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麥理浩徑第十段

每年11月的第3個週末,樂施會均於麥理浩徑舉辦毅行者。 起點是大網仔路北潭涌閘口,終點原為於掃管軍營,自2009年起更改為元朗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 參賽者需於48小時內行完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最快完成時間約11小時。 經過「多謝蒞臨大欖郊野公園」門牌後,左轉落樓梯M199。 中段井頭村有不少分叉路,只要留意路牌及麥理浩徑的標誌,聽到車聲愈來愈大,很快來到平地。

麥理浩徑第十段

此處豎立著一系列的指示牌,由此再沿麥理浩徑指示行走(其他路線可往圓墩、青龍頭及馬鞍崗等地)至吉慶橋的休憩處大休。 吉慶橋建於1868年,50件代在興建大欖涌水塘時曾重修,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沿路再走數步,左方的一短小橋樑便是通往昔日麥理浩徑第十段的塘畔徑;然而此部分路段已於2009年10月起已改道,現時須繼續循著大欖林道大棠段的車道緩緩上走,在標距柱M177之後轉進左方山徑。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由吉慶橋開始,初段圍繞大欖涌水塘而行,時價上午11時,太陽開始發揮其威力,迎頭痛擊一眾山友,消耗大家體能。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全條徑有100千米,分十段,中間有200支標距柱,每500米就有一支。 麥理浩徑響1979年10月26號開幕,而麥理浩就係最長一任香港總督,佢本身都係一個行山友。 沿著大欖林道繼續前行,山徑漸轉向上,我們正在向伯公坳前進,中間會經過每逢深秋都吸引大量旅人專程前來觀賞紅葉的楓香林。 其實除了深秋,這片楓香林在春夏呈現著一片清翠的嫩綠,也另有一番風味呢。 沿麥理浩徑第十段抵達 M174 標距柱,前方是大欖涌水塘東坡的大草原,這處屹立著兩條小橋,一道是銀色的吉慶橋,另一道是紅色拱形的永吉橋,這兩道橋都是昔日為方便鄉村間運輸、通訊而建,而於近年亦曾先後重建。 這片草原對出正正是東江水的出水口,香港從內地購買的食水會於這裡流進大欖涌水塘,大量食水湧進塘內,流水聲潺潺。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徑三段可以說是一條景色平均而難度較高的入門路線。 相信唔少行山人士都會對麥徑九段「耍手擰頭」,雖然該行山徑難度較低,但麥徑九段景色比較沉悶。 麥理浩徑第十段 成段麥徑九段林蔭夾道,只有零星位置方有開揚景觀,行黎行去啲景色都差唔多,加上終點地處偏僻,想出返市區果陣只可以繼續行至大棠、掃管笏、屯門或經清快塘前往深井等地,所以大部分人都會一次過行埋麥徑第九、第十段。 同時間,「麥理浩徑第九段」全段亦係越野單車徑,行山人士要小心單車往來。 如果行山經驗豐富,又鍾意挑戰高難度嘅話,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當中最難行嘅第四段啦! 呢段跨過馬鞍山郊野公園,穿過黃竹洋村,唔單止可以睇到高山之美,仲可以感受到一片綠色嘅平原之浪漫。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難度方面,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徑中最難的一段,距離長,上落多,無補給,即使完成第四段,由於無車關係仍要緊接麥理浩徑第五段的上山路,直至到達飛鵝山道才見得平緩,還好路線退出點不少,可以按需要調整路線及難度。 依麥理浩徑標示在伯公坳的林道盡頭(標距柱M178)繼續登山,在開揚山野登上不少樓梯,並經過一電塔架。 這裡是大欖涌水塘以北一公里的一處山脊,旅人可遠觀大棠谷、天水圍以至深圳灣一帶的風光。 昔日的麥理浩徑是沿著大欖涌水塘北坡綑水塘邊泥徑而行,但因該處同時為越野單車徑,高速駛至的單車為旅人帶來危險,加上這路段風景對遠足旅人亦頗沉悶,最後漁護署於2009年將山徑改道,改道後的山徑風景亦比以往優勝。

接著是全程最需要體力的路段,水土流失嚴重,多沙石路及少樹木,應以舒適的節奏而行。 麥理浩徑第九段及第十段,既無高山,也缺乏靚景,對不少行山友來講,這段其實無甚可觀。 不過,為了領略樂施毅行者每一段路,一行四十幾人踏上征途。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由於地勢高,在春夏兩季,這裡都被雲霧濃罩,甚麼也看不見;在秋冬兩季,卻天朗氣清,可看到荃灣、河背水塘及錦田的景色。

麥理浩徑第十段: 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起點落斜不久設士多,但非每天營業,不能視之為必然補給點。 掠過蓮花石澗邊遇上分叉路,有大量睇到頭暈眼花的路牌,「大棠山路巴士站」方向才是麥理浩徑。 到了標距柱 M199,這時麥理浩徑沿石級轉左下山,沿井頭村的村徑,經過村屋和溪澗,漸漸到達青山公路近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中學,眼前是M200標距柱。 與起點不同,終點除了 M200標距柱和地圖外,不見其他鋪張的裝飾,保持著山野一貫的簡樸,為西貢至屯門長達100公里的群山峻嶺路途畫上句號。 麥理浩徑三段,是麥徑中難度較高的一段,需要行走三上三落的山勢,屬中上難度。 但始終是麥理浩徑的關係,路徑指示非常明確,而交通亦頗方便,可免去計劃行程的煩惱;而此路線沿途亦有海景及山景相伴,景色不俗。

  • 早一天的天氣預報還是說着大致天晴,豈料星期六早上就變了大致多雲,不過看着新界西北的天氣照片仍有陽光,那就碰碰運氣吧。
  • 遠觀對面山頭涼亭處的那數棵吸引了無數遊人的楓香樹,跟整個鬱綠樹林相比,其實只是滄海一粟,不過包括 Eric 在內也常常只見樹木,不見樹林,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
  • 一離開大欖隧道就見窗外一片晴朗藍天,與市區截然不同,可惜來不及給光暗有致的雞公嶺拍張美照。
  • 如天氣不太熱,自問體力經驗足夠的話,其實最好一次過走完麥徑第九、十段,為什麼呢?
  • 隨 着 大 欖 涌 水 塘 的 興 建 , 植 林 工 作 也 於 一 九 五 二 年 展 開 , 以 保 護 水 塘 集 水 區 免 受 侵 蝕 以 致 水 土 流 失 。
  • 戰 後 礦 產 價 格 下 跌 , 礦 務 自 此 停 頓 , 但 廢 棄 的 礦 坑 仍 隨 處 可 見 , 遊 人 可 在 廢 棄 礦 坑 口 想 像 當 年 的 開 礦 情 況 。
  • 在標距柱M183,山徑接回大欖涌水塘西端的林道,這裡旅人可眺望千島湖的壯麗全景,而前行的沿途亦與水塘並行,最後到達位處白石坑的副壩。

其後部分路段可遠眺元朗新市鎮一帶,並會穿過高壓電塔的底部,不過還是不宜久留。 猶幸能見度甚高,回頭一望可見大帽山,以及那不與培塿為類的嘉道理農場觀音山,屹然特立於大帽山之一側。 跨過一山坳後,大欖涌水塘終於呈現眼前,碰巧遇上雲隙光,一道道光柱斜斜的打在海面之上,這一切一切構成了一張美麗的圖畫。 隨後接上林務車路,右轉可往黃泥墩水塘,Eric 則繼續直行前往大欖涌水塘,途中經過大欖涌十號隧道閘口,隔着鐵絲網可隱約看到筆直隧道另一端位於黃泥墩水塘的入口。 說實話,麥徑十段肯定不是欣賞大欖涌水塘千島湖全貌的上佳地方,不過對於一條比較易行的路線還是不應有太高要求吧。

麥理浩徑第十段: 難度:★★★☆☆ 距離:約7公里 時間:約3小時

路線大致由東部的西貢起,伸延至西部的屯門,途中穿越八個郊野公園。 此後路線接上屯門健身徑,路旁設置著各種各樣的健身設施,休憩點亦漸多。 沿著引水道,走至地圖資料牌,依麥理浩徑指示左方下走 (直走為屯門徑),最後走過村徑,按地上麥理浩徑的方向指示一直走至何福堂樓,結束麥理浩徑整段行程。 經過M181後到達千島湖清景台的入口,可短暫離開麥理浩徑由高位欣賞香港千島湖,來回約15分鐘。 大欖涌水塘在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首個落成的水塘,1952年起興建至1957年落成,儲水量約2000萬立方米,自水塘儲水後,原本的丘陵變作一堆島,形成香港千島湖奇景。 千島湖清景台(Reservoir Islands Viewpoint)在2019年由漁護署建成,從前只能在水婆婆山的斜坡上觀賞,現在設官方樓梯相對易行。

左面麥理浩徑終點設M200標距柱、一舊刻上麥理浩徑標誌的石塊和一張地圖,平淡地為這條100公里、橫跨西貢、獅子山、金山、大帽山等的麥理作結。 回想麥理浩徑的沙灘、海岸、高山、空氣、歷史、同行的朋友等,總會會心微笑。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3 至M186及M187右轉,捱過最後一段上斜,迎來麥理浩徑「終極大佬」引水道。 引水道約6公里長,為心理的考驗,約1小時路況及景色轉變不大,較特別為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學校頂部多個塔狀設計。 漁農自然護理署定期更新大棠紅葉指數,由綠、黃、紅到極紅,出發前可到「大欖郊野公園楓香林紅葉情報」網站查詢。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在 蓮 花 山 近 荃 錦 公 路 一 帶 , 當 年 有 鎢 礦 及 其 他 礦 藏 的 生 產 。 戰 後 礦 產 價 格 下 跌 , 礦 務 自 此 停 頓 , 但 廢 棄 的 礦 坑 仍 隨 處 可 見 , 遊 人 可 在 廢 棄 礦 坑 口 想 像 當 年 的 開 礦 情 況 。 麥理浩徑第十段起自田夫仔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3 (可參閱麥徑九段一文),經過大欖郊野公園直往屯門市中心,長達 15.6 公里,乃麥理浩徑最長的一段,沿途多為林務車路及引水道,撇除長度以及起點考慮,算是頗為易行的一段。 難度:★★★☆☆ 距離:約9.5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難度方面,一開始鉛礦坳上四方山一段較為陡斜,走至四方山後山勢會較為平緩,但距離較長,需要一定體力應付。

如不登千島湖清景台,亦可順行麥理浩徑10段,在M183位置一樣看到千島湖,當然角度打折扣。 當走到黃金海岸對上(約標距柱M192),本來冷清的引水道變得熱鬧起來,因為後半段引水道被屯門區議會闢作「屯門健身徑」,沿途設有不少健身設施和涼亭,而引水道既平坦而車流稀疏,亦成為不少屯門區跑友的訓練場所。 沿引水道前行,眼前的景物由掃管笏鄉村景,漸變為黃金海岸一帶中密度市郊區,繼而再變為屯門碼頭和屯門市中心密麻麻的樓宇,變化有趣。 亦讓旅人漸漸感受到我們隨著靠近麥理浩徑終點,已一步一步接近屯門的心臟地帶。

麥理浩徑第十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在引水道初段,旅人會在掃管笏村的後山高處而行,沿途亦會經過不少溪澗,這引水道其實位處九逕山山腰,山如其名,九逕山山體廣闊,分隔著屯門和元朗,有無數的登山小徑和溪澗,當中麥理浩徑引水道沿途亦是其中數條山徑的入口。 在引水道上不時回望,只是旅人從大欖涌深山之中踏步而出,漸漸步向文明,感覺有趣。 麥理浩徑10段為十段之中距離最長,15.6公里是麥理浩徑第6段的3倍以上,不過距離與難度不是等號。 惟6公里引水道的確對精神及心理狀態很大考驗,想縮短行程往掃管笏離開為折衷方案。 麥理浩徑10段由田夫仔到大棠一帶的流動電話網絡接收不太理想,建議下載離線地圖。 連走麥理浩徑9段及10段交通較方便,若由市區到麥理浩徑10段的起點田夫仔,最簡單方法是深井經清快塘到田夫仔營地,時間約1.5至2小時內。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五段係最近市區嘅一段,比大部分段落嘅海拔為低。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麥理浩徑第十段: 紅葉及屯門千島湖行山沿途景點2︰關帝廟赤兔馬

走了約6公里水塘山徑,接入大棠郊遊徑,最後至大棠燒烤場正式解散。 每年十一月第三個星期嘅五六日,樂施會都響麥理浩徑搞毅行者。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3 不過終點唔係屯門,而係掃管笏寶龍軍營,2009年開始,終點改去保良局大棠渡假村。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3 如天氣不太熱,自問體力經驗足夠的話,其實最好一次過走完麥徑第九、十段,為什麼呢? 原因是第九、十段的交匯點在田夫仔營地,既沒有交通工具,甚至要走出去也得大花時間。 兩段路加在一起,路途雖長達22公里,但大部份時間都是向下走或平走,無需消耗太多體力,甚至可以作緩步跑。

麥理浩徑第十段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毗 鄰 屯 門 及 深 井 , 是 新 界 西 居 民 的 熱 門 郊 遊 地 點 。 而 在 田 夫 仔 、 河 背 及 荃 錦 坳 , 亦 設 有 露 營 場 地 供 市 民 使 用 。 此 外 ,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設 有 越 野 單 車 徑 , 供 越 野 單 車 手 使 用 。 兩 段 路 線 均 為 易 走 之 路 , 分 別 需 時 二 點 五 小 時 及 五 小 時 。 繼 續 往 西 走 , 經 過 茂 密 的 植 林 區 , 到 田 夫 仔 便 踏 進 第 十 段 路 程 。

麥理浩徑第十段: 大棠紅葉行山路線|麥理浩徑10段最終章 千島湖清景台人氣旺

今年當局繼續實施特別交通安排,會在指定時間禁止所有車輛使用大棠山道上山,建議遊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大棠。 走上很是熟悉的大棠山道,不消一會已來到燒烤場,續沿車路上山,經過大棠苗圃,向着楓香林進發。 首先會見到數棵零星的楓香樹,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3 不過好戲在後頭,稍作停留後便繼續行程。

  • 沿途都可以近距離觀看大欖涌水塘嘅千島湖美景及尖削嘅青山。
  • 元 荃 古 道 郊 遊 徑 、 大 欖 涌 郊 遊 徑 以 及 圓 墩 郊 遊 徑 , 則 為 精 力 充 沛 的 郊 遊 人 士 而 設 。
  • 大欖涌水塘建於大欖涌河谷,由一條主壩和三條副壩組成,建造時淹沒了大欖谷數條鄉村,包括大欖村、大圍村、簡屋地和胡屋村。
  • 此外,部分路線的方向以塗漆標示,指示欠清晰,但近年已有所改善。
  • 網站列出紅葉轉紅的原因,寒冷天氣加上強烈陽光直射,令葉綠素分解同時胡蘿蔔素不受影響。
  • 港英政府年代曾忽略此村的存在,直至二戰後為郊野公園劃界,才發現這深山之中的鄉村。

而由於美景甚佳,當然要付出時間,完成整個路程大約需要5小時,行山前要預留充足時間。 橫過旁邊刻有「伯公坳」的石橋,路上有好些支路,在 M183 前按照前往黃泥墩水塘的指示即可。 麥理浩徑第十段 林務車路盡頭是上山石級,也總算可以暫時離開柏油路,沿路兩旁植物頗為茂密,景觀不算開揚,不過略有起伏,不像舊路段的畔塘小徑般沉悶。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