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8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公司、專線小巴及公共小巴營辦商將會在車廂內及車站張貼通告,通知乘客有關的服務安排。 市民可致電1823電話中心、瀏覽運輸署網頁或利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以獲取公共運輸服務資訊。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2023 現公布位於觀塘市中心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於2021年4月2日(星期五)上午5時30分起啟用,以代替現時位於觀塘裕民坊、同仁街及附近一帶的巴士及小巴總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當司機將巴士駛至閘外的指定位置抵站,感應器會先偵測巴士是否已經停定;第二,偵測巴士引擎運轉的聲音,確認引擎保持運作;第三,感應器會確認車長留在巴士的駕駛座位上;第四,巴士車門已經開啟。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2023 感應器只會在確認這四個情況後,才會打開登車閘門,並廣播訊息提示乘客登車。 前仁愛圍公共運輸交匯處無法應付愈益繁重的公共運輸需要,附近道路不勝負荷,不時出現巴士及小巴爭路進入裕民坊的景象。 24小時服務的公共小巴路線於通宵時段暫停使用此總站,遷至牛頭角道近通明街交界開出。 三重地區從前因淡水河河口出口最窄處的獅子頭隘口天然屏障鳥踏石,一旦大雨或颱風一來,常會造成三重地區的嚴重水災,但淹水問題在二重疏洪道等水利設施完成後逐漸被改善,居民已經脫離淹水之苦。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總站採用「人車分隔」概念 小巴總站裝設智能通風裝置

接下來,我們將盡力推展第四、五發展區的清場計劃,協助仍未肯接受市建局特別現金津貼及額外搬遷方案的違例構築物佔用人,盡快遷出,加快觀塘更新的進程。 這三條短片已上載至市建局網頁及視頻平台,每條短片亦會有專屬的二維碼,方便市民觀看及分享;我們亦已聯絡區議員、地區組織、學校和法團,協助將短片廣泛放至區內住戶,協助他們盡早掌握遷站的資訊。 此外,政府部門和巴士公司亦配合我們的推廣工作,包括在各個快將搬遷的巴士站及專線小巴站張貼印上短片二維碼的搬遷告示,方便市民下載觀看,從而加深對新交匯處的認識。

座落物華街、協和街及現裕民坊之間的第二、三發展區「凱滙」,基座設有兩層公共運輸交匯處,面積1.5萬平方米。 一樓為巴士總站,車輛出入口均位於物華街,站內提供8個鋸齒形巴士上落客區,並與商場室內空間整合,成為全港首個設有空調候車區的巴士總站[7]。 市建局擬引入創新「智能巴士站」概念,各候車區裝有屏幕顯示巴士資訊,更設有巴士靠站感應器,並連結候車區閘門開關系統(類似新加坡「巴士轉換站」(Bus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Interchange)的運作模式)。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公共設施

第2及第3發展區後來發展為住宅項目凱滙與裕民坊商場[7][3],而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則設於後者的基座[3],並於2021年4月2日上午5時半啓用,當日8條公車路線、12條專線小巴路線與9條紅色小巴路線均遷入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12]。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裕民坊商場基座,連接協和街、物華街、康寧道與裕民坊四條地區主要街道[3]。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兩層,其中上層為公車起訖站[4],車輛出入口設在物華街[5],而下層則為公共小巴與專線小巴站[4],車輛出入口設在協和街[6]。 兩部分均設通往物華街與協和街的行人出入口,而前者與後者亦分別設通往康寧道與裕民坊商場的行人出入口[5][6]。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佔地約1.67萬平方公尺[7],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轉運站[3],其公車起訖站部分呈矩形狀,中央部分設4條車坑[1][2],上下客區設於矩形四邊[3][4][8],而其小巴總站部分則呈五邊形狀,共設19條車坑[1][2]。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市集外設有一個下沉式廣場,設置了一個馬賽克藝術品和提供座位讓遊人休憩。 此外,商場獲5G網絡全面覆蓋,公眾也可透過高速Wi-Fi無綫上網服務,接收巴士訊息及瀏覽不同資訊。 商場並設有無障礙洗手間、升降機及視障人士引路徑等設施,並歡迎導盲犬進入。 新巴士總站將其候車月台改成環形設計,中間是巴士停泊處,而閘門後是乘客等候處,真正做到人車分隔,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乘客也可在冷氣區候車,不用日曬雨淋。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公共小巴

為配合都市發展需要,及洪水平原管制區管制之解除,於解除禁限建後考量都市發展,配合變更都市計畫並附帶條件以市地重劃方式辦理開發,劃設充足的公共設施用地,加上三捷二快(捷運新莊線、捷運環狀線、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線及環河快速道路、東西向快速道路)之優勢,結合二重疏洪道「疏洪生態廊道」、「疏洪生態保育區」之美麗景觀,打造水岸休憩新環境。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二重疏洪道於1979年奉行政院核定第1期防洪計劃,於1982年開始實施,並於1984年完成。 第2期防洪計劃從1985年至1987年,為加高堤防高度,使200年洪水頻率降低。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位於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第二、三發展區項目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於明日(4月2 日)啟用。 以裕民坊一帶作為終點站或中途站的8條巴士線及21條專線小巴及公共小巴路線,將遷入這個結合多項創新和智慧元素的公共運輸設施。 除了提升交匯處的規模和設施,它將連接商場內24小時行人通道多個出入口,以連繫周邊街道,便利往來市中心的居民。 至於項目內的休憩空間、商店和小販市集等民生設施,亦會在交匯處啟用後陸續投入服務,全面提升地區環境和居民生活質素,實現觀塘舊區更新帶來的社區裨益。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商場位於觀塘裕民坊,毗鄰觀塘站、觀塘商貿區、觀塘道、物華街、康寧道、協和街和裕民坊,商場上方為大型住宅凱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今啟用!全路線一覽:近30條巴士、小巴線搬入 即睇詳情|時事熱話

我在上一篇網誌提到,位於觀塘重建項目第二、三發展區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於4月2 日啟用。 屆時,原本設於裕民坊和觀塘道的8條巴士線和21條小巴線,將遷至這個新的公共運輸設施接載乘客。 巴士總站的人工智能閘門控制系統累計配合約2,000班抵站和開出的巴士,控制閘門讓數以萬計的乘客順利上落車,系統的運作大致順暢。

相對傳統以並排式佈局的有蓋巴士站,乘客須橫過行車坑道,才能到車坑旁邊排隊等候上車的情況,以及因傳統巴士站的抽風系統未必能及時抽走巴士排出的廢氣,以致車站內的環境溫度較高和積累較多污濁空氣,新巴士總站可以做到真正人車分隔,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亦讓乘客享受到在冷氣區候車的舒適體驗。 商場設有多間商店,其中近協和街一邊空間命名為「裕民里 Yue Man Lane」,邀請15個因重建計劃而搬遷的小店重新復業,該處商戶的店面兩側及鐵閘以昔日裕民坊的舊照片作為裝飾,同時為小店設計及製作招牌燈箱。 [1]租戶包括官塘傢俬、柏裕家居、富力電動五金行、麗記百貨、型目、興發熟食、永興豆漿王、香港恆香、雞仔餅大王、餃店牛雜小食等。 同層亦有多間食品商店和其他租戶,包括美心集團旗下的美心烘焙所、東海堂;中式禮餅店“皇玥”、余仁生、花膠海味專門店“尚品”、鯉魚門紹香園、新都醫務中心、譽豐中醫、善茶、滙豐銀行、快圖美、滙豐理財易中心、營火食品旗下DS Park等。 作為全港最大的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運作設計以複雜的機電系統為主,並首次應用了人工智能系統控制閘門開關,以達致「人車分隔」,提升安全度。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設計與設施

有賴各方同心合力,巴士和小巴的頭班車,能夠準時在4月2日早上5時30分在新公共運輸交匯處開出,標誌着遷站工程順利完成。 我為所有參與交接工程及新交匯處啟用的市建局同事、政府部門、交通營運商以及商場負責人員感到自豪,亦感謝他們的努力付出。 觀塘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於4月2日已正式啟用,這個全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匯聚了區內八條巴士線與21條小巴線,讓一眾乘搭巴士、小巴的市民可以無懼風雨,安心候車,亦大大紓緩了困擾裕民坊多年的交通擠塞情況。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1](英語:Yue Man Square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2])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裕民坊商場基座的轉運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轉運站,也是香港首個配備空調室內候車區的轉運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兩層,其中上層為公車總站,而下層則為公共小巴與專線小巴站,共有8條公車路線、13條專線小巴路線與9條紅色小巴路線進駐。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市區重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產物,取代原有的觀塘仁愛圍公共運輸交匯處、輔仁街小巴總站與仁信里小巴總站3個公車/小巴總站的功能,於2021年4月2日上午5時半啓用。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1](英語:Yue Man Square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2])是位於香港九龍觀塘裕民坊商場基座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也是香港首個配備空調室內候車區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交通

在推廣工作方面,我們在遷站的首階段宣傳工作,以區內居民為主要對象。 隨著復活節和清明節長假期在今日結束,明日起預計有大量來自黃大仙、九龍城甚至更遠地區的居民,乘搭巴士到觀塘上班,並以新交匯處作為上落的車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團隊在小巴總站安裝由本地企業研發的無扇葉通風裝置,它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在總站連接物華街的入口,配置十組外型像飛機翼的送風裝置,吹送高速氣流至總站內,同時亦帶動更多戶外空氣流入車站。 與傳統機械式風扇相比,它可為小巴總站吹送多4倍的鮮風,讓候車乘客更為舒適,亦提升通風系統的節能效益。 三重商工的工科大樓前面有塊大草坪,向來是學生、老師和校友喜歡的校園區塊,在地方居民強烈要求下,將會有75%面積由新北市政府交通局開挖建設共構地下停車場,預計2017年下半年進場施作,周邊將搭起圍籬區隔校園,於2019年4月完工、2019年7月正式啟用。

  • 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過田里與德厚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728人與497人[4]。
  •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轉運站,也是香港首個配備空調室內候車區的轉運站。
  • 在人工智能系統下,每道閘門已安裝具備四重偵測功能的巴士靠站感應器。
  • 地區人士一直期盼觀塘市中心藉著重建,設置一個規模更大、設施現代化的新公共運輸交匯處,服務愈益增加的人口。

地區人士一直期盼觀塘市中心藉著重建,設置一個規模更大、設施現代化的新公共運輸交匯處,服務愈益增加的人口。 於是,市建局就重建項目內重置該運輸設施,作周全的規劃和設計,並從車站佈局、候車設施及智慧元素三方面,提升設施水平及服務規格。 事實上,第二、三發展區項目基座商場有超過七成的樓面面積(即超過12萬平方呎),是用作提供便民、利民的設施,包括交匯處巴士總站的冷氣候車區、行人通道和社區活動空間;至於「裕民市集」以及商場內的「裕民里」店舖,亦代表著市建局致力保留地區特色的努力。 項目的交通顧問,將評估各條涉及遷站的巴士和小巴線所途經的地區,研究如何將推廣工作由觀塘區內擴展至區外,包括與相關區議會及社區人士合作,將資訊發佈予有關地區的居民,讓往來觀塘上班、上學以至轉車至不同目的地的市民,亦能夠了解和熟習新交匯處的運作和各巴士、小巴線的服務安排。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三重崇德里&瑞德里簡易活動中心興建計畫

新交匯處設有10個行人出入口,外與協和街、物華街、康寧道和裕民坊四條主要街道連接;內與第二、三發展區商場—YM2內二十四小時開放的行人通道匯合,便利鄰近地區的居民從不同位置進出公共運輸交匯處。 市建局已安排約40名服務大使,在交匯處啟用初期,駐守各個出入口、觀塘港鐵站及裕民坊一帶,協助指示乘客前往新交匯處。 市建局亦設立應變中心,監察交匯處的運作,及適時與各交通營運商及政府部門協調。 此外,項目團隊除了為小巴總站安裝標準的通風設備外,還與合作發展商的工程團隊一同發揮創新精神,因應交匯處依著觀塘市中心由物華街至裕民坊、從高至低而興建的地勢,研發能提升通風效果的系統,進一步加強車站內的空氣流動,讓站內的乘客及司機能有更舒適的環境。

網民對於新巴士總站反應兩極,有人表示「唔環保」、「地球先生真係多謝你」、「等睇幾百人塞喺總站等車」,也有網民給出正面評價,表示「新加坡已經用了很多年」、「有冷氣等車係真係舒服啲」等等。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三重設立「標準國際足球場」計畫

樂華專線小巴有限公司主席楊匯榮說,新小巴總站為每條小巴線劃定排隊專區,有效協助乘客有秩序地及安全地排隊候車,改善以往乘客和行人爭路的情況;此外,車站的同樓層設有洗手間讓司機和乘客使用,提供方便。 市建局亦迅速回應了他希望站內增加垃圾桶的建議,交匯處開幕當天已擺放了智能垃圾桶,方便司機及乘客使用。 新公共運輸交匯處運作了兩個多月,據初步統計,每日共有約500班巴士及2,000班小巴運作,涉及10多萬人次的乘客及市民,使用新交匯處及商場的24小時公眾通道出行,運作暢順。 新交匯處啟用標誌著觀塘舊區更新的新里程,我期望這個項目,可為每日數以十萬計的乘客、駕駛者和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適和優質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務。

至於設在地面層的小巴總站,佔地約9,000平方米,相等於原來區內各個臨時小巴站總面積的5倍。 它將21條分散在觀塘道、裕民坊、同仁街和協和街的專線小巴和紅色公共小巴線集合在一處,方便乘客在同一地方選擇合適的小巴線前往目的地。 在地面層的小巴總站,佔地約9,000平方米,相等於原本區內各個臨時小巴站總面積的5倍。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公共自行車

在此期間,共有9宗涉及閘門操作未如理想的報告,包括巴士未在指定位置停定,閘門便打開;閘門在乘客登車或落車後未能適時關上等情況。 在場的職員已立即作應變,轉用手動模式控制閘門開關,協助乘客上落,巴士服務不受影響。 汲取交匯處啟用數天的經驗,市建局團隊將在提升車站指示、深化宣傳工作及加強設施配套三方面,再作優化,進一步提升新交匯處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團隊正研究在交匯處內,加設長者友善的指示標誌及資訊板,用字體較大和顏色對比鮮明的設計,展示各條巴士和小巴車站位置和路線詳情;我們亦將邀請區內服務長者的地區組織,協助我們審視交匯處的細部設計,再作優化。 在啟用日的早上,市建局周松崗主席特意來到新交匯處視察運作,聽取市民對這個新公共運輸設施的意見和使用體驗。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2樓分為兩部分,向裕民坊一邊主要以餐廳為主,租戶包括百芳池上便當、CFK(Chopsticks Fork NKnife)、良茶隅、INN和JL菓一區;向協和街一邊為瀛木超市。 小巴總站連接物華街的入口配置十組外型像飛機翼的送風裝置,將高速氣流吹送至總站,在較為焗熱的日子,可帶動更多戶外空氣穩定流入總站,讓候車乘客更舒適。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2004年8月25日艾利颱風通過北部海面,是典型的西北颱,三重是北部地區唯一淹水的地區。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當時石門水庫和翡翠水庫洩洪,台北捷運橘線-新莊線穿越淡水河的擋水牆無法抵擋洪水[38],造成擋水牆應聲破裂,使大水淹進三重地區。 三重區與蘆洲區東西兩側〈和五股區更寮里、興珍里的東半邊的西側〉分別為淡水河與二重疏洪道包圍,形同一塊陸島。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這次大規模搬遷巴士和小巴線的安排,是區內公共運輸的一次重大優化和更新。 因此,市建局與政府部門商議後,選定4月2日復活節連同清明節長假期的第一天,作為搬遷的日子,希望在這連續數個非上班日,讓居民試用這個新運輸設施,為稍後使用新車站上班、上學作好準備。 在製作短片外,我們亦顧及區內較年長乘客的需要,故此印製了超過一萬張印上二維碼及搬線詳情的宣傳單張,於本周起陸續郵寄至市中心附近屋苑和樓宇的住戶,通知遷站的消息。 我期望這些推廣工作,可協助市民盡早掌握遷站的消息和資訊,確保在遷站當日可前往正確的地點使用公共交通服務。 雖然小巴總站未能做到「人車分隔」,但我們亦盡力提升車站設施,例如為每條小巴泊車線設置排隊專區,相對於現時在馬路旁邊的臨時小巴站,因沒有排隊專區而與行人爭路,乘客日後可以更有序候車,亦不用受日曬雨淋之苦;而站內亦設有站頭更亭,同樓層亦有洗手間,便利乘客和小巴司機使用。

三重區在以往是著名的戲院與唱片音樂發展繁榮處之一,在1960至1980年代,唱片業的蕈集以及流行音樂的開發,連帶使得鄰近的學校學童獲得耳濡目染的機會。 尤其是幾乎被唱片廠包圍的三重國小,先後孕育了林英美、黃香蓮、江蕙、鳳飛飛、鄧麗君、江淑娜、田路路、夏心、藍心湄等知名影歌星。 氣質非凡的林青霞則出自三光國小,她和司馬玉嬌、陳淑芳、井莉,以及台灣第一位女導演陳文敏和後來的王小棣導演等,也都是金陵女中的校友。 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書展(夜市)期間行走 ,途經紅磡海底隧道、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彩虹邨、牛頭角等地方。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總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兩層,其中上層為巴士總站,而下層則為公共小巴與專線小巴站,共有8條巴士路線、13條專線小巴路線與9條紅色小巴路線進駐。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為市區重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產物,取代原有的觀塘仁愛圍公共運輸交匯處、輔仁街小巴總站與仁信里小巴總站3個巴士/小巴總站的功能,於2021年4月2日上午5時半啓用。 巴士和小巴線搬遷後,舊車站設施將完成歷史使命,在關閉後陸續清拆,以配合第四、五發展區的重建計劃。 重建所釋出的空間,會用作擴闊將保留的裕民坊休憩公園,為公眾提供更多和更優質的綠化空間;至於同仁街車站所在的第四區地盤,亦會興建一個架空平台,將重建項目內的行人通道延伸至港鐵站,完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提升地區行人網絡的裨益。 回看重建前,觀塘市中心的首個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於仁愛圍,在1971年啟用。 隨著遷入市中心的居民增多,這裏逐漸成為當時市區其中一個乘客量最多的公共車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三重區

另外,市建局正籌備一個流動應用程式,載入巴士到站及離站的提示功能,用戶在抵達商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後,只要透過應用程式設定所選乘的巴士線,並按下提示功能,便可接收該巴士線預計到站或駛離總站時間的提示訊息,讓用戶充分掌握前往候車區預備登車所需的時間,既省時、又方便。 這個應用程式仍在研發階段,我們期望在今年年底推出,並加入到裕民坊商場專用的流動應用程式中。 裕民坊商場啟用後,將獲5G流動網絡全面覆蓋,屆時,商場使用者將可透過這高速Wi-Fi無綫上網服務,接收巴士訊息及瀏覽不同資訊。 新交匯處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將是全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 除了規模最大,這裏的乘車設施還結合多項創新和智慧元素,包括在巴士總站設置首個應用「人車分隔」概念的冷氣候車區,以及在小巴總站裝設智能通風裝置以加強鮮風等,為每日數以萬計乘搭巴士和小巴的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適和優質的乘車及出行體驗。

故此,我特別提醒同事,必須就各條巴士及小巴線的搬遷安排,擬訂一套全面的推廣策略,以「乘客為本」的宗旨,用簡單易明的方式介紹各項遷站的詳細資料,並廣泛傳播至區內住戶。 此外,我們亦回應小巴業界希望在小巴站內提供充電裝置的意見,在小巴總站內預留了3個已接駁電力供應的位置,以便日後安裝電動公共小巴快速充電設施。 若充電服務的審批和籌備工作順利,在交匯處運作及相關設施開始運作後,裕民坊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有可能成為全港首個提供電動公共小巴服務的車站。 市建局和物業管理公司也安排了服務大使,在交匯處各出入口、舊巴士站及小巴站、港鐵觀塘站及裕民坊一帶,派發單張及指示乘客前往新的交匯處乘車。 因應不少長者反映交匯處內指示不足或字體太細小,市建局亦已即時跟進,增加在交匯處內外的指示牌,除加大字體,亦使用顏色對比鮮明的設計,令乘客對新的乘車資訊一目了然。 觀塘(仁愛圍)公共運輸交匯處(英語:Yan Oi Court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 Kwun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Tong)是香港觀塘區一個已停用的臨時巴士總站,曾為七條巴士路線及四條小巴線的總站,位於觀塘仁愛圍旁,鄰近裕民坊休憩處。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