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乳癌自我檢查2023詳解!(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近期20~30歲發病的「年輕女性乳癌」的病例有在增加,因此,乳癌已經是所有年紀平日就得留意的病症了。 2012年日本女性的癌症種類之中,第1名為乳癌、第2名為大腸癌、第3名為胃癌、第4名為肺癌、第5名為子宮癌(依據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癌症對策情報中心統計得知)。 初經來得早(12歲以前)或較遲停經(55歲以後)的女性行經時間較長,代表身體受雌性荷爾蒙影響的時間亦較長,患上乳癌的風險比其他女性為高。 如果是良性的纖維囊腫,通常觸摸時會有點痛痛的感覺,感覺像是一大片界線不明的腫塊;纖維腺瘤則多以邊緣明顯且可以自由移動的腫塊來表現。

  • 醫生臨床檢查、乳房影像檢查(乳房超聲波/ 乳房X光) 以及細胞或組織檢查(抽針)是乳房檢查的三個重要元素。
  • 40歲及以上的女性應每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Mammography)(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年一次)。
  • 如案例張小姐於接受完前導性化療及雙標靶治療後,發現腫瘤幾乎消失,故術後只須接受輔助性標靶及荷爾蒙治療,不需再接受其他輔助性化學治療。
  • 雖然X光的輻射未必會損害胎兒健康或影響乳汁,但醫生在可行的情況下或會建議病人透過另一種影像診斷方法進行檢查,例如超聲波或磁力共振,避免胎兒或乳汁受輻射影響。
  • 病人或會因治療而引起不同併發症,輕則傷口感染、皮膚刺痛、上肢水腫疼痛,手臂活動受限制等,重則脫髮、嘔吐、疲倦,甚至影響心臟功能。
  • 硬塊、腫脹或變硬:年輕婦女乳房的硬塊或腫脹若與月經無關,且持續至經期之後,則須及早求醫。

智利一名7歲女童兩年前曾被發現胸部有硬塊,最近確診患上乳癌,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乳癌患者。 有醫生指出,年輕女性患乳癌原因與6大因素有關,包括經常接觸塑化劑。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向《星島頭條》分享一宗乳癌病例,一名39歲港婦發現乳房有硬塊,確診患上乳癌第一期,5年間擴散離世。 曾醫生講解可如何減少乳癌擴散、復發的風險,以及在甚麼情況下需切除乳房。 乳癌的治療方式中,直接摘除硬塊是常見的手術方式。 乳癌自我檢查2023 在手術前後也常會跟著抗癌劑或放射線治療、荷爾蒙療法等併用處理。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乳房超聲波掃描是利用儀器向乳房組織輸出高頻聲波,然後將接收的反饋聲波轉換成圖像,從而檢驗乳房內的狀況,有助偵測腫塊為實體抑或內有液體的囊腫。 另一方面,只有乳房X光造影檢查可發現未形成腫瘤的微鈣化點。 3D乳房X光造影透過從多角度發放X光,拍攝乳房組織的影像,再將衆多影像結合重組,為醫生提供一套完整、清晰的三維立體圖像,以檢測乳房組織的細微變化或早期乳癌徵兆。 一旦得到乳癌,不但意味著即將失去女性重要的乳房特徵,更將面對術後復發或轉移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是威脅女性朋友健康的可怕夢靨。 35歲-50歲:此年齡層較容易會出現「水囊」的良性問題,有可能是受荷爾蒙轉變,或是其他問題影響而形成,醫生通常會安排超聲波檢查「水囊」的情况,如情况嚴重會安排抽針檢查;體積太大令病人有疼痛不適,醫生會安排放走水囊內的水。

  •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 自1994年以來,乳癌一直是影響香港女性的第一大癌症。
  • 若發現問題,會進一步用針刺抽出細胞,以作良性或惡性的準確判斷。
  • 一般婦女為生理期結束後一週,避免受到賀爾蒙波動影響;停經後婦女為每月固定一日。
  • 3D乳房X光造影和乳房超聲波檢查的原理和用途各有不同,兩者並不能互相取代。
  • 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如細胞出現病變時,就可能演變為癌細胞,進而出現過度繁殖的現象。
  • 可以止痛藥治療,或選擇較合適的胸罩以減輕不適感。

在自我檢查過程中,如果摸到腫塊不免讓人害怕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別太擔心,因為有百分之九十的腫塊是屬於良性的。 雖然是良性腫瘤,但仍需進一步就醫診斷與定期追蹤。 如果腫塊越來越大或數量增多,也有可能惡化為癌症。 早期發現異狀,不僅能提高存活率,治療效果也較佳。 在進行自我檢查前,必須將五指併攏以指腹按壓,範圍以胸骨為中線,按壓鎖骨下緣、腋下及肋骨下緣邊界。

乳癌自我檢查: 乳房的病症 乳癌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乳癌自我檢查2023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乳癌為本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因此不少女士從小到大或非常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發病時,並不像無聲無息的肝臟疾病,乳癌的早期徵兆在乳房是有跡可循的。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自我檢查 如果腫塊是在臨經期前出現,經期後自然消失,便較大可能源於乳腺組織對女性荷爾蒙變化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屬於生理性腫塊,不必過份憂慮。 然而,若腫塊持續存在,沒有消散,甚至有逐漸變大的跡象,便適宜作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病因。

乳癌自我檢查: 預防乳癌方法

曾醫生指出,該患者無家族遺傳病史,患乳癌是由於基因突變。 乳癌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基因突變就是「HER-2」(第二型類表皮生長因子)。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是在哺乳時,因為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等因素,造成乳頭受傷,產生細菌感染,乳房變的又硬又腫,相當疼痛、畏寒、發抖、高燒。

乳癌自我檢查

是15-35歲的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方面常見一側或兩側乳房內發現大小不一的腫塊,觸診時表面較圓滑、邊緣明顯,且可移動。 但治療效果與乳癌病患的期別有密切關係,所以成年的婦女應該建立定期檢查乳房的觀念,包含在家的乳房自我檢查(Breast Self-exam,簡稱 BSE)。 近幾年在婦科醫師和乳癌協會大力推廣乳房檢測重要性之下,大眾對於乳癌篩檢意識逐漸提升,除了提醒姊妹們定期追蹤外,也推廣婦女們養成乳房自我檢測的習慣。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初期多數僅出現無痛腫塊 檢查時機在這時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淋浴時,在濕滑的皮膚上,用手指輕壓乳房及周圍的每一部份,感覺範圍內有沒有硬塊。

乳癌自我檢查

透過簡單四步驟:看、摸、按、擠,是自我保護並遠離乳癌威脅的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評估工具並非用來診斷受評估婦女是否罹患乳癌。 乳癌自我檢查 如果你發現乳癌的徵狀,例如乳房出現硬塊,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乳房或腋下新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等,請盡快求醫。 3D乳房X光造影所釋放的X光帶有電離輻射,輻射量與傳統2D造影檢查相若。 女士如懷疑或確定懷孕、計劃或正在餵哺母乳,應在檢查前告知醫護人員。 雖然X光的輻射未必會損害胎兒健康或影響乳汁,但醫生在可行的情況下或會建議病人透過另一種影像診斷方法進行檢查,例如超聲波或磁力共振,避免胎兒或乳汁受輻射影響。

乳癌自我檢查: 乳房切片檢查

氣喘又俗稱「哮喘」或台語的「嗄龜」,以大部分氣喘患者為例,通常小時候就有過敏體質,且發病多在20歲前,又以夜間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 高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還需注意氣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此三位一體的疾病。 因此,他看診時習慣詢問患者家人或親戚是否有上述疾病。 由乳頭開始,依環狀順時鐘方向,由內逐漸向外檢查約3 ∼ 4 圈,看是否有乳房腫塊、腋下淋巴腫大等情形。 每月乳房自我檢查並非要自我診斷,而是要自我關心乳房有沒有異樣,重要的還是每年定期給乳房外科看診,接受乳房健康檢查。

也就是說,腫瘤是由近而遠的侵犯其他區域,亦可能引發乳房疼痛。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江坤俊表示,常見的乳房硬塊為纖維腺瘤、囊腫水泡、化膿及乳癌。

乳癌自我檢查: 小孩開學嘍!爸媽不焦慮 健康愛心便當三訣竅

對於腫瘤大於五公分而無法進行手術的病患,或是針對發炎性病灶先施與化學治療,其目的是減少發炎面積及腫瘤大小,以利手術。 避免太晚生育,一般認為,未生育或第一胎年齡在三十歲以後者,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顯示,哺餵母乳有助於減少乳癌機率。

若身體脂肪過份累積,雌性荷爾蒙便有機會過盛,增加患癌風險。 躺在床上,手指合攏,由乳房內側開始繞圈按摩,一直打圈向內至乳頭,留意有沒有硬塊。 ● 白色:多為奶汁,常見於孕婦和正在哺乳的婦女。 若未有懷孕但乳房突然分泌奶汁,有可能是腦下垂體出現腫瘤,結果產生過多催乳激素所致。 乳房出現硬塊是常見的乳癌病徵,而硬塊可分為良性和惡性。

乳癌自我檢查: 乳房自我檢查做對了嗎?圖解要點大公開

Bowtie Pink 自願醫保系列全數賠償診斷、住院、手術及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等合資格醫療開支 (美國除外),並受限於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 如索償牽涉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以外的中國醫院 / 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以內的高端醫院 / 超出指定病房級別 / 投保前已有疾病,有關之賠償金額可能會作出調整。 外國的醫學研究證實,乳房X光造影檢查可以減少乳癌死亡率兩至三成。 35 歲以上女士較建議做乳房 X 光造影,因為可以看到乳房結構和異常情況,如鈣化點、腫塊等。 適合乳房組織密度高的女性(普遍為 40 歲以下女性),超聲波掃描是利用儀器向乳房組織輸出高頻的聲波,然後將接收的反饋聲波轉換成圖像,從而檢驗乳房內的狀況。 乳房腫塊類別甚多,特別是早期惡性與良性硬塊特徵類近,一般人難以單憑觸感分辨,因此當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時,都應立即求醫接受檢查。

兒科血液及腫瘤學家Francisco Barriga表示,確診乳癌的患者大多介乎50至60歲,7歲女童患上乳癌較為少見。 該女童即將進行手術,二手術後仍需等待檢測結果確定腫瘤的轉移情況。 若狀況沒有改善,女童將前往巴塞隆納,尋求醫治年輕癌症患者經驗的專家治療。 根據外媒報導,智利一名7歲女童在5歲時洗澡就曾被媽媽發現胸部有小腫塊,求醫檢查後醫生直指女童情況不尋常,腫塊有機會隨者年紀增長而變大,不過醫生就未斷言時乳癌。 怎料女童7歲時就確診患上了乳癌,需要接受手術切除。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患者4成無症狀

因為乳癌在各國皆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上述的檸檬圖外,美國癌症協會也整理出了乳癌6大前兆,提供婦女自行檢測。 特別注意,如果癌細胞擴散到手臂或鎖骨附近的淋巴結,乳房附近也會產生腫脹或腫塊,而且這些症狀,可能會比乳房原始腫瘤更早被發現。 理論上,女性年齡愈大,患上乳癌的風險也會愈高,香港每年就有超過半數的乳癌患者均於50歲後確診。 不過,30至40歲的確診數字也有上升趨勢,顯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跡象;亦可能是因為乳癌意識提高,令更多婦女提早發現症狀,及早求醫確診。

乳癌自我檢查: 檢查後須知

本港今年9月初展開為期2年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為合資格婦女進行乳癌篩查,當局最新建議44至69歲婦女,如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會令罹患乳癌風險增加,可考慮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 香港大學所開發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已上載「癌症網上資源中心」。 衞生署轄下3間婦女健康中心,會透過使用個人化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為參與婦女健康服務的合資格婦女評估其罹患乳癌風險,提供乳癌篩查服務。 參與該服務的婦女須繳付310元年費,而合資格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的婦女每次須繳付225元。 如有需要,她們可獲安排接受輔助性超聲波乳房檢查。 醫學界一般建議有較高乳癌風險的女性 如有家族病史的女性 ,盡早與醫生商討適當檢查方法、可以開始檢查的年齡及檢查頻密次數。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的初期症狀

良性的硬塊多為乳房纖維瘤、水囊等,觸感一般較柔軟和順滑,觸碰時或會像圓球般滑動。 而惡性的硬塊即乳癌腫瘤,質感一般較硬、且形狀不規則,並有機會停留在固定位置。 高動物脂肪飲食(如紅肉、全脂乳製品如全脂牛奶)也與乳癌息息相關,促使女性賀爾蒙的合成增加,因而會提高乳癌的罹患機率,所以少吃為妙。 一般40歲以下界定為年輕化乳癌,而在臨床上診治最年輕的乳癌患者只有20多歲,而30歲出頭患者亦屢見不鮮。 乳癌自我檢查 其原理是藉由高能量光波破壞或停止癌細胞生長,適用於腫瘤過大、擔心術後有癌細胞殘留進而擴散者;或用於乳房保留手術,增加局部控制。 醫生臨床檢查、乳房影像檢查(乳房超聲波/ 乳房X光) 以及細胞或組織檢查(抽針)是乳房檢查的三個重要元素。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分期及存活率

如發現乳房有硬塊、皮膚異常變化、異常分泌物,應找專科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不要因為害羞或自以為沒事而不去就診。 李淑貞護理長提醒,如果自我檢查發現異狀時,千萬不要緊張,因為90%乳房腫瘤為良性,但還是需要儘快找合格的腫瘤科、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如果妳自己進行乳房檢查時,發現乳房、乳頭和腋下有以下不尋常的變化,妳應該盡快求醫,詳細檢查胸部及乳房。 他強調,該患者抗癌5年後病逝,並非因她太遲接受治療,而是因為「她的荷爾蒙是正,她的HER-2初期也是正的,慢慢就變成了負」。 曾醫生指,幾乎所有針對乳癌的藥物也採用過,至少用了8個治療方法。

乳癌自我檢查: 乳癌特徵、乳癌成因你要知|乳癌檢查費用知多啲!

另外,醫生亦可以透過3D乳房X光造影檢查,診斷良性乳房問題,如乳腺水囊、水瘤、纖維瘤等等。 乳癌自我檢查 常見副作用為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出血等。 副作用發生的比率,流鼻血(50%)、高血壓 (8-34%)、腹痛(50-61%)、頭痛(30-50%)、無力(70%)、上呼吸道感染 (40-47%)、血管栓塞 (13-26%),以及蛋白尿(4-36%)等等。

除了乳頭凹陷,當乳房懸韌帶被癌細胞侵蝕,亦有機會導致皮膚下陷。 與乳頭凹陷有所不同,乳房皮膚不會有天生下陷的情況。 乳癌自我檢查 不過,若以往曾接受乳房手術,則有機會因手術傷口的疤痕收縮,拉扯皮膚令其下陷。

要保障乳房健康,遠離乳癌威脅,最好開始你的定期乳健檢查計劃。 建議尋求醫生安排檢查,從病歷、觸診到超聲波檢查,並且每 1 至 2 年進行乳房造影檢查,確認是否良性的乳房腫瘤。 3D乳房X光造影和乳房超聲波檢查的原理和用途各有不同,兩者並不能互相取代。

乳癌自我檢查: 檢查頸部、鎖骨上方

另外,很多民眾還有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乳房不會痛不要緊、會痛才嚴重,卻不知乳房剛好相反,不會痛的硬塊才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大部分的癌症硬塊都不太會痛,會痛的都占很少一部分。 即使你已經受保,我們仍然可以為你找到更適合你的計劃。 乳癌自我檢查2023 台灣中研院於2014年發布一項的研究報告,指出塑化劑與乳癌的關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