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鹽田2023全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鹽田

要前往鹽田梓,建議大家先乘巴士或專線小巴前往西貢碼頭。 西貢半島附近的鹽田梓擁有近 300 年歷史,曾是荒廢的小島,後來成為信奉天主教的村落。 現今擁有眾多獨特文化遺產的鹽田梓,先後因修復活化的鹽田和保存得宜的百年聖若瑟小堂,兩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項。

鹽田

這座見證了島上客家人作為虔誠天主教徒的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在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中獲得優異獎。 你可以在禮拜堂外的馬賽克台階前拍出令人難忘的相片。 鹽田梓過往唯一的學校澄波學校,現在已變成鹽田梓文物陳列室,裡面放置了大量鹽田梓村遺下的文物,如一個小型故事館,可以了解在地客家文化。 就這樣,200年來客家村民在島上安居樂業,與潮汐海水為伍,靠著日曬風吹的方式曬鹽賣鹽。

鹽田: 鹽田梓一日遊|交通船期表、收費

進入鹽場,迎接你的是「鹽光之所」,這個立方體形狀的藝術裝置,反映了鹽晶體的原始形狀,現場亦會有義工講解整個製鹽過程。 鹽場的修復工作在 2015 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傑出獎,以表彰其「重新點燃了對香港早期發展歷史的興趣」。 鹽田梓又叫教友村,其中聞名嘅原因係村內所有村民都信奉天主教,教堂仲喺2005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優異獎!

鹽光保育中心於 2011 年成立,致力於保育島上的文化和生態,亦是鹽田梓訪客中心,以及出售鹽田梓本地生產的鹽和手工鹽皂的紀念品商店。 鹽田梓船期由朝早10點至下午3點出發,每隔一小時一班;而回程船期由中午12:20開始,最後一班為下午5點,所以大家最好早啲出發,下午3點先去就太趕了。 店內還提供少量特色菜餚,墨西哥醃椒焗鯖魚,魚肉肥美,啖啖滋味,配上墨西哥椒汁,香辣醒胃。

鹽田: 鹽田

鹽田梓雖是客家村落,但由於全村都信奉天主教,又稱為「教友村」,島上的聖若琵堂更有逾百年的歷史,曾由聯合國頒發「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具歷史價值。 鹽田2023 首先,海水必須引入到鹽田,再經過大約兩個星期蒸發而結晶成鹽。 這種仰賴天日的傳統曬鹽法,自然無法大量生產,不過卻能夠產出高素質的海鹽。 直到2000年,要不是一群熱心的原住民後代回到鹽田梓,大力推動復興社區,這條客家村落大概會完全消失。 村民更在2011年成立鹽光保育中心,負責保育和推廣鹽田梓的自然生態與文化。 鹽田2023 當初參與修復運動的葉陳立,也是在當了一年的義工之後,才接手管理鹽田。

從西貢碼頭坐街渡入村,只需15-20分鐘,全程以石屎路為主,輕鬆易行,繞島行一圈兩個小時也不用,當中的更有不少特色景點和風景,蘊藏過去的故事及文化,值得一去。 雖然在1940年代,島上仍有約1,000人居住,不過在這之後的數十年間,村民紛紛搬離,人數大減。 到了1980年代,全島更只剩下四位村民;小島漸漸荒廢,一度被稱為「鬼島」。 大約在100年前,島上村民世外桃源般的安逸生活逐漸失去了光芒。 主要原因是這裡生產的鹽,在價格上無法與來自內地和越南的產品競爭。

鹽田: 西貢鹽田梓船期一覽

此外,葉陳立相信另一個原因是,交通改善後,政府稅務人員更容易出入小島徵收鹽稅,導致村民收入大減,最終使鹽田停產。 鹽田是一種在鹽鹼地利用太陽能蒸發鹵水中的水分,以取得鹽的結晶的設施,在臺灣又稱為「鹽灘」[註 鹽田 1]、「鹽埕」(閩南語,包括潮州話)。 而由於鹽田是仰賴太陽能來運作的,所以通常採行於有明顯乾季的地區,以避免日曬不足或中途遭到雨水的破壞。

漫步到鹽田梓南端,一條狹窄的樓梯通向玉帶橋,是許多蝴蝶和昆蟲棲息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島上豐富的自然生態和紅樹林。 這座橋最初由客家村民於 1950 年代初建造,連接鹽田梓和鄰近的滘西洲。 在海洋景色、碧綠草地、樹木和灌木的包圍下,玉帶橋是島上風景最優美的景點之一,更是打卡的好去處。

鹽田: 鹽田梓一日遊7大好去處!附船期及交通 彩虹風鈴、鹽田、教堂

唔係講笑,教堂真係幾靚㗎,外面冇太多嘅裝飾,十分簡潔,而入面嘅彩繪窗、十字架同聖母像都好靚,除咗靜修同祈禱,影返幾張靚相都唔錯㗎。 鹽田2023 依家喺香港嘅村校真係買少見少,如果話校址仲可以保留舊貌的又有多少呢? 鹽田2023 羅馬式聖約瑟小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無論是彩色玻璃窗、紅白相間的祭壇和瓦頂,均散發莊嚴的氣息。

鹽田

早在1670年,有客家人從內地南方一帶移居到香港,偶然發現了鹽田梓便定居下來。 全島只有500多公尺寬,最高海拔也只有37公尺。 鹽田2023 漲潮時,海水淹沒大片平地;退潮時,隨著風吹日曬,平地成為適合製鹽的場所。

鹽田: 鹽田梓一日遊|7. 對著鹽田吃客家菜 柴火燒製土窟雞

(逢星期六、星期日和公眾假期提供服務)貼士:請帶備充足的水、食物和防曬物品。 西貢鹽田梓擁有近300年歷史,是個融合了客家和天主教文化的小島,距離西貢碼頭只有約15分鐘船程。 鹽田梓上的村落主要以客家陳氏組成,但隨著城市發展,鹽田梓村民以遷離或移民到外國,令它一度荒廢。 澄波學校建於1920年,是鹽田梓及附近村莊唯一的小學,在村民陸續搬走後,於1997年關閉。 學校現已改建成文物展覽中心,展示傳統的客家服飾、器皿和農具等手工藝品,讓人深入了解島民生活。 鹽田梓的鹽田是香港唯一的天然鹽田,現定期向公眾開放,如果對曾經失傳的製鹽匠人技術感興趣,這是相當珍貴的教育中心。

你可選擇在咖啡店吃烤三明治、去甜品店試試蘋果派及西多士、於中式餐廳享用海鮮盛宴,又或者嚐嚐一些店家自製的熏豬肉漢堡、英式炸魚薯條。 鹽田2023 鹽田2023 此外,宜春街和萬年街多家泰式餐廳亦提供泰式蔬菜咖哩。

鹽田: 村內標誌 鹽田

自 2019 年以來,藝術家和村民更先後為鹽田梓藝術節創作了數十件藝術品,將其打造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露天「博物館」和打卡熱點。 2015年,鹽田梓重建鹽田的工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獎」,肯定了村民和熱心人士多年來為保護香港這個工業遺產所作的努力。 鹽光保育中心每逢週末和公眾假期都對外開放,同時每天舉辦兩場介紹鹽田的講座與海鹽製作工作坊,有興趣可以提前在網上預約。 交通:乘巴士或小巴前往西貢市,從西貢碼頭乘街渡前往鹽田梓,船程約15分鐘。

鹽田

19世紀末,歐洲傳教士到西貢一帶傳教,鹽田梓村民紛紛歸信天主教,同時於1890年在小島上興建聖若瑟小堂。 這口看似不起眼的水井位於草地後面,是香港最後一個提供淡水的泉水井。 活泉井為鹽田梓供水幾個世紀,曾是村民飲用和梳洗的唯一水源,直到 1960 年代,當時的居民因乾旱在附近的島嶼上建造了一個小水庫。

鹽田: 鹽田梓一日遊|1. 看碩果僅存鹽田!

雖然唔多選擇,但村公所改建嘅鄉誼茶座就有村民親手整嘅客家茶粿,有多款味道比客人揀,包括南瓜、艾草、鹹味、雞屎雞、杏仁、仲有大熱嘅紫薯! 除咗客家茶粿,村民仲會煲五花茶,羅漢果茶同落神花,煲完放入雪櫃雪到凍一凍,行完一圈個島買嚟降溫就最爽喇。 行完聖福若瑟神父故居,之後會經過活泉井,沿路上山15分鐘左右就能登上鹽田梓雙子亭,亦是鹽田梓島上最高。 大家可以在雙子亭俯瞰整個鹽田梓的風光,可看到西貢一帶的景色及滘西洲高爾夫球場。 鹽田梓是本港天主教的發源地,鹽田梓村全盛時期曾有過千人居住在此,而且全部信奉天主教,所以小島的標誌性建築是聖若瑟小堂。 於1890年建成的聖若瑟小堂建築簡單,外牆採用白色,十分簡約,裡面只有聖壇和神父房舍。

村民因此開設鹽田、建造水閘,以控制海水的進出,同時全面發展製鹽業,把生產的鹽販售到西貢和鄰近地區。 「鹽田梓藝術節」是特區政府旅遊事務署由2019年起以三年先導計劃形式透過藝術家及年輕人與鹽田梓村民共同創作,在西貢鹽田梓舉辦的藝術暨文化、古蹟及綠色旅遊活動。 鑑於三年先導計劃深受訪客歡迎,旅遊事務署在2022至2024年推出第二期的「鹽田梓藝術節」,命名為「西貢海藝術節」。 藝術節的範圍由鹽田梓逐步擴展至橋咀洲、滘西洲和糧船灣。

鹽田: 結晶池鋪面

百多年前鹽田梓村民亦以曬鹽維生,鹽田梓因島上的鹽田而得名,後來鹽業式微,鹽田也日漸失修。 直到2010年經活化後,部分鹽田修復至原來樣貌,鹽田梓鹽場目前每年可產約10噸海鹽,百分百天然,定期會舉辦曬鹽工作坊。 彩繪玻璃:彩繪玻璃上有鹽田梓村民昔日生活的難忘事,包括嫁娶習俗、出嫁到村外、哭嫁和大排筵席的場面;有關天主教的生活,如新生兒洗禮和聖體出遊等。 仔細研究畫中的故事,或許會發現你不知道的鹽田梓歷史。 大家可以使用鹽田梓聖若瑟小堂祈禱及靜思,但必須保持安靜。 這座小教堂更於200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

  • 說起傳統客家菜,其中必試菜脯煎蛋,雞蛋香口,每啖都有菜脯,爽口開胃,送飯一流。
  • 19世紀末,歐洲傳教士到西貢一帶傳教,鹽田梓村民紛紛歸信天主教,同時於1890年在小島上興建聖若瑟小堂。
  • 鹽田梓是本港天主教的發源地,鹽田梓村全盛時期曾有過千人居住在此,而且全部信奉天主教,所以小島的標誌性建築是聖若瑟小堂。
  • 羅馬式聖約瑟小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無論是彩色玻璃窗、紅白相間的祭壇和瓦頂,均散發莊嚴的氣息。
  • 而結晶區是在蒸煮飽和鹵水以析出氯化鈉的地方,而在結晶池旁會置有鹵缸以保存高濃度鹵水,以便雨後能迅速復晒[2]。

曾與大澳並列香港5大鹽田,當年全村村民都以賣鹽為生,產量多到能提供全西貢的用鹽量,可惜後來全球製鹽開始工業化,鹽田梓的造鹽業也漸漸沒落。 在300年前、沒有冰箱的時代,人們主要用鹽來醃製食物,加以保存,所以鹽在古代是珍貴的商品。 此外,過去多數人從事體力勞動,因為經常流汗,需要補充鹽分,所以鹽自然成了食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700年代末,南中國海一帶海盜橫行,鹽光保育中心的鹽田管理員葉陳立就猜測,由於生產鹽,地處偏僻的鹽田梓因而更容易遭到海盜攻擊。 前往鹽田梓嘅方法,大家可以去到西貢碼頭乘坐街渡直接到達,在通記海鮮對出購買船票,或者見到街渡停泊位置,必定有好多嬸嬸問你去唔去行下,大家唔駛怕搵唔到。 村內唯一學校,現已變成了鹽田仔博物館及文物陳列室,展示過去的農具及家庭用品,從中可想像當時的生活畫面。

鹽田: 西貢市中心

雖是簡單的農家菜,但卻極具特色及本地風味,亦能看出老闆的用心,但注意店子只在星期六、日營業,建議大家要提早留位及預約菜式。 說起傳統客家菜,其中必試菜脯煎蛋,雞蛋香口,每啖都有菜脯,爽口開胃,送飯一流。 客家釀豆腐亦是必食菜式,將油炸豆腐切成小塊,再釀入鯪魚肉,豆腐外脆內軟,肉餡鮮嫩滑潤,配搭起來口感豐富。 客家茶粿全是自家製,口味選擇眾多,包括雞屎藤、斑蘭、杏仁、眉豆、蕃薯等,香口足料。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結束環島徒步旅行後,可以在氣氛悠閒的西貢海傍享用佳餚或小吃,以美食為行程做個完美結尾。

鹽田

蓄水區的功能是在蒐集與沉澱海水,以作為製造飽和鹵水的材料,其大小不定,通常是以蒸發區與結晶區分配後剩的土地來充當。 蒸發區是製作飽和鹵水的地方,一般來說在這裡的鹵水得達到波美25°才會注入結晶池中。 而結晶區是在蒸煮飽和鹵水以析出氯化鈉的地方,而在結晶池旁會置有鹵缸以保存高濃度鹵水,以便雨後能迅速復晒[2]。 鹽的製造過程主要是採鹵與蒸煮兩大步驟,而鹽田的各個結構即是為了完成這些步驟而作的土地配置。 鹽田結構基本上可分為蓄水區、蒸發區與結晶區三個部分[2]。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