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8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從開始念醫學系開始,必須要經過7+1(未來是6+2),總共八年的時間,才會成為分科後的Resident,正式選科。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2023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每一科在拿到專科執照前有不同的訓練長度,一般從三到六年不等,比方說家醫科一般來說到R3,精神科一般到R4等。 如果走內外科等傳統大科,在第三年可以拿到「內科專科醫師執照」或「外科專科醫師執照」,但如果想要拿到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等「次專科」,大概都需要五六年或以上。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一剛開始什麼都不是就是隻鳥鳥的初心者大學生,以我的學校來說,大一二都還是要修完基本的通識課和國文英文等等,甚至有一些基礎社會學、基礎哲學和基礎心理學是必修,這導致剛開始的課表看起來跟醫學系這三個字八竿子打不著。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七年級畢業後,Intern們必須考第二階段的醫師國考,範圍是臨床醫學全部(內外婦兒眼耳鼻皮身泌之云云),考過後便能拿到「醫師執照」,才正式成為中華民國可執業的醫師。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2023 VS這名字據說源自英國,英國醫院制度並沒有常駐的VS,通常是Resident需要醫療協助時才請他們提供專業意見,故稱為Visiting Staff。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2023 主治醫師是病患治療過程的最終負責人,在醫院中,即使病患大部分時間可能由其他R或是Intern照顧,每個病患都會有一位VS,而VS的角色就是指導並且確保病患照顧的品質。 「ㄝ你念醫學系那麼久,到底念哪一科阿?」這個問題在此時終於有了答案,Resident就是分科的開始,的時間點大概是在醫學系畢業後一到兩年之後,約莫是25-26歲。 PGY結束,一位醫師終於到了升等夠高可以轉職的時候,考上各醫院在各分科的開缺,進行分科專科訓練,這就稱為住院醫師Resident,第一年住院醫師稱為R1,第二年住院醫師稱為R2,以此類推。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工作探索

「住院醫師」Resident,是一個從美國來的名字,因為這個階段的醫師大多數時間駐守在醫院中,是照顧病患的第一線而得名。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2023 但是前兩年的訓練是不分科的,這是在SARS之後,為了讓所有的醫師都能擁有基礎的一般臨床照護能力,所訂定的制度(呵呵先不討論這個制度優劣,總之現在就是這樣),一般被稱為「不分科住院醫師」或是「PGY」。 一位住院醫師在醫院累積了足夠的專科經驗,並且通常也做過總醫師之後,必須考到當科的「專科醫師執照」,方能到各醫院成為當科的主治醫師VS。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現在七年的醫學系中的最後一年稱為實習醫師(Intern),實習醫師顧名思義已經開始「實習」,所以是成為醫院最基礎人力的開始,Intern必須在醫院中肩負起最基本的病患照顧工作,也開始練習從接新病人到診斷、治療、開藥等全面的臨床照顧,另外也需要開始輪值班。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2023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考過第一階段醫師國考後,大五大六的兩年間稱為Clerk,這是醫學生正式接觸臨床醫學的開始,這一年多之間,Clerk會把大部分的科別全部都跑過一次,在老師和學長姐的指導下"見習"各科的運作,也會有一些練習照顧病人的時候,稱為primary care,但這個階段並沒有開醫矚的權利。 因為擁有醫師執照,PGY可以比Intern有更完整執行侵入性治療的權力,也必須為自己所做的醫療決策負起更大的責任,PGY醫師在這一年間也會rotate內外婦兒等專科,並且一邊進行各醫院的住院醫師考試,準備正式分科,成為各專科的住院醫師。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2023 考過兩階段的國考後,原本的實習醫學生終於擁有了醫師執照,擁有執照就可以申請所希望的醫院進行住院醫師訓練(不是"駐"院醫師喔),也同時成為醫院聘請的正式醫師。

黃國棟醫生好唔好: 工作機會

一旦成為VS,即是在醫療專業上的最高等級,接下來若要再向上爬,就是爭主任或是院長等更大的行政職位,這就是更久以後的事情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