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荔枝角教會6大優勢2023!內含荔枝角教會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荔枝角教會

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文圖業,又名文韜業,時年40歲,水泥工,他路過爆炸現場時被炸彈碎片擊中,在伊利沙伯醫院搶救無效不治,該名男子是案中第三位死者[25]。 張雲,太子道121號地下(今住宅大廈「都匯」的位置)的大光洗衣店店員,他被炸彈碎片擊中,當晚在伊利沙伯醫院搶救無效不治,該名男子是該宗爆炸案的第一位死者[25]。 本堂發展多元化的網絡事工,提供家長與孩子各類培訓與發揮恩賜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創作各類不同題材的影音短片,向家人和親友分享正面健康的信息,讓其他人認識神的慈愛與真理價值觀。 本堂重視整全牧養和全人培育,動員會眾投身宣教、喜樂讚美、真誠相愛和裝備服事。

荔枝角教會

宗教改革將天主教這一點錯謬革除了,而且根據聖經,認定「主的餐」只是為「記念主」而有,不能帶給人救恩或任何功德。 可惜、基督教大部份教會還未能完全除去「聖禮」(Sacrament,這字代表有神聖功效的禮)的觀念,每月只一次以十分鐘舉行『聖餐』來記念主,沒有想到主耶穌吩咐我們要記念祂,應該是「常常記念」才對。 荔枝角教會 初期教會甚至「天天擘餅記念主」(參徒2:46),因為他們住在一起,凡物公用。 荔枝角教會 後來司提反殉道,門徒四散到各地去傳福音建立教會,教會就沒有住在一起了,但卻仍然保持「每主日擘餅記念主」,這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清楚表達出的真理(參林前十一至十四章)。 按常理我們就知道了,主耶穌既然要我們記念祂,當然是怕我們忘記祂,試問主怕祂所愛的人忘記祂,祂會要求我們一個月記念祂一次呢,還是「常常」記念祂呢? 如果在某一些人來看,我們有所不同,那就是因為「宗教改革運動」影響的深淺問題而已。

荔枝角教會: 教會聚會

本教會認為、按聖經真理,教會只有「長老」和「執事」兩種職份(參腓1:1;徒20:17,28。「監督」即長老,因「監督」是指其工作,而「長老」是指其位份)。 舉一個例來說、我們認為今天不少教會已經不再是「教會」,而是「宗教俱樂部」、「社交團體」、「政治團體」、「青年活動中心」、「同鄉會」,因為這些教會經已失去了「神的家」、「聖靈的殿」、「聖徒的國」等「屬靈的內涵」,都因為世俗化而變成一般「社團」了。 本教會鑑於聖經指出末世的教會將會「世俗化」,到了最後更變質成為啟示錄所預言的「大淫婦」,她將本來愛「基督」的愛,轉去獻給「政治」、「財富」、「假基督」、「邪術」,因此本教會十分強調「屬靈路線」,務求與「世俗化」的教會有別。 研究當今世上的眾異端,相信其中最主要的關鍵乃在是否相信「聖經無誤」,和是否以「聖經為最高權威」。 在此、我們要清楚表示、我們相信「聖經原著每字無誤」;聖經不是人的著作,乃是「神的話語」,裡面藏有神的「氣」、神的「靈」、神的「生命」、神的「創造能力」、神的「智慧」、神的「道」在其中。

當然、在不得已的時候,我們還是用投票方式決定的,但不一定以「過半數」就通過,乃盡量以大多數同心才通過。 土地其後發展成荔枝角公園及現今的荔灣花園、華荔邨等住宅,縮短九華徑,清麗苑和美孚新邨的距離,三邊居民來往更容易。 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本教會不擬發展成為「大型教會」,如果神賜福和准許,本教會在增長致某一個程度之時,即以「等分方式」開辦分堂,堂會與堂會之間完全平等,並無「母堂」及「子堂」之分別,亦無總會之類的權力架構建立。

荔枝角教會: 荔枝角

我們之所以這麼重視擘餅記念主,又因為我們有一個信念,就是舊約時代的人要到神的面前來敬拜神,必須獻上牛羊的祭,沒有流血的祭,人是不能親近神的。 這是說、舊約時代的人要到神面前來敬拜神,必須透過主耶穌的血才能蒙神悅納。 新約時代的人要到神面前來敬拜神也不能例外,若非透過主耶穌的血,任何人的敬拜都不蒙神悅納。 然而、我們今天的敬拜聚會,除了「主餐」這個禮儀之外,還有甚麼節目表示是透過主耶穌的血來敬拜神呢?

1982年5月17日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荔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 1968年7月8日,騷亂賠償委員會宣布向六七暴動中的其中17名死傷者發放合共71,700港元的特恤金[42],周雲英的母親獲發放12,000元特恤金;在爆炸案中被炸彈碎片所傷的12歲男童胡漢傑之母亦獲發放6,000元特恤金。 截至當日,騷亂賠償委員會已向傷者及死者家屬發放特恤金合共669,125港元[42]。

荔枝角教會: 崇拜時間表

我們認為聖經裡面這些屬靈的內涵,讀經的人必須要有敬虔的心、先得神的喜悅、然後才能蒙恩得聖靈光照,明白聖經中屬靈的奧秘。 本來在創立教會之時,神給我們的異象是向木屋區的貧苦大眾傳福音,我們教會也在香港九龍青山道尾之新圍村木屋區開始。 過了十多年,因著神在一九七五年賜下大復興,我們的教會就從那一年開始大大增長,由一間堂增長至現在(一九九七年)已超過三十間分堂,會眾約五千之眾。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

  • 請注意:身體不適的家長和生病的孩子宜留在家裏休息,不宜帶往人多聚集的教會。
  • 「屬靈路線」使我們凡事以「屬靈方向」為重、為中心、為骨幹、為原則、為目標、為準繩。
  • 因此、我們並不看記錄一個名字為「會籍」,所以我們不要求申請加入本教會一同事奉的人一定要放棄其原屬教會之「會籍」,他可以繼續保留他原屬教會的「會籍」,方便他繼續與他們交往。
  • 文圖業,又名文韜業,時年40歲,水泥工,他路過爆炸現場時被炸彈碎片擊中,在伊利沙伯醫院搶救無效不治,該名男子是案中第三位死者[25]。
  •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 靠著神的恩典,我們又於一九八四年開始「短宣運動」,推動「逐家逐戶傳福音事工」,至今「短宣運動」已經發展成為超宗派的福音事工,且成為國際性的運動,分別於香港,多倫多,溫哥華,紐約等地成立「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簡稱「短宣中心」),領無數的人歸主,亦造福神的眾教會。
  •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該區有一個景點叫做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屬於一個中式公園,以嶺南風格造園的原因是由於地點位於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

荔枝角教會: 九龍城福音堂

12月28日,法院再度開庭,控方表示警方已經調查完畢,法官決定將三宗謀殺案合併審理,並排期於1968年1月18日至1月26日上午10時在北九龍裁判法院第三庭進行初級偵訊,如果表證成立,案件將會移交香港高等法院審判[22]。 羅水欣於1968年1月18日被押解到北九龍裁判法院接受偵訊,在開庭時被告羅水欣不肯起立,法官岑卓淦於是退庭,由庭警把被告的座位移去,羅水欣遂站著接受審訊,控方表示會傳召34人上庭作供[34],案件在1月19日繼續審理並傳召證人作供[35]。 1968年1月23日初級偵訊完畢,法官裁定羅水欣放炸彈殺害三人表證成立,被告還押,案件轉介香港高等法院審理[36]。 在這宗爆炸案中,另有一名12歲男童被炸彈的碎片擊中致右眼永久失明[2]。 我們認為在一些人人都有同等深度認識的事上,是應該讓人人都有份以民主的方式來投票決定;但在一些「專門」性的事上,既然不是人人都有相同深度的認識,就不能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乃應盡量尊重在這些事上有「專門恩賜」的人,因此、本教會大部份的決策均由長老和執事這些「專門人才」來決定。

  • 宗教改革將天主教這一點錯謬革除了,而且根據聖經,認定「主的餐」只是為「記念主」而有,不能帶給人救恩或任何功德。
  • 本堂發展多元化的網絡事工,提供家長與孩子各類培訓與發揮恩賜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創作各類不同題材的影音短片,向家人和親友分享正面健康的信息,讓其他人認識神的慈愛與真理價值觀。
  • 例如浸信會按聖經的真理,廢除洒水禮,改回聖經時代所舉行的「浸禮」;「弟兄會」則按聖經真理廢除「聖品人階級觀念」,鼓勵「人人為祭司」、「弟兄配搭事奉」等真理。
  • 1968年7月8日,騷亂賠償委員會宣布向六七暴動中的其中17名死傷者發放合共71,700港元的特恤金[42],周雲英的母親獲發放12,000元特恤金;在爆炸案中被炸彈碎片所傷的12歲男童胡漢傑之母亦獲發放6,000元特恤金。
  • 因此、各人的奉獻完全是代表各人自己與神的關係,奉獻多與少,全因為愛神和感謝神的緣故。

我們研讀聖經,發現新約聖經用了極多的篇幅和例證來強調「賙濟窮人」。 主耶穌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我們知道、「憐恤」是為關心有缺乏的人,「祭祀」是以祭物來奉獻給神,意思是說、神喜愛我們「賙濟窮人」多過「奉獻」。 荔枝角教會2023 因此、本教會鼓勵大家經常暗暗留意教會裡面有缺乏的肢體,盡力以實質來幫助他們,因為我們若不能在金錢物質上彼此相愛,我們唱彼此相愛的高調,就是假冒為善了。

荔枝角教會: 基督教復興教會

控方表示張雲、周雲英、文圖業先後喪生,法醫在文圖業的體內發現燒焦的炸彈碎片,而當場被捕獲的男子即是本案的被告[30]。 由於羅水欣放炸彈證據確鑿,焦點便落在被告是否故意放炸彈殺害這三名死者。 1968年2月29日,案件在上午11時15分審訊完畢,法官宣布休庭讓陪審團商議及裁決,陪審團商議4小時後,法官於下午3時30分再度開庭,法官宣判陪審團裁定被告三項謀殺罪罪名不成立,但交替控罪誤殺罪,全部罪名成立[38],法官判處羅水欣在三項誤殺罪各入獄12年,同期執行[39]。

荔枝角教會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8](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 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假若教會真的在經費上不足,而弟兄姊妹還是沒有感動奉獻支持,這就證明教會已經不再是他們屬靈的「家」了,焉有兒女不關心自己的「家」? 倘若教會失去了「家」的特徵,教會就應該結束,大家轉去參加更像「家」的其他教會好了。 荔枝角教會2023 其實基督徒的責任,不但要奉獻支持聖工,還應該樂善好施,常常賙濟窮人。

荔枝角教會: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

任何人均可以循提前五章十九節,及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至二十節所記載的途徑提出投訴。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荔枝角教會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除了美孚新邨之外,其他主要的發展包括西北面呈祥道一帶的清麗苑、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以及美孚新邨東面的九巴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請注意:身體不適的家長和生病的孩子宜留在家裏休息,不宜帶往人多聚集的教會。 本堂備有潔手消毒液及口罩,及有電子探熱設施,司事會有可能要求參加者使用。

荔枝角教會: 基督教門諾會香港聯會

香港靈糧堂屬下有大埔靈糧堂、東涌靈糧堂、藍田靈糧堂、鑽石山靈糧堂,及荔枝角靈糧堂,附設的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共十間,整合堂會和學校事工的發展。 荔枝角教會2023 本教會對犯罪者、傳異端者、接納異端者、同情異端者、故意破壞教會者、對神之名造成侮辱者,均按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至二十節所列明的程序加以輔導、或紀律處理。 凡屬本教會會友、必須同意接受本教會「紀律措施」,方可加入本教會 。 本教會有權對任何本教會犯罪的長老、執事和會友執行「紀律懲治」。

原來早期教會發展到主後三百二十五年之後,因為變成「國教」的緣故就開始變質,羅馬人將許多異教的儀式帶入教會,直到主後五百九十年,教會就變成天主教了。 以後天主教就落在一千年的「黑暗時期」,不論信仰,聖禮,組織,道德,全部變得異常敗壞。 馬丁路得之所以成功,因為北歐多個國家起來支持他與天主教對抗,產生歷史上可悲的「三十年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歐洲列國簽訂「宗教信仰自由條約」,於是神的眾僕人才有機會起來改革,按著聖經真理組織教會。 因為馬丁路得一個人的生命和智慧都有限,所以他的改革未能完全,他的教會還存留著一部份天主教的錯謬,這就是1517年以後,教會仍然不斷按著聖經真理改革的原因了。 例如浸信會按聖經的真理,廢除洒水禮,改回聖經時代所舉行的「浸禮」;「弟兄會」則按聖經真理廢除「聖品人階級觀念」,鼓勵「人人為祭司」、「弟兄配搭事奉」等真理。 「弟兄會」除了恢復「人人為祭司」的真理之外,還恢復聖經時代的「崇拜方式」。

荔枝角教會: 香港基督宗教教會列表

Uwal、Samsuhaedi及Yustinus Rakimin三個家庭於印尼西加里曼丹達雅族區宣教;參與支持艾偉德家庭於穆斯林社群宣教、森弦宣教士與奧羅家庭於創啟地區宣教,尼米宣教士於本地尼泊爾人中關愛服事傳福音,以及黎耀華梁淑泠伉儷於柬埔寨金邊從事大學生宣教與門訓的工作。 本堂亦參與支持靈糧堂聯差會、香港基督少年軍、香港Awana的外展事工,以及瑪嘉烈醫院及葵涌醫院院牧事工。 荔枝角靈糧堂乃香港靈糧堂設於香港靈糧堂秀德幼稚園內的分堂,於二零一五年四月開始聚會,以服務社區、使人蒙福、生命轉化、受訓裝備和更新增長為宗旨。 聚會人數由起初植堂時的九人,透過關懷慕道者家庭而增長,逐漸增長至每週約三百多名成人和二百多名小孩參加崇拜聚會。 本堂會眾在堂校一體化的營運配搭下,受惠全人教育的祝福,認識基督,生命轉化,愛神愛人,造福社會。 本教會認為「會籍」只不過是人為的名份,「地方教會」亦只不過是人的組織,最要緊是有名錄在天上的生命冊上,地上的「會籍」既不是出於聖經真理,我們就無須介意這方面的問題。

荔枝角教會

反之、任何人都不能憑自己的經驗、投票的票數、或任何其他權威與聖經對衡。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簡稱荔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9]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現今要在荔枝角西北面分辨九龍和新界會較爲困難。

荔枝角教會: 基督新教

尤其是「屬靈的事」,例如「信仰問題」、「異端問題」、「教會路線問題」等等,更不能由民主投票來決定,乃應由「屬靈人按聖經真理」來決定。 荔枝角教會 我們立志,無論作甚麼,都以「聖靈」來引導,以「聖經」為行事最高的權威。 除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擘餅記念主聚會」和「主日講道聚會」之外、我們也十分重視教會的「祈禱會」,這是為教會作屬靈守望的聚會,也是參與天空屬靈爭戰的聚會,我們鼓勵人人都應該多抽時間參加。 「屬靈路線」使我們凡事以「屬靈方向」為重、為中心、為骨幹、為原則、為目標、為準繩。

荔枝角教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