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陳欣湄5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陳欣湄

新冠肺炎確診者常因快樂缺氧而猝死,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認為最好每個人家裡都備有血氧機,但如果沒有的話,她提供3個重要就醫指標,供民眾參考。 陳欣湄指出,身體對血氧的要求很嚴格,通常測出血氧濃度95%是OK,但低於95%以下就開始拉警報。 長榮2名機師、就讀北科附工兒子確定感染Delta,另一波新北幼兒園群聚,由老師傳給學生,一次爆發10人染疫,目前感染源不明。 經基因定序檢查,雖然兩群聚無關聯,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Delta已經進入社區了。

陳欣湄

歌手朱俐靜3日因乳癌病逝,享年40歲的噩耗震驚各界。 過去經常衛教各種健康資訊的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過去也曾因為乳房有長新腫塊而經歷了好一陣子的煎熬期。 她分享,乳癌在女性的發生率確實有變高,建議大家要每天為自己做一些小功課,藉此傳授了自我檢測的4步驟,初步就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狀況。 陳欣湄曾進行例行乳房超音波時,被醫師告知有一個新長的腫塊,需要切片,後續結果為良性。 醫師指出,乳癌除了專業的乳房篩檢一定要執行外,自己同樣能做一點功課,就是從自我檢測開始。

陳欣湄: 疫苗開放混打 順序該怎麼打才能加強效果?防混打副作用快吃這5種食物

近日他們走訪其中一家受助團體「主愛社會關懷協會」,擔任弱勢孩童課輔班的一日教師。 擅長插畫的陳欣湄透過繪畫教導學生認識人體器官構造、宋明樺則利用有趣圖表傳遞正確食育觀念,Ryan除了分享給未來有志從事髮型設計的學生許多過來人的真心建議,並為孩童義剪,三位專家有趣的上課方式,更讓現場笑聲不斷。 居家防疫期間,少了通勤的時間能睡晚一點,您有沒有熬夜呢? 對於老一輩的人說「熬夜傷肝」的說法,家醫科醫師陳欣湄站在西醫的角度,常會回答「這是中醫的說法、西醫沒有」。 但是最近她閱讀了來自新英格蘭期刊的最新研究大改觀,原來熬夜不僅傷肝,還傷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代謝系統,並會引起各種慢性病。

洋蔥除可作為辛香料增添料理香氣外,豐富的膳食纖維,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菌效果,也可幫助控制血糖、血脂。 醫師建議,平時可多攝取不同顏色的洋蔥,因其顏色不同、營養價值也不同,像紫洋蔥膳食纖維最高、白洋蔥鈣離子奪冠,對身體都有極大幫助。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不同顏色洋蔥的營養差異,以每100g而言,黃洋蔥的葉酸及鉀離子最高,分別有6.9ug及157mg;白洋蔥鈣離子最高,有25mg;紫洋蔥膳食纖維最豐富,100g有1.5g。

陳欣湄: 疫苗接種須知!醫師曝「3食物」少吃

面對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家醫科美女醫師陳欣湄分析「Delta病毒恐怖4大特點」,不僅傳染力強、與傳統新冠肺炎症狀不一樣,其「男性化、幼童化」趨勢也令人擔憂。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明欣醫聊事》頻道中指出,國外疫情與台灣呈現反方向發展,目前日本、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疫情火熱,稍不留意恐有威脅侵入! 根據統計,許多人認為女性最性感的地方是「鎖骨」,你也會觀察自己的鎖骨美不美嗎? 其實,鎖骨除了跟美有關以外,還藏著健康危險的密碼。 鎖骨下的健康密碼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表示,當鎖骨發生淋巴結腫大,要特別小心,它可能是口腔癌、甲狀腺癌、肺癌、食道癌甚至胃癌產生的一個點,讓人警覺可能有癌症發生。

陳欣湄

不過醫師提醒,檸檬不是愈多愈好,建議以1:1000~1600c.c的分量最佳,否則加入太多檸檬,恐會引發腸胃不適,或傷害牙齒琺瑯質等問題。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指出,檸檬從皮到果肉皆含有許多營養素,包括類黃酮、維生素C、植化素、抗氧化物質等,可幫助提升免疫力。 生活中心/張婷瑗報導隨著武漢肺炎疫苗開打,許多名眾誤信偏方,反而造成反效果,因此家醫師陳欣湄提醒民眾有「2種食物」,打疫苗前能不碰就不碰,還有要好好調整作息,才能維持身體機能。 陳欣湄2023 至於接種後,醫師則建議多喝水,更教大家如果打完疫苗發燒,該如何挑選合適的退燒藥。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肆虐全球,國內也因一對從秘魯返台在屏東居家檢疫的祖孫,檢出確診且感染Delta,目前已知有12名確診感染者,引起全民警戒!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除了它的傳染力強,它的症狀又變得便像感冒,因此更難被發現。

陳欣湄: Delta幼童化 醫師:「3恐怖特點」與一般感冒難區別

在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近年來各大醫院及診所紛紛開設「減重門診」。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蕭敦仁說,民眾前往減重門診,首先會測量BMI、體脂率,並檢查血壓、血脂反肝功能等生理數值,並安排心電圖檢查,接著擬定個人化減重策略,從飲食、運動、睡眠等生活型態著手,並評估是否需要搭配使用藥物。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到,很多減重藥物當初風光問世,但後續被監測出影響其他健康問題而下架,曾經在台上市8年的一款減肥藥就是一例,因長期使用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因此陸續遭各國下架,台灣也於2010年廢止其藥證。 以糞便為例,若解血便或黑便,可能是腸胃道出問題。 不過,醫師也提醒,曾有患者的健康檢查結果明明已經出狀況,卻遲遲未到醫院進一步確認,原因就在於他自認為「糞便顏色沒問題」,便始終未前往看診。 但顏色異常僅能當作參考,有任何問題應深入檢查較為準確。

陳欣湄

陳欣湄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曾有電影劇情演出,女主角遭到公車撞擊後罹患失憶症,沒想到就有女子帶著丈夫找上他,並說「老公出車禍以後就怪怪的」,似乎罹患了失憶症。

陳欣湄: 確診康復就好?30歲女染疫後疑腦霧 醫見她「這情況」:真的不敢想

「黏液瘤長得像果凍一樣」,陳欣湄解釋,若這些果凍甩到身體其他地方,有可能會造成血液栓塞。 雖然近來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略微下降,但每天還有4萬多例確診案、中重症也有數百例,疫情尚未結束,又有猴痘報到。 陳欣湄 有鑑於許多民眾聽聞猴痘是「類天花」後,都很擔心,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做出大家最想知道的猴痘QA懶人包,讓大家在3分鐘內對猴痘有基本認識。 同時也提醒大家不要過度擔心,目前雖然有傳出可藉由飛沫傳染,但主要傳染途徑還是「接觸」,暫時不需太擔心。

陳欣湄

但建議使用活性或非活性維生素D之前,最好都向專業人員資訊。 許多民眾對於打AZ都會擔憂血栓風險,醫師指出,AZ疫苗的血栓風險期最常出現在4~28天,建議打完疫苗觀察28天,28天過後若身體有出現瘀青,這種比較不用太擔心。 陳欣湄2023 另外,疫苗產生的血栓,跟一般所謂的腦中風腦出血的栓塞是不一樣的。 醫師長期研究疾病、治療病人,但本身並非百毒不侵、一樣會面臨疾病威脅。 美女醫師陳欣湄昨(25)深夜在粉專沉重分享,自己在例行乳房超音波時,被醫師告知有一個新長的腫塊,需要切片,近2週時間內心相當煎熬,且因工作太滿,切片後直接上診,她還樂觀地說:「好險沒在診間噴血」,所幸結果出爐是良性。

陳欣湄: 肥胖是慢性病 罹癌風險高4倍

美女醫師陳欣湄過去不斷在節目、粉專上分享衛教資訊、守護國人健康。 昨晚她在《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 陳欣湄 》透露自己沉寂2週未更新文章,「雖然現在看起來是小,但當時心理壓力是大的。」也因為歷經這一事件,讓她更能將心比心了解患者的心情,是最大的收穫。 有些人不喜歡水的味道,習慣在水裡加幾片檸檬,補充水分的同時,也攝取維生素C。

  • 很多人努力節食也用力運動,但腹部上的那塊肉還是消不了。
  • 活躍在螢光幕前的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以流利口條獲得大批粉絲追捧。
  • 生活中心/張婷瑗報導隨著武漢肺炎疫苗開打,許多名眾誤信偏方,反而造成反效果,因此家醫師陳欣湄提醒民眾有「2種食物」,打疫苗前能不碰就不碰,還有要好好調整作息,才能維持身體機能。
  • 但也因為位置不明確,且與內臟神經反射有關,很容易感覺極端,如:特別明顯或不容易看出來。

另外,如果有發燒的情形發生,大家可能會去藥局買退燒藥,但退燒藥有2種類型,1種是可以降發炎止熱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這款退燒藥施打前後都盡量不要使用,比較建議服用沒有降發炎的成分的普拿疼,但醫師也提醒,任何狀況都要先跟醫師討論再行用藥,比較安全。 不知道有沒有人也看到這則討論,我先講大家最想知道的部分:「流感疫苗能否下降感染率?」雖然,答案還不能肯定,但這個說法竟然真的有醫學依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開放新冠肺炎「疫苗混打」,哪兩種疫苗混打才能讓抵抗力發揮最大效力?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大家等一等,因為目前查閱醫學論文報告顯示,第1劑打AZ疫苗,第2劑則要打BNT疫苗,才是最強組合。 營養師宋明樺提醒害怕疫苗不良反應的民眾,可以多喝酪梨牛奶等食物降低發炎的不適作用。 長榮航空爆出5天3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1人已確定感染Delta變種病毒株,其餘2人與其家人也被高度懷疑是Delta,國人擔心社區恐現破口!

陳欣湄: 一天要上幾次廁所? 陳欣湄給答案:小於4次有憋尿傾向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的陳欣湄醫師,分享孩子在嬰兒期、斷奶後的營養補充原則,以及強化免疫力的訣竅。 先說一下這個餐盤的核心目的,卡路里控制減重法最容易遇到的瓶頸就是「吃太少而感到肚子餓」,生酮飲食及阿金飲食最容易遇到的瓶頸就是「生活中執行不易」,能不能在這兩個問題中找到一個可能的平衡點? 因為我不是營養師,因此在這方面的著墨可能不能像營養師那般周全,僅針對胰島素阻抗病人的問題,設計一個較能簡易執行的飲食組成。

陳欣湄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提到,糞便的組成來自食物殘骸、腸胃道細胞的脫屑及胰液或膽汁,而這些組合若其中一部分出狀況,糞便顏色可能就會因此出問題。 醫師說明,如:胰液或膽汁出現阻塞,糞便也會少了一點顏色,原本應是棕色或棕黃色狀態,恐因此變得淺如灰白色、有些人甚至會帶點黃色,要特別留意。 長榮航空三名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兒子也確診,指揮中心昨公布基因定序結果,四人皆感染到Delta變異株,由於Delta傳染力極強,讓人感到更加憂心。 家醫科女醫師陳欣湄也分析「Delta病毒恐怖4大特點」,與傳統新冠肺炎症狀不同,也和一般感冒難以區別,且有「年輕、男性、幼童化」的趨勢,要特別小心。

陳欣湄: 他天天吃蔬菜「血壓突飆150」! 陳欣湄細問:1舉動害數值飆高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其實60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率反而較低。 她貼心整理打完AZ疫苗後,三個重要的觀察時間點,希望幫助長輩與家人都能平安度過。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經常上遍各大談話節目,擁有高挑亮麗外表的她,是許多人眼中的美女醫師。 然而常在臉書粉絲團和網友互動的她,近期卻離奇消失2週沒寫文章,昨(25)日她選在感恩節發聲,指自己2星期前安排了例行乳房超音波,未料竟發現新長的腫塊,心情相當煎熬。 我們特別專訪了家醫科陳欣湄醫師,帶我們認識這個和每個人都很密切相關的科別──家庭醫學科。 TVBS頂尖事務所》家醫科醫師陳欣湄、營養師媽媽宋明樺、美髮專家Ryan擔任由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所發起《分享 愛無限》募款活動愛心大使,希望募集善款,用來幫助受疫情影響捐款收入的二十家弱勢社福團體。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說,有些泌尿道感染的人,因為排尿時會出現灼熱感,便認為「那就不要上廁所、不喝水」,就能減少發生的機會。 但醫師提醒,此時憋尿很可能會讓膀胱成為細菌培養皿,嚴重更會導致腎臟發炎。 陳欣湄在《健康2.0》提到,先前有位女性患者前往看診,且是拿著健檢報告,上頭的數據全部都是健康的,除了「腎臟指數」飆高。

陳欣湄: 防疫期間常熬夜會傷肝嗎?小心作息不正常不僅傷肝,全身都「害光光」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也曾提到,腹痛症狀是複雜且難以辨認的,大略區分3大種類: 陳欣湄 1.內臟痛/內臟絞痛、痙攣痛或便秘排不出糞便等。 但也因為位置不明確,且與內臟神經反射有關,很容易感覺極端,如:特別明顯或不容易看出來。

陳欣湄強調,假設腹痛跟過去狀況不太一樣,像是急性發生、血壓心跳改變或痛到無法執行其他行為等,建議要去醫院檢查較為保險,因為腹痛原因太多,千萬不要自己當醫師,以免小症狀拖成大病。 骨質疏鬆症是隱形殺手,多數在早期沒有症狀,但若不慎跌倒造成骨折,致死率甚至可能超過癌症。 骨科醫師徐得愷日前上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主持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室》為大家解答。 陳欣湄表示,接種疫苗後,也無需太擔心,只需要備妥水、體溫計、備用藥物,隨時觀察身體狀態。

陳欣湄: 不敢打疫苗 醫師、營養師教你這樣吃保護黏膜抗病毒

Delta印度變種病毒傳染力強,真的接觸14秒就會傳染? 亞洲飲食商機龐大,根據統計,估計到了2030年,亞洲人口會來到45億人,自然而然飲食就是極大市場,國外報告指出,亞洲飲食習慣有六大轉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得健康,而且會以攝取原型食物為主,在這樣的轉變之下,餐飲業也跟著潮流做改變,達到民眾需求期待。 買保養品、化妝品,很多女生都會先打開來聞聞看,如果能在化妝和保養皮膚的同時,又能讓身上聞起來有舒服的香香氣味就是一舉多得了。 但是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如果化妝品保養品聞起來香香的要注意! 因為要讓持久,必須要加「定香劑」,是塑化劑的1種。

陳欣湄

台灣過去曾被視為「肝病王國」,顯見肝臟疾病對於國人的健康危害。 但肝臟難就難在它是「沉默器官」,許多病程到了後期才發現。 醫師分享,其實有些細微的徵兆還是可以提前觀察並預防的,像是有肝臟病史合併相關症狀者,如:嗜睡或食慾不振等,對於前兆都要特別留意,過去就有患者出現類似情況,檢查結果肝指數竟暴增。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提到,過去曾有一位患者本身有B肝帶原,某段時間,因為家裡的事情讓她壓力大到無法睡覺,但後來在一次的回診中,她向醫師說明身體近況,但講話速度變得較為緩慢,一開始醫師並未發覺任何異常,直到後來要離開門診時,患者就跟醫師提到,先生說她最近天天都在睡。 很多人天天喊著「好想瘦」,甚至想靠藥物一步登天,醫師提醒,體重控制絕非一蹴可幾,藥物也不能用一輩子,還是得靠個人努力,目前國內僅1款合法減重專用藥物,而最近蔚為風潮的「瘦瘦針」其實是一款糖尿病用藥,雖然有體重控制的效果,但是並非人人都適用。

陳欣湄: 有片/喝多、尿多、吃多體重不明下降 小心!血糖飆高醫師警告這件事

不過,疼痛程度跟患部的嚴重程度是可以畫上等號的嗎?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舉了2位患者為例,其中一位每次檢查時都沒有反應任何不適,沒想到某天肚子痛,送醫確認是膽囊炎,且已經是破掉導致腹膜發炎的程度。 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提到,過去夜診時,曾遇過一位患者堅持加掛,直呼自己現在問題很嚴重,而他一進診間,就抱著肚子且臉色蒼白,看起來狀況真的不太妙。 醫師說,當時先請病患躺下檢查,壓了肚子發現「Rebounding 陳欣湄2023 Pain」(反彈痛),壓下去痛、放開更痛的症狀。 等不到新冠肺炎疫苗,打流感疫苗也可以降低COVID19感染率嗎?

陳欣湄: 樂觀家醫「陳欣湄」 新手媽第一課,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

陳欣湄醫師舉出的特點一:傳染力非常強,Delta傳染力比Alpha英國變異株再增40至60%,而且由於Delta的R0值6至8左右,這意思是疫苗覆蓋率必須提升至85%到90%,等於10人中就要有9人打過疫苗,所以要防止感染擴散,疫苗覆蓋率這部份勢必要加強。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日前於《健康2.0》YouTube節目中提到,BA.5病毒具有R0值上升、傳播速度變快、潛伏期變短等3大特性,而常見症狀則包含喉嚨痛、頭痛、咳嗽等症狀,其中與BA.2最大的不同在於多了「夜間盜汗」,味覺喪失的比例也相對較低。 活躍在螢光幕前的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以流利口條獲得大批粉絲追捧。 在節目上以專業形象示人的她,私底下其實是個搞笑的二寶媽。 看看陳欣湄分享她在孕期、產後育兒的趣事,並如何用預防醫學讓自己與孩子的身心更健康。 隨著AZ、莫德納疫苗的陸續抵台,國人疫苗施打率越來越高,指揮中心、醫師們都說「能打的疫苗都是好的」,但仍有不少人對AZ疫苗抱著觀望的態度。

猴痘類似感冒 6大症狀要注意 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猴痘病毒最早在1958年,從研究室猴子所離出來,到了1970年首次感染人類,2021到2022年開始大流行。 長榮2名機師、就讀北科附工兒子確定感染Delta,而新北幼兒園群聚一次爆發10人染疫,還得經基因定序檢查,雖然兩群聚無關聯,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Delta已經進入社區了。 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分享Delta恐怖4大特點,並直言有「幼童化」趨勢。 Delta病毒來勢洶洶,政府抗疫料敵從嚴,關於Delta病毒,醫師陳欣湄在TVBS節目《明欣醫聊事》透露,Delta病毒共有4大特點很可怕,主要是因為症狀和感冒太像,加上傳染力極高,甚至還有幼童化特性,千萬要慎防被傳染!

如果是可以擦全身、香味可以從早到晚的乳液更要小心。 陳欣湄 很多人努力節食也用力運動,但腹部上的那塊肉還是消不了。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小腹消不掉可能是你做錯運動! 只要運動到正確的肌肉,就可以有效瘦小腹,也可以改善骨盆前傾的危機。 聽完女子丈夫的症狀,大家也感到不知所措,該名患者的臉也很尷尬,立刻沉了下來,陳欣湄心想,「大家都已經有答案在了。」但他也沒辦法直接告訴對方,這種情況可以考慮透過徵信社來解決,畢竟立場不允許。 當了媽媽以後,每天面對孩子數不清的狀況,難免會頭痛乏力。

有高中生心臟竟長出果凍狀的黏液瘤,且就像一顆網球的大小,隨時都有可能甩破二尖瓣造成猝死。 醫師提醒,心臟黏液瘤發生率低,有時家醫科醫師也未必能判斷,若有相關症狀,可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中分享,有一名17歲高中生在體育課跑步時,常有心悸、呼吸喘等不適,就醫後發現左心房長有7公分的大的黏液瘤,就像一顆網球大小,黏液瘤隨著心臟猛烈收縮,隨時都可能甩破二尖瓣,有猝死風險,幸好成功切除。

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分享Delta恐怖3大特點「很像感冒」,並直言有「幼童化」趨勢。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脂,除了抽血檢測外,身體外觀也能看出端倪! 一名女子經常腹痛,看腸胃科也找不出病因,求診家醫科後,醫師見女子眼瞼長出一塊一塊「黃色班塊」,推測應與膽固醇有關。 請她做檢查後發現,果然是因心臟血管阻塞所導致的「肚子痛」假象。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好生活》表示,該女子在照過胃鏡、做過超音波後,還是找不出腹痛原因,「她講的時候我就看著她的臉,覺得她臉上有東西,感覺可以先做檢查。」陳欣湄發現,病患的眼瞼上有黃色班塊,像是膽固醇沉澱物,檢查過後果然發現她膽固醇指數過高。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