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荃運樓2023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荃運樓

在1970年代油庫遷出後,原地發展成住宅海濱花園。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基於這帶接近葵涌貨櫃碼頭,這區在近年更加有大量物流公司遷入,形成一個物流區。 荃運樓2023 荃灣區的荃灣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3,2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82,253人。 主要街道包括沙咀道(荃灣市中心段)、青山公路 - 荃灣段(荃灣市中心段)、西樓角路(荃灣市中心段)、德士古道(荃灣市中心段)、大河道(荃灣市中心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尚翠苑,名逸居,荃錦中心,富麗花園,寶石大廈。

清初,清朝追擊南明至荃灣,城門谷有南明李萬榮擁永曆年號,據針山石城抗清。 雖然最後戰敗被拆,但今日的城門村、城門水塘以至城門河皆是以此得名。 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游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2](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淺水灣卻沒有改名)。 淺灣亦屢見於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填海錄,厓山集,宋史新編,南宋史和新安縣志等。

荃運樓: 港鐵

荃灣區議會[6],於1981年成立,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荃灣區的事務。 荃灣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荃運樓2023 第六屆荃灣區議會有1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共有21名議員,原本民主派佔16名,然而2021年區議員辭職潮及宣誓後,再無陣營佔據主導權,仍在任8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4名為建制派議員。

1997年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後,使用陸路前往香港島更見方便,城巴亦於翌年開辦930線來往荃灣碼頭及金鐘,此舉卻使由港九小輪有限公司營辦,由荃灣碼頭往返中環統一碼頭航線客量大受影響,最後港九小輪於2000年7月1日將有關服務停航。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荃運樓2023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荃灣區由荃灣區議會所管轄,該區議會在1981年4月1日成立,一直被視為香港最早成立的區議會之一,因為該會的前身荃灣康樂市容諮詢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該會在1977年改名為荃灣諮詢委員會,於1981年改變組織為荃灣區議會。

荃運樓: 中學:荃灣區

失去地利優勢本來亦不至令設施一應俱全的綜合大樓步入荒廢局面,但後來經歷碼頭航線停辦、渡輪碼頭拆卸、巴士總站以及政府部門搬遷等多重打擊,使大樓的人流日漸凋零。 1950年代前後紡織業興盛,如南豐紗廠在現時麗城花園至翠豐臺位置開設,紡織工廠集中包括南海紗廠、寶星紗廠、東南紗廠、東亞太平紡織廠、會德豐紗廠等。 就1961年荃灣的工人人數共有23,000人,佔當時新界工人總數的7成。

  • 紡紗業於1980年代開始步入黃昏,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這區的工廠大廈紛紛改為商業大廈,有不少不同種類的公司遷入,包括有線電視及香港01。
  • 2000年代,經營荃灣運輸大樓停車場的管理公司由「威信停車場管理(控股)有限公司」改為「信和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 據悉,是次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包括6個港島海濱、2個啟德海濱及荃灣海濱空間。
  • 現任荃灣區議會主席是陳琬琛先生,副主席是邱錦平先生。
  • 清初,清朝追擊南明至荃灣,城門谷有南明李萬榮擁永曆年號,據針山石城抗清。
  • 失去地利優勢本來亦不至令設施一應俱全的綜合大樓步入荒廢局面,但後來經歷碼頭航線停辦、渡輪碼頭拆卸、巴士總站以及政府部門搬遷等多重打擊,使大樓的人流日漸凋零。

荃灣與同為第一代新市鎮的沙田和屯門般規劃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不一樣。 荃運樓 市中心範圍大約在港鐵荃灣站範圍,大涌道以東、海盛路及楊屋道以北、關門口街以西及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一帶。 交通設施有地鐵港鐵荃灣站、大型巴士總站、公共小巴等。 新市鎮開發早期,連青衣、葵涌徙置區居民的購物、商業和娛樂活動都是在荃灣市中心。 及至2001年,因應九廣西鐵(即現時屬於港鐵屯馬綫)的興建,荃灣碼頭被拆卸,所有原以運輸大樓(是為「荃灣碼頭」總站)為總站的巴士線亦於2003年遷到新建成的荃灣西站,大樓自此呈現半荒廢狀態。 1982年地鐵伸延至荃灣區,令荃灣站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為區內一個頗為人口密集的區域,帶動興建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包括綠楊新邨及荃景圍一帶的愉景新城、荃灣中心、荃威花園(荃灣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和荃景花園等。

荃運樓: 荃運樓附近醫院

2013年1月27日,以運輸大樓為總站及途經的7條小巴路線遷往如心廣場外的避車處及如心廣場巴士總站內,運輸大樓內的的士站則被遷到鄰近海盛路(荃灣大會堂廣場側)的避車處。 2008年,「威信停車場管理(控股)有限公司」接手原來由「信和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營辦的所有政府多層停車場,荃灣運輸大樓停車場再次交由威信管理。 2000年2月,全港首間由政府指定的駕駛學校-荃灣駕駛學院投入服務,學院總部設於運輸大樓原來使用率偏低的停車場9樓及10樓[4]。 2000年代,經營荃灣運輸大樓停車場的管理公司由「威信停車場管理(控股)有限公司」改為「信和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 但荃灣區內最大型的商場則在1990年才在舊荃灣碼頭附近出現——荃灣廣場,樓高6層和2層地庫,亦是區內首見有大型中庭廣場和繼太古城後全港第2個真雪溜冰場(溜冰場改建為商場)。

荃運樓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荃運樓2023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2012年1月9日,港鐵西鐵綫荃灣西站五區(城畔)截標,其後公佈由華懋集團以26億1萬元中標,成為首個華懋與港鐵合作發展的地產項目,其中華懋將會將項目純利的5%攤分予港鐵。 項目將可興建5幢住宅樓宇,提供實用面積不多於538方呎的單位。 因城畔項目毗鄰華懋集團總部荃灣如心廣場,集團計劃興建行人道連接。

荃運樓: 荃運樓的交通站點

公共的大型屋邨計有4條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屋邨,3條(原有4條)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屋邨。 重建項目完成後,加上近期由華懋集團發展的如心廣場啟用,形成荃灣區的新地標。 隨著荃灣新市鎮發展而令荃灣區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為減輕區會資源分配的負擔,重新劃分地方行政區,於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集中服務葵涌及青衣居民。

荃運樓

不過荃灣區議會曾經「先行先試」,於2011年自資拜托香港科技大學,為整個荃灣區將來樓宇開展停止風洞測試研討。 經過數據證明,發現荃灣西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將會令荃灣空氣質素更為惡化,並嚴重影響荃灣社區的景觀[13]。 但政府最終沒有理會區議會以至地區人士反對聲音,如期讓項目的代理人港鐵為物業發展項目進行招標工作。 紡紗業於1980年代開始步入黃昏,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這區的工廠大廈紛紛改為商業大廈,有不少不同種類的公司遷入,包括有線電視及香港01。

荃運樓: 商場

2月1日,荃灣運輸大樓停車場的營辦商「威信停車場有限公司」基於大樓即將拆卸而放棄經營,並獲政府批出大河道位於荃灣路天橋底的一幅土地作為臨時停車場用地,於1月16日啟用。 [5]同日,運輸署永久封閉通往運輸大樓的馬路以及前巴士總站,並以水馬阻隔,車輛再不能進入運輸大樓範圍。 至於大樓停車場樓層則交由「威信停車場管理(控股)有限公司」管理,為此公司於香港成立後首個接管的政府停車場物業。 荃灣運輸大樓落成前,渡輪碼頭原設於楊屋道與大河道交界(現如心廣場位置),當時只有街渡服務,巴士總站則設於現灣景廣場與荃灣大會堂之間的位置(現為荃灣大會堂休憩花園)。 德士古工業區的範圍,東面及南面至德士古道,北面至沙咀道及荃榮街,西面至聯仁街及馬頭壩街,包括沙咀道後段、楊屋道、德士古道的工廠大廈。 最早在該區發展的是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這區建立了油庫,1950年代周邊地區陸續有工業發展,例如太古汽水廠在這裡設有廠房。

荃運樓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荃運樓 在汀九橋及九廣西鐵(今屯馬綫)開通前,荃灣是九龍往來新界西北的必經之路,荃灣站及巴士總站每天都有大量轉乘地鐵及巴士往來屯門及元朗的乘客。 2003年10月26日,荃灣西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原以荃灣碼頭為總站及途經的11條九巴路線及1條城巴過海隧道路線均遷往該處;同時,原於舊巴士總站對面之小巴總站停靠的小巴路線全部轉到舊巴士總站停泊,原小巴總站則自此空置。 1999年3月22日,入境事務處、人事登記處、生死登記處及婚姻登記處的荃灣分處從運輸大樓遷往海灣花園購物商場新址。

荃運樓: 市中心(北)交通

隨後香港國際機場及青馬大橋落成,由於汀九至深井一帶可以望見大橋的景觀,令多個地產發展商成為爭相發展目標,浪翠園、碧堤半島、珀麗灣等高級私人屋苑吸引中產人任遷入區內。 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近年因為工業區用地需求減低,令部分地產商將工廠大廈用地更改為商業或住宅樓宇,爵悅庭就是當中的代表者。

荃運樓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荃運樓 當時荃灣西部(柴灣角至木棉下一帶)的海岸線是在青山公路,而東部(木棉下至鹹田一帶)的海岸線則約在沙咀道。 荃運樓 填海之前,荃灣有一個海角名,名為沙咀,海壩村舊址、鱟地坊、大屋圍、部分福來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荃運樓: 荃灣市中心 @中原樓市片區

其中大部分寺廟集中在荃灣老圍附近的千佛山。 除地舖的食店外,各大購物商場的連鎖經營食店亦時常吸引不少人流:如大鴻輝(荃灣)中心的各式韓式燒烤及火鍋店,輪候升降機的食客往往擠得商場地下大堂水洩不通。 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快速公路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灣的海岸線拉直,藍巴勒海峽再度收窄,成為現今的模樣。

荃運樓

荃灣區重新劃界,東面以城門道、和宜合道、昌榮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線和馬灣海峽為界,西面仍以青龍頭嘉龍村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為界,馬灣及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仍歸屬荃灣區。 荃灣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部分海域(汀九橋以東)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屬香港都會區。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東南面向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

荃運樓: 區議會議席分佈

當時荃灣媲美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更有小曼徹斯特(Little Manchester)之稱。 在1970年代前荃灣都是香港的工業重鎮,如1962年在全香港共有30間紗廠,荃灣在當中就佔有一半[10]。 柴灣角工業區的範圍,東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灣西約的麗城花園,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廠大廈。 20世紀初,在美環街附近的水坑(即曹公潭),已經有磨香粉和染布行業駐足。 因應多項維港兩岸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預算案》建議推動優化海濱項目,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改善海濱設施。 據悉,是次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包括6個港島海濱、2個啟德海濱及荃灣海濱空間。

現任荃灣區議會主席是陳琬琛先生,副主席是邱錦平先生。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荃灣(英語: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荃灣區,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 自巴士總站搬遷後,運輸大樓的使用率已大不如前,變成市民來往荃灣廣場、荃灣西站及如心廣場的通道,多個角落更淪為一眾露宿者的「安樂窩」,造成環境衛生及治安問題。 荃灣運輸綜合大樓的設計原意是為了迎合荃灣區發展計劃,將運輸大樓與鄰近的荃灣大會堂、荃灣運動場、楊屋道市政大樓以及荃灣裁判法院連成一個整體,有將此建築群塑造成一個類似屯門市中心般集體社區/市中心的打算。

荃運樓: 香港大廈搜尋

荃灣區除了荃灣新市鎮,亦包括油柑頭、汀九、深井、青龍頭、嘉龍村、石圍角、老圍、梨木樹、大窩口部份地區、馬灣島、大嶼山北部的外飛地(例如欣澳、青洲仔半島)等等地方。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立。 特別是20世紀初,當時不少道人、法師為躲避戰禍來到香港,一部份便在此帶開宗建寺。

港英政府為了發展荃灣,1950年代起在荃灣大規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灣角消失。 1980年代,介乎德士古道及馬頭壩道之海域亦被填為陸地。 荃運樓位於路德圍2-6號, 於1972年04月 起入伙。 根據規劃署之法定圖則,「荃灣」廣義上由東面的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起,西伸至油柑頭一帶,而汀九以西至青龍頭一帶則為荃灣西地區,而兩者同屬十八區行政區之中的荃灣區。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荃運樓: 巴士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450,年齡中位數為 42.5歲。 荃灣區早在1970年代進行大規劃發展,而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才剛剛成立,1959年荃灣首個公共屋村四季大廈落成。 但時至今日區內的公共屋邨不經不覺已經超過五十年歷史,大部分建築物已經殘破不全,部分屋邨隨著區內迅速發展而清拆興建新型屋邨。

最後之一的中央紗廠於2011年業務北移,並在2014年以十億,將廠房賣予嘉民亞洲發展作數據中心[11];而南豐紗廠就在2018年改為創意空間The 荃運樓2023 Mills。 荃灣區工商活動繁盛,1950年代起成爲新界首個衛星城市及新市鎮的所在地,1985年因應區內人口急促發展而分拆出葵青區。 區內集住宅、工商業建築林立,包括新界最高樓如心廣場亦座落本區。 此外,荃灣區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內的荃灣路、青嶼幹線爲市區進出新界西北、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的重要幹道。 經過數據證明,發現荃灣西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將會令荃灣空氣質素更為惡化,並嚴重影響荃灣社區的景觀[46]。 惟因整項發展計劃存在著漏洞,於大樓落成前地鐵荃灣綫已告通車,而大樓落成初期四周亦只是一片荒蕪,各方面未能配合,以致市區的人流早已向地鐵荃灣站方向遷移。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