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2023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項目包括興建多條高架單線行車道連接西九龍公路及附近路段,以應付西九龍填海區區區內各項發展項目,包括西九文化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總站及港鐵柯士甸站上蓋物業等等所帶來的交通需求,有關工程於2018年9月底竣工。 機電工程署亦檢視港鐵提交有關鐵路運作安全的報告,確認鐵路狀況符合安全運作要求。 機電署亦確認港鐵有嚴謹的監測措施,可繼續確保鐵路運作安全。 運輸及房屋局昨回應議員書面質詢,指出有6個公營房屋項目預計完工年期出現延後,包括鑽石山第一期、鑽石山第二期、皇后山第三期、白田第十期、屯門第16區恆富街及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當中鑽石山、皇后山及白田的項目,當局指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去年令物料及勞工供應受阻,導致項目工程進度受影響。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港灣豪庭及樂群街公園雖然於填海後才發展,卻位處舊大角咀的邊陲地帶,並非位於填海地上,當中前者於填海前為油麻地小輪大角咀船廠、職工宿舍及油麻地工業大廈。 奧運站位於大角咀西的土地上,原址是前大角咀碼頭及其附近海面,而旺角西的原址為油麻地避風塘一部分,以渡船街為界。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2023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該等土地興建了多個大型屋苑,包括大角咀西的維港灣、凱帆軒、浪澄灣、瓏璽、一號銀海和君滙港,以及旺角西的富榮花園、海富苑、柏景灣和帝柏海灣等。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西北九龍填海區一號地盤(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獲准全面復工

最近有私人發展商公開表示有意在其私人土地上興建資助房屋,政府對有關建議表示歡迎並樂見其成。 若建議得以落實,將有助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亦可以讓有意置業的市民多一項選擇。 西北九龍填海區第1號地盤(東)自2018年第四季開始地基工程,以發展出租公屋,提供單位2,591個,估計能夠居住的人口逾7,000人,社區設施包括安老院舍、長者鄰舍中心、幼稚園、零售設施及停車場等。 奧運站一帶填海區土地包括大角咀西及旺角西,東北界線介乎聚魚道至中匯街及埃華街至櫻桃街的一段深旺道,以及介乎中匯街至埃華街的旺堤街。

【公屋輪候】政府公布未來10年的公屋規劃及預測建屋量,預計10年提供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未來的住屋需求。 預計今年度在葵青、大埔、屯門區完工11,300個單位,即睇各區預測建屋量名單。 英華書院、潤發倉庫、西九龍裁判法院亦屬於填海前的海岸線範圍,屬1985年長沙灣填海區,其中英華書院的地皮在清拆臨屋區後投閒置散多年才被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昂船洲填海區位處原屬深水埗區的海域,而昂船洲本島亦屬於深水埗區,但有別於西九龍其他填海地區,貨櫃碼頭範圍被劃入新界葵青區,令有關範圍進一步向南擴張。 因應香港主權移交,原海軍總部的南面成為駐港解放軍的海軍基地,北面則開闢為8號貨櫃碼頭。 另外已通車的八號幹線亦包括昂船洲段,其中昂船洲大橋連接着青衣和西九龍,方便來往香港國際機場及新界西北。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填海計劃範圍

而現時物料及勞工供應已回復正常,房委會與承建商將因應實際情況調配工序,將延誤減至最低。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2023 皇后山第三期及鑽石山第一期預計於2021至22年度落成;鑽石山第二期及白田第十期預計於2023至24年度落成。 該地盤位於通州街近東京街交匯處,動工期間長沙灣站的地下水管錄得沉降20.3毫米,超出20毫米的預設停工指標,地盤去年6月29日被勒令暫停工程,直至今年2月6日,准許距離冷卻水管30米外的工程復工。 除此之外,政府對利用私人市場資源協助興建資助房屋持積極態度。 參考過往的經驗,有關計劃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安排,以提供足夠的誘因鼓勵私營機構確保單位質素。

  • 除此之外,政府對利用私人市場資源協助興建資助房屋持積極態度。
  • 參考過往的經驗,有關計劃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安排,以提供足夠的誘因鼓勵私營機構確保單位質素。
  • 2021年8月13日下午,橫跨海盈邨至海達邨的行人天橋啟用。
  • 房屋署表示自2012年起建成的所有公營房屋,在預製混凝土外牆、鋁窗、木門和鐵閘等安裝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晶片,以記錄構件的生產資料、型號批次、出廠地點、日期及安裝位置等資料。
  • 2018年3月,政府宣佈將綠表置居計劃恆常化,海達邨(當時稱為深旺邨)亦曾經獲列入可考慮選址之一,但最終選址麗翠苑作為第二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6]。
  • 政府宣佈地盤今日(29日)起全面復工,有關沉降指標亦由20毫米放寬至66毫米,增幅達兩倍多。

當中海昌樓及海盛樓將撥出262個單位,並分別列入2020及2021年度的公務員公屋配額,供合資格基層公務員入住。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到2010年1月12日,政府修訂規劃,將住宅樓宇的數目由4幢減至3幢,單位數目由2400個減至2200個。 同年6月再修訂規劃,提出在通州街計劃興建政府綜合大樓[4]。 根據房委會於今年一月公佈的預算和預測,2021/22至2025/26年度的公營房屋項目總建築開支估計約為1,280億元。 就2026/27至2031/32年預計提供的單位數量,房委會的建築開支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

當局續稱,獨立審查組並接納房委會建築專業團隊提交的工程分析及修訂圖則,把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受影響部分的預設停工沉降指標修訂為六十六毫米。 港鐵公司亦已確認經修訂的預設停工指標不會影響有關鐵路的運作安全。 西北九龍填海區一號地盤(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的工程,曾因設置在通州街近東京街交匯處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的沉降監測點記錄輕微超逾預設停工指標而於2020年6月29日暫停。 西北九龍填海區一號地盤(東)公營房屋地盤,去年(2020年)工程期間令長沙灣站水管沉降,地盤要停工。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深水埗西

分別位於第二期地下及一樓,以及第三期一樓(公共交通交匯處之上),其中第二期向深旺道的地舖早於2021年尾已有店舖開業,而第二期一樓、地下街市及超市亦已分別於2022年1月開業。 海達邨連接深水埗行人天橋系統,透過天橋系統經V Walk商場連接東涌綫和屯馬綫的南昌站。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此外,海盛樓樓下亦將設有大型公共交通交匯處,而邨外的深旺道亦有多綫巴士小巴途經。 2019年12月29日凌晨,連接海達邨與海盈邨、橫跨西九龍公路的天橋正式合攏,而合攏儀式由有利集團主席黃業強及房屋署代表主持,不少國內外橋樑專家亦有前赴觀禮。

【本報訊】公屋落成時間落後,輪候冊大排長龍,基層市民等上樓等到頸長。 對比前年與去年公布的房屋委員會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有6個公營房屋項目的預計完工年期延後了一年。 房屋委員會解釋指,建造工程受各種因素如疫情及地基問題影響而延期,將繼續監察其進度,務求令項目盡快落成。 該邨坐落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深旺道,介乎連翔道與興華街西交界以東,東面為東京街西及港鐵東涌綫及屯馬綫的南昌站,邨內部份下方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隧道,而海榮樓西北方為隧道的通風樓。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九龍站商住區

政府發言人表示,因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沉降而一度停工的西北九龍填海區一號地盤(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工程,已獲准全面復工。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發言人表示,房委會建築專業團隊向港鐵公司及獨立審查組建議,於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30米距離內範圍進行適切的緩解和監測措施,以確保工程不會對附近鐵路設施安全造成影響。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辦公室轄下獨立審查組,接納房委會建築專業團隊提交的工程分析及修訂圖則,把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受影響部分的預設停工沉降指標修訂為66毫米。 港鐵公司亦已確認經修訂的預設停工指標,不會影響有關鐵路的運作安全。 機電工程署已檢視港鐵公司所提交有關鐵路運作安全的報告,確認鐵路狀況符合安全運作要求。 機電署亦確認港鐵公司有嚴謹的監測措施,可繼續確保鐵路運作安全。

由於奧運站鄰近旺角中心地區,又因為東涌綫的交通便利,滙豐中心、中銀中心及奧海城商場相繼落成,使奧運站地區成為西九龍的主要商住地區。 而有關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30米距離以外範圍的工程復工,並不會對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帶來不良影響,故有關在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30米距離以外的相關工程亦於今年2月6日復工。 而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因地基工程受到延誤,工程團隊及承建商正積極研究解決方案。 2021年4月,建制團體公屋聯會在Facebook專頁帖文,指海達邨單位大門、大門鐵閘及廚房木門的對落位置裝上了「晶片」,引起居民和網民擔憂會被監控,會有竊聽或追蹤的用途,而網上獲得的資料亦不多。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房署做法合理,稱晶片只能讓房署職員在環保斗和其他地方找出所屬單位是否有違規行為和拆除安全的設施,並要求有關住戶作出糾正,或要自費重裝。 指相關的配套是由防火及安全角度出發,大門、鐵閘和廚房門在防火功效有重要作用[11]。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政府對私人資助房屋持積極態度

房屋署表示自2012年起建成的所有公營房屋,在預製混凝土外牆、鋁窗、木門和鐵閘等安裝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晶片,以記錄構件的生產資料、型號批次、出廠地點、日期及安裝位置等資料。 不過未有回應晶片是否用來監控租戶有否拆除和進行違規改動[12]。 原定海達邨一期海榮樓於2020年第一季完成,但接駁其他座別的天橋工程出現延誤,並受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影響而導致相關行政工作受阻。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工程期間採用新技術,能夠一日夜間完成接合,減低對公路交通的影響。 海達邨居民由以往步行約10分鐘,變成只需4分鐘可到達海盈邨[8]。 2018年3月,政府宣佈將綠表置居計劃恆常化,海達邨(當時稱為深旺邨)亦曾經獲列入可考慮選址之一,但最終選址麗翠苑作為第二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6]。 政府指,根據現有機制,房委會會每年進行逐年延展的五年財政預算和預測,檢視其財政狀況和未來資金的需要。 至於屯門第16區恆富街因需進行額外土地淨化工程而有所延誤,為加快工程進度,工程會在地基工程合約期內進行,並已於去年展開。 而現西九龍內則有一處同名文娛藝術區,名為西九文化區(英語: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簡稱:WKCD),位於西九龍南部臨海海頂端位置。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單位多處裝上「晶片」 引起居民擔憂會被監控

到2013年3月,政府提出興建5幢39層高公屋的方案,提供2,798個單位,可容納8,600多人,較2010年初建議增加近600個單位[5]。 但在最終方案當中,巴士站位置的兩幢樓宇合併為一幢,提供單位數目再增加至3,323個。 根據2022年3月的預測,房委會及房協約8成在2022/23至2026/27年度落成約8成的項目已進入建築階段。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2023 2021年8月13日下午,橫跨海盈邨至海達邨的行人天橋啟用。 天橋全長約145米、闊約6米,為全港公屋中跨度最長的行人天橋[7]。

當局指該項目在地基工程進行期間,鄰近的港鐵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出現輕微異常沉降狀況,預算竣工日期將會有所調整。 當局表示,獨立審查組及港鐵公司已檢查和確認現時有關的鐵路設施安全。 機電工程署(機電署)已檢視港鐵公司所提交有關鐵路運作安全的報告,確認鐵路狀況符合安全運作要求。 隨後經負責該項目房委會建築專業團隊提交調查報告及作出相應的緩解措施後,獲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辦公室轄下獨立審查組批准於今年2月6日在空調系統地下冷卻水管30米距離以外範圍的工程復工。 預計西九龍發展區道路網絡於2031年不足應付交通需求,多個燈號控制交界處將會達至容車量極限,甚至超出交通負荷,以至出現車龍。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西北九龍填海區一號地盤(東)公營房屋工程全面復工

政府宣佈地盤今日(29日)起全面復工,有關沉降指標亦由20毫米放寬至66毫米,增幅達兩倍多。 根據港鐵文件《於鐵路保護區內進行沉降監察的鐵路相關設施》指出,該地盤截至7月1日最新沉降幅度為28毫米,超過停工沉降指標的20毫米,故相關工程暫時停工。 而政府早於2月上旬表示,房委會建築專業團隊已於事後向獨立審查組就事件提交調查報告,並建議採取適當的緩解措施。 根據政府文件,位於深水埗區的西北九龍填海區第1號地盤(東),原定預計完工年期為 年,惟最新預計完工日期為 年度,延期一年。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因此,海榮樓單位延至同年10月尾才獲批入伙紙並直接進行單位分派,同年11月5日起安排租戶入伙。 至於第二期的海華及海昌樓,由於機電工程提早完成,入伙日期提早至2021年4月16日。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2023 西北九龍填海區1號地盤(東) 2009年6月,政府建議興建4幢樓高39至41層公共屋邨,提供約2400個住宅單位,徵詢深水埗區議會的意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