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劉進圖見證10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劉進圖見證

台積電原本邀請蔡英文總統出席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但因蔡總統確診且身體不適,而改由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包含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經濟部長王美花、新竹縣長楊文科也都出席;台積電廣邀客戶、研發夥伴、大專院校、設計生態系統合作夥伴與產業公協會代表參加。 此外,將苗栗銅鑼科學園區租地權釋出給台積電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也應邀參與。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特地邀請張忠謀二度「回家」參加台積電盛典,前一次是他二○一八年六月退休後的第二年參加台積電運動會,這次則是首次回到台積電公司內部參加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啟用,見證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和基礎研究的重大里程碑。 魏哲家說,最近台積電應客戶要求,在世界各地蓋很多生產線,很努力在做本分內的事,但也聽到有些關切聲音,包括質疑台積電是否把重心往外移,他強調「沒有!我們根留台灣」。 劉進圖見證 他強調,全球研發中心啟用代表台積電根留台灣,研發創新的傳統和決心,未來將持續攜手合作夥伴、客戶、供應商、全球學術界的研究團隊,一起開發出更先進、更有競爭力的半導體技術,一起釋放創新的動能,為世界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劉德音指出,「務實、創新態度與精誠團結的精神」是台積電研發傳統文化,期許在新的研發中心要更發揚光大。

劉進圖見證

寇乃馨個人認為每個人都不應該介入別人的人生,她對吳怡霈的印象最深刻,覺得她的觀點最高級,寇乃馨也希望辯手們可以講重點,要用清楚明瞭的情感去堆疊,而這次表現失利的阿喜也要被陷入淘汰危機。 但我知道,只要不當總編,風險是比較有限的(笑)。 就像劉進圖身上的傷,兩腿坐骨神經線斷裂,神經得慢慢回長,他要等著腳趾頭恢復知覺和抓地力,才能重新再跑再跳。

劉進圖見證: 政治與政策

至於用甚麼教學方式讓學生知道最有效又最符合教育目標? 劉進圖見證 劉進圖認為不一定用直播,大可以將三個電視台的錄像報道輯錄成簡短版本,並安排通識科老師將官員講話的報導開放給學生討論,這更能達到教學目標。 教育工作者不能用泛政治化方式回應,總要回歸教育的根本,從教育的邏輯原則來決定處理方法。 劉進圖利用近日三個社會出現較大迴響的個案進行分析,讓教育機構管理者日後能更警惕處理手法。

那時藍絲帶代表的是新聞自由,然而世界轉變快的驚人,三年後,劉進圖的腿仍未完全康復,傳統媒體已進入寒冬,新媒體仍在探索出路;藍絲帶卻成為香港建制派支持者的代名詞,且與反建制的黃絲帶愈來愈不相容。 他指出,彼得身為耶穌的門徒,仍會出海打魚,並不代表他放棄門徒的身份,而是體現跟從主仍要兼顧生活所需。 不過耶穌早在岸上預備餅和魚,反映這一切有主的供應在當中。 劉進圖見證2023 無可否認,信徒選擇跟隨主需要面對經濟壓力,並要同時履行不同身份、責任。

劉進圖見證: LTN經濟通》晶片制裁難招架 中國想繞道?

2011年的時候我們做了不少的偵查報導,這個偵查報導組最出名的工作是2012年2月,做了當時特首候選人唐英年的大宅有僭建(違建),他4天後才出來道歉,這件事讓他聲望受影響,後來輸掉行政長官的選舉。 然後在2012年6月,當年梁振英贏了選舉,還沒上任,我們接到消息,他山頂的大宅也有僭建。 四天後,一萬三千多名香港人為此戴上藍絲帶遊行,以無畏無懼的精神對抗暴力血腥。

劉進圖見證

到19節,耶穌呼籲彼得「你跟從我吧!」,更是耶穌向彼得顯現的高潮。 前日從馬來西亞抵港出任《明報》首席執行總編輯的鍾天祥,昨亦有參與遊行。 他表示,對這麼多人參與遊行很感動,亦非常震撼,但他未有回應劉進圖受襲是否與新聞自由有關,但指自己百分百支持新聞自由。

劉進圖見證: 事件

首先,他感受到生命可以十分脆弱,病患、傷痛、死亡可以突然降臨在我們。 其次,過往珍而重之的事情,例如是成就及名聲,在病患的面前可以變得不再重要。 最重要的只剩下三件東西︰第一是可以安身立命、無懼死亡、迎向永恆的信仰;第二是與我們風雨同路、不離不棄的至親好友;第三是可以燃點理想、熱情,驅使我們此生無悔的使命。

但他認為,若果這是合乎上主的心意,相信上主必會有所供應。 郭文池表示,「行在地上」一詞出自主禱文,意思是「願上帝的心意行在這個世界上」。 他指出,耶穌基督在地上傳道、與門徒在一起,最能反映「行在地上」的意義。 他引用聖經約翰福音廿一章1節,指出經文中「顯現」一詞是表達「行在地上」的另一種方式。 耶穌向門徒顯現,為的是幫助他們重拾耶穌行在地上要達成的目的,而當中焦點集中於使徒彼得。

劉進圖見證: 涉襲擊劉進圖兩漢囚19年上訴敗訴 上訴庭指劉被尋仇與工作有關

耶穌對彼得的呼召,值得我們重新認真思索是否願意放下一切跟從主。 他又指,在過去一年,香港面對艱難的時刻,眾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回應方式,都需要重新思考在我們的決定背後將耶穌基督置於甚麼位置,是否以跟從主的方法作出回應。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宣讀大會宣言時指,新聞界以至香港社會,均對該會執委劉進圖遇襲感憤慨和震驚,形容是對本港法治社會和核心價值的挑戰,但強調事件不會嚇怕新聞界,反使新聞界更團結及堅守崗位,報道事實,捍衞新聞自由,並促警方盡快緝拿兇徒。

劉進圖見證

我希望給自己2年的時間,通過做新聞工作,理解社會的各種現象。 我第一份工作在《信報》,加入不到3個月,主管就信任我讓我寫專欄,我用法律的知識來分析和評論社會,工作上有很多自由的空間。 「反暴力 緝真兇 保法治」遊行由5大新聞團體發起,包括共14份報章作為會員的香港報業公會、雲集傳媒管理階層的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腸病毒來勢洶洶,為了瞭解父母對於預防腸病毒的認知是否充足,以及是否具備相應的預防措施,本文與TNL Research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合作線上問卷調查,進行進一步分析,及提供在施打腸病毒疫苗前家長必須知道的相關資訊。 劉進圖見證 台積董事長劉德音昨天表示,研發中心重要的不是宏偉建築,而是傳統,研發人才面對不斷演進要求,希望秉持務實創新態度,還有團結精神,能持續創造高經濟價值產品,對人類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劉進圖見證: 相關文章

未來10年的香港會如何,不好預測,新聞空間也是。 但為什麼在大時代的挑戰當中,有人鼓起勇氣來面對,正是因為不好預測,如果你知道前景很好,冒險投放是有回報的,很容易選擇。 正因為是不可知的,可能變得更好,可能變得更壞,才要求你現在去判斷,去選擇。

即使遇上苦難,仍相信這不是上主在開玩笑,而是要成就祂的心意,為的是使他學習重要的人生功課。 彭博報導,美國參議院二十七日以九十四票對三票,通過特定項目可豁免冗長環境審查的法案,以加速美國半導體設施的建設;這項納入年度國防授權法修正案的立法顯示,快速擴展美國半導體產業已贏得兩黨支持。 劉進圖見證 該環境審查豁免措施將適用於取得《晶片與科學法》補助的項目,目前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正興建一座大型晶圓廠。 所以,雖然多數腸病毒感染屬於較輕度病例,但部分類型如腸病毒71型,致死率可高達19.3%,重症的發病過程很快速,大多於發病後2-7天出現,平均為發病後3天出現併發症,可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 當孩子感染腸病毒時,父母最好多陪伴、多觀察,一旦出現重症徵兆,應盡快就醫。

劉進圖見證: 遇襲一年 劉進圖:我不懂得寫我不相信的東西

如文藝復興的標誌「大衛像」是將理想的軀體透過雕像高舉,無受割禮的軀體明顯不是聖經描述中的大衛。 劉進圖見證 雕像中的手是特別不合比例地誇大,背後代表人的高貴,人定勝天,文藝復興將人高舉張揚但同時不相信永恆。 沒有永恆,也沒有超自然的體驗,也沒有分上帝喜悅與不喜悅,結果將人本分成了理性和非理性兩個絕對分隅的部份。 有時高舉理性部份,以為人是萬物之靈,可以理解以致操控一切;有時卻高舉非理性,以體驗和感覺作最後依歸。 不過,在雙學三子及連串社運人士被判監,加上有六位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被撤銷議員資格後,年輕的泛民支持者遭受很大的挫折打擊,很多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激進抗爭之路是否可行。 劉進圖留意到近年本土派青年參選立法會選舉、補選,區議會等,發現年輕人明白不能單純走激進抗爭路線。

  • 帶著這個疑問,劉進圖請教了一位在神學院教書的朋友。
  • 《明報》的偵查報導組是在2011年成立,這小組有4到5個人,平時不負責日常新聞,每星期生產一則調查報導。
  • 第一是培養年輕人接受多元資訊的習慣,可以鼓勵在手機上下載三個不同政治立場的媒體,如左派、中間派及右派。
  • 劉進圖開宗明義指出,在威權政治下堅持發聲,敢講真話極不容易,需要有很強的信念和勇氣,甚至付出很大的代價。
  • 梁慕嫻認為,可能因為梁的文章《一個推想》,令劉進圖承受這六刀,但是文章亦指出梁的推測並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支持。
  • 他引用聖經約翰福音廿一章1節,指出經文中「顯現」一詞是表達「行在地上」的另一種方式。
  • 理論上,當時彼得已放下原有工作,跟隨耶穌已有三年時間,那時耶穌才作出「你跟從我吧!」的呼召看似奇怪。

劉紹銘曾經在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夏威夷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嶺南大學等學府任教。 翻查嶺南大學中文系網站,目前仍顯示劉紹銘為榮休講座教授,他在退休前為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兼翻譯系講座教授。 都說傳統媒體業萎縮,但劉進圖更擔心的是傳媒立場的兩極化。

劉進圖見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官員指出,收到的意見中有提出期盼「上限」能取消,但財政部認為應該維持;且產創條例第十條研發投資抵減以及第十條之一的智慧機械投資抵減都是相同的規定,若取消上限,都需要再修法,「工程將會相當浩大」。 產創條例第十條之二在今年一月十九日修正公布,經濟部、財政部於五月一日正式對外預告相關子法,預告期為三十日,但並未在六月上路;經濟部指出,預告期間有收到相關意見,並轉達財政部與其共同討論。 經濟部解釋,有關研發費用達六十億元、研發密度達六%、購置用於先進製程的設備支出達一百億元,且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等條件門檻並未調整;目前在最後確認法規文字,財經兩部會將奉行政院指示共同提出。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日在演講中指出,隨著半導體成為戰略物資,美、日、歐等主要國家拉攏台廠前往設廠,台灣半導體大廠多元布局... 剛過九十二歲生日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天「回家」參加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典禮,台積電貼心安排台積電合唱團演唱包括張忠謀最愛的... 我是農夫,關心農業,於是便從農業說本土,這樣也必然會與政治上的本土有重疊,沒有辦法啊!

劉進圖見證

帶著這個疑問,劉進圖請教了一位在神學院教書的朋友。 朋友指出,根據基督信仰,是饒恕先於認錯,因為耶穌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還未承認自己有錯的時候,就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饒恕了我們。 「但我也很清楚自己沒做任何錯事,為何上帝容許這樣殘暴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許多基督徒在遭遇苦難時都會有同樣反應,義人如約伯也會問這個問題。 倘若是沒有信仰的人,反而不會質問神,可能只是當自己走霉運。 2014年二月26日,六下刀光劃破寧靜的香港西灣河鯉景灣旁,刺傷的不單是香港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的背部與腿部,還有一群新聞傳媒人和市民大眾的心。 劉進圖近年修畢香港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劉進圖見證: 記者不是傳聲筒

〔記者洪友芳、林菁樺/台北報導〕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出席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昨天正式啟用,總裁魏哲家指出:「創辦人張忠謀過去一直告誡我們不要做秀,但今天台積電要藉這個開幕典禮,向... 劉進圖見證 李志雄解釋「普世價值」源自希臘思想體系,是以人為本的觀念,「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皆是建基於相對的基礎,即「眾人以為美」,背後源自沒有一個更高的權威、準繩去判定對與不對。 美國等西方國家以為冷戰結束是西方價值觀及人權觀的勝利,於是竭力把自由民主制及人權觀推向全世界。 人文主義不同於神本主義,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兩條完全相反的進路,兩套截然不同的思想。 文藝復興由啟蒙運動驅使發生法國、美國大革命,及後來的人權宣言,「普世價值」就是最後總括出來的價值觀。

28年前沒想過當記者如此冒險,如今目睹新聞環境的質變,他仍柔情似水說,「這條路選擇的人少,物質回報也不高,但這條路,風景很好」。 劉進圖的個頭比想像得小,戴著一副金色的金屬框眼鏡、皮膚略顯蒼白,他的手指纖細、個性溫和。 原來,那個為新聞自由挨刀幾乎要喪命的事,是落在一介書生身上。 在過去逾半個世紀,劉紹銘撰寫和翻譯過大量英文和中文著作,包括小說《二殘遊記》、散文《吃馬鈴薯的日子》、《舊時香港》、《煙雨平生》等。 他亦翻譯過多本英文名著,包括《魔桶》、《夥計》、《一九八四》、《動物農莊》等。

劉進圖見證: 相關新聞

《眾新聞》這個寫字樓(辦公室)租金1萬多港幣,不是很貴。 劉進圖見證 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要先站穩、生存,讓人家看到,走得是傳統新聞學的路線,從標題開始就不煽情,我們要證明它也能生存。 舉一個例子,無線電視台的攝影師,當時拍了7位警察打了1位示威者,這個影帶在黃絲帶圈子,年輕示威者的社群裡分享,標題是「魔警」,把7位警察定位成魔鬼,沒有人性。 但在藍絲帶圈子,保守強調法治、反對群眾運動的圈子裡,同一條影像,但標題是「七俠」。 2014年2月26日,當時擔任《明報》總編輯的劉進圖,在港島西灣河鯉景灣遭2名歹徒朝他的背和雙腿重砍6刀;隔天,《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

  • 196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在學期間曾與同學白先勇、陳若曦、葉維廉、李歐梵等創辦《現代文學》。
  • 他又曾評論《港區國安法》首案唐英傑案有合理疑點,法院的裁決難以消除法律界和公眾疑慮。
  • 若「普世價值」進一步推展則可能引發負面效果如社會強制每一個人接受「眾人以為美」的事,接受逆向歧視可能,亦因司法覆核及訴訟費昂貴,法治方面成為豪強違反社會公義的工具。
  • 新聞工作者受傷受攻擊,客觀上會讓很多想加入這行的人擔憂,讓已經在這行業的人感到壓力。
  • 第二個案「中大校園港獨橫幅事件」中,劉進圖認為橫幅標語內容是違反憲法但無違反香港刑事法律,因此這事件是考驗校園管理者對違憲而不違法事件的處理手法。
  • 在台灣是藍跟綠,香港是黃跟藍(編按:黃指雨傘革命時參與者繫帶的黃絲帶,藍指香港警察制服的顏色)。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此話一落,《明報》在稍後的1月6日於其觀點版新增編註。 「本報刊出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明報》網站上刊登的評論文章,結尾也有類似編註。

劉進圖見證: 數字化技術驅動越南教會 福音流向農村

劉進圖是資深傳媒人,80年代加入新聞界,在2012年出任《明報》總編輯。 2014年1月,《明報》突然撤換其總編輯一職,調任集團內新職,當時有傳《明報》最高層不滿該報大篇幅報道香港電視未獲發牌照的風波。 撤換事件一個月後,劉被當街襲擊,身中6刀,刀手之後落網被判囚,但幕後主使人仍然逍遙法外。 楊金龍指出,台灣不同於香港及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均有明確的經濟腹地(分別為中國、東協),支撐其金融服務業朝集中式中心發展;長期以來,台灣的經濟發展以台灣廠商在國內或全球布局為主,經濟腹地較為分散。

劉進圖見證

自由民主制是很多亞洲地區追求的方向,亦被視為能體現普世價值,但李志雄認為就自由民主制本意是好,但質疑產生出來的效用。 李志雄指出自由民主制與資本主義密不可分,資本主義社會幾乎等同財團壟斷、貧富懸殊。 自由人權保障了財團在經濟上的巧取豪奪而且容許財團壟斷大眾傳媒操控輿論影響民意與價值觀,甚至出現財團壟斷反過來操控左右民主選舉情況。 若「普世價值」進一步推展則可能引發負面效果如社會強制每一個人接受「眾人以為美」的事,接受逆向歧視可能,亦因司法覆核及訴訟費昂貴,法治方面成為豪強違反社會公義的工具。

劉進圖見證: 家長都如何關注腸病毒預防資訊?醫療院所衛教&網路新聞管道佔最大宗

人權方面社會上沒有大眾願意為小眾犧牲,變相沒有不認同大眾的權利,社會大眾被「洗腦」式的自由沖昏頭腦,產生無底線的自由,各人則會任意而行。 每一個10年,香港都有一個大事情,影響幾十萬人,一整代的年輕人。 因為那件大事,本來不關心社會的,關心了社會,本來政治跟自己無關的,開始問自己很多的問題,重新確定一些重要價值,如自由與法治,他們開始為自己找各種的答案。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