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觀音寺大嶼山2023懶人包!內含觀音寺大嶼山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觀音寺大嶼山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觀音寺大嶼山2023 觀音寺

寺院四楹並立,三面環山,並有茂密的竹林花卉,再加上鄰近溪澗的流水聲、殿前的鼓與木魚、石牆木門、紅牆綠瓦的大殿等,令寺院顯得恬靜隱逸,屬洗滌身心之處。 由於奉觀音菩薩,大澳水陸居民叫觀音廟。 深屈村同A姐自駕遊大嶼山,早餐唔通食東涌快餐店咁無誠意咩? 所以做吓功課,嚟到位於沙螺灣同大澳之間嘅隱世村落:深屈村。 平時除咗村民,就只有行東澳古道嘅行山人仕會嚟到深屈村作中途休息。

觀音寺大嶼山: 巴士站位數目

幾年前,我們先後三次到大嶼山薑山觀音寺,拜訪融靈長老,在雅致寧靜、樸實無華的客堂裏,陳設著古色古香的木傢俱,香爐的裊裊輕煙,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觀音寺大嶼山2023 已屆九十高齡的融老精神飽滿、和藹可親,一投足間散發著慈悲的攝受力於無聲無息中穿透一切,令人倍感溫暖和踏實。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三寶殿分為三層,第一層為觀音殿,供奉4.9米高嘅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牆上掛有四幅金色銅蝕壁畫,描繪觀音菩薩嘅32應身。 兩旁各有8尊羅漢,構成羅漢伴觀音嘅畫相。 不過,中層同頂層都無開放,所以我哋未能參觀。 前往觀音寺可由東涌乘車往大澳,至觀音寺站下車,即遊覽有九十餘年歷史的觀音寺。 經過「同登聖域」牌坊不久,便到達觀音寺。

觀音寺大嶼山: 大嶼山上姜山寺院群

始建於1909年,佔地8,250平方米,原名蓮瀛仙洞,信徒依先天道制度,至1940年改為佛教,並於1951年重修為觀音殿。

  • 《妙法蓮花經》的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為度眾生示現種種形相,如今懸掛在觀音寺大殿四壁上的巨型銅蝕壁畫,描繪的就是這段經文,亦正好與殿內的千手觀音呼應。
  • 及至1950年,祖籍湖北的海山法師自泰國弘法回港,經舊時的皈依徒引介而住錫觀音廟,兩年後,海山法師被奉為第一任住持,將舊殿重修,並將門匾正名為「觀音殿」。
  • 輸入所需資料及付款後,你會即時知道申請結果(每日名額25個,以先到先得方式發出)。
  • 走進觀音寺大殿,只見眼前的千手觀音像,足有兩層樓高,身旁兩側和背後的千手,作扇面狀排列成幾層,最生動的還是有十一面化相的頭像,菩薩或現慈妙相、或現忿怒相,有的口中還長有向上突出的下牙齒,造工生動絕倫。

兩年後即1993年1月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典禮。 大嶼山有唔少道場,最為人所認識嘅當然就係寶蓮禪寺同旁邊供奉如來佛祖嘅天壇大佛啦! 不管是從前的觀音廟,還是現在的千手千眼觀音寺,這兒莊嚴慈妙的觀音像,都是吸引香客到來朝禮參拜的一大原因。 觀音寺大嶼山 其實該像歷史不算太久,造於1959年,由蔡兆垣居士發心敬塑,請來當時巧製佛像的造像師王泰生負責工程。 回首當年,香港還不曾有人造過具足千手千眼的觀音像,所以當年的王泰生緊張不已,不但要求全廠工人茹素,工程歷時十年,終於在1969年竣工,並即請回寺內上供,與當時的佛殿同時開光。

觀音寺大嶼山: 觀音山 (大嶼山)

管理該寺的香港延慶寺有限公司於2011年初向高院申請原訴傳票,要求法庭頒發聲明確認,離島地政處在1986年1月20日向寺方發出信件,表示不會對該寺存放骨灰採取任何指寺方違反地契的承諾,是具有法律約束力。 三寶殿的格局嚴密,八角形、三層樓、四重屋檐,三層設計喻佛、法、僧三寶,因此又稱三寶殿。 最頂層是萬佛殿,樓頂圍繞安奉一萬尊佛像,中間供五方佛;中層是藏經閣,存放三藏十二部藏經和佛經典籍;底層則是觀音殿,除供奉千手千眼觀音,兩旁還有十六尊者。 如今所見的觀音寺,建築群宏偉莊嚴,前面有依山而建的古樸舊殿;後面有氣派典雅的新殿;只要穿過舊殿,沿兩旁石梯而上,便可見一座配以黃琉璃瓦、鑲綠剪邊的紅樓,這正是由觀音菩薩「一手促成」的三寶殿。 據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乃發具足千手千眼之願,而即得其身。 觀音寺大嶼山2023 若置身於薑山觀音寺大殿,細看眼前這尊高近四點九米、法相莊嚴、形態生動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立像時,對菩薩隨緣應化的慈悲願力,自能更形象化地感受得到。

  • 1940年,葉善開去世,其他信眾皈依寶蓮寺的筏可大和尚,道場從此轉為佛寺,至今又滿八十年。
  • 兩年後即1993年1月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典禮。
  • 三寶殿的格局嚴密,八角形、三層樓、四重屋檐,三層設計喻佛、法、僧三寶,因此又稱三寶殿。
  • 所以做吓功課,嚟到位於沙螺灣同大澳之間嘅隱世村落:深屈村。
  • 香港許多佛寺都有供奉千手觀音,薑山觀音寺所奉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立像,卻可說是眾多造像中最為有名的。
  • 現今的觀音寺於1990年6月重建,佔地八千二百平方米。
  • 靈隱寺始建於 1928 年,位於大澳的姜山村。

位於羌山嘅觀音寺初建於1909年,公共交通唔算太方便,所以成為今次我哋大嶼山自駕遊必到嘅景點之一。 觀音寺初建於1910年,由葉善開女修士(又名東姑)開山,建淨室五幢,名「積善堂」,又名「蓬瀛古洞」,因當地居民常往參拜洞內供奉之觀音大士,故俗稱為「觀音廟」。 現今的觀音寺於1990年6月重建,佔地八千二百平方米。

觀音寺大嶼山: 香港巴士大典

走進觀音寺大殿,只見眼前的千手觀音像,足有兩層樓高,身旁兩側和背後的千手,作扇面狀排列成幾層,最生動的還是有十一面化相的頭像,菩薩或現慈妙相、或現忿怒相,有的口中還長有向上突出的下牙齒,造工生動絕倫。 靈隱寺以前細個去親大嶼山,午餐一定係食齋嘅! 因為大嶼山有唔少道場,其中最為人熟悉嘅當然就係寶蓮禪寺啦! 不過難得嚟自駕遊,就梗係要去啲交通相對無咁方便嘅地方參觀,所以我哋嚟到靈隱寺,順便嚟呢度食齋菜做午餐。 觀音寺大嶼山2023 4.9米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兩旁各置八尊栩栩如生的楠木彩塑羅漢聖像,各高兩米多,構成羅漢伴觀音的妙像。 四壁有四幅自日本訂造金色銅蝕的觀音壁畫,各高3.6米、闊5.54米,描繪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應身,聞聲救苦的廣大宏願,為寺院中罕見的佛教藝術銅畫。

「構思中的佛殿本來可以做小一點的,若佛像造得比菩薩像大,不得了,哪有地方供奉?若佛像造得比菩薩像小,又不莊嚴。」後來融靈長老想起年輕時曾經遊覽過的頤和園佛香閣建築,不是正好將觀音像和佛像分別供奉在不同樓層嗎? 觀音寺大嶼山2023 於是觀音寺在1990年6月開始重建時,就是以頤和園佛香閣為藍本。 觀音寺重建的新殿高廿四米,分三層,喻佛、法、僧三寶,故名為三寶殿。

觀音寺大嶼山: 香港大學將放映《回眸》紀錄片,分享大悲學苑法師陪伴末期病人的故事⋯⋯

觀音寺(Kwun 觀音寺大嶼山 Yam Monastery)巴士站,位於新界離島區羗山羗山道大嶼山觀音寺通道以東,是一個西行單向中途站,為羗山道最西面的巴士站。 三寶殿 因為日久失修,係1990年籌集4,000幾萬重建,當中李嘉誠捐左1,300萬港元,胡仙捐左1,000萬港元,將觀音殿重建成三寶殿。 三寶殿以旁邊清幽景物同山形地勢而設計,並參照北京頤和園佛香閣嘅佈局結構建造, 係1993年1月4日正式開光。 靈隱寺始建於 1928 年,位於大澳的姜山村。

因當地居民常往參拜洞內供奉之觀音大士,故俗稱「觀音廟」。 觀音寺大嶼山2023 1940年,葉善開去世,其他信眾皈依寶蓮寺的筏可大和尚,道場從此轉為佛寺,至今又滿八十年。 1950年,海山老法師自泰國弘法回港,駐錫於此宣講《華嚴經》,後更多次辦華嚴七法會。 融老也是在該年初次到訪觀音寺,由東涌上岸,那次只住了一晚。 1951年聖照法師(體敬法師第二弟子)邀約長老、東蓮覺苑明生法師和一位來自海南的老法師一起到大嶼山巡禮清修道場,成就了融老與觀音寺再結法緣。 說起來,也因為有了這尊高近4.9米的千手觀音,才埋下了日後興建三寶殿的種子。

觀音寺大嶼山: 大嶼山觀音寺介紹

那天是正月十九日,海山法師建議啟建華嚴七法會,融老他們驚訝回應:「三個人也可以?」,海山法師回答:「當然可以,出家人要修行呀!」融老提起這往事,歷歷在目,對海山法師鼓勵年輕學僧修行的態度,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正月十九日灑淨,二十日起七,法會共進行二十一天,融老參拜了八卷《華嚴經》後,便應邀往他處幫忙法會。 至今融老自己修持的日常功課仍然是拜《華嚴經》孜孜不輟。 1963年海山法師圓寂,兩年後,德行圓備的融靈法師被諸山長老推舉為第二任住持,觀音殿其時亦已改稱觀音寺。 觀音寺的命名,是緣於44年前,不過知道這段歷史因由的人卻不多,一切源於一張對外聯絡的名片。

及至1950年,祖籍湖北的海山法師自泰國弘法回港,經舊時的皈依徒引介而住錫觀音廟,兩年後,海山法師被奉為第一任住持,將舊殿重修,並將門匾正名為「觀音殿」。 我們能從追尋祖師大德點點滴滴的平凡事蹟處,領悟其不平凡的一面。 《臨濟錄》中「行錄」曾記載義玄在黃檗山栽松,黃檗問為何要栽許多松樹,義玄謂:「一與山門作景致,二與後人作標榜。」語畢便將钁頭打地三下。 黃檗云:「雖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義玄又重覆上述動作,並作噓噓聲。 黃檗云:「吾宗到汝,大興於世。」這個「汝」字來形容融老,無疑是最恰當,同樣亦是此訪問稿最圓滿的註腳。

觀音寺大嶼山: 觀音寺

頂層為萬佛閣,圓拱形樓頂安奉一萬尊佛像圍繞,中奉五方佛,居中之毗盧遮那佛,法身高1.2米,其餘東南西北各有一尊身高1米的佛像,合稱五智如來。 中層為藏經樓,存放三藏十二部藏經及佛教典籍,殿內供奉三大士聖像,包括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 底層為觀音殿,中奉觀音菩薩像,寶相慈妙莊嚴,手執法器,垂護眾生。 當年上觀音寺,交通絕不簡單,須要乘坐舢舨由青山到大嶼山東涌,在地塘仔歇宿一晚,大嶼山是荒山野嶺,他們走的是羊腸小徑,或沿水渠邊前行,徒步攀越坪山,第二天才抵達羌山觀音寺。

觀音寺大嶼山

大嶼山自駕遊計劃市民可以喺一個月前於網上申請大嶼山自駕遊許可證,並於系統輸入申請人及私家車資料,再選擇駛入大嶼南嘅日期(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時至下午7時,公眾假期除外),並於網上繳付HK$75許可證費用。 輸入所需資料及付款後,你會即時知道申請結果(每日名額25個,以先到先得方式發出)。 如果申請日期與進入日期相隔5個工作天或以上,運輸署就會將許可證郵寄至閣下地址。 觀音山(英語:Kwun Yam Shan,又名膝頭哥山)是大嶼山西南部其中一個山峰,高度為海拔434米,觀音寺及羗山分別位於其西方及西南方。 鳳凰徑第五段途經此山,並只在旁邊數十米下掠過,但有小路通往山頂。 為咗同其他觀音寺分辨,亦叫大嶼山觀音寺、薑山觀音寺或大嶼山薑山觀音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