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坑邨平面圖15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馬坑邨平面圖

商場設計採用大跨度的鋼製懸桁架、弧形玻璃幕牆,加上充足的自然光線和富節日色彩的燈光設計,因而贏得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的「2001年城市設計獎」,以至由香港工程師學會及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聯合頒發的「2003年卓越結構嘉許獎」[34]。 屋邨第三期樓宇建築工程曾經獲得1993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地盤安全運動「最佳土木工程地盤」以及1994年度「最佳建築工程地盤」的金獎。 馬坑邨平面圖 至1979年11月,由於此邨規劃過於龐大,難以管理,房委會決定將秀茂坪邨分為4個屋邨管理[11]。 1950年3月1日,泰山鄉自新莊鎮分治成立,時設有大科村、黎明村、山腳村、楓樹村、同榮村、義學村、明志村、貴子村等8村。

馬坑邨平面圖

亦是橫頭磡昇平村[7]、筲箕灣淺水碼頭村、成安村、教民村、馬山村、橫坑村及富斗窟村[8]村民的指定安置屋邨。 馬坑邨平面圖 馬坑邨交通尚算方便,設有不同交通路綫來往港島數碼港、香港仔、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北角、西灣河、筲箕灣、柴灣以及九龍尖沙嘴。 在港鐵南港島綫通車后,本邨居民更可以乘搭小巴和巴士於黃竹坑新圍下車前往海洋公園站轉乘港鐵,免受以往香港仔隧道堵車之苦。 在港鐵南港島綫通車後,本邨居民更可以乘搭小巴和巴士於黃竹坑新圍下車前往海洋公園站轉乘港鐵,免受以往香港仔隧道堵車之苦。

馬坑邨平面圖: 馬頭圍邨

秀潤樓、登山電梯塔、圖書館新館以及新建成的社區會堂,則採用德國蒂森克虜伯產品。 該計劃由房屋署負責,房署項目編號為KT16[23],當中包括十多個政府部門、領展及多個志願團體。 該計劃早於1990年代籌劃,當時名為「秀茂坪邨重建第十期」,但僅規劃作公園之用。

及後,項目再於2008年第二度開始籌劃,但易名為「秀明道公共房屋及社區會堂綜合發展計劃」,與秀明道公園球場位置(第12期)的土地對調發展。 首先把秀茂坪(中區)社區中心內的五個社會福利機構分別遷往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以及安達邨繼續為區內居民提供服務。 馬坑邨平面圖 到2015年,再把秀茂坪(中區)社區中心及其旁邊的露天停車場的拆卸,以展開該計劃的新建樓宇工程;整項工程包括提供1幢樓高18層的的非標準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廈,提供322個出租公屋住宅單位。

馬坑邨平面圖: 馬坑邨平面圖

1991年10月1日,增設同興村、義仁村、泰友村、新明村、貴賢村等5村。 2010年12月25日,泰山鄉改名「泰山區」,下轄的村亦改制為里。 2010年12月25日,因臺北縣升格改制新北市,泰山鄉改為泰山區。

馬坑邨平面圖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龍德苑(英語:)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原是馬坑邨發展計劃第2期下的出租公屋,共有4座第2代和諧鄉村型設計樓宇,共有4座樓宇,在2000年落成。 2021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馬頭圍邨及西環邨。 據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當局計劃在鄰近盲人輔導會的一幅土瓜灣道地皮興建公屋,預料2027至28年落成,提供約600個單位以安置馬頭圍邨首批住戶。 至於馬頭圍邨則分期重建,在原址重建單位後,再逐批遷置現有住戶,估計馬頭圍邨原址重建後提供約4000伙單位,目前暫未有具體落成時間表[6]。

馬坑邨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泰山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泰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 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4室等8個內部單位[4]。 泰山區(臺灣話:Thài-san-khu),舊稱「山腳」,後稱「泰山」,得名自「頂泰山巖」與「下泰山巖」等二廟,前身為臺北縣泰山鄉,位於臺灣新北市西部,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緊鄰新莊區、林口區、五股區。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例如:公共屋邨。 用戶須留意於使用系統瀏覽圖則及文件時,不能進行複製、儲存或列印。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后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 赤柱卜公碼頭及鄰近的赤柱馬坑公園屬馬坑邨範圍,並由房委會負責維修保養工作。
  • 至1979年11月,由於此邨規劃過於龐大,難以管理,房委會決定將秀茂坪邨分為4個屋邨管理[11]。
  • 此外,第一期地下擺放了一個傾斜了的房委會標誌,屋邨範圍邊緣斜坡塗上了觀塘區議會的壁畫[28]。
  • 馬坑邨交通尚算方便,設有不同交通路綫來往港島數碼港、香港仔、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北角、西灣河、筲箕灣、柴灣以及九龍尖沙嘴。

此外,第42至45座以北的舊寮屋區「樂安村」(已於1981年因五級大火而滅村)遺址,亦獲納入重建區域。 其後,多數樓宇均於 年間重建,完工後與先前重建的樓宇再次併為單一的秀茂坪邨;至於最後在2003年才重建的部分二邨,則維持拆分為獨立屋邨,並命名為秀茂坪南邨。 您必須先登記為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用戶,才可以瀏覽系統,搜索、查閱並訂購房屋委員會轄下已審批的建築物圖則和相關文件及副本。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1950年3月1日,正式設鄉,由新莊鎮劃出、成立泰山鄉,轄域為舊時新莊街的山腳、楓樹腳、大窠坑、頂田心子、義學、崎子腳、貴子坑、下坡角。 鄉名取自境內奉祀移民的鄉土神泰山顯應祖師的廟宇,亦是本地信仰中心:「頂泰山巖」與「下泰山巖」兩廟宇之「泰山」二字。

馬坑邨平面圖: 重建計劃

1938年成為收容難民的馬頭涌難民營[4]和戰時的戰俘營,1950年代末,部份地皮用作興建公共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所興建,於1962年落成入伙,曾經是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總部所在。 馬頭圍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和范夫先生設計,聯星建築有限公司(即現時之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是首個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自行設計的屋邨,而本邨的單位設計亦成爲了後來不少標準公屋單位設計的藍本。 馬頭圍邨(英語:Ma Tau Wai Estate)是香港的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所興建,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入伙,是九龍城區內現存最舊的屋邨,由新昌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2],佔地逾2.9148公頃[3]。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馬坑邨平面圖

原址的山坡在尚未興建房屋前本有一條溪澗,但因建屋工程影響而遭遮蔽。 房屋署建築師楊俊傑表示,已透過人工瀑布及水池將山澗復原。 另外,馬坑邨第一期的溪水亦伸延至處於下游的第二期,兩期屋邨的園景更加完整融合。 馬坑邨平面圖2023 而沿溪多條小瀑布所集成的池塘旁,亦配上銅鴨裝飾,令水池顯得別致活潑,亦為屋邨的中心花園添上朝氣。 馬坑邨平面圖2023 此外,為配合環保原則,馬坑邨的樓宇均避過所有老年樹木而建,估計約有十多棵大榕樹及橡膠樹得以保留。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馬坑邨平面圖: 泰山區 (台灣)

商場前方為半圓形廣場,可供公眾閒坐聊天和舉行大型社區活動;商場頂層為一個3樓連接商塲4樓是住宅平台以及花園。 秀茂坪南邨屬秀茂坪邨重建計劃第13、14及16期項目,原擬興建11幢康和一型第一款大廈作居屋出售,但因1990年代尾樓市暴跌而改為重建公屋[16]。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遲至1990年代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服務住戶的商場為赤柱廣場及美利樓,現為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管理。

馬坑邨平面圖

其後秀富樓和秀安樓亦在同年塗上與秀義樓、秀雅樓一致的色彩。

馬坑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泰山現因人口快速發展、多條道路開通、通往新莊區、臺北市、桃園市之交通完備,日益繁榮。 因座落於林口台地(平頂山)之山下,泰山自古依地理環境而昔稱之山腳,昔多閩南泉州府安溪縣移民開墾,清治時期隸屬淡水廳八里坌堡,日治時期十二廳時代,新庄支廳下設有貴仔坑區,即為今泰山區之前身。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秀茂坪商場及廣場於2002年啟用,屬秀茂坪邨重建計劃第六期。 底層設當年全港最大的公屋街市,商場內是各類形的店舖、食肆及超級市場,頂層為社康護理中心、長者中心、社區進修中心、社會保障辦事處、屋邨辦事處、鄰舍輔導會和診所。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秀茂坪邨唯一的雙塔式大廈(秀明樓)曾經使用乘賓(Sabiem)產品,翻新後現時使用奧的斯製造的升降機[17]。 由於邨内其他大廈均已重建,因此秀明樓是現時全邨唯一曾翻新升降機的大廈。 秀康樓、秀樂樓、秀裕樓、秀緻樓、秀慧樓、秀程樓、秀賢樓,秀景樓,秀暉樓及服務設施大樓使用日本富士達產品,富士達升降機數量亦是全邨最多。

馬坑邨平面圖: 公共圖書館

龍欣苑(英語:)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馬坑邨發展計劃第1期內,共有2座第1代和諧鄉村型設計樓宇,設計與馬坑邨相若,不過不設開放式1人單位,每個標準樓層設有16個住宅單位,在1993年落成。 龍欣苑(英語:Lung Yan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馬坑邨發展計劃第1期內,共有2座第1代和諧鄉村型設計樓宇,設計與馬坑邨相若,不過不設開放式1人單位,每個標準樓層設有16個住宅單位,在1993年落成。 馬坑邨原址一帶原本是寮屋區,至1988年被政府拆卸,並且交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

馬坑邨平面圖

整個興建工程名為「秀茂坪邨重建計劃」,編號KL32RR[23]。 第二、四期為居屋並獨立命名為曉麗苑,第六期和第七期各自分開為A、B期建設,第6A期和第7B期現分別為基督教聖約教會基樂小學和秀明小學,於2001年落成。 第6B期和第7A期後來合併,為秀茂坪商場,於2002年落成,重建後秀明道(中)秀茂坪巴士總站一段重新定線,改為雙向半月形走向,總站由山坡東側改為現在西側。 香港房屋委員會於2014年3月宣布,為增加公屋供應,決定將包括馬頭圍邨在內的20條落成超過40年的屋邨,開始規劃重建,將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究,待完成後才能決定重建時間表[5]。

馬坑邨平面圖: 樓宇

龍德苑(英語:Lung Tak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原是馬坑邨發展計劃第2期下的出租公屋,共有4座第2代和諧鄉村型設計樓宇,共有4座樓宇,在2000年落成。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馬坑邨平面圖2023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馬坑邨平面圖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屋邨樓宇設計以和諧式為主,另設雙塔式、單向設計大廈及非標準設計大廈。 本邨是全港唯一集齊和諧一、二及三型的屋邨,其中秀康樓及秀樂樓更是全港唯一兩座相連和諧二型設計大廈;若計及屬於同一屋邨重建計劃的曉麗苑及秀茂坪南邨,此邨更是全港僅有齊集所有世代及大部份型號的和諧式大廈(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三代後期版本,以及新和諧一型)的公共房屋項目。 屋邨內的秀茂坪商場在2003年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嘉許獎。 馬坑邨平面圖2023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347],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348]。

馬坑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大廈於2016年7月18日展開工程,整個項目落成後劃歸秀茂坪邨管理,命名為秀潤樓。 馬坑邨(英語:)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12NR[2],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馬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第1期(包括龍欣苑)由新昌營造廠有限公司承建,於1993年入伙;第2期(包括龍德苑)則由有利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於2000年入伙。 馬坑邨平面圖2023 為配合周遭環境,馬坑邨以和諧鄉村型設計,房屋署當時表示這樣的設計是和諧式的變奏,所以它是唯一一個擁有和諧鄉村式型的市區公共屋邨,其餘的鄉村式設計公屋都位於離島區,它也是現時赤柱的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馬坑邨平面圖

整個秀茂坪邨設有兩個小型雕塑,分別位於秀暉樓外,長者健身場地前的花槽內,和秀賢樓、秀裕樓對出,兒童遊樂場前的休憩處。 前者的外觀像兩人翩翩起舞,雕塑被群草遮蓋;後者刻畫了一隻小鳥向西南處翱翔的景象[27],造工較為精細。 此外,第一期地下擺放了一個傾斜了的房委會標誌,屋邨範圍邊緣斜坡塗上了觀塘區議會的壁畫[28]。 重建前的秀茂坪邨的原稱為秀茂坪新區,後來改稱為秀茂坪徙置區。 在1963年的秀茂坪邨地基工程第四期中平整了建邨所需的梯田狀土地,同年為屋邨命名[6],1964年至1971年間入伙。

馬坑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按照1980年代尾的構想,此邨原訂將會興建8幢和諧二型大廈,成為全港擁有最多同款大廈的屋邨。 但是,由於和諧二型設計缺乏彈性,以及時間因素,最後本邨只落成2幢和諧二型大廈,其餘重建工地則改為採用和諧一型等其他樓宇型號。 1984年在原訂計劃的第18座位置上興建的秀明樓落成,使秀茂坪邨公屋數目增至45座。 秀明樓亦是秀茂坪邨至今最舊的樓宇,亦是唯一一座所有單位均設有原裝煤氣熱水爐通風口的雙塔式大廈。 香港房屋委員會於2014年3月宣佈,為增加公屋供應,決定將包括馬頭圍邨在內的20條落成超過40年的屋邨,開始規劃重建,將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究,待完成後才能決定重建時間表[5]。

而赤柱廣場及美利樓為馬坑邨第三期的範圍,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馬坑邨更於1995年及2000年獲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同香港園景師學會及香港園藝學會舉辦的「傑出綠化工程獎」中的園景設計組別總冠軍兼銀獎[3]。 1950年3月1日,正式設鄉,由新莊鎮劃出、成立泰山鄉,轄域為舊時新莊街的山脚、楓樹脚、大窠坑、頂田心子、義學、崎子脚、貴子坑、下坡角。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后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原屬秀茂坪四邨的三號遊樂場,在重建完成後得到保留,劃入屋苑範圍[29]。 全邨(除了秀暉樓、秀富樓和秀安樓)大部分樓宇於2010年10月至2011年尾進行翻油工程[24][25],統一外牆配色。

馬坑邨平面圖: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泰山舊名「山腳」,因座落於大坪頂(今林口台地)之山下,自古依地理環境而習稱之山腳,由於境內有大窠坑溪及貴子坑溪流經,具「勢高而近溪澗淡水」之「天泉水堀」地利,為早期移民化地為田的首選,而成為新莊平原早期開發地區,「北臺首學」明志書院位居本區,人文薈萃,文風鼎盛。 臺灣戰後時期,因境內廟宇奉祀泰山顯應祖師的「頂泰山巖」、「下泰山巖」二廟,廟貌巍巍、香火鼎盛,遂改名為「泰山」。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你還可利用「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一次過登入多項政府網上服務。 馬坑邨平面圖2023 此外,現時為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的重建地盤(秀茂坪邨第十一期),亦曾擬興建兩座採用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設計的居屋,最後計劃因「孫九招」而取消,並改為興建一間小學。 1990年代起,秀茂坪邨原有44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包括26座問題公屋之一的第26座),首先重建完成的是秀安樓和秀富樓,在1993年落成;前第1至17座(下秀茂坪/四邨)則重建成為居屋屋苑曉麗苑。

馬坑邨平面圖: 公共圖書館

赤柱卜公碼頭及鄰近的赤柱馬坑公園屬馬坑邨範圍,並由房委會負責維修保養工作。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泰山區戶數約2.9萬戶,人口約7.7萬人[1],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全興里與大科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992人與929人[1]。 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革,新庄區與貴仔坑區合併為新莊街,屬新莊郡。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改新莊街為新莊鎮,唯山腳居民皆感公務往返交通不便,遂有分治之議。 新莊平原的拓墾,最早以泰山山腳一帶,而後向營盤、海山頭、五股、新莊中港厝、頭前、二重埔方面發展。 因為新莊、頭前、二重埔所依傍約台北大湖是個鹹水湖,食用水和灌溉水取得不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