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龍田邨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龍田邨

第二期則為合共6座(第8-13座)第二代鄉村型設計公屋,以及將使用率低的街市和熟食亭翻新作幼稚園、家庭服務中心和有蓋表演場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及3)Mr. Ward ,SA/18 Mr.J.Ng 龍田邨2023 及 A/31 Mr.F.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0]。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1],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2]。

龍田邨

龍逸邨(英語:Lung 龍田邨 Y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M24[3],位於新界屯門區散石灣(屯門第18區[4])業旺路106號[5]。 本邨於2013年6月入伙,全邨共有兩座34層高樓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瑞安建業承建,兩座樓宇每層分別設有13以及17個單位,面向皇珠路的一面噪音聲源只設走廊及花槽,不設單位(即採用單方向設計)。 邨內設停車場、但不設商場,不過邨內設有社區會堂供邨民及鄰近屋苑居民使用。

龍田邨: 龍田邨 天寧樓 Lung Tin Estate Tin Ling House

天利苑(英語:Tin Lee Court)前身為第二期龍田邨天利樓(第8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1995年1月落成。 然而天利樓全幢85個單位中,只有14戶入住,空置率達8成,一度被批評浪費資源。 香港政府就活化大澳計劃,曾構思將天利樓改裝成為青年旅舍[8],然而計劃一拖再拖,再無下文。 2013年2月,房屋署通過將龍田邨天利樓改裝成為居屋出售,並易名為天利苑,為首個利用已入伙的公屋大廈轉作居屋出售,以善用公共房屋資源。 至於天利樓的14戶需要調遷,房屋署將會向有關租戶提供搬遷津貼及給予一個月免租期。

  •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 直到2010年6月,香港房屋委员会推出最后一期居屋货尾出售,而空置率高的龙轩苑也获列入计划之中。
  •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中心提供基本設施包括電熱水器、石油氣爐、風扇及百葉簾等,而入住災民毋須交租[3]。
  • 其中第8座已于2014年6月改装作居屋,并易名作天利苑出售;而第10、11、12及13座,已于1999年更改为居屋龙轩苑发售。

中心提供基本设施包括电热水器、石油气炉、风扇及百叶帘等,而入住灾民毋须交租[3]。 隆亨邨內設有商場,命名為隆亨商場(前稱隆亨中心),與屋邨同於1983年落成,樓高兩層。 商場與新翠邨的新翠商場設計相似,中庭設有園林,上面為透明拱頂作採光用。 商場因「私有化」而被分拆出售移交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管理;2007年時領展將園林夷平。

龍田邨: 龍田邨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龍田邨2023 龙轩苑(英语:Lung Hin Court)属于香港政府动用两亿港元兴建龙田邨的第二期,于1995年1月建成,位于丈量约份313号地段783号,于1995年2月28日落成,于1999年6月入伙,由房屋署总建筑师(1)设计,由保华德祥营造有限公司承建。 第二期则为合共6座(第8-13座)第二代乡村型设计公屋,以及将使用率低的街市和熟食亭翻新作幼稚园、家庭服务中心和有盖表演场地,由房屋署总建筑师(1及3)Mr. 興建第二期的原因是當時香港政府有意將棚屋清拆,以作安置居民[4]。

龍田邨

所有租户已于2013年8月底前迁出,方便有关部门展开工程,改装工程亦正展开,单位平均面积400呎,于2014年4月底竣工。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龍軒苑(英語:Lung Hin Court)屬於香港政府動用兩億港元興建龍田邨的第二期,於1995年1月建成,位於丈量約份313號地段783號,於1995年2月28日落成,於1999年6月入伙,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

龍田邨: 龍田邨 天寧樓評論

不过其后香港政府决定将大澳发展成为旅游区域,清拆棚屋告吹,最终香港房屋委员会于1999年决定,将原本龙田邨第2期最近巴士总站的4幢5层高大厦(即龙田邨第10-13座)作居屋出售,并易名为龙轩苑[5],但仍然乏人问津。 全邨在1998年高峰期共有734個單位,當時只有431戶入伙;2000年減至552個單位,但當時卻只有378戶入伙,空置率仍接近4成,2014年6月隨着天利苑出售後,龍田邨將減至467個單位。 其中第8座已於2014年6月改裝作居屋,並易名作天利苑出售;而第10、11、12及13座,已於1999年更改為居屋龍軒苑發售。 龍田邨2023 全邨在1998年高峰期共有734個單位,當時只有431戶入伙;2000年減至552個單位,但當時卻只有378戶入伙,空置率仍接近4成,2014年6月隨著天利苑出售後,龍田邨將減至467個單位。

2014年7月23日,因物業伙數少及位置偏遠,房委會公佈天利苑單位每月管理費高達2,043至2,073港元,每平方呎管理費高達4.27元,媲美西九龍豪宅天璽,同時創下最貴管理費居屋紀錄。 截至2023年6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龍田邨 隆亨邨內亦設有三個冬菇亭,包括兩間大排檔及7-11便利店(紅屋頂)。 於2010年5月,房屋署在隆亨邨試驗八達通門禁系統計劃,結果於2013年8月期間全屋苑已經裝設八達通門禁系統,計劃完滿完成。

龍田邨: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全邨在1998年高峰期共有734个单位,当时只有431户入伙;2000年减至552个单位,但当时却只有378户入伙,空置率仍接近4成,2014年6月随著天利苑出售后,龙田邨将减至467个单位。 其中第8座已于2014年6月改装作居屋,并易名作天利苑出售;而第10、11、12及13座,已于1999年更改为居屋龙轩苑发售。 1995年入伙初期,房屋署只把2座高座大厦天利楼及天宁楼推出约170个单位接受申请,当时已逾一半租出予合资格申请人;但4座低座天庆楼、天顺楼、天吉楼及天华楼则保留至大屿山有铁路及公路连贯市区后,才于1999年转作居屋,并易名作龙轩苑出售。

龍田邨

隆亨邨(英語:Lung Hang 龍田邨2023 Estate,前名「田心邨」[1])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田心,於1983年落成,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毗鄰新翠邨、景田苑、田心村和顯徑邨。 該邨在顯發邨2024年建成前,是屯門新市鎮內現時規模最小的屋邨,亦是屯門區近十年來已沒有新屋邨落成後的首個屋邨,住宅大樓僅有兩幢,分別命名為健龍樓及康龍樓;邨內不設商場,只有一所補習社 (前為一小食快餐店)。 龍逸邨外牆顏色以白色為主調,以灰、橙及紫色相襯,以配合附近建築物(如龍門居、散石灣變電站等)外牆顏色;而房屋署在每層走廊的設計也別具心思,在指示牌及各單位門鐘牌上印上天然草原及花海圖案,每層的其中一塊樓層指示牌更印有標語:「保護環境要立即,地球資源要珍惜。」以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

龍田邨: 香港大廈搜尋

經過與惠康超級市場進行舖位對調工程後,第三代福盈酒家於2017年5月16日隆重開幕。 龍田邨 邨內合共有3座停車場,分別位於隆亨商場底層、學心樓與善心樓及賞心樓與慧心樓之間的位置。 直至2010年,因香港社會對公共屋邨的需求大增,政府遂於該地興建新屋邨、並將跨越皇珠路的業旺路延長和興建新變壓站。 龍逸邨位於屯門第18區,鄰近龍門居[6],地皮是散石灣填海地,於1998年填海完成。 當中的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原址位於已清拆的新發邨,因該邨拆卸而搬遷至現時位置的千禧校舍。

龍田邨

2014年7月23日,因物业伙数少及位置偏远,房委会公布天利苑单位每月管理费高达2,043至2,073港元,每平方呎管理费高达4.27元,媲美西九龙豪宅天玺,同时创下最贵管理费居屋纪录。 在设计方面,房署会参考了龙轩苑的设计进行改装工程,将其中一个单位改建为联合办事处以供予管理服务及业主立案法团用途[10]。 2014年3月底,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通过细节安排,天利苑将以市价七折发售,售价约64万至89万元,销售对象主要为退休人士及“居家办公”的年轻人,亦是继龙轩苑后少数售价低于100万的廉价屋苑。 龍田邨 预料85个单位悉数售出的话将为房委会带来7000万港元的收入[9]。

龍田邨: 香港樓宇目錄

為了鼓勵租戶盡早遷出,房屋署建議租戶可以選擇調遷往香港任何地區,並且發出保證書,讓他們在天利樓的單位發售時優先獲得購買其中的改裝單位。 所有租戶已於2013年8月底前遷出,方便有關部門展開工程,改裝工程亦正展開,單位平均面積400呎,於2014年4月底竣工。 天利苑(英语:Tin Lee Court)前身为第二期龙田邨天利楼(第8座),由房屋署总建筑师(1)设计,由保华德祥营造有限公司承建,1995年1月落成。 然而天利楼全幢85个单位中,只有14户入住,空置率达8成,一度被批评浪费资源。 香港政府就活化大澳计划,曾构思将天利楼改装成为青年旅舍[8],然而计划一拖再拖,再无下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