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貢沙角尾村2023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西貢沙角尾村

但是香港水上人並未納入新界原居民的法律定義之中,故此難以準確估計西貢墟有多少人口及其祖先,於1898年之前已經居住西貢一帶。 西貢市作為中文地名較少人使用;現代中文「市」多指城市,較少指《康熙字典》所指的市集。 而英文名Sai 西貢沙角尾村 Kung Town,意譯應為西貢鎮,但西貢墟並未視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西貢沙角尾村

香港開埠初年來往西貢一般只能利用海路,直到1940年代日佔時期日軍興建西貢公路連接至清水灣道,最初只有單車徑般闊度,1955年才擴闊至現有闊度。 西貢沙角尾村2023 西貢墟附近設有碼頭,受到避風塘所保護,停泊有不少香港僅餘的蜑家戎克船(即中國帆船)。 訂閱電子通訊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志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沙、蠔二村是西貢最古老的村落,〈廣東沿海圖〉中記載二村,說明其歷史至少四百多年,雖然其開村的詳情已不可考,但透過僅有的文獻和鄉紳父老的口耳相傳,我們都可以對二村的歷史和現貌有概略的認識。

西貢沙角尾村: 中學:西貢區

值得一提,西貢墟別稱西貢市中心,而西貢墟、西貢對面海所在的區議會選區,亦名叫西貢市中心,但英文名為Sai Kung Central。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 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該處是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西貢街市等亦位於此。 西貢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西貢區議會有2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西貢區議會主席是周賢明先生,而副主席為蔡明禧先生。

西貢沙角尾村

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 公眾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親自到位於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辦理手續。 若非當地村民、探訪當地村民的人士、公務需要或學校團體參觀,申請通常不獲批准。

西貢沙角尾村: 臨時房屋區列表

而政府亦繼續為該批鄉村舉行鄉郊代表選舉(或稱村代表/村長選舉)。 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1],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 西貢沙角尾村2023 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西貢分區委員會分為三區,分別是西貢一區,以及將軍澳南北兩區。 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 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西貢沙角尾村環境恬靜,人流不多,遠離西貢市中心的繁囂,起居環境優質。 是次走訪該地段全幢村屋,建築面積2100方呎,採4房4套房間隔,內附典雅裝潢,樓新則正,最新叫價2300萬,建築呎價約10952元。 近年,西貢市陸陸續續進駐了許多特色小店及精品小食,集中在西貢海濱公園、舊墟、宜春街及市場街一帶,漸漸發展出一個充滿歐陸風情的悠閒文化。

西貢沙角尾村: 臨時房屋區

沙角尾於二戰前亦有打醮活動,其十年一屆的打醮乃供奉天后,惜於戰前因曾發生衝突而停辦,後來亦因經費問題再沒舉行。 現今,沙角尾村於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正誕時,到糧船灣的天后廟進行賀誕活動,當天村民會乘船到糧船灣天后廟,請天后到沙角尾村巡遊,及於村內的土地神前祭祀,最後於村內分發豬肉,並送請天后回糧船灣。 西貢沙角尾村2023 西貢沙角尾村2023 西貢沙角尾村2023 至1928年,村中「育賢書室」創校,成為村內甚至西貢墟重要的育人之所,甚具規模。 該校由村內鄉紳韋斗樞帶頭籌辦,向移居海外的村民華僑募捐興建,韋斗樞更親自捐出部分土地建校,學校乃一座採西式建築而成的四方大樓,該校至1995年停辦,而於2014年則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至於韋斗樞亦曾多次出面調停村民與英國殖民政府之間的衝突,又協助政府收地修築大網仔路,至1960年代,他當選鄉議局特別議員,他對村貢獻猶深,至今其事跡仍廣為傳頌。 臨屋區最為人詬病的是居住環境,不單狹窄,而且衛生環境惡劣。

西貢沙角尾村

明代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的《粵大記》中,有〈廣東沿海圖〉,一直為研究早期香港地名的重要史料。 在該圖有關新界的地名中,有兩處分別名為蠔涌村和沙角尾的地名,皆位於現時新界西貢區。 然而,在〈廣東沿海圖〉中,則未見有西貢的地名,顯然,蠔涌村和沙角尾兩地的命名更早於西貢。 至於地圖上最早的「西貢」,則在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中可見,而沙、蠔二地均見於〈新〉圖。

西貢沙角尾村: 西貢 Sha Kok Mei, Tai Mong Tsai 大網仔沙角尾村屋出售-樓齡簇新, 近市方便 出售單位

比較知名的,有不少明星居住的匡湖居、新世界發展傲瀧、西貢苑等。 將軍澳地區聚集眾多私人屋苑,比較大型的有日出康城、天晉等,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由於香港歷史分區的原因,位於半島上的西貢北地區(包括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以及位於西沙路沿線的十四鄉、泥涌等地),為大埔區管轄的外飛地。 以下所列的是西貢區內將軍澳以外的社區環境,而區內大部分住宅都位於將軍澳新市鎮,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西貢市(英語:Sai Kung Town)又稱西貢墟(英語:Sai Kung Market)或西貢市中心(英語:Sai Kung Town Centre),是位於香港新界東部西貢區的小型市鎮,靠近西貢半島,面向西貢海。 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蠔涌村是西貢區內有較大型打醮活動的鄉村,其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乃聯合大埔仔、南邊圍、莫遮輋、相思灣、大藍湖、蠻窩和竹園八村進行。 蠔涌村的太平清醮已有三百年歷史,當年村民為酬謝車公顯靈,驅除瘟疫,於是在神前許下承諾,每隔十年舉辦一次。

西貢沙角尾村: 區議會議席分佈

1942年日佔香港,實行分區管治,才有西貢區的設立,當時的西貢區包括今日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西貢區鄉事委員會及坑口鄉事委員會所屬的範圍。 而早年立墟時存在的油麻莆村、灰窰下村,早已消失[20],村民改為居住多層大廈。 西貢區的大網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52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1,526人。

西貢沙角尾村

訂閱電子通訊前,請先細閱我們的「私隱政策聲明」 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西貢沙角尾村2023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清朝初期遷界時,西貢這個地域範圍曾短暫歸併入東莞縣,但不久重設新安縣,此地亦重歸新安縣官富司的管轄。 西貢沙角尾村 西貢區內的黃地峒曾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古蹟,兩漢時期,區內的滘西洲已有居民(曾出土過兩漢文物);宋時西貢有海關,佛堂門有南宋刻石。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西貢沙角尾村: 地方

例如新界環迴公路系統、西貢公路的建立,令到西貢墟來往香港市區大大方便。 而在二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據稱西貢墟亦曾受惠,曾經成為走私熱點之一[8][10]。 為興建萬宜水庫、設立火石洲、牛尾海操炮區等等,殖民地政府更搬遷水陸居民到西貢墟、對面海、白沙灣一帶居住,例如萬宜灣新村[8][11]、沙咀新村[8][12]、官門漁村、萬宜漁村[8]、滘西新村[13]等等,使西貢墟發展為西貢的市中心,直至近年才被將軍澳新市鎮所取代。 而原新界理民府之一的西貢民政事務處(中文名曾名為西貢理民府,現屬民政事務總署,但英文名Sai Kung District Office不變),曾位於西貢墟內的親民街34號西貢政府合署[14],但現已搬到位於將軍澳坑口的西貢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 而前述安置居民的萬宜灣新村、沙咀新村[8],以及將軍澳新市鎮,不少土地均是填海造地而來,大大影響西貢墟、將軍澳、坑口等地的地貌。

跟蠔涌村一樣,〈廣東沿海圖〉及《新安縣志》都有記載,足證其歷史悠久。 沙角尾得名原因已無文獻可考,據悉,大概因古時或有河溪把沙沖至該處形成沉積,形成「沙角」,而沙角尾正位於該沙角之「尾」,故得名「沙角尾」。 沙角尾本是一條圍村,以前築有圍牆,圍牆內有十多條巷,隨著人口漸多,圍牆已拆走以騰出空地建房,可幸至今仍可見部份圍牆遺址。

西貢沙角尾村: 香港志

今日西貢公眾碼頭沿街都是這些擺賣海鮮的攤檔,並且有一些海鮮菜館。 而周遭的海域亦設有養魚排,例如政府指定的麻南笏、雞籠灣、滘西、大頭洲、吊杉灣、糧船灣魚類養殖區,提供海鮮予西貢墟及其他香港魚市場。 現時仍有漁民於牛尾洲一帶潛水捕捉海膽,以供開設於西貢墟的自家海鮮菜館出售[18]。 在1960年至1963年間,香港政府曾將新界民政署屬內的南約區,分為離島與西貢兩區,但不久又重新合併。 到1969年確定在西貢區興建萬宜水庫後,才再次劃分西貢區,範圍包括由新九龍界起,至東面的清水灣半島及西貢半島南部;再加上牛尾海及糧船灣海內及附近各島嶼,初步確立現有西貢區的範圍。

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爲「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爲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涌和清水灣半島東岸。 再者西貢一帶漁農業式微,據稱西貢一帶的村民部分已於1960年代到如英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地出國謀生[20]。 然而基於來往香港市區的交通因道路發展而變得方便,吸引不少外來人口遷入,當中不少為外籍人士[21](非華裔人士)。

西貢沙角尾村: 西貢市

至於村內的車公古廟亦有四百年歷史,相傳車公為南宋武將,曾平定江南之亂,及後隨宋帝昺南下,駐守香港,車公愛民如子,深受村民尊敬,村民在他死後建廟供奉。 而蠔涌村附近的五座大山頭(落山虎、大藍湖、界咸、百花林及回頭虎),在風水學上形成「五虎下堂」之勢,煞氣極大,不利蠔涌居民,車公座鎮於此,亦有利鎮壓。 車公廟建成後,有村民認為車公胯下無坐騎,不成體統,於是集資購一白石馬,置於廟外,之後,本來豐收的蠔涌村便告連年失收,稻田禾穗凌亂不堪,風水師覺得是白馬作祟,只好把白馬拆下,埋於廟外地下,自此村裡太平,五穀豐收。

  • 由於香港歷史分區的原因,位於半島上的西貢北地區(包括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以及位於西沙路沿線的十四鄉、泥涌等地),為大埔區管轄的外飛地。
  •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 但是香港水上人並未納入新界原居民的法律定義之中,故此難以準確估計西貢墟有多少人口及其祖先,於1898年之前已經居住西貢一帶。
  • 由於西貢人口並不多,一般都是靠巴士和小巴來往,主要集中來往港鐵彩虹站、鑽石山站、坑口站、烏溪沙站,乃市區進入西貢的中轉站。
  • 該校由村內鄉紳韋斗樞帶頭籌辦,向移居海外的村民華僑募捐興建,韋斗樞更親自捐出部分土地建校,學校乃一座採西式建築而成的四方大樓,該校至1995年停辦,而於2014年則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 然而基於來往香港市區的交通因道路發展而變得方便,吸引不少外來人口遷入,當中不少為外籍人士[21](非華裔人士)。

末代港督彭定康於1995年9月28日巡視九龍灣啟祥臨屋區時,當地居民送上一隻活捉的大老鼠抗議[1]。 最後彭定康在施政報告中說要在1997年前清拆所有臨時房屋區。 香港最後一個臨屋區——西貢沙角尾臨時房屋區——已於2001年5月31日完成清拆工程[2],標誌着殘舊的臨時房屋區也完成了其歷史任務。

西貢沙角尾村: 香港樓宇目錄

及至當代,蠔涌村主要經營外銷生意,有醬油食品製造場、布廠、染廠,並有米舖、食物店、茶樓等,頗為熱鬧。 2011年,曾翠珊執導的《大藍湖》就是以蠔涌為背景的香港電影,大藍湖亦是今天蠔涌村內的鄉村。 然而,為解決劏房住戶居住環境問題,香港政府於2022年施政報告中,公佈將重設臨時房屋區,但相關項目更名為「簡約公屋」,並改為多層式發展[3]。 沙角尾是西貢墟附近的大村,建村於明代時期,該處農耕條件甚佳,亦因為近海之故,村民既有農耕亦會捕魚。

西貢沙角尾村

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 相反西貢市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的範圍,與西貢市中心選區剛好接近。 故此以西貢墟與對面海兩社區所組成的西貢市中心選區,可以用來估算西貢市的人口。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19],西貢市中心選區人口9,623人,是整個西貢區議會所有選區之中,人口最少的一個選區。 西貢沙角尾村 無論西貢墟的原居民,或是由西貢一帶被政府重新安置於西貢墟的水上人,均有不少人以捕魚為生。 因為經濟發展,西貢墟亦逐漸跟隨漁民轉型,發展成一個進食海鮮的勝地[8],供西貢本地及非本地居民享用。

西貢沙角尾村: 西貢 Sha Kok Mei, Tai Mong Tsai 大網仔沙角尾村屋出售-單邊覆式連花園, 近市方便 出售單位

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2]。 沙角尾(Sha Kok Mei)巴士站,位於新界西貢區西貢市中心大網仔路逸瓏園對出,沙角尾路路口以北,乃一對設於東、西行綫的中途站。 另外西貢亦有巴士和小巴路線通往北潭涌、黃石碼頭和海下灣等西貢鄉郊地方。 西貢市亦有兩個主要公眾碼頭,有定期和租賃的船隻,前往西貢海的多個島嶼。 由於西貢人口並不多,一般都是靠巴士和小巴來往,主要集中來往港鐵彩虹站、鑽石山站、坑口站、烏溪沙站,乃市區進入西貢的中轉站。

認識新界鄉村,就是認識新界歷史,這對了解香港的過去有莫大意義。 西貢沙角尾村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西貢沙角尾村2023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西貢沙角尾村: 香港巴士大典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市中心選區的9,623人之中,有191人報稱為白人(約2%西貢市中心人口;比全港平均值略高),而菲律賓人、印尼人則各有207及279人,雖然後兩者未知有多少為外籍家庭傭工。 而華人(統計不分籍貫)則佔90%或 8,698人[19],比全港平均值92%略低[22]。 雖然香港政府沒有公佈新界各村的原居民、居民選民數字,但西貢墟內萬宜灣新村、沙咀新村仍有舉辦原居民村代表選舉去估計,西貢墟仍有不少新界原居民居住。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逸瓏園,南山,西沙小築,大網仔,大環。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8,330,年齡中位數為 42.4歲。 位於西貢沙角尾村的藍城,屬區內較新的住宅項目,大部分單位可享山景,甚至可眺望西貢市市景,加上住客步行約10分鐘,便可到達西貢市中心、巴士及小巴站,故一直深受用家的青睞。 1850年代起,西方傳教士因為西貢地理方便,能取道大鵬灣進入昔日的寶安縣內陸,同時可以協助零散村落對抗大族,而沿山路到區內不同鄉村傳教。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