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金鐘廊重建10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金鐘廊重建

當年改劃曾建議分東面及西地盤兩部分發展,擬重建48層高商廈,另會提供約2.6萬平方呎餐飲及零售樓面,兩地盤共提供逾100萬平方呎的商業樓面。 至於海軍地段,由於19世紀中後期英國皇家海軍在遠東地區的部署大增,於是決定在中環與灣仔之間的港島北岸填海,用來興建海軍船塢,使皇家海軍可在東亞長期派駐艦隊,香港因而成為當時英國在遠東的第二大海軍基地,僅次於星加坡。 海軍船塢於1878年落成時,僱用近萬名工人,成為當時香港最大僱主。 第七任港督堅尼地(Sir Arthur Kennedy)在海軍船塢修建時,曾要求海軍撥出部份船塢土地,用來開闢一條連接中環至灣仔的道路,為當時彎多路窄的皇后大道東疏導交通,但遭到海軍以「保護軍事機密」為由拒絕[1]。

金鐘廊重建

金鐘地段過去是駐港英軍的軍營、碼頭、船塢及相關後勤設施的重地。 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為市民通俗理解成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 時至今日金鐘已廣泛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註 2],而且有著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註 3],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面則以軍器廠街為中西區與灣仔區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註 4]。 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市民一般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 【明報專訊】雖然近年不少商業官地流標或以低價售出,但發展局昨公布來年度賣地計劃,仍有3幅商業地推出,包括市場矚目的金鐘廊重建商業地,項目將提供約107萬方呎樓面,市場估值高達225億元。 發展局長甯漢豪表示,金鐘廊重建計劃早在2016年底已完成改劃工作,近日亦完成道路、刊憲等法定程序,且項目一直有租客使用,故不宜再「拖拖拉拉」,盡快推出市場屬公道做法。

金鐘廊重建: 金鐘廊商業地來年度推 最高估值225億 發展局甯漢豪:不宜拖拉 租戶租約會配合賣地

重建項目佔地約9.62萬方呎,可興建一個集甲級寫字樓及商場的大型商業項目,可建總樓面接近107萬平方呎。 甯漢豪一再強調,金鐘廊現時仍有租戶,相信租約會配合政府賣地的意願,但租約內容屬政府與租戶之間的協議,詳情不便透露。 由於港島核心商業區地皮稀缺,加上金鐘已是成熟的商業區兼且具有港鐵及東鐵線優勢,對發展商吸引力不俗,絕對是下年度賣地計劃中的亮點,預期發展成新地標,估計本地和內地大型發展商也有興趣入標,成為大財團的兵家必爭之地。 亦相信不少市民期望重建後,會引入不同集團、更多元化的食肆商戶,令上班一族有得「食好西」。 金鐘廊重建 金鐘廊重建2023 然而,規劃署則於2014年已就金鐘廊重建規劃展開研究,至日前有關地盤納入最新賣地表內。

  • 2011年新政府總部大樓落成後,金鐘已成為重要的商業及行政中心。
  • 由早期的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和記大廈、美國銀行中心、東昌大廈、海富中心及統一中心;到1980年代建成的遠東金融中心、聖約翰大廈、金鐘廊商場、金鐘道政府合署、最高法院大樓(現為香港高等法院)及力寶中心以至1990年代建成的太古廣場、英國文化協會、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和中信大廈。
  • 如是者,2023/24年度賣地計劃中,最矚目的金鐘廊商業項目,估值高達200億元,很大機會成為庫房收入關鍵。
  • 位於車站荃灣綫/港島綫月台以西則設有3條可停泊列車的金鐘側綫[16],並延伸至中環站荃灣綫月台下方,可供列車調頭、調度或讓列車往返港島綫與荃灣綫之間。
  • 而近C出口的大堂付費區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9][10];而近F出口的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11]。
  • 而在港島綫通車初期列車不足,亦是透過此渡綫調頭服務至太古側綫。

其中一組4條扶手電梯可由L1層大堂直達L4層的轉車大堂,乘搭該段扶手電梯需時約1分鐘。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第一期(金鐘至柴灣)啟用,金鐘站暫時成為港島綫西行方向的終點站,當時港島綫列車落客後需進入金鐘側線掉頭。 為方便乘客慣性流向,當時月台的安排是荃灣綫往中環方向的月台及港島綫往柴灣方向的月台設於L2層;而港島綫的終點站月台與荃灣綫往荃灣方向的月台則設於L3層,乘客可以橫跨月台轉乘另一條路綫之列車[35]。 而當港島綫第二期(金鐘至上環段)於1986年啟用後,金鐘站繼續擔任其轉車站的角色,月台設置維持不變,而港島綫範圍的改建及裝修工程由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負責。

金鐘廊重建: 車站擴建及改善工程

南港島綫(東段)工程於2011年5月動工,港鐵在原有車站以東的夏慤花園地底興建供南港島綫使用的轉車大堂及月台,並以扶手電梯連接原有的大堂及月台,而擴建部分會與東鐵綫共用。 最終於2016年12月完成,新路綫命名為南港島綫,並於同月28日啟用。 根據1994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南港島綫於金鐘所設的車站位於太古廣場(現金鐘站以南),並被命名為「太古廣場站」。 直至2002年地鐵公司重新研究南港島綫,一度將終點站改為灣仔站而不前往金鐘站,惟最終為方便乘客轉車而將終點站設於金鐘站[來源請求]。 1985年5月31日,當金鐘站成為地鐵荃灣綫及港島綫的轉車站之後,車站的月台地板是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原料設計。 荃灣綫月台地板顏色為灰白色;而港島綫月台地板顏色則為深灰色,因此在同一層月台設有兩款不同的地板顏色亦是金鐘站的一大特色。

至於車站大堂亦為配合新擴建部分之用色而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包括將大堂之藍色紙皮石及焗漆板,更換成白色仿麻石牆,以及在C出口旁的一端牆壁換成「藍色黃色漸變間條玻璃板」,是全港鐵市區綫網絡中首次使用,亦是繼東涌站及博覽館站後再次使用玻璃板。 為避開擠迫情況,有部分荃灣綫乘客會選擇在金鐘站4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上車,當列車到達中環站後不下車,留在車上原車返回前往荃灣站沿途各站;亦有前往港島綫往柴灣站沿途各站的乘客在到達金鐘站時選擇不下車,繼續直接前往中環站轉車。 有網民以「屍殺列車」形容該站的擠迫情況,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更曾形容如果有人帶麵包上車,下車時會變成麵粉,隨時20分鐘亦未能上車[33][34]。 每次平日繁忙時間轉乘人流極高,乘客往往要輪候多班列車才能登車,月台擠迫情況非常嚴重。 以由其他市區綫[17]調動列車往港島綫為例,列車會在進入該站荃灣綫4號月台時通知乘客,同時於該月台西端的紅藍訊號燈上的白色「SCS訊號燈」將會亮起。

金鐘廊重建: 金鐘廊逾百萬呎商業樓面 料2年內招標

作為政府庫房的收入主力,政府在賣地工作上確實有多少財務壓力,故此在市況未算明朗的2023年,又要繼續派消費券,故推出更多土地吸金,原因不難理解。 金鐘廊重建 如是者,2023/24年度賣地計劃中,最矚目的金鐘廊商業項目,估值高達200億元,很大機會成為庫房收入關鍵。 金鐘早於1840年代時建成域多利軍營,是香港昔日駐港英軍一個主要軍營之一。 軍營於1979年交還香港政府,裡面大部分建築在1985年至1992年遭拆卸,只餘下數座歷史建築。

2012年4月11日,連卡佛附屬品牌LAB Concept於金鐘廊正式營業,佔地64,000平方呎。 該處集合多個不同風格的國際時裝品牌,包括多間美容化妝品店、時裝店Lane Crawford、bread n butter、Pedder Group、Joyce、Scotch & Soda及shoespace。 場內大型牆壁上設有多部自助購物機售買各種時尚精品,為顧客帶來源源不絕的互動潮流資訊。 同年5月,除了星巴克(東翼重開)及西面通道的店子(麵包店等)外,其他舊型店舖已經結業。

金鐘廊重建: 地鐵縱火事件

但是由於其月台地板開始呈現老化,因此港鐵決定將金鐘站的月台地板更換。 有關工程已在2014年11月11日展開,並已於2015年5月27日完工。 翻新後,月台的地板顏色由原先的灰白色和深灰色變為現時的統一全白色的顏色原料設計。 前地鐵公司曾於1988年5月起實施繁忙時間附加費,在平日上班時間由其他車站入閘前往佐敦站、尖沙咀站及港島綫上環站至銅鑼灣站的乘客須支付額外車費。

  • 在港島綫通車後,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往來港島各區巴士路線的中途站,及部分過海巴士路線的終點站。
  • 金鐘站的土地於1870年末曾為船塢,該船塢已於1970年代拆卸。
  • 自2002年將軍澳綫啟用後,觀塘綫乘客須在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而將軍澳綫於非繁忙時間班次較觀塘綫疏落,車程較之前多花費最少4分鐘[27],這不便讓不少觀塘綫沿綫各站的乘客改回經旺角站及金鐘站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金鐘站人流亦因而回升。
  • 在2016年南港島綫通車及1994年城巴開辦171線前,更有不少旅客在金鐘站巴士總站乘搭城巴629線前往海洋公園。
  • 而在2017年,港鐵更將原屬「工地圍板設計」的「蓝白間條」配以玻璃外層作為牆身,讓仿麻石柱及焗漆板兩種建材融合在同一月台樓層[47]。
  • 另外港鐵亦為方便乘搭荃灣綫或東鐵綫前往九龍區或新界區的乘客,故在車站大堂及月台加設數部名為「過海易」的顯示屏,而屏幕上會顯示月台實時模擬影像以及列車班次資料[50]。
  • 項目為近年罕見位處港鐵站上蓋的商業項目,而且是港島區,價值連城,市場估值約154.03億至225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1.44萬至2.1萬元。

隨著香港金融及銀行業在1970年代快速發展,中區商業用地在1970年代後期面臨飽和,公用設施及商業用地需要向金鐘擴展,港府與軍部及英國政府商議後[2],駐港英軍同意於1979年3月撤出域多利兵房,騰出軍事用地供香港政府重新規劃發展[3]。 1979年3月30日[4],駐港英軍將域多利兵房的土地交還給香港政府[5],地皮分別被規劃為休憩設施、政府部門用地及商業用地,大部分兵房用地後來成為香港公園,東南面的土地建成金鐘道政府合署及香港高等法院,而商業用地則透過拍賣,建成太古廣場、香港港麗酒店和港島香格里拉酒店[6]。 此外,為配合1970年代推行的抵壘政策,域多利兵房曾經用作偷渡者辦理身分證的地方。 1980年政府實施即捕即解政策前,提供3日寬限期讓非法入境者申請身分證,附近一帶大排長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勢衰退,派駐遠東的艦艇數量大減,英國國防部於1959年決定縮減海軍船塢的規模,香港政府於是重新提出興建橫越船塢的道路計劃,得到軍方同意,條件是港府需在路旁填海開闢新地段,供軍部建設添馬艦海軍基地,作為遷移海軍設施的補償。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與軍部協商後,駐港英國陸軍也將部分在金鐘的用地移交給港府,配合原來海軍船塢的土地,使港府能夠將皇后大道東拉直及擴闊,該路段後來被稱為「金鐘道」[註 7][1]。

金鐘廊重建: 大堂及中庭

2004年1月5日,一名65歲老翁於當日早上約7時30分至9時期間在荃灣站登上一列往中環站方向的荃灣綫列車,當列車離開尖沙咀站後駛進維多利亞港下的隧道路段前往金鐘站時,該名老翁在車廂內用火機燃點一瓶盛有稀釋液的膠瓶。 當時任職政務主任的乘客季詩傑即時喝止對方,但膠瓶成功被點燃,火勢順易燃液體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濃煙[52]。 另外港鐵亦為方便乘搭荃灣綫或東鐵綫前往九龍區或新界區的乘客,故在車站大堂及月台加設數部名為「過海易」的顯示屏,而屏幕上會顯示月台實時模擬影像以及列車班次資料[50]。 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沙中綫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金鐘廊重建

至於黎小姐及冼小姐亦認為,金鐘廊內主要賣奢侈品,食肆消費又動輒數百元,對她們來說負擔太大,希望未來可以變得更親民。 金鐘廊重建2023 在互聯網服務上,金鐘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2],同時於L1層大堂付費區內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3]。 金鐘廊天台部分面積約68,351平方呎,設有公眾花園、兒童嬉戲場地、六間小食亭、管理處及展覽中心,其中展覽中心曾用作該恆隆集團旗下物業的展銷廳,於2004年年中空置至2013年。 但也有不少人希望未來的「金鐘廊」能夠大翻新,可以變得親民一點。

金鐘廊重建: 金鐘

然後該列車會由該站荃灣綫的4號月台駛進該站的金鐘側綫進行調頭及調度。 之後列車會駛進車站的港島綫3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柴灣車廠;相反,當須從港島綫調動至荃灣綫的列車於抵達金鐘站時港島綫的2號月台時會通知乘客,同時於該月台西端的紅藍訊號燈上的黃色「SD訊號燈」將會亮起。 然後該列車會由該站港島綫的2號月台駛入金鐘側綫進行調頭及調度。 之後,該列車會由金鐘側綫駛進車站的荃灣綫1號月台接載乘客或不載客前往其他市區綫的車廠[18],而所有駛入金鐘側綫的不載客列車在抵達及離開金鐘站時也會響號[19]。 位於車站荃灣綫/港島綫月台以西則設有3條可停泊列車的金鐘側綫[16],並延伸至中環站荃灣綫月台下方,可供列車調頭、調度或讓列車往返港島綫與荃灣綫之間。

金鐘廊重建

該項目的市場估值約154億至225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44萬至2.1萬元。 金鐘區的商場一向主打奢侈品牌及國際品牌,位於港鐵金鐘站上蓋的金鐘廊也不例外,《香港01》記者今日到金鐘廊巡視,午膳時間人來人往,但大多只是穿越通道前往其他商場或商廈,或是到咖啡店買飲品。 金鐘廊重建2023 該處目前除了有連卡佛旗下品牌LAB Concept銷售美容化妝品及時裝等,還有約40多間零售及餐飲商戶,大部分為連鎖店。

金鐘廊重建: 金鐘廊重建 料成罕有地王

在港島綫未投入服務前,金鐘站曾是中華巴士大部分地鐵接駁巴士的終點站。 在港島綫通車後,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往來港島各區巴士路線的中途站,及部分過海巴士路線的終點站。 另外,金鐘站L1層大堂近B出口位置亦設有港鐵旅遊及失物及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4],乘客分別可在該處購買紀念品、車票、辦理學生個人八達通或失物認領。 2011年新政府總部大樓落成後,金鐘已成為重要的商業及行政中心。 此外域多利軍營軍火庫經活化後成亞洲協會香港中心(Asia Society Hong 金鐘廊重建 Kong Centre),舉辦各種講座、研討會、藝術展覽及電影放映等活動。 事實上,金鐘廊重建項目近年一直傳即將推出招標,與銅鑼灣加路連山道、中環新海濱3號等多幅「重磅」商業用地一樣備受市場關注,卻遲遲未被納入賣地表,而另外兩幅用地則分別已於今年5月及11月高價批出。

金鐘廊重建

為配合「鐵路2.0」新一代鐵路網,港鐵在2016年3月開始為車站月台牆身及天花板進行翻新工程,包括將原有的藍色紙皮石牆身主部更換,包含站名的牆身更換為焗漆板配玻璃,其他則改為仿麻石牆柱,類似香港站及九龍站的設計,而荃灣綫月台亦增加大型書法字。 而在2017年,港鐵更將原屬「工地圍板設計」的「蓝白間條」配以玻璃外層作為牆身,讓仿麻石柱及焗漆板兩種建材融合在同一月台樓層[47]。 金鐘廊重建2023 然而不論中文地名「金鐘」或英文地名「Admiralty」都從來都不是官方地名,坊間理解的金鐘範圍實際上是官方定義的中環東部。

金鐘廊重建: 原定2023年落成 金鐘廊重建工程未開展 發展局:須調解反對意見

此外,yomama frozen yogurt及由美心集團經營的日本拉麵「一風堂」、翡翠拉麵小籠包、Yo MaMa及美式熱狗專門店The Frank亦在商場西翼開業。 甯漢豪強調,金鐘廊現時仍有租戶,相信租約會配合政府賣地的意願,但租約內容屬政府與租戶之間的協議,詳情不便透露。

金鐘廊重建

區內的軍事用地又以皇后大道東作南北分界,北面沿維多利亞港的地帶屬於英國皇家海軍,南面的山坡地帶則劃歸英國陸軍。 陸軍地段內設有三個軍營,東面為域多利兵房(Victoria Barracks),北面為威靈頓兵房(Wellington Barracks),西面為美利兵房(Murray Barracks)[1],在中部的小山崗上建有供駐港英軍司令入住的三軍司令官邸。 由於金鐘站原址為一大片船塢空地,所以當時地鐵公司在金鐘站規劃了大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35]。 現時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及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 金鐘站東面近夏慤道一側(位於南港島綫月台北端上方),設有一座由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的牽引變電站(名為「金鐘變電站」),由香港電燈管轄,為沿綫車站及兩綫列車供電[22];當中,該變電站亦設有一條電纜隧道,負責為港島綫的架空電纜供電[23]。

金鐘廊重建: 通車初期

金鐘站是荃灣綫及港島綫唯一的跨月台轉車站,兩綫月台均設於車站L2、L3層,港島綫的乘客可以走到對面月台直接轉乘荃灣綫之列車前往目的地,反之亦然。 由於荃灣綫路軌位於夏慤道及海富中心地底,港島綫路軌位於德立街地底,故由於地理環境所限,為方便港島綫路軌在德立街往灣仔站方向伸延,故月台及L1層大堂由西至東則呈長度遞增現象的「八」字,而月台候車空間亦因而寬闊,並為金鐘站一大特色[4]。 金鐘站的票務設施以及商店均位於L1層大堂,而該層大堂共分為兩個付費區,其中主要通往荃灣綫/港島綫月台的付費區位於大堂的中央,其範圍皆被非付費區及商店圍繞;而通往南港島綫及東鐵綫月台的付費區則位於大堂近E出口位置,並設有多部扶手電梯直達車站L4層。 而金鐘站中庭、L4層的轉車大堂與L5層轉乘通道則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東鐵綫工程而後期擴建,擴建部分位於已重置的夏慤花園地底,並設有巨型天窗能讓自然光滲進車站[6][7]。

其中譚同學向《香港01》記者表示,她平日返學必定會行經金鐘廊,但每次都沒有意欲進內閒逛,笑說:「呢個商場賣啲嘢好貴,真係冇咩吸引力!」她以場內的食肆舉例,人均消費至少要70至80元,反而她多數光顧附近的商場地舖食肆,足足便宜約20至30元。 在該區工作的OL鄒小姐不諱言:「平時買嘢同食嘢都好少過嚟(金鐘廊),因為呢邊選擇較少,希望第時有發展商重建後,會引入唔同集團、更多元化的食肆商戶,最緊要可以令我哋有啖好食啦!」但她坦言不擔心金鐘廊賣地發展,日後會帶來更多人流,造成交通壓力,她認為始終會有計劃配套疏導。 當時駕駛該列車的車長張振斌決定將列車駛往金鐘站,並以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金鐘廊重建: 金鐘變電站

當年建議分東面及西地盤兩部分發展,計劃會重建48層高商廈,另會提供約2.6萬平方呎餐飲及零售樓面,兩地盤共提供逾100萬方呎的商業樓面。 港鐵早在擴建金鐘站時已預先於L5層設置預留予東鐵綫使用的兩個月台,兩個月台會採用分離式月台設計,而同樣東鐵綫的調頭隧道亦會設於金鐘站以南。 其中7號月台部分空間已率先在2021年10月8日開放作緊急用途。 另外,原有的車站大堂亦將會向東面擴建,並設有中庭及巨型天窗,該處會設有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已重置的E出口、大堂及車站各月台層。

金鐘廊重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