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8大分析2023!內含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藉著文章,我也讓更多Dcard上的年輕朋友認識我的知識型IG帳號,並帶來6000多個粉絲增長,以下是我達成這個成就的8個行銷技巧。 「興趣/社群型」社交電商主要聚集一些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成員們,彼此可以在同一個群組間進行商品的分享交流與買賣,如591寶物交易網是以遊戲主題而形成的社群交易群組,新加坡的旋轉拍賣則是以興趣愛好而形成的二手商品交易群組。 首先我們先從Dcard的主要競品們作為觀察對象,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Dcard並未有「聊天室」的功能,這邊指的聊天室功能為無法針對不認識的人發送訊息,不像PTT可以丟不認識的人「水球」,除非雙方要因為「抽卡機制互相配對成功後,才能與對方開始私訊聊天」,其聊天室性質有點類似交友軟體。 而在成本結構方面,Dcard的固定成本為薪資、辦公室設備、零食福利等員工支出外,變動成本為產品運營的Server的資料儲存空間、維護成本,這些變動成本會依據會員在Dcard上的活躍程度來決定,若活躍的會員數越多,所產生出的數據與內容也就越多時,Dcard就可能會需要提升資料儲存空間、計算能力等以提供會員更好、更穩定的服務品質。 此時Dcard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App的產品的標語也從2.0版本的「年輕人都在 Dcard 上討論」更改成3.0版本的「不限大學生,每個人都能找到共鳴」。 主打保濕的精華粉底,冬天乾冷的時候很適合來上這瓶。

它展现了社会的多元性,有这个缺口在,所以这个网站才会窜红得很快。 此籤有運勢正好的時機將去,未來做事不能再靠運氣了,當事人要自己努力才能挽回頹勢,如果還是按照目前的作法,將會徒勞無功。 設施內還有富山獨有的體驗──「魚糕繪畫體驗」,源自於富山的風俗習慣,當地人會在魚糕上畫畫當作宴席上的伴手禮。 可以像裝飾蛋糕一樣在魚糕上畫上喜歡的圖案,做出專屬自己的原創魚糕。 蒸好的魚糕也能當成土產帶回家,當作旅行的紀念剛剛好。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離海邊有點距離的小山丘上,有家冰見唯一的酒莊──「SAYS FARM」。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PTT,Dcard,文章,刪除,備份,被刪掉的文章,被下架,看不到,文章不見,找不到

而Premium則是Reddit提供用戶們一個無廣告瀏覽的選擇,如同今天你購買了Youtube Premium,你在看影片時就不會因為廣告而影響觀賞體驗,同樣當Reddit會員購買Premium服務時,用戶們在該平台上瀏覽文章時,就不會出現嵌入型的廣告內容,可以盡情暢遊於社群討論的內容之中,這是目前Dcard沒有提供的服務。 首先讓我們來檢視Dcard競品分析表格中「主要功能」的區塊,從下方的表格中我們可以到Dcard的主要競品,台灣PTT、美國Reddit與日本5ch在文章的產品功能上幾乎都有提供,唯一的差別在於PTT未有提供上傳與編輯影片的服務,可能是與PTT是採用學術網路作為後台伺服器的運營有關,因此許多網友都改用GIF的方式來呈現。 顧客關係:Dcard初期以「抽卡」功能的方式來維持與會員之間的關係,讓會員養成定期登入Dcard的習慣,中期則是透過優化使用者的UI/UX體驗,提供會員一個更流暢的社群交流平台,並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現階段則是有效運用這些用戶數據,給予個人化的推薦內容,來持續強化Dcard與會員間的關係。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第一篇登上全站熱門第三,第二篇登上全站熱門第15。 提供2019年的網路數據,讓大家感受一下——Dcard每月流量高達17億,不重複造訪人次1100萬。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你有將文章存在瀏覽器中的「我的最愛」,變成書籤,這樣就可以馬上查到那篇被刪除的文章,超方便的! 但如果你沒記下文章編號,只能透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那篇不見的文章了,有點小麻煩。 流動性及極強,很適合搭配氣墊粉撲一起做使用,效果會更好。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在夜神模擬器上暢玩 Dcard:匿名論壇、熱門話題與抽卡交友 電腦版

夜神模擬器助你像職業電競選手一般電腦大螢幕觀賞,用鍵盤,滑鼠和手把來全面操控你的遊戲。 夜神模擬器讓你免於電量不足,流量消耗以及通話來電時被強行打斷的困擾。 最新的夜神安卓模擬器完美相容安卓7,支援99%的安卓手遊,是你在電腦上暢玩安卓手遊及APP的最強助手。

  • 好比說Red Velvet的Joy,IG帳號 _imyour_joy 中其實也帶著幾分雙關寓意,一個是「我是你的Joy (名字) 」;另個則為「我是你的歡樂」,象徵著藝人與粉絲一起快快樂樂、成長茁壯。
  •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Dcard上的熱門愛情故事「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同學我不是故意看你學生證的」等系列文章更是一發表就獲得廣大迴響,甚至讓出版社、影音平台看上這些IP,接連推出改編漫畫與小說、網路劇集作品。
  • 相較於2011年才出現的Dcard,PTT自1995年便出現,同樣擁有超過百萬會員,但也由於使用者大多已進入中年,因此在使用者年齡層上和Dcard有很大的不同。
  • 如果不知修正自己,未來將會勞心勞力卻沒有成果。
  • Dcard自2011年推出以來,持續發展至今會員數已超過百萬,創立初期只開放台大和政大的學生註冊使用,後來逐漸開放其他大專院校,一時之間成為了大學生們專屬的大型論壇,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許多曾經的大學生都已畢業,進入社會及職場,而Dcard也自2019年起開放身分證註冊,不是大學生也可以申請,2021年更是開放手機註冊,代表著國高中生也可以擁有帳號,似乎已不再是專屬大學生的論壇。

身體 可說找遍大江南北醫師卻無濟於事而心灰意冷,此乃運勢所趨。 耐心服藥及適度運動有助身體,聽醫囑不隨便換藥。 婚姻 宿世美滿姻緣要倍加珍惜,尤其老婆應好好疼惜,老婆有幫夫運。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生活熱門新聞

然而在此階段比較值得注意的功能有如2018年2.3.2版本所推出校園現實動態功能,讓大學生可以在學校看板以照片或影片錄製的方式來分享校園生活大小事,很像是Instagrm於2016年所推出的Story功能,但差別在於Instagram的Story可以發布在個人或商業帳號的主頁上,但Dcard的校園現實動態功能是以「學校」為主。 Dcard起初是以網站的形式與大家見面,後來才提供了手機App應用讓大家可以在手機上盡情瀏覽Dcard上的社群話題,由於我也是到了Dcard推出手機App後才開始加入Dcard,因此我們就以Dcard App作為這次產品迭代歷程的觀察。 然而Dcard在朝向這些潛在的商業模式發展時,如何緊扣產品的核心價值,讓每個人都能夠在Dcard上找到共鳴,發揮社群的影響力同時,又能夠兼顧平台的內容自由度與豐富性,且不淪於充滿各式業配行銷等內容,是一個觀察Dcard產品未來發展的切入點。 最後我們可以從Dcard的人才招募網站中了解到,Dcard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廣大的社群交流平台,讓每個人在此平台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除了抽卡外,Dcard最主要的就是社群功能,使用者可以藉由Dcard的網站或是App來透過瀏覽、發文、回應他人文章,討論區也依照內容不同分作不同討論版,每個學校也有自己的校版,只有該校學生可以在上面發文及留言。 Dcard自2011年推出以來,持續發展至今會員數已超過百萬,創立初期只開放台大和政大的學生註冊使用,後來逐漸開放其他大專院校,一時之間成為了大學生們專屬的大型論壇,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許多曾經的大學生都已畢業,進入社會及職場,而Dcard也自2019年起開放身分證註冊,不是大學生也可以申請,2021年更是開放手機註冊,代表著國高中生也可以擁有帳號,似乎已不再是專屬大學生的論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色「Coin」與「Premium」,首先Dcard未提供如Reddit「打賞」的功能,亦即如果你在Dcard上令你深深著迷、盯著螢幕呵呵笑的內容時,你只能針對文章內容發送心情,不能打賞這位發文者,而在Reddit上你可以透過購買Coin的方式,使用Reddit Coin去讓對方知道你是多喜歡他的內容,而PTT也有提供Coin的功能,P幣,可以拿去發錢(祭品文XD)、玩遊戲、養寵物等,增強社群平台的活絡度。 相關功能:就是Dcard目前有提供的附加功能,如電商購物(好物研究室),內容部落格平台(創作者俱樂部),去對標市場上主流的產品,如蝦皮購物、方格子等。 最後則是商城,也就是Dcard的好物研究室,點擊好物研究室可以觀察出該商城包含訂單管理、品類管理與廣告內容管理,若以台灣較多用戶使用的Shopee App作為對標的話,Dcard的好物研究室屬於電商平台的發展階段 ,缺乏購物車訂購流程、商家私訊等功能,也許這是下一階段的開發項目。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電腦玩Dcard - 年輕人都在 Dcard 上討論

2011年,Dcard於網路推出服務時,只開放臺大、政大學生註冊,後來陸續開放其他大學註冊,現在是超過百萬會員的大型論壇,也是資本額高達四千萬並拿到上億融資的公司。 我們透過了解Dcard產品背景與發展歷程,進一步使用商業模式圖來理解他的運營體系,接這在更深入針對Dcard每個產品功能點,分析他背後的業務邏輯,與比較他與市場上同質、相似或相關功能的競品,其主要的產品功能與附加的產品功能差異與特色之處,最後我們可以循著本篇文章的脈絡,總結一下目前Dcard是如何從社群論壇走向商業化的發展歷程,並從中推測Dcard未來可能潛在的商業服務模式。 2011年,由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林裕欽、簡勤佑所推出的Dcard,一開始的概念很簡單,它是大學生的線上聯誼平台,讓各校學生在午夜12點抽卡配對,並融入一些浪漫元素,只要用戶當天沒有送出邀請、就會擦身而過永遠錯過彼此。

作為一個平台角色,Dcard會有客服定時巡版,處理用戶反應的問題,但除非是涉及違法事項,Dcard多數時間並不會主動介入。 「只有在有人惡意揭露其他人的真實資訊時,會被我們判斷成最嚴重的違規情形。」而即便平台上的文章虛虛實實,有些更常被人調侃成創作文、幻想文,但也因此保有更多想像空間,「有時候你覺得別人的故事很誇張,但現實生活中,比這更誇張的事其實更多。」他說。 2022年2月,Dcard推出實名制,要求使用者必須上傳身份證正本照片,才可以擁有在Dcard全站討論的權限。 這個政策引發不少用戶不滿,認為用戶註冊時都有填寫信箱,官方也能查到IP位置,質疑「為何還要身分證?」,認為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平台限制。 在另一個台灣論壇PTT上,網友也將Dcard與中國網站對比,諷刺說「還以為是在辦貸款」。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熱門新聞

該酒莊設立於2011年,開創理念為「製造出北陸生產的好酒」。 現在種植了約18,000株葡萄樹,占地9ha。 雖然全國各地都有該酒莊的粉絲,但因堅持使用自家栽種的葡萄而產量稀少,粉絲們也很常反映買不到。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當然,能通過IG市場考驗的內容,在Dcard成功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 在Dcard,只有發佈36小時以內的貼文,才能夠上熱門。 而登上熱門的貼文,在張貼起算的36小時後,就會從熱門榜上消失。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因此,登上熱門頁,等於是觀看次數的保證,一篇500次以上互動的熱門文章,觀看次數就算保守估計,也一定是數萬次起跳。 《愛的迫降》玄彬和孫藝珍太相配,希望他們「原地結婚」,命理師分享兩人八字相當契合! 玄彬、孫藝珍這對「假想情侶」,明星夫妻Rain、金泰希被命理師認定是天生一對,秀英、鄭敬淏互相吸引,不過宋慧喬、宋仲基八字...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光環不再 網嘆「大學生專屬」Dcard已不存在

會員中心則包含個人資料維護(帳號密碼、信箱、卡稱等),訂單維護(個人訂單列表、訂單明細等)與創作者俱樂部,該服務推測應該屬於醞釀階段,還尚未看到相關的功能與商業模式,推測未來可能會推出創作者首頁、主題分類、訂閱專欄等內容。 通路:Dcard最早是透過網站的形式來提供服務,接著才有了Dcard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2023 App,而隨著社群媒體的興起,Dcard目前可以透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行銷渠道來與會員或潛在顧客傳遞內容,如廣告投放、產品服務宣傳等。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2023 Dcard是在2011年由簡勤佑與林裕欽兩位台大資管系的學生所創立,一開始創立的核心宗旨跟早期的Facebook有點相似,希望能夠過提供一個開放的匿名交友平台,讓每個人在平台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而Dcard的「D」則代表Destiny,命運的意思。 林懷宇提到,2016年是Dcard成長很快的一年,「整體成長幅度蠻大的,至少有5到10倍。」像是Dcard去年開放更多學校信箱註冊,目前全台已有169所大學加入。 未來在論壇的經營方向上,下一個看好的趨勢是影音,思考如何在文字的基礎下,增加平台的內容豐富度。

事業 目前失運,宜守不宜攻,當以保守為主,不輕易換其它工作可保平順。 考試 經過一兩次的應考,到了第三次考期而功名有機會。 當事者性急大意若稍加改善,思路細緻則考中機會大。 相較於2011年才出現的Dcard,PTT自1995年便出現,同樣擁有超過百萬會員,但也由於使用者大多已進入中年,因此在使用者年齡層上和Dcard有很大的不同。 方法2.如果已經安裝夜神模擬器,可以在本頁面點擊“下載APK”;下載完成後直接拖進模擬器,即可自動解析安裝。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Dcard 文章刪除】教你如何用「深卡」看被下架的備份文章!狄卡

也因為比較薄透,如果需要高遮瑕度可以多疊加幾層。 獲選全膚質都可入手的霧面款底妝,粉體質地雖偏濃稠,但上臉輕薄且延展性極高、好推抹,能與肌膚緊密貼合。 因為擁有3D立體遮瑕科技,單一層遮瑕度就有80%,就算再次疊加也不顯厚重和卡粉狀況,持妝控油程度中偏高,因為採用最新的輕粉底劑型,上妝後能持續維持如蜜粉般的清爽感,油田肌很適合。 李聖經IG帳號中的biblee,是bible(聖經)+lee(李)組合而成,算是比較直觀好認的取名方式。 他認為,學生剛開學時有疑問,在所難免,「但為什麼不針對問題去主動尋找答案?學分能否抵免,選課能否承認,宿舍房型如何等等問題,在Dcard上頭問,就是鍵盤打打,然後丟在那裡,等候不知道哪裡來的鬼,給你一些你也不知道真假的答覆,然後你還煞有介事地感激、回應。

  • 諧音和雙關不僅常出現在各式標語廣告裡,綽號或個人帳號的取名也常被使用。
  • 2021年起,開放非大學生一般民眾憑身份證件、透過手機號碼註冊。
  • 「團購型」社交電商可以如蝦皮購物最近推出的團團賺就是走團購型的社交電商,以揪團人數的多寡來決定商家給的購物折扣,很類似中國的拼多多,而「內容運營導購型」的社交電商就以Instagram商業帳號為例,透過在Instagram商業帳號上分享生活內容,吸引到一群有相同共鳴的用戶後,在推薦用戶去購買商品,類似於中國的小紅書。
  • 然而Dcard在朝向這些潛在的商業模式發展時,如何緊扣產品的核心價值,讓每個人都能夠在Dcard上找到共鳴,發揮社群的影響力同時,又能夠兼顧平台的內容自由度與豐富性,且不淪於充滿各式業配行銷等內容,是一個觀察Dcard產品未來發展的切入點。
  • 根據日前資策會FIND一份台灣民眾社群網站行為調查,在12歲至24歲的使用者之中,有48%的人都造訪過Dcard,僅次於社群前輩Facebook、LINE、Youtube、Instagram、PTT。
  •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Dcard App在1.16版本時,推出了學生證進行帳號驗證的功能,不像PTT在申請帳號流程時一定要使用學校的信箱才能做帳號的驗證,而在1.17版時也提供「話題標籤」的功能,幫助使用者在搜尋文章時,後台資料庫能夠同時在前台搜尋框中顯示出與此標籤相關的文章。

諧音和雙關不僅常出現在各式標語廣告裡,綽號或個人帳號的取名也常被使用。 好比說Red Velvet的Joy,IG帳號 _imyour_joy 中其實也帶著幾分雙關寓意,一個是「我是你的Joy (名字) 」;另個則為「我是你的歡樂」,象徵著藝人與粉絲一起快快樂樂、成長茁壯。 正如同Dcard上線以來一向神秘低調,Dcard產品經理林懷宇認為,就是這樣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為Dcard能一路成長茁壯的核心關鍵。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籤詩的實際作用不只在於指出結果,可能還有指出左右結果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我們更直接的講,籤詩大多是在示警影響結果的成敗關鍵因素,所以首先要注意的,是籤詩裡提到左右結果的關鍵在哪裡,而不是光看結果吉凶就好。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成功關鍵:重視「匿名」與「隱私」

關鍵合作夥伴:Dcard為一個社群交流平台,其最重要的產品為「內容」,因此Dcard需要不斷地仰賴會員們在Dcard上生產的各式內容,另好物研究室與創作者俱樂部的成員也將會是Dcard的合作夥伴,一個提供商品內容,另一個提供更多專欄文章內容。 今年也是Dcard第三年開出實習職缺,祭出月薪35K的優渥薪資,開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網頁工程師(Web Developer)三項職缺。 林懷宇認為,最主要的目標,是想為台灣網路、新創產業培育更多人才,像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6歲的Dcard,有許多核心成員都是從實習生一路留到現在。 「網路產業還是比較難找到人才。有些人很年輕、還沒有工作經驗,需要的是機會。」也因此,Dcard希望藉由實習機制,進一步找到有技術也有熱情的人。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新聞關鍵字

我們親自體驗並客製最順手的按鍵設定,讓Dcard更還原電腦遊戲的操作習慣;比遊戲更懂你。 Dcard 是全台最大年輕人匿名社群因為匿名你可以無拘束地在這裡討論不敢和朋友說的心情與秘密也可以討論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像是情感話題、美妝穿搭或是分享美食等各種時下議題。 從上述的報導中我們可以觀察出「廣告業務」是Dcard目前最主要的收益來源,而廣告業務的收益主要是取決於該平台的活躍會員數量,當此平台的活躍會員數目越多,廣告的效益也就越大,目前Dcard的廣告收入來源可分為Youtube、Dcard網站與App的廣告收入,因此Dcard要如何持續透過「內容」來吸引會員造訪該平台並願意留下來就顯得十分重要。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文章導覽

林懷宇也樂見,未來平台上會湧現更多類型的文章,例如從現階段比較偏心情抒發的文章,發展出更多評論性的文章,帶動更多的討論風潮。 2021年7月,網友「警專姐」用PPT做圖整理出民進黨疫情以來爭議言行,並上傳到Dcard,但文章卻遭檢舉下架,連發文帳號都遭停權,論壇管理單位回覆「當事人覺得妨礙名譽,故審議後刪除」,引發譁然。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遊戲訊息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結束Dcard主要產品功能之境品分析後,我們來觀察表格的下半部,也就是Dcard附加產品功能的部分。 相似競品:同樣與Dcard一般擁有「社群」的元素,但其產品的核心功能不是圍繞在社群討論所打造,如Facebook的核心是塗鴉牆,Instgram的核心是即時動態,但他們都保有社群的元素在裡面。

但相較於Facebook不一樣的特點在於「抽卡」,Dcard在每天的午夜12點時,系統都會隨機抽出一名學伴的邀請卡給使用者,使用者在收到邀請卡瀏覽過對方的自我介紹覺得來電時,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給對方,而收到交友邀請的人,需要在當天午夜之前送出同意交友,雙方才能夠順利結緣,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兩位使用者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邀請。 國內就有一名21歲「少年董ㄟ」楊崇立,12歲開始進行代購從百元賺起,現在已經賺進了10桶金,去年開始自創潮牌服飾,一推出就成了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光是單月就能賣出萬件,現在他還進軍百貨公司設專櫃,就是要挑戰國內外知名品牌。 林裕欽回憶,2015年Dcard要招收實習生時,他與一名有意參與實習的人約在一家咖啡廳,當討論到公司的話題,還在打趣問對方為什麼沒有把Dcard網站加入書籤列時,結果在一旁的咖啡廳老闆聽到,開玩笑的說自己有加入,能不能也來應徵實習職位? 當時讓他意識到,Dcard已經成長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社群平台。 林懷宇說明,Dcard整體的產品發展思維都是建立在匿名原則上,像是Dcard在去年底推出「卡稱」功能,讓用戶在發文時,作者名稱除了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自己的學校之外,還多了一個自己設定的名稱,讓想被記住發文風格、卻又不希望被認出自己是誰的人,擁有自己專屬的標記。 例如,2017年3月,一篇名為「阿嬤這是Lv」的文章,敘述一位阿嬤收到孫子送的名牌包,拿來裝魚還稱讚包包防水的逗趣故事,連英國媒體BBC也轉載,成了另類的國際曝光。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近一個月,我在Dcard發表兩篇非常熱門的文章,第一篇就登上全站熱門第三名。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 女穿外星裝狂歌熱舞超陶醉 服務生突開門!她尷尬愣住

隔年,Dcard加進校園聊天室功能,接著一路演變到現在的綜合性論壇。 2016年底,Dcard更是已經發展成一個每月不重複訪客800萬以上、註冊用戶數超過上百萬人的社群平台,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每10秒就有一篇新文章誕生。 Dcard(狄卡)是台灣的社群網路服務的網站,只開放台灣跟海外部分大學的學生註冊。 其中網站的特色在於「用戶在每個午夜12時,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Dcard),若送出交友邀請,收到交友邀請的人在當天午夜之前必須同意邀請,雙方才能成為朋友」,因此近日就有網友在網路上大嘆「Dcard抽卡訊息都不回」,沒想到大量女孩一眼就看出玄機直言「難怪」,引起熱議。 透過逍遙模擬器,在電腦上下載Dcard - 年輕人都在 Dcard 上討論,享受大熒幕的暢快體驗。 Dcard 是全台最大年輕人匿名社群,因為匿名,你可以無拘束地在這裡討論不敢和朋友說的心情與秘密,也可以討論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像是情感話題、美妝穿搭或是分享美食等各種時下議題。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更多由DTLtd.提供的項目

这是有点象是牵红线的网站,顾名思义,到了午夜12点,点选抽一张卡,系统就会自己帮你配对一个异性(也可能抽到同性但听说机率比较小),然后双方选择同意,就代表抽卡成功,有点象是确认好友的概念,然后就可以开始聊了,若有一方不同意,则抽卡失败,交友不成立。 月亮的陰晴圓缺是固定的道理,人也是一樣,驕傲自滿則會招致失敗,所以求得此籤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謙虛待人,才能避免失去目前的成果。 如果不知修正自己,未來將會勞心勞力卻沒有成果。

漸漸看此月中和dcard: 相關新聞

未來還要因應趨勢,加強在影音、直播內容的嘗試。 但正因為匿名,Dcard同樣得面臨平台管理上的難題。 比方說,「用戶有時還蠻喜歡吵架的。」林懷宇笑說。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