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常康樓6大著數2023!內含常康樓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常康樓

最終「乙區」的第9-12座於1998年5月31日永久封閉(原訂為1997年11月30日)[2],同年底完成清拆,原址於2000年展開地基工程,但因為工程展開後發現地底岩石存有問題,需要額外加固地基。 常康樓2023 其後重建成為常逸樓、常滿樓及常悅樓,名為「牛頭角上邨第一期」。 並於2002年夏季開始入伙,讓「甲區」餘下未獲搬遷的住戶優先選擇。

常康樓

此外,為增加居民的歸屬感,房署於2003年起便透過各大小工作坊及簡介會,讓居民參與上邨的規劃。 房署建築師王國興指,透過工作坊與居民共同商討後,提出以茶餐廳為藍本設計文物展示區,並從下邨收集到的三個貨櫃舊物中,選出部分擺放於展示區,當中包括雕花鐵閘、招牌及傢俬等(其後得寶花園商場牛下新城亦採用同類概念)。 重建前的牛頭角上邨為前政府廉租屋邨,原稱牛頭角政府廉租屋邨,共有九座政府廉租屋大廈,分別於1967年至1968年間興建。 屋邨的原址是一座採石山,1961年開始平整土地建廈[1]。 1973年,為配合房屋委員會成立,而改稱為牛頭角上邨;而當時位於該邨隔鄰的「牛頭角新區(徙置區)」則改稱為牛頭角下邨。 康和二型屬長型設計,數目較少,層數為26-32層,每層設有6個單位。

常康樓: 香港大廈搜尋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4]。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長康邨屬於青衣發展藍圖中最早一批興建的公共屋邨,荃灣以至葵青區早年作為工廠區重地,及後增加發展公共屋邨等住宅建設,青衣這個海岸旁的小島亦隨著青衣大橋於七四年相繼落成而加速發展。 長康邨與其後落成的啟業邨採用相同的綜合式大樓規劃,大樓包括地下的街市及頂層的有蓋運動場,亦為香港小數設有有藍球場的公共屋邨之一。 常康樓 大樓上蓋以幾何式鐵枝建築建成,以大型天窗採光,與啟業運動場一樣給予一種鐵籠球場的獨特香港城市味道。 康和型大廈是結合和諧式及新十字型改良而成的設計[3],當中晾衣架的位置設於客廳的窗戶,有別於前述兩者的同期設計,但是單位設計亦以普遍私人樓宇單位的長走廊設計作借鑒,因此實用率較其它大廈設計為低,僅有約65%實用率。

包括有一部匯豐銀行自助櫃員機、美心MX快餐、7-11便利店、西藥房、牛頭角街坊福利會、西醫診所和佔地約608平方米的U購超級市場,供應居民日常所需。 此外,商場內並設有循道衛理牛頭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新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屋。 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表示,大廈佈局是透過微氣候分析地盤日照和風向來決定,6座大廈分成兩組排列興建,分別享受山景和海景,並留下通風廊加強通風。 值得一提的,上述特別新和諧大廈設計亦曾擬於何文田邨重建項目中應用,但因孫九招而作罷。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常康樓: 牛頭角上邨11座17樓碎屍案

另一個說法是當年第6-8座的選址後來改為山坡上兩所小學的校舍。 常康樓2023 常康樓2023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九龍城區的何文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06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9,865人。 主要街道包括佛光街(何文田段)、太子道西(何文田段)、亞皆老街(何文田段)、窩打老道(何文田段)、界限街(何文田段)、公主道(何文田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皓畋,俊民苑,半山壹號,冠德苑,ONE HOMANTIN。

  • 反而2014年12月起所推出的新居屋之上,除興建時已安裝窗花及熱水爐外,則沒有其他設施。
  • 牛頭角上邨(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巴士站,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牛頭角道189號牛頭角上邨商場外,毗鄰牛頭角上邨常泰樓及常康樓,近安德道路口,屬東行(往觀塘市中心方向)[1]中途站。
  • 牛頭角上邨商場為單層式建築、座落於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地下、牛頭角道與安德道交界,已於2009年7月底落成,同年9月正式啟用。
  • 九龍城區的何文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06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9,865人。
  • 並於2002年夏季開始入伙,讓「甲區」餘下未獲搬遷的住戶優先選擇。
  • 另一個說法是當年第6-8座的選址後來改為山坡上兩所小學的校舍。
  •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康和型大廈分為3款,分別是康和一型、康和二型及單向設計康和型。 在設計初期,康和型是為了取代新十字型大廈[4];但在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面世後,基於其設計可更為善用發展潛力,部份原擬採用康和型大廈的屋苑,最終決定改為興建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5]。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常康樓: 牛頭角上邨常康樓附近配套設施

而「甲區」的所有住戶在2002年10月31日遷出後,舊第1至5座則於2003年年底完成清拆,地基工程於2006年展開,共有6幢大樓,高40層,接收牛頭角下邨(二區)的拆建戶。 新居已於2009年6月起陸續入伙,興建上邨的預算成本約13億元(以當時造價計算)。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由於劣評如潮關係,2001年後期或以後落成的均沒有隨附窗花。 政府宿舍的康和型大廈則裝設另一款跟和諧式相近的H字窗花,並鋪設柚木地板,同時附送少量電器。 而單位內部交樓標準亦尚算完善,如房間有間隔,廚房、浴室均附設組合櫃等。

常康樓

反而2014年12月起所推出的新居屋之上,除興建時已安裝窗花及熱水爐外,則沒有其他設施。 此類大廈每個標準層設有6個單位,中央的兩個單位為3房,其餘為2房。 康和型大廈(英語:Concord Block)[1]是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的大廈設計,於1994年開始起草[2],1995年正式發表[3],於1999年至2005年間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部份公共屋邨及政府宿舍(原本為無發售居者有其屋屋苑)中採用。 房屋署也因應居民的意見,稍為改動了上邨的設計,例如將原本以扶手電梯連接地下至平台,改為以升降機代替,並將通向各座住宅的斜路改為平路,方便長者及傷殘人士出入。 至於原本偏離大廈出入口的座椅,亦重新放置於各大廈出入口附近,方便長者聚集休憩。

常康樓: 商場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售盤叫價由HK$2,300萬元至HK$2,300萬元,平均呎價為HK$15,052元。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常康樓

康和型大廈設計採用構件式組合,使標準型大廈更具靈活性。 並配搭不同單位設計的構件,可以型成不同的大廈外型,既確保單位和物料統一。 此外康和型大廈的間隔亦得以善,單位内的睡房及浴室與客廳和廚房互相分隔,所有的客廳和廚房尺寸比例合度;同時有充足的空間及牆位放置傢俬,排水位及晾衣架均設於天井位置,而曬涼的地方與排油煙的位置分隔;預製外牆包括窗台在內[8]。 康和型大廈共有3款設計,每層的單位數目只有6-8個,其單位主要是以2房及3房單位;其設計、設備和裝修的質素與私人發展商的樓宇較接近,此外於大堂設有燈飾和空調設備[3]。 常康園(Everwell Garden)位於香港何文田常康街1號,於 年 7 月 入伙。

常康樓: 設計資訊

其後政府希望把輪候公屋時間縮減至三年,所以把逸東邨、富泰邨及天恆邨的康和一型樓宇(全屬原擬推出的居屋第23期乙),改作公屋出租。 其後,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無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興建中或未發售的屋苑將會改作其他用途,或保留至2007年至2014年間出售。 但康和型樓宇的設計原本是居者有其屋屋苑獨有的,相較於同樣是居屋屬有的新十字型,其單位的面積較大,如全部改為公屋單位出租,單位的編配上較難,加上從第23期乙居屋轉作公屋的經驗,可見居民難以負擔租金。 所以於2002年11月或以後仍沒有發售的康和型屋苑及樓宇,都只會被改為政府宿舍或維持作居屋(而東濤苑暉濤、映濤閣最初擬改作房協屋邨或低星級賓館,最後恢復作居屋)出售。 牛頭角上邨商場為單層式建築、座落於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地下、牛頭角道與安德道交界,已於2009年7月底落成,同年9月正式啟用。 常康樓2023 該商場一共有6個舖位,提供總商用面積約1,100平方米。

大多數康和二型大廈屬於只提供兩房單位的康和二型第二款,僅元朗鳳庭苑及高翔苑有同時提供兩房及三房單位的康和二型第一款大廈。 另外,多數此型大廈(和明苑、鳳庭苑及高翔苑(政府宿舍)等)採用「雙子星」設計,其中後者是香港唯一將康和一及二型大廈併為一組「雙子星」大廈的例子。 當中錦泰苑的單向康和型屬特殊設計性質,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為此項目設計(及後,同一公司設計的私人屋苑-環宇海灣設計亦參考了上述樓宇),全為兩房設計,而升降機亦只有三台(其中一台為可通往所有樓層的消防升降機)。 而後期落成的東濤苑、愉翠苑及鯉安苑的則採用房屋署統型設計,除了開始提供三房單位外,更將升降機數目增至四台(但不再設有通往全部樓層的升降機),而各層電梯大堂後方亦改為設有通風窗。

常康樓: 入伙日期

另外,為了方便傷健人士與長者,各住宅樓層的公共走廊都加設了扶手[3]。 常康樓 而在2000年,房委會曾經打算在當時仍在興建、採用康和型設計的葵蓉苑,試行「自選交樓標準」計劃,容許準業主選擇由房委會承建商負責單位基本裝修。 然而,由於居屋第23期乙在推出前已被腰斬,有關計劃最後告吹[9]。

常康樓

此站鄰近牛頭角上邨商場、牛頭角上邨中央廣場(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牛頭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常富樓、常泰樓、常康樓、常榮樓,以及牛頭角市政大廈、牛頭角政府合署、牛頭角下邨貴輝樓等。 牛頭角上邨重建並重新入伙後,站名於2011年5月一度易名為「牛頭角上邨常泰樓」(Sheung Tai House, 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最後於同年復用現稱。 牛頭角上邨(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巴士站,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牛頭角道189號牛頭角上邨商場外,毗鄰牛頭角上邨常泰樓及常康樓,近安德道路口,屬東行(往觀塘市中心方向)[1]中途站。 由於當時第6-8座的原興建選址是在現花園大廈喜鵲樓一帶或者是牛下一區,可能後來那些地批了給房協又或者興建了徙置區,政府沒有興建第6-8座。

常康樓: 牛頭角上邨常康樓附近的大廈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1,120,年齡中位數為 46.6歲。 除了上蓋提供全天候活動功能,遊樂場更鋪設了膠粒地面加上籃網,晚上燈光亦十分充足。 常康樓2023 而跟據當地波友提供資料,無獨有偶邨內竟然一共設有兩個有蓋球場,青衣區波友一定再無藉口因為落雨而放低籃球。 最後一個發售康和式屋苑的是天頌苑一期(剩餘單位),已於2013至2014年期間全數售出[7][6];而最後一個以全新狀態出售的康和式屋苑為東濤苑(暉濤閣及映濤閣),亦在 年間全數售出。 牛頭角上邨有兩個停車場,牛頭角上邨一期室內停車場由領展擁有和管理,車位數目171個,提供時租、12小時泊、「隨意泊」和月租服務,車輛可由安德道或安善道進出。 另一個停車場則接近常康樓和常榮樓,出入口位於安德道,內有少位露天車位,允許免費15分鐘上落客。

  •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 1973年,為配合房屋委員會成立,而改稱為牛頭角上邨;而當時位於該邨隔鄰的「牛頭角新區(徙置區)」則改稱為牛頭角下邨。
  • 長康邨屬於青衣發展藍圖中最早一批興建的公共屋邨,荃灣以至葵青區早年作為工廠區重地,及後增加發展公共屋邨等住宅建設,青衣這個海岸旁的小島亦隨著青衣大橋於七四年相繼落成而加速發展。
  • 康和型大廈分為3款,分別是康和一型、康和二型及單向設計康和型。
  • 其後重建成為常逸樓、常滿樓及常悅樓,名為「牛頭角上邨第一期」。

康和一型呈十字型,興建的數目最多,除青宏苑36層及葵蓉苑32層外,其餘均為40層。 部份為全3房設計(第二款,除鯉安苑外只建於新建居屋項目),部份為兩翼3房,兩翼2房(第一款)。 大樓內設4部升降機(兩部停26-40樓,另外兩部停1-25樓)和2道緊急走火樓梯。 因應近年屏風樓問題,加上原訂興建康和型大廈(由10座康和一型第一款,以及1座康和二型第二款大廈組成)的計劃受孫九招影響而腰斬,牛頭角上邨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工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