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香港是全世界知名的自由經濟體,有英國遺留下來的完善的普通法法治體系,且執行有效,所以,只要在香港合法簽訂的保單,不管投保人是何種國籍,一律受香港保險監理處監管,也受香港法律的保護。 解答:香港的保險是對全世界開放的,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可以申請到香港來經營,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到香港來買保險,只要過程是符合香港法律,這就是自由市場經濟。 ▲上周,使用中國境內辦理的萬事達和 Visa 信用卡購買保險產品,單只保險產品的最高刷卡額限制在5000 美元。 馮偉昌續指,去年9月同業研究指,香港及內地的受訪者將會以買醫療及危疾保險為未來一年的重點,故他認為發展跨境醫療和危疾保險是未來保險業界的重要發展方向。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由於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捨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不能盲目跟風。 黃頌欣指,為彌補保障缺口並走在行業前列,保險公司需要重新審視其策略規劃,致力於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中的首選品牌。

  • 25歲的郭超宇來自四川瀘州,2014年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隨即加入友邦保險。
  • 內地客購買富衛產品相關年度化保費,為去年同期的104.3倍,優於行業的48.73倍。
  • 其中友邦(1299)上周公布最新業績指,香港新業務價值首季取得「卓越的」雙位數增長,主要是由本地客戶群及客戶對長期儲蓄產品強勁的需求推動,其中包括自2月全面通關後向內地旅客的銷售。
  • 任何在香港獲授權之保險公司,在香港推介人壽保險均屬合法,不論銷售對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國人士或中國內地人士」。
  • 友邦保險(1299)早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半年業績,香港分部錄得新業務價值按年跌68%,新業務價值利潤率51%,按年大跌17個百分點。
  • 至於香港的勞工法例,規定僱主需要為僱員購買「勞保」,以及為僱員安排強積金(MPF)。

但在香港購買的醫療保險,可以提供全球的保障,甚至全球各地均有合作的醫院,在重大事故時提供額外醫療服務,全球化的醫療服務成為內地人來港投保的另一原因。 不少內地客戶亦會在香港購買醫療保險,因為香港的醫療保險可以提供全球的醫療保障選擇,對比內地醫療保險只局限於內地提供更多的優勢。 同時,香港的醫療水平較國內為好,亦有較完善的醫療體系,因此不少內地在購買醫療保險後,起碼為自己提供一個來港求醫的機會。 不少內地客戶在通關後都會在港購買危疾保險,對比內地的重疾保險,香港危疾保險除了保障範圍較廣和提供多次賠償外,現時香港部份的危疾產品具有儲蓄功能,首10年亦有額外的賠償,因此如果不幸索賠時可提供額外的紅利。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跨境理財|內地客來港買保險有望「大報復式」反彈!新人壽保單保費將暴增15倍

這限制其實一早已有,只是沒嚴格執行,而銀聯卡重申這限制,明顯是衝着愈來愈多人來港買保險這趨勢。 所謂有儲蓄成分的保險產品(內地統稱為分紅保單),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沒保障或保障成分很低的儲蓄型產品,如教育基金、年金等;另一類是有保障成分的人壽和危疾產品。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宣布將恢復訪港旅遊簽注申請,冰封近3年的內地訪客來港買保有望復蘇。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據瞭解,目前香港的合法保險公司總數達到158家,保險中介人超過8萬,有「保險公司多過米店」的說法。 它們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部分產品在保障範圍和費率上的確較內地產品有優勢。 「新規定」的主要影響,就是內地人要多刷幾次卡才可完成付款程序,即是所謂碌卡碌到手軟(保險公司的後勤人員協助)!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法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指出在金融服務方面,多達78%的受訪者表示有意在港投資,主要原因是受到比內地投資更高的回報所吸引,而傳統上保險產品仍是目前最多內地人來港選購的金融產品。 蕭麗琪表示,根據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調查資料,自從香港與內地通關後,不少大灣區旅客準備再次來港消費。 該公司上月調查逾1,155名來自大灣區的內地旅客,當中約33%計劃未來一年訪港,85%為了購物及觀光,平均消費約3.64萬元人民幣。 至於產品方面,保險代理透露參考近期內地客新造保單,除了基本保障需要外,當中以儲蓄保險最受歡迎,而投資相連保險亦相對以往受歡迎。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對李尚仁來說,大灣區對保險產品之龐大需求,正是一大機遇。 他稱,受惠於中港交通便利,現時無論是港人坐高鐵北上,抑或內地人南下,都只是「一小時生活圈」,加上大灣區的經濟體很強,廣東等地的市民,近年累積一定財富,因此李近年積極開拓大灣區市場。 財政司司長茂波日前引述業界指內地旅客來港模式已轉變,崔定邦表示認同,稱現時旅客追求香港深度體驗,「旅客邁向成熟的表現」。 他舉例指,今日亦率領旅行團參與這次交通安全活動,期望有關旅客在冬天會跟家人及朋友再次來港,自己安排行程探索香港。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醫療保障

人才流失也是本港保險業面對的挑戰,劉佩玲指出,業界去年進行調查,顯示保險內勤部門空缺率有一成至兩成,相對以往只有數個百分點。 人手較缺乏的職位為精算、理賠、資訊科技、財務等職位,因為相關技能在外地也能通用,易為其他市場吸引。 業界已成立智庫,研究吸引人才和本地培訓方案,而疫情限制放寬,有助帶動不少人才回來。

若後來戒煙一年後,交尼古丁檢驗報告符合要求,可退至標準保費。 內地的保險沒有分吸不吸煙,反而對不吸煙者就不太公平,因為兩種客戶交同樣的保費, 但吸煙的風險成本保險公司都有計算在保費里去了。 內地有輕症豁免,但香港的沒有:香港是核保嚴,理賠易,內地是相反的。 即使內地有輕症豁免,但增加了的風險成本是出自客戶的保費當中,這要看個人怎樣選擇。 總結而言,內地人來港主要買儲蓄、危疾及住院三類保險,背後都有分散資產共通點。 在退保或理賠時,資金可保留在香港,惟若想轉回至內地需要受匯款限制。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業界料通關後 內地客累積購買力勢釋放

解答:買保險的首要目的就是保障自己,保障家庭,因此保障型的險種是第一選擇。 文章直指,就遏制資本外流而言,限制支付手段是一個開始,但這並未解決許多中國人擔心的核心問題:隨著人民幣貶值,他們的儲蓄價值也在下降。 在香港買保險是一個誘人的解決辦法,而且中國有一句話叫做:有志者事竟成。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3 內地為堵截資本外流,先後採取措施煞停內地民眾來港「碌卡(信用卡支付)」,購買投資性保險產品。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彭博資訊引述專欄文章指,內地民眾仍可循四大渠道突破限制來港投保,直言「有志者事竟成」。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中途退保無論在國內買還是香港買都一樣會有損失,國內的退保非常多,2012年的退保款達到300億,大多跟代理人在購買時「忽悠」客戶有很大的關係,和中國保險是寬鬆投保理賠嚴格,香港保險是嚴格投保寬鬆理賠有關。 在香港,退保人數很少,所以我們也建議客戶認真考慮後再決定投保。 香港保監處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6年內地居民共計購買了1359.14億港元(約為1168.24億人民幣)的香港保險,半年保費總額從2006年上半年的15.05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上半年的301億,10年翻了20倍。 如下圖所示,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總額呈指數增長趨勢,過去半年增長量尤為驚人,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 由於香港和內地的醫療判斷標準存在差異,購買重疾險就存在理賠風險。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3 如果產生認定差異,內地被保險人必須要到香港去協商甚至走法律程序,聘請香港律師。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女怒轟九巴司機狂飆廣東話 列3點斥「嚴重排外」被網民圍插

旅遊業監管局公布,上月內地來港的旅行團有4,060團,團客超過13萬人,不但較6月上升31%,亦較五一黃金周長假的5月多出4%。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隨著香港與內地今年初通關,內地團來港的數字不斷上升,由今年2月的僅624團,增至最高峰時4月的4697團,內地客亦佔了整體旅客近八成。 旅監局近期實施新措施,規定旅行團不可於購物的區內同時進餐,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旅客來港是因為香港本身的吸引力及風土文化等,旅監局個別措施對業界無大影響。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3 崔定邦指出,以往的旅行團模式,高客量的年代已成過去,參與旅行團旅客人數會有所下跌,旅行社亦不斷改變行程安排符合客人需要。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崔定邦尖沙咀鐘樓出席交通安全活動後回應指,旅監局的措施,不太過影響旅行社運作及旅客訪港意欲,解釋指旅客現時最為欣賞香港的風土人情和城市內涵。 旅監局早前突然推出新措施,規定内地團到訪九龍城區內購物,同日不可於同區用膳,被批評做法霸道及矯枉過正。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今日(2日)表示,旅監局人流管理措施,不太過影響旅行社運作及旅客訪港意欲,因旅客訪港模式已轉變,並不再單純「食買玩」,開始轉為深度遊,「嚟香港唔係玩咁簡單」。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3 也有細心的網友表示271巴士該時段大約10分鐘一班車,質疑Po主誇大其詞。 有網友更列出三大原因為司機解釋「第一,司機怕你聽不到,普遍說話會大聲點;第二,香港人普遍普通話發音不標準,還有這裡是香港;第三,巴士有固定時間,要麼你就去地鐵」,更大批Po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3 主「世界不是圍著你轉」。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香港保險,史上最強攻略

日前,有內地人在社交平台抖音以「巴士司機不願意講中國話怎麼投訴比較好」為題,貼出自己在香港一次乘坐巴士的經歷,表示自己在當天的十點五分在巴士總站等271巴士,巴士來到後,司機明知他是內地人又故意講廣東話,大罵司機「排外」,引起網民熱議。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大家到不同地方旅遊難免要入鄉隨俗,尊重當地文化並用當地語言和別人溝通。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近日有內地人來港並在社交平台貼出相片,怒斥巴士司機因沒有講普通話而不尊重自己,其後雖有在留言解釋自己當天的情況,但網民狠批並不買單。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近年也有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投保,保險公司在本港的業務急速擴張。 根據保險業監理處(下稱「保監處」)的統計,單是2016年首三季,內地客新造個人人壽保單的保費達489億元,佔全港總數37%。 深圳市民熊先生2013年去香港時,買了一份東亞人壽的分紅型意外保險,該保險月繳1000元,繳費5年後現金價值即可與所繳保費相等,最高保額20萬元。 「由於我在香港沒有銀行賬戶,為了節省跨境轉賬的手續費,現在每個月我都要去香港交一次費,挺麻煩的。」除此之外,在港買保單,提前退保損失極大。 熊先生表示,與他一同投保該險種的一位朋友,因去了北京工作,感覺繳費不便,於是選擇了退保,結果只退回1000多元,兩年繳的2萬多元保費打了水漂。 以香港某公司的「危疾終身保計劃」為例,其涵蓋了69種嚴重病況,包括原位癌在內的17項預支賠償病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