往屯門方向列車則使用第2至9卡位置,使列車車尾較接近轉車通道電梯,登車乘客不會集中在末端。 因受月台幕門阻擋,車長不會走出駕駛室,只會透過駕駛室內的屏幕觀察月台狀況,當所有乘客登車後便會關上車門,繼續駕駛。 美孚站出口圖2023 荃灣綫使用的前地鐵部份建於1982年,位處美孚新邨內的茘枝角花園及萬事達廣場地底,茘灣道與美孚巴士總站之間;屯馬綫(原西鐵綫)部份由九鐵於2003年興建,設於茘枝角公園內,採用梯台式設計,利用轉乘通道連接荃灣綫部份。 隨著九廣西鐵在2003年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承建商是基亞-亞太建設聯營(Kier-Zen Pacific Joint Venture);當時的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的轉乘通道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由於要跨越既有的地鐵隧道,新車站須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興建,故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大力反對。

但各過海路線及795、795P、795X線往將軍澳方向的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美孚站 」(Mei Foo Station )。 為避免遇上人潮,旅客在起程之前,應預早計劃行程及透過不同渠道 (例如電台交通消息及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了解最新的交通及公共運輸服務情況。 使用AlipayHK支付寶、Tap & Go拍住賞領取消費券可以將 $5000 消費券合併使用,八達通由於有儲值上限限制,所以不能合併使用不同期數的消費券。 美孚站(英文:Mei Foo Station)位于中国香港九龙荔枝角,是港铁荃湾线与港铁屯马线的一个换乘车站,名称取自车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美孚站出口圖: 屯門 -兆康 -天水圍 -朗屏 - 元朗 - 錦上路 - 荃灣西 - 美孚 - 南昌 -柯士甸 - 尖東 - 紅磡 -何文田 -馬頭圍 -

荃灣線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台(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屯馬線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台(往烏溪沙方向)是兩個側式月台,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台佈置跟西鐵線第一期市區車站相同。 1號月台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使用機會渺茫。 荃灣綫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台(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西鐵綫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台(往南昌方向)是兩個側式月台,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台佈置跟上環及坑口站相同。 1號月台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

在荔枝角大橋橋底,長沙灣道與荔枝角道之間,當局建造了一個巴士總站,於1970年代落成。 當時九巴命名車站的政策,是避免為私人屋苑宣傳,因此初時名為「荔枝角(橋底)巴士總站」(Lai Chi Kok Bus Terminus)。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分別為地鐵荃灣綫與九廣西鐵的兩個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入口編號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入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C出口更改為D、F及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隨著九廣西鐵在2003年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而九廣西鐵車站部分的承建商為基亞-亞太建設聯營;而當時由前地鐵美孚站連接九廣西鐵車站的轉乘通道以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美孚站出口圖: 列車服務

南昌站A出口的出入口動綫亦曾多番改動,以配合匯璽工程進度。 V Walk商場於2019年7月26日開業,南昌站同日起加設通往商場的A2出口,原有的A出口(富昌邨)則改稱A1出口。 閘區合併在2008年9月28日實施,轉綫閘機當日起停用,先是用黃色封套包裹,不久後連同分隔原兩鐵收費區的欄杆一併拆除。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大堂

此外,車站興建時發現的宋元時代古井文物,站方已暫時妥為封存,並計劃會原址重置,乘客日後將可在車站大堂仰觀古井底部。 設施方面,宋皇臺站大堂將設有智能客務中心及設多個輕觸式屏幕,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車站付費區內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而新車站更會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美孚站原有荃灣線及屯馬線大堂兩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大堂。 该站座落于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内,而且本站是新界西部地区通往市区的重要枢纽,因此一直有稳定而大量的人流使用荃湾线。 美孚站出口圖2023 由于西铁线车站位置偏远,并需要通过转乘通道到达荃湾线月台,加上车费高昂,故西铁线(当时称为九广西铁)通车初期使用量偏低。 及后当时的九广铁路公司推出月票及日票计划,以低于巴士的车费吸引乘客使用西铁线,使更多乘客改用西铁线进出市区,人流不断增长。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用途

項目主要施工內容包括道路斷面調整、景觀提升、光彩工程、道路黑化、人行道提升改造、雨污管線清淤和修復、文化小品、強弱電和管線遷改等街道一體化改造。 3月踏入黃花風鈴木季節喇~南昌公園將成為各位賞花愛好者聚集地,喺公園內嘅行人徑兩旁栽種約有近90棵黃花風鈴木,花期都係兩至三星期。 東方快車於同年9月26日下午2時45分駛進九龍車站,同月尾把火車裝箱由船運往日本山口縣下松港,完成餘下日本部份的程最後一段路程。 後改為「美孚鐵路站」(Mei Foo Railway Station),再於2017年8月將站名中「鐵路」一詞去除。 其後,於2023年2月中旬將站名更名為「美孚轉車站」(Mei Foo BBI)。 城巴及新巴現時稱此站為「美孚」(Mei Foo)。

美孚站出口圖: 九巴命名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紅磡站現時是東鐵綫和西鐵綫的車站之一,每日設有多班列車經東鐵線開往新界的沙田、大埔墟、上水、羅湖及落馬洲等地,每小時共開出10多班列車。 在1975年11月30日至2004年10月24日下午3時,該站更是當時九廣東鐵的南端總站。 2004年10月24日下午3時至2009年8月15日,東鐵綫大部份列車均以尖東站作總站。 不過2009年8月16日,紅磡站再度成為東鐵綫總站,也是西鐵綫的總站,經西鐵線,可前往荃灣西、元朗及屯門等車站。

美孚站最初叫做「茘灣站(Lai Wan Station)」,係地鐵荃灣綫嘅一個中途站,隨住荃灣綫喺1982年5月17號通車而啟用。 1985年5月31號,茘灣站改名做「美孚站(Mei Foo Station)」,係兩個喺投入營運後改中文名嘅港鐵車站之中嘅其中一個(另一個係東鐵綫嘅大學站)。 九鐵公司為表誠意,已答允支付一千萬元的額外費用作為提供公園設施之用,以彌補公園所損失的平地,並已承諾重建所有受影響的公園設施。 九鐵公司亦已應居住在美孚新邨近葵涌道天橋居民的要求,答允提供消減噪音的設施,例如安裝雙層玻璃,以減低來自天橋的噪音;儘管這些設施與西鐵(第一期)完全無關,亦非環境影響評估的規定。

香港西九龍站位處鬧市中心,有完善交通配套,設有專營巴士、專綫小巴、私家車、的士及非專營巴士上落客設施。 荔枝角灣西岸本為美孚石油的儲油庫,1965年油庫遷往青衣細山對開,原址重建為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於1968年至1978年入伙。 荔枝角大橋和葵涌道於1968年10月通車,作為連接葵涌貨櫃碼頭以至新界西往返九龍區的主要幹道。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題,因為有別附近用紅色主題嘅荔景站同荔枝角站,喺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唔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概念,以免乘客混淆,同時可以產生強烈對比。

2010年,有市民發現南昌站大堂收費區內近洗手間和東涌綫轉綫通道設置了兩部自動飲料售賣機(俗稱「汽水機」),售賣的飲料冷熱俱全,疑鼓勵乘客即場飲用,有引導乘客誤墮法網之嫌。 號月台:東涌綫東涌方向(左邊車門)東涌綫3號及4號月台軌道之間為機場快綫路軌,由於機場快綫列車不會於南昌站停留,所以中間設置了專用軌道供機場快綫行駛。 南昌站(Nam Cheong Station)是位於九龍深水埗區西九龍填海區的一個港鐵車站,乃屯馬綫及東涌綫之間的轉綫站。 利用的士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客可直達車站B1層下車,而打算乘搭的士離開車站的旅客可到B2層的士站候車。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紅磡站大堂外設有巴士總站、小巴站及的士站,內有多條巴士、小巴路線或的士往返香港主要各區。

自啟用至兩鐵合併,南昌站車站大堂分為地鐵及九鐵各自管轄範圍,在收費區兩端各自設有地鐵客務中心及九鐵票務處/補票處,九鐵區域並設置若干商店及男女洗手間方便乘客。 美孚站出口圖 兩鐵收費區接壤處設有柵欄分隔,並設有四組共36部轉綫閘機,只需乘客拍卡一次即可同步處理地鐵及西鐵出閘及入閘之手續,反之亦然,為香港唯一設有轉綫閘機的車站。 南昌站大堂位於地庫層,全長360米,設計上一併提供地鐵及九鐵的站務設施,收費區設於大堂中央,而兩端分別設有客務中心、票務設施、商店及出口。 雙方職員同坐一車站控制室內當值,而站務經理一職亦由兩鐵職員輪流擔任,這種模式可能是全球首創的鐵路車站管理方式。 美孚站出口圖 81K與九廣西鐵(現時為港鐵)提供免費轉乘優惠,由於專線小巴81K直達荔枝角道、部份長沙灣工廠區及西九龍新填海區,吸引乘客於本站轉乘該線。 荔枝角大橋在美孚新邨中間穿過,把屋苑分為南、北兩面;大橋東行設有支路往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西行亦有連接路接通大橋西行往貨櫃碼頭方向。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