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15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此計劃在2012年10月諮詢立法會前,不少政黨和立法會議員,如人民力量陳偉業要求取消方案中的資產申報,而社民連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2012年10月,政府公布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細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不同於高齡津貼。 其設立為加強支援(1)香港65歲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民生政策新措施的記者會上表示,49,000名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可在建議落實後,每月額外領取910元;而資產不多於50萬元的長者則可在不動用儲蓄的情況下,領取每月3,585元長者生活津貼。
  • 孫玉菡以書面回覆議員問題時表示,在去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預計約有5.4萬名合併前領取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受惠於此項措施。
  • 他指申報程序繁複,長者難以理解,「如股票等資產,價值有波幅,若未留意已升值,隨時漏報。且有不少灰色地帶,如老伴的金器、玉器等遺物,長者不會拿去賣,應否列入資產?」林建議,若存疑最穩妥是到社會保障辦事處找職員代填。
  • 在2019年,長生津讓15.4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2個百分點,減貧效果稍為提升。
  • 惟本報近日接獲長者求助,稱過去僅領毋須申報資產的高齡津貼(生果金),亦收到綠色信,令她擔心若不回信,會被視作瞞報資產;但面對煩瑣申報項目卻無從入手。
  • 孫玉菡解釋,2021及2022兩個年度的個案覆檢進度,因疫情關係受阻,社署會於本年繼續為餘下的122,767宗個案進行覆檢。

資產不多於374,000元的單身長者和568,000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長者生活津貼。 政府稍後會研究向所有計劃的合資格銀齡人士和長者發出個人化八達通卡,兼備社會福利署長者卡功能,實行一卡多用途。 他指申報程序繁複,長者難以理解,「如股票等資產,價值有波幅,若未留意已升值,隨時漏報。且有不少灰色地帶,如老伴的金器、玉器等遺物,長者不會拿去賣,應否列入資產?」林建議,若存疑最穩妥是到社會保障辦事處找職員代填。 他又推測,領生果金者收到綠色信,或因過去申領其他資助時,曾申報資產。 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上限高額津貼將劃一放寬至374,000元,而長者夫婦上限則劃一放寬至568,000元。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及在安老按揭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並不屬於工資,但未動用的款項,如累積為儲蓄或現金,則會被視作為「資產」計算。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長者生活津貼的最新消息

現屆政府就有關制度先後進行兩次主要的調整,讓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及所得津貼更多(見上圖)。 由於受惠家庭不一定是在貧窮線以下,政府於2018年4月將低津易名為職津。 他又表示社署自2019年起為長者生活津貼個案進行定期覆檢,以六年為一個覆檢周期,社署會在每個覆檢周期內就所有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進行一次全面覆檢及一次郵遞覆檢。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此項津貼計劃於2013年4月開始發放,津貼金額則追溯至2012年12月。 另外,在2020年1月1日起推出廣東及福建計劃,方便分別長期居住在廣東省及福建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亦可受惠於相等於香港的福利。 當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年金計劃時,政府便調整領取長生津資格,讓長生津與公共年金可以作出配合,加強長者的退休保障,詳細的討論可見於2018年5月6日的網誌。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長者生活津貼

[29]香港特區政府強調,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目的不為「敬老」,而是「扶貧」[30]。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2023 以2019年6月底時有54.7萬人領取長生津作參考,領取長生津從而脫貧的人數只有15.4萬人,主要原因是單靠長生津金額本身10不足以脫貧,上述脫貧的數字中,是要住戶有其他收入,加上長生津收入才高於貧窮線。 現屆政府調整長生津的領取條件,配合公共年金的推行,有助未來讓更多長者可以脫貧。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2023 特區政府於2012年底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1,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便是訂立官方貧窮線,協助分析本港貧窮情況的形態,制定扶貧政策及檢視其成效。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扶貧委員會於2013年9月公布2012年的貧窮線,就貧窮人口作出分析。 2012年,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300,300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即143,500戶,共493,200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2。

2013年2月底,社會福利署率先向29萬名正在領取高齡津貼及通過入息資產申報的長者發出自動過戶通知書。 如果長者仍然合符入息資產限額,則毋須回覆及申請,長者可以自動於同年4月5日開始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6]。 此外,獲得社會福利署一次過過戶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齡津貼差額,即合共6,640港元[27]。 同年4月2日開始,社會福利署接受長者生活津貼第三階段的新申請,合符資格的長者可以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28]。 2019年施政報告附篇公布一系列綜援計劃的改善措施,包括將每月最高豁免計算入息限額由2,500元增加至4,000元,將多項補助金和特別津貼擴展至合資格非長者健全受助人及按住戶人數把租金津貼的最高金額增加約3%至27%不等。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 公共福利金計劃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及處理長者退休保障不足的問題3。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未有領取任何津貼的申請人,可以親自,或者由親友代其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者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者郵遞方式提出長者生活津貼,亦可以經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現時普通長生津、以及高額長生津的每月津貼額,分別為 2,920 元和 3,915 元;9 月 1 日合併後,所有獲發長生津的長者都會獲得每月 3,915 元。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1][2]長者生活津貼對象為香港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長者,申領人需要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當時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 [3]現時領取高齡津貼(包括廣東及福建計劃)的70歲或以上長者即使超出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仍然可以繼續領取每月HK$1,515的高齡津貼。 【on.cc東網專訊】社會福利署去年9月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普通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高額津貼),以發放劃一的長者生活津貼金額。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2023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今日(14日)向勞工及福利局就相關受惠人數,每年財政開支以至覆檢宗數等情況提出書面質詢。 數據顯示過去3個財政年度相關開支每年遞升,由2020/21年的277億港元,上升至2022/23年的逾327億港元,亦因過去疫情關係,社署覆檢個案數目大跌,最新財政年度僅83人未能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個案數目。 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或長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作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過渡期設立的一項福利金,支援生活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高額長生津 暗藏申報「陷阱」?

普通津貼及高額津貼分別為每月2,920港元及3,915港元,約5萬名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將在合併措施實施後每月額外獲發995港元。 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上限將由現時高額津貼的16.3萬港元,劃一放寬至37.4萬港元,而長者夫婦上限則由現時高額津貼的24.7萬港元,劃一放寬至56.8萬港元。 經合併後資產不多於37.4萬港元元的單身長者和56.8萬港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港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公共年金的概念在微觀上可以改善退休長者的生活質素,宏觀上有助維持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由於不少長者在退休時有一筆的退休金(如強積金),但由於不知是否足以應付長年退休生活,不少會節衣縮食;在人口高齡化,退休人士所佔比例上升,上述節衣縮食的集體行為,在宏觀上便會對整體消費力做成壓力。 在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便提出要研發金融產品,讓長者善用資產,以增加退休後投資收入的穩定性。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其住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另外,申請人可在本網頁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詳情請參閱「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指引」)。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長者生活津貼2022|申請資格+資產審查+9.1起合併普通高額津貼每月多領$995

從每一年數字的變化中,最明顯的是這些雖然被界定為貧窮長者,比例上越來越多是有領取長生津。 換言之,雖然單是領取長生津,在統計上仍未脫離收入貧窮,但不少都認為自己沒有經濟需要。 6由於當年7月的申領月份才實施新津貼水平,以現金流計算,當年的全年開支只計及由8月開始派發經調整後的職津水平,而未足以反映調整津貼金額之後全年開支總額的影響。 綜援作為一個安全網,是幫助那些未能單靠自己的能力賺取足夠收入的家庭,得以滿足其在香港基本的生活需要。 我們在任何適當的場合,都會強調這個制度是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基本法》第36條),更不應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

到2017年,長生津讓14.2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0個百分點。 不過自2021至2022年度起因疫情原因,令完成的個案數目降至15萬宗,至2022至2023年度更跌至僅五萬宗。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2023 孫玉菡稱社署會於本年度繼續為餘下的約12.2萬個個案進行個案覆檢。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正式實施

不過,我們留意到在過往的調查,如在2018年的調查中,居於沒有領取綜援住戶而被界定為貧窮的長者,有80.6%表示沒有經濟需要12。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這或反映貧窮線是由於只考慮收入,便會將那些可能是有資產但沒有穩定收入的長者界定為貧窮。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2023 公共年金的設立,目標之一便是協助退休長者將部分資產轉變成穩定的收入。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至於不符入息及資產限額的個案數,過去四個年度分別有1663宗、2088宗、703宗及83宗。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2023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只有一項作為香港主要居所的住宅物業可獲豁免,其他由申請人或其配偶分別或共同擁有的物業,均視作「非自住物業」,須納入「資產」計算。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轉移: 長者生活津貼|掌握津貼金額、入息資產門檻、申請資格、方法、注意事項

兩元乘車優惠計劃方面,林鄭月娥指,計劃自2012年推出以來,深受長者歡迎,政府建議將合資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預計約60萬名60至64歲銀齡人士受惠。 低津/職津的成立及持續改善,便是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15,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 由於部分領取職津住戶的原收入已高於貧窮線,所以職津除了扶貧外,同時有助防貧,減低收入不均。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成立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於2018年年中推出公共年金13計劃。 由於公共年金的概念對一般巿民來說較為陌生,我於2018年4月29日的網誌中,試圖減低不少人對公共年金的誤解。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申請人有購買保險(包括人壽、醫療及危疾等),保險的現金價值都可以獲豁免計算在資產內。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