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蘭陽博物館考古2023詳解!內含蘭陽博物館考古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蘭陽博物館考古

型制相當簡單,以束頸侈口、球體、圜底為主,早期或在口部兩側附有一對短豎把、極少數有圈足、或在體部兩側帶有乳突狀紐把。 早期部分器身為素面,但後來幾乎皆施加各式的拍印紋。 蘭陽博物館考古2023 拍印紋的主題早期以籃紋、方格紋為主,之後則更為多樣,包括同心圓或羽狀紋等。

「兒童考古探索廳」館方會發學習單(有難易兩種可選,難版的還真的不容易)讓小孩去勾選答案。 蘭陽博物館考古2023 這種學習方式小孩蠻適應的,大概學校目前都是這樣教吧。 若以漢人為中心的話,我認為將台灣與南島連在一起是人類學與地質學上的意義,而非文化上的意義。 設計者的意圖非常好,讓小孩動手去找、去對照、而不是只做資訊的接收者。 參加者陸續進場,「兒童考古探索廳」一場只有50個名額,有興趣的朋友要早點現場排隊預約。

蘭陽博物館考古: 宜蘭頭城一日遊|頭城景點行程規劃。頭城好吃好玩一篇搞定

在「前廳」入口牆上呈現立體標題「12345一起ㄎ一考古」作為主視覺,以童趣流線的造型,透過圖文呈現蘭陽的山川大地,橄欖黃的對話框,象徵土地裡為我們所記憶的想要訴說的故事,結合中英文文字Kids 類似臺語〝去〞的諧音。 「兒童考古探索廳」這地方也太棒了吧,好像才開放不到一個月,所以是全新的設備。 右邊中間有位工作人員,她非常辛苦,因為才剛整理完場地,讓每個場次的客人都有這麼漂亮的環境。 「兒童考古探索廳」大門複製木釘裝置的互動牆,靈感來自考古工具測繪陶罐的〝尺梳〞,觀眾可以徒手拉推或身體推入,就像進入了史前的奇幻世界裡。 蘭博建築體雖然巨大,卻融合於自然之中,與環境有善意的對話,創造出新奇的空間體驗。

蘭陽博物館考古

最近的一個停車場「和雲蘭陽博物館停車場」每小時30元,可使用悠遊卡,看Google評價繳費機很故障(紙鈔不能用),建議自備零錢或悠遊卡。 裏頭有部編織的機器,這是利用香蕉絲織成的,材料乃取自於香蕉樹,將其頗開後取出莖部瓣膜,經晾乾等多道程序製成衣服與背袋等,花蓮縣豐濱鄉的葛瑪蘭族是唯一一族具有香蕉絲編織技藝的族群,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相當不簡單。 除了三葉蟲,其他還有漂亮的菊石、鸚鵡螺、恐龍蛋等都是展覽的內容,還有一隻有長長牙齒的長毛象也頗為討喜。

蘭陽博物館考古: 歷史文章

預約玩了小朋友的考古探索廳,接著就可以先去購買常設展100或是特展的門票30,常設展的展區較大有1到4樓的展區,而特展相較之下小上很多,只有一樓的空間,建議展區門票可以依據遊玩時間分開買。 由 於臺灣恰巧位於海洋和大陸板塊交接的地質構造地帶,地形變化劇烈,加上河流高山阻隔,從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先後來到台灣的古代民族,在不同的環境裡,建立自己的生活領域,保持或發展自己的文化,終於創造出豐富而複雜的文化。 時光廊位於常設展最底層,可以看到極詳盡的宜蘭發展史年表,而在小編前往參觀時,也正好有部分展出宜蘭當地的歌仔戲文化,更增加對台灣傳統文化的認識。 平原層主要以介紹宜蘭過往的歷史以及社會文化,循著先人的足跡逐漸形成現在宜蘭的風貌,當然頭城最有名的搶孤祭典也成為蘭陽博物館的介紹重點之一。

您要知道,那個沙坑小朋友跳進跳出,每隻腳都帶了許多沙子出場,所以散場時有點亂是真的。 蘭陽博物館考古2023 所以大家去的時候,請一定要有同理心,維護場地的整潔喔。 宜蘭「兒童考古探索廳」是全國首座縣市級考古親子博物館展廳。 體驗空間有130坪、考古文物展示約220件,讓宜蘭親子景點再加一。 說來真不好意思,自從蘭陽博物館幾年前開始收費以來,我就沒去過。

蘭陽博物館考古: 常設展

民眾可在蘭博壓印體驗服務台,憑收集辦法參加「蘭博帶著走DIY體驗」即可獲得【歷史時空敘事-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主題展】當期主題胸章一個。 Blihun漢本考古遺址當地製作的陶器最具特色之處,即是器表多會施加各式的拍印紋飾。 這一特色廣泛存在於北部地區金屬器時代,亦即所謂「十三行文化」的特徵。 展場的動線設計十分貼心,入場便可搭電梯抵達最上方蘭陽博物館山之層,山之層裡主要介紹宜蘭當地獨特的山林風貌,小至昆蟲、花朵,大至樹木及林產等,讓人有如穿梭在宜蘭森林間的展場佈置使人印象深刻。

蘭陽博物館考古

完工後獲得多項建築獎項的肯定:2010年遠東建築獎及臺灣建築獎首獎、2010年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優、2011年國際宜居城市Project Award人造環境金獎、2012國際建築獎、2020年文化部公共藝術獎環境融合獎。 蘭陽博物館真的不只有外型好看好拍,裡頭的展覽也都非常的精彩,原本只打算購買兒童考古探索廳的票劵,沒想到文青哥又有話說,既來之,怎麼可以走馬看花呢! 只好連「史前巨獸:滅絕與新生」特展和常設展的的票劵一併購買。 在臺灣,具象主題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即已出現,包含平面的石質剪影以及立體的陶質彫塑。 Blihun漢本考古遺址發現有立體的動物陶偶。 而年代較早的丸山考古遺址則出現簡單的獸形、獸首等具象主題的陶把。

蘭陽博物館考古: 蘭陽博物館 兒童考古探索沙坑

會先請參加者在階梯上就座,然後講解如何在考古現場小心地將穀物挖掘出來。 它也推出振興方案,這個暑假只要憑在宜蘭消費的發票一張,就能換常設展的入場券一張。 住宿在宜蘭或是醫護人員,也都有門票的優惠,很不錯。 而在平原層所展示的乃為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河川,以及農家智慧的生活,這層的展示更為親民,畢竟就是我們的日常。 當孩子們在挖掘寶物/考古時,Vicky便開始左看看右看看兒童考古探索廳的設施。

  • 「兒童考古探索廳」館方會發學習單(有難易兩種可選,難版的還真的不容易)讓小孩去勾選答案。
  • 但昨天在朋友的FB 看到她去「兒童考古探索廳」曬小孩,挖沙兼考古,今天就帶了全家人一起來。
  • 令人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噶瑪蘭族的傳統文化-海祭,除祈求捕魚順利、漁獲豐收外,也有感念大海給予恩惠之意。
  • 從沙坑裡挖出來的古蹟,還可以去一旁的小屋,進行修復,看看我手上的挖出來的石器,可是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的,魚形雕版有著大洋洲木雕藝術的特色,雖然可能只有裝飾作用,但確實好特別。
  • 山之層展示了宜蘭的林業等,這層的展示告訴我們,宜蘭不僅有平原,也有山有水,是個宜居城市哪!
  • 但這也剛好是小學生一節課的時間,很配合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的程度。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臺灣島上哪些地方有人類在活動? 考古學家為了解開這些謎團,透過嚴謹、仔細的調查,發掘、整理、修復、分析、比對、推理,一步一步的將找到的線索抽絲剝繭、排列組合,像拼圖一樣一塊一塊的把史前的生活樣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宜蘭蘭陽博物館常設展展區一共分為四層,以山、平地、海、人文等主題分層介紹宜蘭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及人文歷史。 我們要去的不是常設展或特展,而是入門右手邊的「兒童考古探索廳」。 這分場次的,每小時一場(包括十五分鐘整理場地)。

蘭陽博物館考古: 宜蘭蘭陽博物館展覽:山之層

由於原為軍事建築,討海館內仍留有嚇阻用的玻璃片與射擊孔等過往的軍事痕跡,館內的歷史文物等也能讓來訪遊客更了解當地的文化風貌。 蘭陽博物館考古 感覺空間很大可以讓小朋友們跑跑跳跳,大人們也可以坐在階梯上休息跟小朋友互動,或是加入尋寶的行列,很個很舒適的地方啊。 因為基本上就當尋寶遊戲在玩.......比快比狠......裡面埋了被用來當成工具的石頭、陶碗碎片、貝殼.....等等史前文物。 蘭陽博物館考古2023 1992年12月宜蘭縣政府決定成立「蘭陽博物館」,並將館址選在頭城鎮烏石港區。

是全國首座以台灣主體思考為主軸展示的人文生態博物館。 史前時代的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住著一群善於航海、具商人性格的大海子民,他們靠著南來北往貿易與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千年的繁榮以及精采的文化。 本館館內展覽主以宜蘭當地的人文環境與歷史為題,也設有期間限定的特展區。 蘭陽博物館考古 除了展覽外,不定期舉辦的環境教育課程也使孩童們能更深入了解宜蘭的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使宜蘭的故事能繼續生根在人們心中。 在展場空間規劃上,以垂直串連的寛闊無柱空間,提供一個類比宜蘭的地理空間經驗,由上而下區分為四個樓層—「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與「兒童探索區」。

蘭陽博物館考古: 宜蘭員山一日遊|2023員山景點推薦。員山秘境超夯景點一日遊攻略

由於博物館的入口在水池間,所以要繞上一整圈才能夠進到本館,路途有點長,沿途都是綠意,正好可以用各種角度欣賞這超有特色的建築。 因平日來原因人數不多,每場限50位,共6場,體驗45分鐘(中間15分鐘整理消毒),需著襪子(進入需脫鞋)。 蘭陽博物館宛如隻大鯨魚,入口有兩口,一個是如圖下的步道,另一個是走樓梯往博物館露台,再往後門入口進入也是可以的。 還有幾點大家要注意一下,像是12歲以下兒童入場,需由成年人陪同。

  • 在兒童考古探索廳內的工作人員相當的熱情,會引導孩子們了解兒童考古探索廳的使用方式,對於成人有不懂之處,也會熱心的解答。
  • 目前臺灣共有11處國定考古遺址,代表著臺灣史前時代發展的重要內涵,考古遺址埋藏著先民的生活與文化,透過考古遺址發掘及研究,讓民眾更貼近這塊土地過去發生的事。
  • 體驗空間有130坪、考古文物展示約220件,讓宜蘭親子景點再加一。
  • 剛剛解說員姊姊說的「輕輕挖」、「換小刷子慢慢撥」、「小心拿起文物」.....馬上拋到腦後。
  • 「兒童考古探索廳」宜蘭縣學生免票,大人一人50元,所以我們二大二小只要100元。
  • 住宿在宜蘭或是醫護人員,也都有門票的優惠,很不錯。
  • 站在山之層往下俯瞰,如同自山上眺望宜蘭大地特有的「山、平原、海」的空間經驗,展現了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與人文軌跡,透過展示延伸民眾想像的空間。

站在山之層往下俯瞰,如同自山上眺望宜蘭大地特有的「山、平原、海」的空間經驗,展現了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與人文軌跡,透過展示延伸民眾想像的空間。 1990宣布在頭城鎮「烏石港遺址公園」興建「開蘭陽博物館」(後改稱蘭陽博物館),完成規劃後移由後任者發包興建。 另藏玄機的牆面崁入式模型情境設計,小朋友就像探索小巨人般的打門每個代表噶瑪蘭文化不同的生活必需工具的小門,了解每種工具的使用情境。 以「透明盒子」為概念所建造出的蘭陽-烏石港驛站建於2004年,其前身為烏石港遊客中心,外觀宛如一艘大船停靠在港口,運用建築融合當地地景,顯現出舊河道與海港的特殊地理位置。 幾經更名並由蘭陽博物館正式接收管理後,2019年起以「烏石港驛站」為名,用以推廣在地文化與自然環境外,也連結轉運站和港區,在館內可參觀展覽、在館外可欣賞蘭陽博物館和烏石港周邊美景。 館內一共有四層樓,最主要的管區有「常設展」「特展」還有小朋友最愛的 「KID考古探索廳」,如果有帶小朋友來想要去探索廳玩,建議一定要先去展廳抽號碼牌排隊。

蘭陽博物館考古: 頭城景點|蘭陽博物館。浮出水面的鯨魚博物館好好玩

1999年3月20日成立「蘭陽博物館籌備處」。 2010年5月18日開始第一階段試營運,同年6月25日第二階段試營運、10月16日正式開館。 蘭陽博物館考古 山之層展示了宜蘭的林業等,這層的展示告訴我們,宜蘭不僅有平原,也有山有水,是個宜居城市哪! 孩子們還看了一葉蘭,畢竟一葉蘭算是台灣非常知名的植物,前些日子造訪阿里山,而阿里山恰巧有一葉蘭的保護區,也因此孩子對其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蘭陽博物館的票劵可謂親民,很多都是銅板價格,這次一大兩小在館內參觀了將近五個鐘頭,真的很值回票價,計畫前往蘭陽博物館的朋友記得先上網購買蘭陽博物館優惠門票。 家中有國小學童的家長是否還記得,課本裡曾提及過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考古

「兒童考古探索廳」宜蘭縣學生免票,大人一人50元,所以我們二大二小只要100元。 蘭陽博物館的「兒童考古探索廳」是全國首座以全縣考古為主題的兒童考古親子博物館展廳,解說人員為我們先大致解說,讓我們更了解噶瑪蘭文化。 1990宣佈在頭城鎮「烏石港遺址公園」興建「開蘭陽博物館」(後改稱蘭陽博物館),完成規劃後移由後任者發包興建。

蘭陽博物館考古: 兒童考古探索廳:蘭陽博物館更好玩!!新亮點~門票50元當小小考古探險家~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空間,也很認同「兒童考古探索廳」館方的規劃。 當然,活動不可能是完美的,設計規劃是一回事,「人」才是最大的變數。 一個活動場次約四十五分鐘,當然不大夠了解宜蘭在地有哪些古文化。 蘭陽博物館考古2023 但這也剛好是小學生一節課的時間,很配合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的程度。 我覺得最辛苦的是場次交替的那十五分鐘,工作人員要全部將器材歸位,迎接新的訪客。

▲擁有山一般外觀的蘭陽博物館,常設展的構造設計也是一層一層如同山坡一樣,可以從最上層俯視其他樓層的展區。 從沙坑裡挖出來的古蹟,還可以去一旁的小屋,進行修復,看看我手上的挖出來的石器,可是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的,魚形雕版有著大洋洲木雕藝術的特色,雖然可能只有裝飾作用,但確實好特別。 在沙子裡所發現的所有物品,想要了解由來,可都在牆上的展示櫃上找捯解釋喔。

蘭陽博物館考古: 考古工具「尺梳」-木釘裝置互動牆

剛剛解說員姊姊說的「輕輕挖」、「換小刷子慢慢撥」、「小心拿起文物」.....馬上拋到腦後。 火車:搭乘東部幹線火車至頭城站下車,往烏石港方向步行20分鐘,或轉乘宜蘭縣境公車131、1766、紅1(週末行駛),至蘭陽博物館站或烏石港站下,即可抵達。 在兒童考古探索廳內的工作人員相當的熱情,會引導孩子們了解兒童考古探索廳的使用方式,對於成人有不懂之處,也會熱心的解答。 ■集滿任4款:於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3月1日,可兌換「考古探索獎」(「一起去考古」L夾1入+宜蘭三寶橡皮擦1入) ,限量150份。 ▲向下走進海之層展區,相較於其他展區較為昏暗的燈光、充滿流線感的空間設計,給人宛如隨著洋流般進入宜蘭海底的感受。

蘭陽博物館考古

小孩們學校的校外教學,這幾年不是綠博就是蘭博,所以也去得有點皺眉頭。 但昨天在朋友的FB 看到她去「兒童考古探索廳」曬小孩,挖沙兼考古,今天就帶了全家人一起來。 目前臺灣共有11處國定考古遺址,代表著臺灣史前時代發展的重要內涵,考古遺址埋藏著先民的生活與文化,透過考古遺址發掘及研究,讓民眾更貼近這塊土地過去發生的事。 以宜蘭的特殊地景單面山作為建築的設計概念,有如山一般座落在蘭陽平原上的宜蘭頭城蘭陽博物館,以「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理念,將宜蘭的山、海與人文之美收進博物館裡。 而蘭陽博物館一共有本館&兒童考古探索廳、蘭博ー烏石港驛站、南方澳討海文化館等展館,以下介紹各個展館的特色。 因為我聽過「淇武蘭」、「漢本」、「丸山」這些宜蘭地名,但我不清楚這些地方都曾經出現過古文物,史前時代就有人住在這裡的。

蘭陽博物館考古: 兒童考古探索廳 門票、場次資訊

這間位在蘭陽博物館考古區旁的是淇武蘭的家屋。 ■集滿任10款:於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3月1日前,可兌換「Blihun漢本勇士獎」(Blihun漢本繪本或丸山小勇士繪本(擇1)+「一起去考古」L夾1入+Blihun漢本鉛筆組1入),限量50份。 ■集滿任8款:於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3月1日前,可兌換「噶瑪蘭勇士獎」(「原生蘭陽」盆器1入+ 「一起去考古」L夾1入+Blihun漢本鉛筆組1入),限量50份。 ■集滿4款(四檔主題):於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3月1日前,可兌換「考古小偵探獎」(「蘭博館徽紀念T恤」1件+「一起去考古」L夾1入),限量80份。 漢本人自行燒製的陶器多呈褐色或淺褐色,少數為灰黑色。

蘭陽博物館考古: 宜蘭》好想去喔!像鯨魚的蘭陽博物館,親子考古沙坑新登場,走入宜蘭故事中~

因為KID考古探索廳一天只有六個時段、一場是45分鐘、門票50元。 當初看到有人分享就列進必訪名單,來果然沒有失望,門票50元帶小朋友來認識噶瑪蘭文化,當小小考古員很有趣!! 蘭陽博物館可買「全館票」,也可各展場門票分開買,我們今日的目標是「兒童考古探索廳」,兒童考古探索廳門票只要50元,宜蘭在地學生(憑學生証)與6歲以下免費。 經過40多分鐘後,我們離開了兒童考古探索廳,回到蘭陽博物館的常設展,從樓上的空間往1樓看去,視野相當不一樣,不難看出,兒童考古探索廳規模很大。 考古學家如同偵探打開地底下的歷史,透過對地底下的遺物、遺跡層層考察與抽絲剝繭,研究拼湊出史前人類豐厚的生活圖像,善用自然資源、精於工藝、交流互換,激盪出各地多元而精采的文化。

娃娃車、背包及大件行李要先記得寄存,進入者須脫鞋並著襪,所以要記得穿著襪子。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簡稱攝影中心、NCPI)是中華民國(臺灣)唯一的國家級攝影及影像藝術專門機構,國立臺灣美術館負責籌備。 臺中辦公室位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內,臺北館設於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臺北館於2021年4月19日開館。 如果是在KKday平台上事先預定的旅客,只要到蘭陽博物館的櫃檯出示電子憑證,省去拿出零錢與剪票的時間,蓋完手章後即可輕鬆又快速入場。 我是一口氣停到烏石港,慢慢走過來,總比好在停車場入口前傻傻地等半小時划算。 我們幸運前8分鐘到,直接預約機預約(沒人跟我們搶),再到售票口買票,把所有物品放置櫃,入場不能帶任何大小包包、或手拿外套。

蘭陽博物館考古: 工具

Blihun漢本考古遺址出土陶器來源相當多樣,除了本地自行燒製外,還有來自北海岸、蘭陽平原以及中央山地等地區,幾乎臺灣北部地區都在互動範圍內,而這樣的陶類分布模式反映了社會脈絡。 海之層除了介紹宜蘭周邊海洋的生態環境,過往以漁業為經濟來源之一的宜蘭,也介紹當時跟大海有密切關係的漁業文化。 蘭陽博物館考古 令人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噶瑪蘭族的傳統文化-海祭,除祈求捕魚順利、漁獲豐收外,也有感念大海給予恩惠之意。 南方澳討海文化館原為戒嚴時期軍方為管控周邊秩序所建造的海防官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