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観塘9大著數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観塘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1925年左右,當局劃曬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2]。 及後該公司投資一百萬英鎊將鄰近山地削平以填塞部份官塘灣,而由於連年廢物之傾倒,該區海岸一帶早已成為一片淺灘[3]。

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台灣的鄭成功政權而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 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最終亦被廢置。 観塘 觀塘(英語:Kwun Tong),舊稱官塘,古稱官富,於九龍半島東面,是香港十八區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秀茂坪以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2018年12月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住宅項目凱匯發售,呎價由17000至20000。

観塘: 觀塘游泳池

觀塘原來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後,大量潮汕人和海陸豐人士在觀塘定居,目前觀塘區很多居民的祖籍是廣東潮汕和海陸豐。 1925年左右,當局劃晒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2]。 自201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重新塑造觀塘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成立及提出了短期落實措施,包括逐步更換交通標誌,將九龍東一帶26個原有觀塘工業區路牌更改成為觀塘商貿區。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隨著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區落成,包括牛頭角邨(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區改建)、第一代藍田邨及秀茂坪邨等等,其後秀茂坪北面興建順利邨等一眾屋邨,稱為四順區(前稱五順區)。 観塘2023 1970年代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帶來大量車流,香港政府興建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即現今的港鐵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以觀塘站為東面總站。

観塘: 觀塘

由於觀塘游泳池的設備日益老化,期間發生了多次水浸和電力故障等事故[2][3][4][5][6],場地亦未能夠符合國際標準,不能夠再應付社區需求。 観塘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09年申請撥款,在觀塘遊樂場足球場舊址興建新觀塘游泳池,由金門建築承建[7],於2013年4月1日啟用。 為鼓勵食肆透過提供食物份量選擇和採取減少廚餘措施,與顧客共同從源頭減少廚餘,環境保護署推出了「咪嘥嘢食店」計劃,參與食肆如符合評核準則將獲「咪嘥嘢食店」認可資格和獲發「咪嘥嘢食店」的標誌及標貼,以供張貼於店舖內和宣傳,供顧客識別。 観塘2023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勵業街、觀塘道、牛頭角道、聯安街、功樂道、康寧道至康寧道公園、協和街至曉光街體育館、翠屏道至雞寮山坡、將軍澳道、觀塘繞道、觀塘明渠為範圍。

  • 1954年起香港政府進行大規模填海,開發該區為香港主要工業區,並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55年垃圾池遷移至醉酒灣以配合發展計劃[4]。
  • 觀塘游泳池於1971年7月1日落成啟用,由當時訪問香港的英國安妮公主為其剪綵及揭幕,先後由市政局、臨時市政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 踏入1990年代,香港製造業式微,大量工廠空置,觀塘道附近部分工廠大廈重建或改任商業大廈、貨倉用途,但是沿海一段基於交通不便則大多空置。
  •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12]︰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 明朝刊行的《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標示有大小官富,香港史專家例如蕭國鍵教授認為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觀塘。
  • 自201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重新塑造觀塘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成立及提出了短期落實措施,包括逐步更換交通標誌,將九龍東一帶26個原有觀塘工業區路牌更改成為觀塘商貿區。
  • 政府於2002年提出在泳池原址興建屬於觀塘大會堂及重建觀塘游泳池,惟此計劃於2006年被臨時抽起[1]。

然而四周全為唐樓及舊樓包圍,而該等唐樓大多有劏房及中小型商舖,彼此格格不入。 觀塘最早歷史記載可以追溯至北宋,當時觀塘一帶為一個官方鹽場,稱為「官富場」,由朝廷派出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後來因鹽產量回升才恢復設置。 警方較早前指,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上午執行由法院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附表1發出的法庭手令,搜查觀塘區一間網媒公司辦公室,搜查令包括授權警方搜查及檢取新聞材料的權力。 観塘 警方亦表示,國安處早上拘捕6名網媒公司高層人員或前高層人員,涉嫌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9及10條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觀塘游泳池、觀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觀塘警署、觀塘法院、容鳳書紀念中心、成業街休憩花園等巴士站下車,步行1至8分鐘到達。

観塘: 設施

新觀塘游泳池樓高4層,建築樓面面積約23,038平方米,附設闊45米及重400噸的鋼結構作為游泳池場館頂部,場館及主要道路之間預留了空間,以改善該帶空氣流通的情況。 拆卸舊觀塘游泳池及興建新觀塘游泳池共耗資13億2,380萬港元[8]。 新觀塘游泳池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政府根據了過往的使用率而設定擺設,以其他設施取代了使用率偏低的跳水池、兒童池和嬉水池。 此外,新觀塘游泳池採用多種節約能源設備,包括發光二極管及感應器控制照明、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伏板及太陽能照明裝置等可再生能源技術,雨水循環作為園景灌溉用途;亦在平台外牆以垂直種植模式進行綠化,以緩解場館對景觀造成的影響。

観塘

而最新消息指,《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妻子、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今日亦於大欖懲教所被捕,據悉她涉嫌有份參與在《立場新聞》撰文。

観塘: 興建圖片

踏入1990年代,香港製造業式微,大量工廠空置,觀塘道附近部分工廠大廈重建或改任商業大廈、貨倉用途,但是沿海一段基於交通不便則大多空置。 而觀塘不少住宅大廈亦日趨老化,其中牛頭角邨、藍田邨(因貪污問題造成的鹹水樓而緊急清拆)及秀茂坪邨等公共屋邨全部重建。 部分私人住宅亦是一樣,故此在1998年年初,土地發展公司(即今市區重建局)提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 而房屋委員會亦發表,希望於油塘社區發展類似太古城的綜合發展區,以配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警方國安處人員今早(29日)持法庭手令,搜查位於觀塘開源道55號開聯工業中心的《立場新聞》辦公室,有警員將大量膠箱運到上址,並封鎖有關樓層,隨後有探員拉住行李篋離開大廈,中午前將多箱證物及電腦搬上貨車運走。 其間《立場新聞》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鎖上手扣,由探員押返《立場新聞》辦公室。 觀塘游泳池於1971年7月1日落成啟用,由當時訪問香港的英國安妮公主為其剪綵及揭幕,先後由市政局、臨時市政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政府於2002年提出在泳池原址興建屬於觀塘大會堂及重建觀塘游泳池,惟此計劃於2006年被臨時抽起[1]。 明朝刊行的《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標示有大小官富,香港史專家例如蕭國鍵教授認為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觀塘。

観塘: 主要交通幹道

而觀塘不少住宅大廈亦日趨老化,其中牛頭角邨、藍田邨(因貪污問題造成的咸水樓而緊急清拆)及秀茂坪邨等公共屋邨全部重建。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12]︰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1954年起香港政府進行大規模填海,開發該區為香港主要工業區,並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55年垃圾池遷移至醉酒灣以配合發展計劃[4]。 観塘 根據《觀塘風物志》的記載,1950年代起,新居民不喜歡「官」字,故改稱「觀塘」。 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設有「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5]。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