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子宮頸癌治療12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對子宮頸癌治療來說,子宮頸癌分期又是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其他當然還包括像是腫瘤位置、癌症種類(鱗狀細胞癌或腺癌)、患者年齡、患者健康狀況以及患者是否還想生育等因素。 因為子宮頸癌通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一但知道分期,大概就能知道治療怎麼做。 但當你發現陰道不正常出血,有異常的分泌物及異味,以及性行為時感到疼痛,則應該及早檢查並尋求專業的子宮頸癌診斷服務。

接種疫苗估計能降低70%左右侵襲性子宮頸癌的發生、52-60%的重度癌前病變、14-25%的輕度癌前病變。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 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 X 光,來殺死癌細胞。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疫苗/ 價錢 家計會有沒有免費接種疫苗?

值得民眾留意的是,雖然子宮頸的「癌前病變」進展很慢,從輕度、中度到重度,平均約需3〜5年的時間,但只要進展到子宮頸癌階段,就跟一般癌症一樣,有快速惡化的可能。 在第二期B之後就採取「化療+放療」,顯示在這階段之後就必須採取全身性治療,來防治轉移。 人類乳突病毒會從受傷的子宮頸上皮、以及子宮頸上皮的「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即transformation 子宮頸癌治療2023 zone或稱squamous-columnar junction)感染細胞。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99% 子宮頸癌個案由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感染誘發細胞病變而起。 其中,約 7 成的子宮頸癌由 HPV16 及 HPV18 引致,這類病毒被稱為高危 HPV。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不同期別如何治療?

其中對於早期子宮頸癌治療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採用子宮根除手術。 子宮頸癌治療 在子宮頸癌早期接受治療痊癒的根治率有超過85%以上, 對於第一期更早期的婦女(Ia),其治好的痊癒率甚至超過95%以上, 所以治療子宮頸癌對於罹患早期癌症的婦女來說,是治癒率很高的。 如確診第4A期子宮頸癌,醫生一般會使用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即化電療)。 然而,如癌細胞已擴散至遠端部位或被確認為4B期,醫生一般會將病例歸類為不可根治,而重點以紓緩治療作療法。 治療方案一般包括放射治療,醫生也會考慮一併使用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以紓緩患者的症狀。

子宮頸癌治療

癌細胞無論大小,已轉移至周邊的骨盆腔淋巴結,或主動脈旁淋巴結(Para-aortic lymph nodes)。 扶正補虛藥可以提高患者整體的免疫功能,減少電療化療的併發症。 根據臨床症狀,中醫把宮頸癌的正氣虛證歸納為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中氣下陷證,分別採用六味地黃丸、附子理中湯、補中益氣湯。 常用熟地、女貞子、山茱萸等補肝腎,黨參、雲芝、白術、黃芪等健脾胃。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治療方式有哪些?不正常出血、漏尿恐為復發警訊!需定期檢查

它的功能是月經流出的通道也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另外也還能抵擋性交時受到的刺激引起炎症反應。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分為兩種類型:鱗狀細胞癌(最常見)和腺癌,兩者同時亦會混合。 兩種子宮頸癌按照癌變的細胞類型命名, 腺瘤細胞產生粘液,存於子宮頸和子宮之間的通道中; 鱗狀細胞是覆蓋子宮頸的扁平細胞。 作者簡介:余思欣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余醫生誠邀一眾醫生好友,分享健康資訊,提升大眾對不同疾病的認知,可防範於未然。 黃家彥醫師指出,如果檢查時發現可疑病灶,可用陰道鏡搭配特殊的光線,找出異常細胞,並對異常細胞做切片,將切片後的檢體送檢驗,等到病理報告出來即可確診。 子宮頸癌治療2023 癌細胞已經入侵骨盆壁,或是阻塞輸尿管,而引發腎積水。

  • 在台灣民間俗稱「子宮頸原位癌」,並不認為是真正的癌症,目前其名稱較合理應稱為「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內贅瘤」,我國健保局也不列入重大癌症疾病。
  • 盆腔廓清術(Pelvic exenteration)是一項大手術,通常比較少見,只會施作於子宮頸癌復發,但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骨盆腔外的病患。
  • 當女性的子宮頸細胞持續受到感染時,會導致細胞變異,有機會發展成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簡稱CIN),甚至惡化成為子宮頸癌。
  •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 只有極少數染有人類乳頭瘤病毒的女性會演變為子宮頸癌。
  • 因此,女性應該儘早接種HPV疫苗,亦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

因此,在挑選日常飲食時,除了「甜不甜」之外,還要注意一些可能讓代謝變差的地雷,才能安心吃、又能維持健康。 胰臟癌之所以稱之為癌王,是因為其不易察覺,發現時大多已屬於中、晚期,且在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僅約5-10%。 認識橫紋肌及身體的肌肉組成 身體的肌肉組織約佔40%的體積,主要分為三大類: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橫紋肌指的 ...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 | 甚麼是子宮頸癌?

而子宮頸侵襲癌好發於35到45歲,且會隨著年齡增加患病比率亦會上升。 子宮頸癌治療 臨床上的觀察指出,子宮頸癌除了局部的侵犯與擴散之外,子宮頸癌也容易經由淋巴系統的循流而產生鄰近淋巴腺及遠端的轉移。 一般來說有骨盆腔內或主動脈旁側淋巴腺轉移的病人的預後,一般來說都比較差。 在動完手術後幾天,會有排尿困難、腸子蠕動不正常,下腹部痛,在一~二個月內通常會恢復正常。 若沒有切除卵巢,則因為卵巢仍會產生荷爾蒙,就不會經歷停經期的生理變化。

12月中旬即將開打HPV疫苗,從源頭開始預防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名的子宮頸癌。 雖然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不斷下降,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現癌前病變的人多是20~34歲的年輕女性,而且潛伏期又特別長,如果沒有定期追蹤,可能會真的演變成癌症。 張志隆表示,轉移的部位,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例如轉移到骨頭,可能會出現疼痛,淋巴結轉移可能會出現背部痠痛等。 不過子宮頸癌最容易復發的還是在原發位置,只要定期追蹤,抹片、內診都容易發現。 隨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台灣發現早期子宮頸癌的比例近年逐漸提高,死亡率也逐漸下降。 雖然子宮頸癌目前仍在婦癌死因中排名第三,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但遠端轉移的患者已不只有化療一途,現在更有標靶藥物甚至是免疫療法,可延長病患的存活時間。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治療(依分期)

微創手術在子宮頸癌的應用上稍具爭議,有些研究數據指出,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等結果反而較差。 如果能審慎地操作,或許可以得到和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預後,而且恢復較快。 因此,張志隆表示,應該謹慎使用,「一般認為,2 公分以下的腫瘤採用微創手術會比較保險」。 在一些食物,如海藻,芝麻,花生,含有許多鋅和硒,這些物質對免疫細胞的繁殖有很大影響,另外,根據一些研究,這兩個成分與子宮頸癌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患者應使用上述食物,以最好地保護自己的健康。

子宮頸癌治療

主要作為輔助性治療方案,一般以靜脈注射形式進行,且需在患者血液細胞正常的情況下才可施用。 其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秘、口腔潰爛、脫髮、貧血、感覺疲倦、靜脈血管發炎等。 子宮頸癌治療2023 絕大部分的子宮頸癌個案都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所引致,其中最容易引發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是第十六和第十八型,並會在子宮頸、陰道、陰莖、肛門、口腔及喉嚨等部位潛伏。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的病徵

抗血管增生藥物是標靶治療的一種,能抑制血管增生,故可殺滅癌細胞。 此療法平均可讓患者延長存活期3-4個月,且相比其他療法,副作用較少,治療過程亦會感覺較為舒適。 可分為體外及體內放射治療兩種:前者以高能量射線對子宮、子宮頸、陰道及骨盆淋巴照射,後者則以銥-192在子宮腔內近距離以射線照射。 惟其副作用包括皮膚紅癢、色素沉着、噁心、腹痛、腹瀉、短暫尿頻、陰道萎縮等。

子宮頸癌治療

九價HPV疫苗能覆蓋上述香港最常導致子宮頸癌的七種 HPV 基因型。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由2019/20學年開始,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第二劑疫苗則在翌學年當女童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 疫苗並不是百分百能夠預防子宮頸癌,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女性在開始有性經驗後,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 HPV病毒主要是由性接觸傳染,建議可以接種HPV疫苗預防,現在市面上音要有二價、四價、九價這 3 子宮頸癌治療2023 種類型的HPV疫苗,其中九價疫苗能預防 90% 的子宮頸癌。 放射治療分體外及體內兩種,前者利用機器發出高能量的放線,照射患者整個骨盆腔,包括子宮頸、子宮及其周邊,消滅癌細胞;後者則在患者的陰道和子宮頸位置,擺放細小並能發出輻射的導管。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其中盆腔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初始术后的孤立盆腔复发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45%~74%,复发后行盆腔廓清术的总生存率为10%,但经仔细选择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0%~60%,手术病死率低于10%。 子宮頸癌治療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第二常见的复发部位,孤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患者约30%可通过根治放疗或同期放化疗获得长期生存。 初治后的中位复发时间是7至36个月,多数复发见于3年内且预后差,患者常死于尿毒症等疾病进展,是最常见的终末期事件。

子宮頸癌治療

不過,由於放射源接近身體,病人可能出現陰道因受刺激而變紅和疼痛、膀胱刺激等副作用。 體內放射治療是將放射源置於癌症內部或附近,在子宮頸癌治療中,放射源會放置在陰道或子宮頸內進行。 體內放射治療多數會與體外放射治療一同用於治療子宮頸癌,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單獨使用(通常是較特殊的早期子宮頸癌病例)。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頸癌治療2023 若活檢發現子宮頸組織存在癌細胞,病人或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等,以確認癌症期數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子宮頸以外。 如果患者年紀較小、身體狀況良好,加上腫瘤較小,不涉及子宮頸的周邊組織,手術切除癌腫是較為適合的選擇,以便保留卵巢,分泌生殖荷爾蒙,同時避免其他治療帶來較嚴重的後遺症,例如放射治療引起的陰道萎縮及硬化。

子宮頸癌治療: 女性必看!避子宮頸癌危機 妳該做「這項檢查」大降7成死亡率

此資料由保柏的健康資訊顧問團隊發布,並已經合適的醫療或臨床專業人員審閱。 盡該等人員所知,有關資料為近期資料,並根據可靠而有醫學證明的資料而編寫。 然而,保柏(亞洲)有限公司並不就此內容是否完整或準確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 根據統計,30歲以上的台灣女性,三年內接受抹片的比例約五成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八成。

子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如何造成的?

現時在本港註冊使用的疫苗有3種,全都可以預防由HPV病毒第16型及第18型所帶來的子宮頸癌,佔所有子宮頸癌的7成左右。 疫苗合共需要注射2至3劑,但由於疫苗未能預防所有致癌的HPV病毒,亦不能清除體內所有潛伏的HPV病毒,女性仍然要定期進行子宮頸檢查,盡可能減低患癌機會。 臨床分期在 1A2 ~ 2A 的病人,通常會進行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子宮、陰道 2 公分、子宮頸旁組織、卵巢和輸卵管。 通常醫師會再摘除骨盆淋巴或併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子宮頸錐狀切除術,經由陰道,以圓錐狀方式切除子宮頸病灶部分,並篩檢異常細胞,好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