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山麗苑印度廟10大著數2023!內含山麗苑印度廟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另一名出席的啹喀兵後代 Judy Gurung說,皇后山印度廟是很漂亮的地方,亦很神聖,在他們的國家,參拜神靈會賜予勇氣,所以族人出戰前一定會來拜。 在眾多關心印度廟人士中,90 後本港青年鄧皓荃在到訪過該廟後,感受到印度廟的神聖感,認為非常適合修行,於是半年前自發在廟外小亭起小壇,早前(7月10日)更與一些退休啹喀兵、其後裔,到廟內進行小型印度教法會。 他說,從尼泊爾朋友處得知,皇后山印度廟丟空後,神壇雖沒有了,但留港的退休啹喀兵仍心繫印度廟,仍會間中參拜該地方。

  • 如果想進入印度廟,仍然需要依舊有方法進入,入口同樣位處布格仔路一端公廁背後,只不過可以從皇后山巴士站起步。
  •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與鄰近的皇后山邨屬於同一個項目。
  • 1992年後,軍營改作警察後勤基地,而踞喀兵亦一併撤走,自此印度廟遭荒廢。
  • 出席法會的啹喀兵後代Chhetri Milan於10歲開始與父親到營居住,在1975至1977年間,在軍營度過童年歲月。
  • 無論印度廟定軍營,從Google地圖都可以見到位於小山頂上,而且全被綠色大樹包圍,從外面難以見到印度廟確實位置,令印度廟有種神秘又神聖嘅感覺。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建成,供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拜祭印度的毀滅之神—濕婆 ,並舉行印度教節慶。 山麗苑印度廟 此外,羅庭德作出了另一項提案,要求房屋署在山麗苑居屋銷售公契為皇后山印度廟預留出入通道。 他指出,1975年的相片中見到皇后山印度廟是使用現時皇后山房屋項目的位置出入上落,但早年規劃整個皇后山房屋項目時卻未有照顧到此印度廟的出入通道;認為在規劃和施工層面來說,房署有必要回應社區。 軍營印度廟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軍地,於1960年代興建,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建造。 不過石坳山頂沒有欄杆保護設置,部分路段是懸崖絶嶺,登山者必須小心。 欣賞過美麗風光之後,沿郊遊徑緩緩下山,很快便到達鶴藪水塘,這裏水面平静如鏡,旁邊有樹木叢生,ㄧ片翠綠樹蔭,風景美不勝收。

山麗苑印度廟: 【六十年歷史皇后山軍營】霸佔舊兵房 地盤工種菜煮飯打麻將儼如宿舍 叢林淪垃圾山

麒麟西崖 麒麟山位於新界之北,一河之隔是深圳福田區,山並不高,只有222米,從其西面觀看,山體呈尖三角,上半部全是嶙峋的岩石,遊者稱之為麒麟西崖,西崖沒有樹木覆蓋,要登上山峰似乎不能,山體下半部則全是短草或芒萁。 實際上岩石層與層之間仍有短草山坡分隔,時而攀爬岩石,時... 山麗苑印度廟2023 皇后山軍營隨著97回歸後,已由警隊徵用,包括警犬隊總部、調查訓練學校和警察康樂中心。 而屋苑範圍外的龍馬路設有「九巴車費優惠機」拍卡後乘車可享$1.0車費折扣優惠;亦設有單車徑連接粉嶺區內以及新界單車徑網絡,供代步康樂之用。 但由於松山、榕山及杏山閣的進度較慢,因此延至同年11月15日批出入伙紙,隨後於12月2日起交付單位。 榕山閣(B座)16592杏山閣(C座)梨山閣(D座)38(1-36樓)576楹山閣(E座)橋山閣(F座)25(1-23樓)368所有單位原擬撥入「居屋2019」中發售,並已於同年4月18日簽立地契。

山麗苑印度廟

因應皇后山印度廟的破損狀況,古蹟辦及建築署會擬定合適的緊急復修方案,地政署會負責檢閱並清除廟外的雜樹。 縷縷梵音,從這奇特造型的廟宇傳出,廟內人十分虔誠,向壇內供奉的神靈唱讚歌敬拜,原來這種規模的法會已多年未見。 山麗苑印度廟2023 廟宇是丟空25年的粉嶺皇后山印度廟,近月其保育問題引起區內人士、尼泊爾社群等的關注,這法會的參與者也是退休啹喀兵、其後裔及關心廟宇的本港人士,他們都希望印度廟不再破落,政府能將之維修好並完善進廟道路,讓他們保留及實踐族群宗教文化。 此外,位於榕山閣以南的一座2層高舊營房(前警犬隊基地警官食堂)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將獲得保留,當中前者用作山麗苑管業處及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會辦事處,而後者將不作改動,保留在屋苑地界外。 皇后山公共運輸交匯處有多條巴士、小巴路線來往粉嶺市中心及港九新界,相對部份本地屋邨,其實都算由山旮旯演變成交通方便嘅地方。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隨時行足2小時? 教你2分鐘去到印度廟

印度廟 難度︰初⭐⭐ ( 註 ) 皇后山軍營隨著97回歸後,已由警隊徵用,包括警犬隊總部、調查訓練學校和警察康樂中心。 97前,軍營內有啹喀兵( 尼泊爾人),軍營內的印度廟就是為他們而設的... (1)從粉嶺市中心小巴總站乘搭52B綠色小巴,總站係鶴藪、流水響水塘,於布格仔路落車,車程僅約20mins。

  • 而由於屋苑南面有兩大片認可殯葬區,B、C、D、E及F座向南單位有機會望到山墳;而北面除了未來有住宅發展外,亦有零星山墳散佈。
  • 據他表示,皇后山印度廟或者是全世界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同類建築,惟現時其外圍有攀藤植物,目測部分樹木沿廟頂生長,擔心有倒塌風險。
  • 縷縷梵音,從這奇特造型的廟宇傳出,廟內人十分虔誠,向壇內供奉的神靈唱讚歌敬拜,原來這種規模的法會已多年未見。
  • 山麗苑的所在地段屬香港新界粉嶺上水市地段276號,前身為皇后山軍營東南面用地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攪珠程序於同年12月15日進行,預計翌年5-6月可開始揀樓。 蛇嶺高度海拔143米,與相連的鐵坑山形成了蜿蜒曲折的山脈,猶如蛇的身驅一樣。 山上可欣賞蠔殼圍漁塘及福田口岸景色,自從邊境禁區開放後,成為了攝影發燒友新興拍攝日落的熱門地點之一。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印度廟自1996年起一直空置,於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山麗苑印度廟 (編號849)。 皇后山印度廟本身係粉嶺軍地,60年代由駐守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建造,據稱係供奉毀滅之神濕婆(Shiva),直到1996年踞喀兵撤走,印度廟隨即被荒廢,到10年前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無論印度廟定軍營,從Google地圖都可以見到位於小山頂上,而且全被綠色大樹包圍,從外面難以見到印度廟確實位置,令印度廟有種神秘又神聖嘅感覺。

山麗苑印度廟

項目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有利建築負責承建。 項目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分層住宅新盤,屬「2019年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位於新界粉嶺皇后山,預計於2021年3月落成。 項目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分層住宅新盤,屬「2020年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位於新界粉嶺皇后山龍馬路88號,預計關鍵日期為2021年11月30日。 皇后山軍營靠近沙頭角公路,面積等同於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係舊駐港英軍營房,本身同本港陸軍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歷史有關,只係1992年之後變成皇家香港警務處嘅地方,為警犬隊、警察搜查隊等警察單位之用,甚至用作訓練或演習。 目前屋邨兩旁仍然可以窺探軍營建築,軍營幾乎清一色以綠色平房設計,每座都設有煙囪,附近頹垣敗瓦,據了解悉數有20座平房。

山麗苑印度廟: 樓宇

直至政府定案打造皇后山公共屋邨和山麗苑居屋,軍營地便難逃一一被拆卸的厄運,幸好印度廟仍然完好無缺地保留着,並於2010年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而在廟後的山坡上則幸存着僅餘的軍營遺址。 但根據房委會在2019年3月公佈的發售安排,山麗苑將押後發售;其後,按照2020年6月曝光的相關資料,山麗苑於「居屋2020」發售。 攪珠程序已於同年12月15日進行,並於翌年5月31日至9月13日期間揀樓。 及後,有其中14個單位於銷售期後「撻訂」,將列入隨後的「居屋2022」出售。 地政總署則以書面回覆指:「該處為前皇后山軍營宿舍,位於北區地政處管轄的政府土地內,根據相關計劃大綱草圖,該地預留作發展國際學校。」但對於土地被佔用一事,地政總署在截稿前仍未回覆。

身兼皇后山區區議員的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原本並未知悉此事,因應記者查詢,早前曾向山麗苑的承建商有利建築公司求證,對方聲稱該處並沒人居住,只是用作存放雜物,偶爾會有工人在「hea」。 羅庭德到場視察時,目睹工人在此耍樂、衞生情況惡劣、軍營內已接駁水電的場面,亦大表驚訝。 山麗苑印度廟 走進建築裏,大廳和每間房都被擺滿不同私人物品,亦有餐桌和數張椅子,恰如一家庭佈局。 記者經過其中一房間,內裏竟傳來談話笑聲,原來一班地盤工人正在「竹戰」,開局打麻將。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印度廟英文

狹窄、雜物草叢夾雜的路不易走,幸好不用10mins便完成。 隨着皇后山邨及山麗苑的建成,鄰近富歷史價值、滿懷民族宗教特色的皇后山印度廟𣊬間成為焦點,其外觀堪稱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印度廟,亦是世界獨一無二,非常有觀賞的價值。 此外,位於榕山閣以南的皇后山軍營第18座營房(前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警官食堂)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將獲得保留,當中前者用作山麗苑管業處及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會辦事處/會議室/活動室供住戶使用,而後者將不作改動,保留在屋苑地界外。 或稱大石磨山,高186公尺,位處香港新界北端,北面是位於邊境禁區內的料壆村及深圳河,南面為河上鄉及羅湖懲教所,東面是梧桐河、石馬、菴邊,西面則鄰接羅湖分類靶場及馬草壟村,行政區劃上屬於北區,臨近最近的鐵路站為羅湖車站。

倘若有陽光照射,恍惚會有一道神聖之光,可為印度廟添上幾分神秘宗教色彩。 印度廟建築設計獨特,情侶拍拖去影相留念會感覺到印度廟帶有幾分神聖、浪漫,值得一去。 位於粉嶺的皇后山邨前址為皇后山軍營,為1960s香港駐守英軍的營房,佔地25.4公頃,建有宿舍、辦公室、飯堂、加油站、戲院、草地、操場、藍球場等,聽說面積如維多利亞公園般大,是香港最大的軍事基地。 當時駐紮軍營的軍兵一半以上是尼泊爾的啹喀兵,而尼國人的宗教信仰主要為印度教,因此在建造軍營時,啹喀兵亦同時間在山丘上興建了印度廟,以作供奉參拜之用。 屋苑設兒童遊樂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園景設施,以及位於松山、榕山及杏山閣地庫的停車場。

山麗苑印度廟: 流水響人車繁忙 賞紅葉公德勿忘

至於第二十一座軍營前方的空地,更被開墾成一小塊農地,種滿蔬菜,涉嫌被用作非法耕種。 記者在日前下午時分到兵房附近視察,其間不斷有穿上工衣的男子,從毗鄰的公屋地盤走到兵房外,攀越圍欄走入廢棄軍營範圍。 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到場視察時,對軍營亂象大感詫異;工人佔用官地之餘,亦有非法開墾土地之嫌。 地政總署則指,該處位於北區地政處管轄的政府土地內,但在截稿前,仍未就該處被霸佔作出任何回應。 政府近年把粉嶺皇后山的前英軍用地,改建成公營房屋;在新建的高樓一旁,仍有數座見證啹喀兵歷史的古老兵房,僥倖逃過清拆命運,隱藏於叢林中。

皇后山邨(英語:Queen's Hill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興建中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前皇后山軍營近龍馬路,與山麗苑屬同一發展項目。 位於山麗苑後方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建於1960年代,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 印度教以蓮花象徵美麗和神聖,皇后山軍營印度廟的建築外形獨特,正是仿傚蓮花型態建造,廟宇內外由多個三角形構件建成,建築外部猶如一朵摺紙蓮花,以綠色為主,內部則塗上紅色及藍色,地面利用幾何圖案併成六角色,為印度廟添上宗教色彩。 「QUEEN’S BUS 巴士車身設計比賽」收到的學生作品,不少都以皇后山一帶的大自然景色及獨特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為創作主題。 市民乘坐路線78A到達山麗苑,下車後可沿布格仔路前往流水響布格仔公廁起步,步行一段短距離便可揭開印度廟神秘面紗,欣賞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 山麗苑的所在地段屬香港新界粉嶺上水市地段276號,前身為皇后山軍營東南面用地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 (印度廟) Queen’s Hill

現時,不遠處有2所小學及3間幼稚園,前者包含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兩間都係上年全新創辦嘅小學,附近就只有一個皇后山商場,目前連水牌都未有,只有紙張指示替代,商場內多為連鎖店。 (5)皇后山軍營路段比較複雜,容易迷路,所以一定要做足準備功夫,可以跟山友們嘅絲帶路行,如果無晒絲帶,好大可能行錯路,有必要時先自製一條絲帶路作記認,行嘅時候要不時回望,記住去程路線,以免回程搵唔到路。 廟外的左方設有神壇是用來供奉印度教眾神,包括濕婆、難近母和象神等,啹喀兵出征前都會來敬拜以祈求神名賜予勇氣和在戰爭中獲勝的能力。 世上另一個呈蓮花狀的印度廟是在印度的新德里,其外觀如含苞待放的蓮花,而皇后山印度廟則是燦爛盛開的蓮花,實在是難能可貴 。 在山麗苑後山的印度廟,與民居可謂近在咫尺,原有一條鋪設好的樓梯可到達,卻不知為何被鐵絲網圍着,而出入口亦被鎖上,因此只能綑邊式走泥濘山坡路。

一連數日的聖誕長假,適逢冬意日深、紅葉漸紅,大批市民湧到郊外欣賞紅葉。 雖然偏僻又吊腳,山麗苑一帶是軍營及鄉村等,社區配套全無,居民入住後預料要做「開荒牛」,等待更多設施建成。 居民如要購物,只能依賴正在興建的皇后山邨商場及街市,由屋苑步行前往料需10分鐘;往聯和墟步程則至少半小時,要乘車駁腳。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上的青色蓮花 皇后山印度廟】

粉嶺皇后山上有一座建於1960年代、呈蓮花形狀設計的印度廟,記錄着香港啹喀文化歷史。 這座於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的廟宇,現時卻出現鋼筋外露等情況,容易有倒塌風險。 今日(8日)舉行的北區區議會會議中,有區議員動議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皇后山印度廟重新評級,獲得全數15票一致通過。

山麗苑印度廟: 香港 泰國廟

被佔用的兵房為十八至二十一座,位於龍馬路盡頭的迴旋處旁邊的斜坡,毗鄰山麗苑橋山閣。 第十九及二十一座軍營正正位於馬路旁,不過因地勢較高,路人在外未能一窺究竟,但能清晰可見室內燈光。 山麗苑印度廟 沿流水響郊遊徑一直走,這一段其實是依循石坳山山脊開闢的,到達一個隱蔽小徑入口,有絲帶記號,轉上斜坡,需手腳並用,大約50米左右,到達石坳山頂,這裏風景開掦,可以從高處俯瞰鶴藪水塘,還可以看到黃嶺、屏風山、南山一帶風光美景。 沿水塘近岸慢走,不難發現多個小沼澤,水質清澈,可看見水中小魚,水中有多個品種植物,從水底生長至水面,在水面中形成天然浮萍,配合光影折射,如鏡倒影,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山麗苑印度廟2023 欣賞完美麗的倒影後,折返水塘公廁旁邊,就是流水響郊遊徑入口,初段為大石級路,高温下緩緩而上,的確是考驗行山者意志! 隨後郊遊徑變得比較平緩和開揚,沿途可欣賞龍山、九龍坑山風貌。

山麗苑印度廟: 坐九巴藝術巴士遊北區  路線78A往皇后山探索印度廟流水響水塘

每逢賞葉高峰期,流水響一帶交通都會變得繁忙,由於沿途有多條鄉村,村民只靠唯一的52B號專線小巴接駁粉嶺站,遇上賞葉人潮時,小巴經常被遊人坐滿,居民有時因而有家歸不得,恐成另一賞葉熱點元朗大棠的翻版。 山麗苑印度廟 記者昨日觀察所得,在流水響迴旋處等候小巴的人龍不絕,估計高峰期超過50人,一輛小巴無法消化人龍,亦變相令中途站的居民無法上車。 原路折返至於布格仔路,看到右邊的停車場,沿石屎路行入停車場旁的路口,直行5分鐘便來到公廁。

九巴已為粉嶺站轉車站編配清晰候車月台號碼,讓乘客更容易掌握合適路線及巴士站位置,輕鬆安排行程。 不過羅就話印度廟同屋苑邊界相差只有約一米,質疑進行屋苑工程時無可能留意唔到印度廟。 羅又指新界北仍然有唔少工程發展,若各個政府部門仍然各自為政,實在有損政府公信力。 至於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皇后山印度廟重新評級嘅動議,就獲得在席15名區議員全數通過。 據他表示,皇后山印度廟或者是全世界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同類建築,惟現時其外圍有攀藤植物,目測部分樹木沿廟頂生長,擔心有倒塌風險。 山麗苑印度廟 此外,羅亦指出於2021年下旬,該處附近將有山麗苑及皇后山邨入伙,將新增3萬人口,預計會因鄰近屋苑範圍交通方便,吸引更多人前往探秘,擔憂對廟宇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鬼

會上又關注到,希望房署在山麗苑項目中為皇后山印度廟預留出入通道,惟房署方面指未能接納。 港府打算發展北部都會區,開創大量創新科技相關職位,並容納大量居住人口,當中位於粉嶺的皇后山現時已有公屋及居屋相繼入伙,並有數條巴士路線接駁當局與鄰近港鐵站及市區。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2021年12月)印度廟建築內部塗上橙色及藍色印度廟建於皇后山軍營內的一個小山山頂上,由多棵榕樹包圍,與營內建築物相隔一定距離,環境清幽,並能營造廟宇的神聖感。 山麗苑印度廟 廟宇為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呈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為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狀的建築。 建築物的六面除了東南方外一面外皆設有門戶,每則門上設有一面小窗。 而於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位於居屋山麗苑地盤內的印度廟連同附近一座舊軍營建築(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山麗苑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業主委員會辦事處。

而於皇后山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位於居屋山麗苑地盤的一座舊軍營建築(房委會招標公告中稱為「警官食堂」)將獲保留,並翻修成山麗苑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業主委員會辦事處。 山麗苑印度廟 不過房屋署代表指印度廟不屬屋苑發展範圍,有關部分由地政總署負責,又稱在2015年收地時,沒有人要求設置通道來往印度廟。 2021年6月,北區區議會15名區議員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印度廟重新評級。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與鄰近的皇后山邨屬於同一個項目。 屋苑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馬路88號,前身為皇后山軍營內警犬隊基地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山麗苑 屬香港粉嶺軍地前皇后山軍營第三期,共包括六幢住宅大廈 (第A至F座),分別命名為松山閣(A座)、榕山閣(B座)、杏山閣(C座)、梨山閣(D座)、楹山閣(E座)及橋山閣(F座),各配置三或四部升降機。 屋邨本身位處軍營之間,故此兩端都能夠見到舊有皇后山軍營蹤影,地方偌大,本身只有一條馬路直達,現時就變得四通八達。 軍營本身早已於1992年關閉,並且於1994年因《中英軍事用地協議》而需要被交回香港政府手上,1年後演變為警犬隊訓練基地、警察康樂中心,甚至係警察訓練學校、警察宿舍,其後於2001年已經遷出,其後荒廢,直到2015年起改劃為住宅用途。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