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10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大廈二樓則設有賽馬會香港小童群益會社區中心,與商場二樓連接。 而酒樓大樓則設於寶林邨寶寧樓第一期商場3樓平台,提供酒樓及茶餐廳服務,之前的酒樓及茶餐廳均已結束營業,現正改裝為多間商店及社會福利署。 地下則設有寶林郵政局為居民提供郵政服務,亦設寶林街市,街市於2019年6月開始翻新[14],10月25日重開並易名為「寶林市場(英語:Food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Place)」,仿照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歐洲傳統市場風格打造,設有50多個檔戶。

後於1985年遷至永星里現址[1][2],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約1,200萬港元[3]。 救世軍港澳地域(英語:The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Salvation Army Hong Kong and Macau Territory)是救世軍在香港及澳門的分會組織,於1930年成立,晚於中國大陸(1916年,北京)。 救世軍在港澳的慈善、救濟等方面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長者服務

我們承諾為社會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作出回應,以及致力倡導社會公義。 我們透過信仰提供社會服務,從而活出基督的樣式及福音的訊息。 救世軍卜維廉賓館於1985年開業,鄰近天主教新民書院,為一間三星級賓館,賓館座落於油麻地區,位於九龍市中心彌敦道,有30間標準房及23間豪華房,另設有咖啡室和露天茶座、會議室及禮品店。 1948年,香港救世軍在油麻地彌敦道547至555號興建總部,並於1951年落成揭幕。

寶林邨、英明苑及欣明苑均各自設有一所停車場(共3個),位於寶寧樓對開,提供區內居民使用;邨內亦設有邨內道路連接商場、停車場及各樓宇,北連寶琳北路。 服務現有 36 個單位,包括兒童及青少年服務11個、兒童院護照顧服務8個、營舍服務2個、教育及發展服務2個、家庭支援服務3個,社區服務5個,學校服務2個,以及特別服務3個。 我們致力為有需要人士和弱勢羣體提供多元化而優質的社會服務,以照顧個人、家庭及社區的全面發展。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寶林商場第一期

救世軍自1960年代起已開始回收可循環物資,收集商業機構及個人的物品捐贈,每年回收衣物用品超過2,000噸,以支持救世軍的服務,讓捐贈的物品得以循環再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救世軍與超過300間根據《稅務條例》(第112章)第88條獲認可屬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或信託團體合作推動回收運動,收集處包括救世軍地域總部及灣仔收集處,更在香港不同地點有超過200個回收點,並為民政事務總署管理「社區舊衣回收箱」計劃。 1999年救世軍在澳門設立救世軍祐漢堂暨社區服務中心,開啟在澳門的服務。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服務現有 27 個單位,包括長者中心服務7個、社區支援服務4個、日間護理服務3個、長者院舍服務8個、護老者服務1個、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2個,善別服務1個,以及特別服務1個。 香港救世軍於1930年成立,時任輔政司修頓的夫人於3月在港督府主持首次會議,救世軍應港英政府的邀請,在香港為婦人和女童開設宿舍,由此正式展開在香港的服務。 1938年,首批香港救世軍軍官前往廣州受訓,回港後宣揚反對蓄婢,並收容不幸婦女、教導失學兒童、設立食堂進行救濟等。 1945年香港重光,香港救世軍在京士柏接辦孤兒院,服務逾千名難民。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1947年於舊灣仔警署開辦學校、手工藝中心及進行教會聚會。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2023 1950年代中國內戰爆發,導致大量難民湧入香港,救世軍於是設立學校並開展社會服務。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護理安老宿位

商場均為領展管理,為居民售賣日常用品、食物的商店組成,當中包括兩家連鎖式快餐店及一家超級市場。 救世軍社會服務為在困境中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的援助及服務。 作為一個基督教組織,我們致力為服務使用者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顧。 2001年,房委會在寶林邨剩餘土地內加建的小型單位大廈寶儉樓、接駁寶林商場、新都城二期及港鐵寶琳站的行人天橋;另外,寶林邨文娛活動會堂亦於同年落成啓用。 服務現有 24 個單位,包括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1 個、日間訓練服務 2 個、殘疾人住宿照顧服務 3 個、職業復康服務 4 個、社區支援服務 3 個、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及家長 4 個、社會企業5個,以及特別服務 2 個。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復康服務對象以特殊需要人士及其家庭照顧者為主,社企服務則以廣大市民為對象。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2023 樂活易作為社會企業,提供免費安老院轉介服務,由資深社工及專業團隊組成,將多年跟長者個案及配對安老服務的經驗, 救世軍寶林長者之家 結合電腦資訊科技,全面分析長者及其家人的護理及配套需求,並提供專業意見,協助長者及其家人尋求一個舒適之生活模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