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10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自50年代人口膨脹,本港缺乏用地作辦公室,以及提供停車場等社區設施。 他指,現代主義風格的停車場大廈,柱樑框架結構正好靈活運用,「它可以是一個停車場,添加間隔又可變成底層的圖書館,頂層用作辦公室又得。林士街停車場天台當時是一個直升機坪,地下是一個電力站,五花八門」。 袁亦批評政府未清楚交代算命街攤檔小販的安置工作,形容當局在規劃社區上「只做硬件(拆樓),軟件(保育)卻欠奉」。 他擔心依附大廈而生的算命街文化會隨大廈被拆卸而消失,「拆樓係好短時間,但建立文化卻要花上幾十年!」即使日後攤檔遷移別處繼續經營,亦難復當年興旺,影響本港旅遊配套。 位於油麻地上海街二百五十號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早於一九五七年啟用,與全港最早期公眾停車場,如中環天星碼頭停車場等同期。 油麻地停車場經擴建後提供七百七十個私家車泊位和七十六個電單車泊位。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惟選址太僻,袁智仁直言政府發展中九龍幹線原意是紓緩九龍中部交通擠塞情況,但拆走油麻地停車場卻會造成市中心車位銳減,容易誘發違泊問題。 油尖旺區議員朱子洛說,油麻地停車場停用對當區影響甚大,據知日後大廈有望重建為全新聯用設施大樓,建議政府在大樓設一定數量泊車位,回應需求。 因應工程,政府早於2018年公布需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並物色了一幅位於佐敦道、連翔道交界的地方作為臨時停車場,預計可提供700個私家車泊車位。 1966年,當時的立法局議員稱政府曾擬計劃在油麻地興建停車場,後被擱置。 北面停車場於1970年10月13日啟用,提供420個泊車位,並為當時市政局解決全港泊車問題的長遠計劃之一。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明年1月1日起停用

同時,在1923年落成並已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前油麻地警署亦會原址保留。 他表示,中九龍幹線包括甘肅街地底一段長約400米的隧道,挖掘工作會影響一段加士居道天橋的地基,因此須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以重置該段加士居道天橋。 由於平均每日有5萬多架次的車輛駛過天橋,為了減少對市民造成不便,大廈拆卸期間,天橋會維持開放行車,他形容工作極具挑戰性。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2023 運輸署其後建議分別於吳松街近北海街、以及北海街近香港逸東酒店設置6個及4個路旁泊車位,並就建議向當區區議員諮詢。

據了解,工程於本周將會開始進行爆破,何富榮亦擔心位於停車場大廈附近的平安大樓、駿發大廈會否有沉降問題,「平安大樓近到咁,入面嘅住戶亦需要長期忍受工程產生嘅噪音」。 至於有不少市民憂慮,停車場大樓對出的占卜街會否成為絕響,何富榮則表示,根據工程公司提供的文件資料,算命檔主只需要將攤檔搬遷到約數十米的位置旁,應影響不大,「工程公司代表話保證他們日日都開到工」。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因應中九龍幹線工程,位於上海街250號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下月起將逐步停用,並計劃於明年1月拆卸。 由於停車場大廈的「捐山窿」設計富有特色,消息傳出後,吸引更多市民前來拍照留念。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交通災難】司法覆核禍害 六號幹線拖延20年 九龍區塞車死結更緊

在加士居道改道路段的東行線率先啟用後,原有穿過大廈的路段將連同大廈其餘部分,在第二階段拆卸,隨後再興建改道天橋的西行線。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原址前身部份屬1919年開業的廣智戲院,為九龍區首家戲院,營運至1968年結業,當時相鄰為平安戲院(現平安大樓),而彌敦道一街之隔有普慶戲院(逸東酒店現址)。 至於其餘用地,原來則為76座舊式住宅樓宇,因興建停車場亦被收回及拆卸,所有居民獲安排遷入同期落成的牛頭角下邨。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2023 而位於內街的炮台街亦有多輛大型貨車經過,預料亦會引發大塞車及人車爭路問題。

  • 由於附近高樓林立,地底又佈滿地下公共設施管線(如水管、電纜等),建造空間非常狹窄。
  • 簡約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反映當時殖民時期政治局勢、經濟狀況和社會風氣。
  • 所以說,今天「天橋穿大廈」的景觀並非甚麼獨特設計,只是凸顯了香港人的變通能力有多高而已。
  • 早前路政署宣布,因應中九龍幹線建造工程,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將在今年11月起分期封閉,並擬定於明年拆卸,即是那個車子穿越建築的都市奇景將會消失。
  • 陳帆在網誌表示,中九龍幹線包括甘肅街地底一段長約400米的隧道,挖掘工作會影響一段加士居道天橋的地基,因此須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以重置該段加士居道天橋。

它雖然只是一個停車場,但因為被一條行車天橋貫穿通過而聞名,成為香港其中一幢標誌性建築物。 天橋之所以貫穿大廈,並非精心設計,而是當年「見步行步」的結果,卻正好凸顯出香港人的變通能力。 除了失去一個都市奇觀外,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更會造成區內車位嚴重不足問題。 油尖旺區議員何富榮指,政府雖在區內覓地增加車位,惟遠遠未能填補原本的770個車位,「位於九龍站附近嘅海庭道停車場將可提供300個車位,當局亦打算喺渡華路興建一個地下停車場,料可提供150個車位,但加起嚟都係供不應求」。 加上兩個新停車場與油麻地停車場相距甚遠,分別相距1.1公里及1.4公里,對本來油麻地停車場的租戶來說非常不便。 要在鬧市中進行大型拆卸及設施重置工程,同時在地底建造隧道,並且盡量不影響油麻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維持原有的社區生活配套,對工程團隊來說是個極為艱巨的任務。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先北後南 無礙繼續行車

黎指,難以評論有關變化,到底是停車場配合周遭社區,也有可能是社區改變建築物本身,就如停車場曾發現刀槍,一幢實用建築也變成「有故事」。 「我細個搭車經過,成日會覺得好興奮,因為好似突然穿過咗一條隧道,燈光好似好科幻咁。」他說,「偷一個窿」予天橋的建築罕見,停車場又座落在油麻地旺區,叫大眾印象鮮明深刻。 袁又指,雖然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年曾稱為現代主義建築研究,但至今仍只聞樓梯響。 他促請當局「做快啲、做多啲」,盡快為油麻地停車場等現代主義建築物評級保育。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今日(22日)上午11時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本地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將再分兩期派發總額5,000元的消費券,首期料於4月開始發放。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這個停車場為人津津樂道的獨有景象---「汽車捐山窿」, 將會成為大家的回憶。 黎形容喧鬧的廟街之中,有個圖書館「好過癮」,與附近環境形成強烈對比「幽默好玩」。 一幢停車場因為「穿個窿」不再平凡,錯綜複雜的林林種種,在這50年間鑽進規矩的大廈,共冶一爐。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2023 在網上搜尋「油麻地停車場」時,彈出的既有嚇人鬼故,也有黑道江湖事跡。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具挑戰性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於1957年啟用,地面和閣樓是政府辦事處和油麻地公共圖書館,中間8層共提供770個私家車泊位和76個電單車泊位,現時日間及夜間使用率分別約80%及40%。 陳帆今日於網誌中表示,為解決九龍中部東西行的交通擠塞情況,路政署於2017年年底動工興建中九龍幹線,而現時正處於工程最具挑戰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隨著油麻地停車場大廈自3月底開始拆卸,「汽車捐山窿」獨有景象將會成為大家的回憶。 油麻地停車場目前時租收費為每小時19元,較同區停車場最多平約20%,故不乏捧場客。 以全場770個車位計算,日、夜間停泊車數目為616及308架,故預計11月起停車場局部封閉之後,將會經常出現爆滿情況;明年一月停車場全面停用後,區內交通問題將日趨嚴重。 鬧市之中,一道紅光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燃亮油麻地,為廟街這個傳統市集,周而復始的帶來生氣。

另外,工程團隊會先拆卸停車場大廈7樓至12樓及北面大樓,騰出空間興建一段新天橋,在現有交通改道至新天橋後,隨即展開第二階段工作,拆卸餘下的停車場大廈南面大樓和長約300米的一段現有加士居道天橋,完成天橋重置工作。 運輸署表示已初步物色了一幅位於佐敦道及連翔道交界的土地作為臨時停車場,即原佐敦(渡華路)巴士總站舊址。。 )為香港一座已經關閉的公眾停車場,位於九龍油麻地上海街250號,於1970年10月13日啟用,1972年9月宣布擴建,分兩階段完成,停車場曾設有770個公眾停車位;但配合政府進行中九龍幹線工程,於2021年拆卸。 2020年11月開始,到訪油尖旺區的車主可能要另覓地點泊車 —— 為了配合中九龍幹線發展項目,油麻地停車場將於今年尾逐步停用,並於2021年開始拆卸。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油麻地「穿窿」停車場將拆卸 現代主義建築意外成為地標

被稱為「會食車嘅建築物」油麻地政府停車場,集圖書館、政府辦公室、垃圾站、行車天橋於一身,設計反映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初期的狀況。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Now新聞台】有五十年歷史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被加士居道天橋貫穿,是市區一個獨特地標,大廈將在明年初拆卸,到時社區的面貌將會有重大改變。 而西九龍走廊西行線的欽州街出口(第二期落成時的北行出口)曾經通往深水埗,服務深水埗碼頭和南昌邨一帶,於1998年封閉以興建富昌邨,但富昌邨興建後出口天橋被廢棄,東行線(第二期落成時的南行入口)則可以經通州街進入西九龍走廊前往旺角。 第一期建於1977年,是1.3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天橋(加士居道天橋),穿越油麻地停車場大廈,連接加士居道和渡船街,中間只以反光柱分隔,為香港最擠塞的公路之一,往往從早上至晚上時間都出現擠塞。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拆卸

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現時正處於工程最具挑戰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清拆油麻地停車場大廈。 習慣把車輛停泊在該停車場的車主連先生表示,自己經常會到油麻地停車場泊車,若該停車場在日後關閉,自己只有泊在街上或是改用私人停車場。 另有車主表示,停車場拆卸後只可以選用附近的私人停車場泊車,不方便之餘價錢亦會較貴,希望政府考慮在原址興建多層停車場以便利當區的居民。 黎雋維認為,港英政府興建這種多用途設施不免帶有政治目的,以維持殖民地的社會穩定,但的確對基層生活「把脈係準確少少」。 如今政府發展社區時無法取得平衡,沒有長遠規劃,僵化地依賴商業大廈和商場補償車位數目,忽略社會集體回憶和保育活化的聲音,施政進退失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