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協和電廠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根據中央社報導,王醒之表示,護海公投在去年12月遭內政部認定「非地方自治事項」後,基隆市政府還未函覆,提案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會在市府函覆後,以維持地方公投為主要推動方向,視市府是否同意進行公投主文的補正,不另外送新案。 協和電廠改建、興建四接,專家認為將來大型液化天然氣船進出,還跟大小商船、貨輪、旅客郵輪,共用單一航道,將嚴重衝擊基隆港的競爭力。 協和電廠 不過,台電規劃的四接海堤位置,將遮斷附近洋流;另外,海堤填海造地區域,海面下30公尺更布滿紅扇珊瑚、美麗骨穗軟珊瑚等42種、多達7萬株的珊瑚,眾多珊瑚代表此處孕育著更多海洋生物,海域內幼魚品種包括鬼頭刀、金錢魚等多達30項,生態可謂相當豐富美麗。

協和電廠

[NOWnews今日新聞]現年57歲男星董至成,在2020年決定與前妻結束長達21年的婚姻,一度震驚外界。 近日,董至成就難得在節目上談及此事,他說,當年在大陸發展時就必須和製作人們應酬談工作,也喝了很...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台電提到,基隆及雙北的東部區域屬於北東電網,供應480萬人用電,其中,基隆、南港、汐止及其他北北基重要商業區為北部用電重鎮,預估到了2025年該區域的尖峰負載將超過600萬瓩。 若採海管輸氣,因東北角海底為岩盤,有斷層等地理限制,且穿越基隆港錨泊區有被下錨誤擊之風險,評估不可行。

協和電廠: 協和接收站影響基隆港船隻進出?台電:逾6百次操船模擬

更重要的是,從南港、汐止沿著基隆河谷延伸至基隆港,整個基隆河谷廊帶產業快速發展,預估未來10年用電仍將持續成長,更需要穩定電力作為後盾。 經評估,興建海管、陸管不可行,永久使用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也有其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因此必須興建儲氣槽。 而經過評估,現有電廠廠內多山坡,用地不足,也無法滿足氣槽設置之安全性要求,因此台電規劃填地興建天然氣儲氣槽。

  • 使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已成事實,對國人健康所造成威脅更是無法避免,林清麗主任、陳椒華立委都認為,現在唯一能做的,是期待我們能夠持續透過家長、校園、醫護的力量,讓國民認清菸害的危險性,更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再次修法,完善每項具有潛在威脅的法條。
  • 台電強調,未來LNG船進港卸收,一個月2艘船次,每次30分鐘,影響時間短,且LNG 船利用清晨離峰時段進港,與其他商船錯開,若該時段有國際郵輪進港,亦將先行禮讓其優先進港。
  • 我們有國內外調查新聞、生活、遊戲、消費等資訊,希望提供讀者具有深度、廣度、樂趣及生活、時尚品味的原生新聞。
  • 協和電廠增氣計畫曾經評估過興建海管、陸管,發現都不可行,另一方式為永久使用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困難度也非常大,因此台電才決定興建儲氣槽。
  • 本次會議決議9月30日前補正再審,要求台電東移方案用量化方式表現,證明是影響最小的方案。
  • 台電無法回答,而經濟部能源局在立法院「能源轉型說清楚」公聽會中也無法回答。

正因為有好幾種替代方案存在,不禁讓人質疑四接案填海造陸的必要性,兩位市議員異口同聲指出,台電與中油的競爭關係,使得雙方都想要有自己的碼頭、自己的接氣站。 日本茨城縣的日立港也是這樣,在港口的港嘴,大阪的堺市也是這樣,夏普(Sharp)的堺工廠就在旁邊。 然後來看橫濱,橫濱是日本最先建天然氣儲槽跟接收站的港口,距離天然氣接收站500公尺就是遊艇碼頭,兩者並無任何衝突。 歐洲大港鹿特丹,因為鹿特丹是個河港,LNG儲槽就擺在它的港嘴,擺在港嘴就是最外面,儲槽的船席也在港嘴這個地方,天然氣船要怎麼運轉調度?

協和電廠: 公司治理架構

坐落基隆外木山的協和電廠將除役改為燃氣發電,台電規劃在廠區旁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昨日(7日)進行第4次環評初審。 台電首度在審議前召開記者會,並提出東移方案,預計填海造陸的面積可以縮小超過2成,但如果不蓋四接,北東電網壓力過大,到時可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造成北東地區大停電。 位於基隆協和電廠由燃油電廠更新為燃氣電廠,並且將在電廠外海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需要透過填海造陸才能完成接收站,首當其衝是當地海洋生態。 也因此全案持續卡關在環評會專案小組,前3次審查都沒過關,7日進行第4次審查,台電也在審查前公布最新規劃的「東移方案」。 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卡在環評多時,趕在環第4次環評會議前,台電今天(7日)公布最新的「東移方案」。

如今台電提出「東移方案」,填海面積進一步縮小為14.5公頃,填方量減為195萬立方公尺,填地方案經過調整,可以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基隆潛水教練王銘祥(活塞教練)近3年都在研究協和電廠外珊瑚生態,他發現,填海造地區域海床有多達約30株、60年以上的大海扇珊瑚,這些海扇寬達兩公尺,海洋生態不僅保存完整,也相當珍貴。 《毅傳媒》日前實地前往緊鄰協和電廠的白米甕炮台及周邊海域,砲台左手邊就可見到協和電廠高聳直入天際的煙囪,前方則是寬敞的海洋視野、搭配著基隆嶼身影點綴,使此市定古蹟成為知名旅遊景點,若電廠如期興建四接後,未來湛藍的海洋景觀,將換成大面積的人造陸地。 台電預計填海造陸的四接將興建東、西防波堤,用以遮蔽、保護碼頭區水域,並新建2座各約16萬公秉液態天然氣儲槽、卸料設施、氣化與供氣設施。 坐落在基隆外木山與基隆港之間的協和發電廠,三根高達兩百公尺的煙囪,儼然成為基隆的地標,國際郵輪旅客來來往往,想不注意都難。 協和電廠1977年啟用後,已邁入44年,廠內4座燃油機組,過往提供共200萬瓩發電量,其中兩座機組目前已經除役,剩餘兩座機組預定於2024年完成除役。

協和電廠: 基隆四接爭議,台電:東移方案3.0已避開潛堤區珊瑚,盡力保護生態

在修正後的菸防法中,為了管理「加熱菸」,特別增訂「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並在第五條中明確指出,加熱菸在審查過程中必須提供相關資料,佐證其健康風險未高於國內已販賣之紙菸。 為此台電事前在環評前大動作召開記者會,由台電代理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總經理王耀庭、率同多位學者一起出席說明,這在過去是未有之事。 漁民將協安宮神明請到船上,護送神明出海遶行,祈求平安每年農曆6月18日,平時各忙各的漁民會齊聚一堂,虔誠的將協安宮神明請到船上,護送神明出海遶行,祈求平安。

協和電廠

宏關電廠在2007年通過環評,800MW燃氣機組,欲爭取能源局「第四階段開放民間設立發電廠方案」;後因有性能較好的機組,2016年通過第一次環差,提高為940MW。 台電指出,協和增氣計畫除了滿足全國及區域用電需求外,「以氣換油」更能滿足地方民眾對於改善空氣品質及減少碳排的殷切期盼。 至於是否影響基隆港運作,台電表示,協和接收站建在港嘴,在世界各地也有類似設計,且協和經過超過600次的操船模擬,已找出可安全操航進港的情境及模式,驗證結果也經過第三方驗證會議確認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結果也顯示,基隆港碼頭及協和卸收碼頭均符合靠泊要求。 民進黨籍立委蔡適應說,支持做天然氣發電,可穩定大台北地區供電,但是四接東移方案首次提報,應納入各界意見,加強航行安全、生態監測等說明。 但隨協和舊燃油機組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將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台電強調「新建電源才是根本解方」,已規劃協和第1部燃氣機組於2027年上線,可就近供應工商發展電力需求。

協和電廠: 環境監測

基隆市議員及民間團體發起「基隆護海公投」,要求基隆市政府「拒絕填海造地」。 協和發電廠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山區的火力發電廠,地處基隆港外港口西側,東側緊鄰白米甕砲台,並與外港口東側的和平島相望。 廠內4部機組以重油為燃料,為全臺唯一使用重油做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1,597,484公噸。 協和電廠既有4部燃油機組、合計裝置容量200萬瓩,將陸續屆齡除役,考量北部地區尖峰負載高,區域電源吃緊,遂規劃於原場址更新改建2部合計260萬瓩高效率燃氣機組;此外,燃油改燃氣,再搭配最新污染防制設備,也可望減少空污排放、改善地方空氣品質。 台電說明,協和電廠增氣計畫興建燃氣機組,需解決供氣問題,經評估,興建海管、陸管不可行,永久使用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也有其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因此必須興建儲氣槽。

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就向《毅傳媒》表示,海堤外推將造成此區海域成為死水,一旦活水變成死水,生態隨之消失,骨牌效應下,將導致附近海洋一片死寂,直接衝擊鄰近的外木山漁港魚獲。 第三波民營電廠申設,2004年上線,台汽電成立於1992年,由經濟部主導,結合台電、兆豐、中華開發成立。 計畫第二期再設立480MW之燃汽機組,爭取台電招標,但因位於桃園中油煉油總廠內,涉及桃煉遷廠議題,地方反彈聲浪大。 此外,環保署提醒,另近期在台中、屏東等地出現多起因掃墓引起的火災,更加重局部空氣品質惡化情形,因此環保署提醒民眾切勿燃燒雜草,並響應紙錢集中燒、減少燒或以功代金等環保祭祀,以避免影響空氣品質。

協和電廠: Tags: 協和電廠 四接 三接 公投 經濟部 台電 天然氣 填海造陸 珊瑚 藻礁 曾文生 環評 基隆 林右昌 More...

協和電廠計畫興建2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的燃氣機組,將成為北北基重要電源,可就近供應基隆、台北南港及新北汐止等地工商發展之電力需求,避免讓北北基用電過度仰賴電網線路融通的「外援」,因此協和計畫對供電穩定有必要性。 協和電廠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基隆護海地方公投將持續推動,台電今(22)日表示,基隆市民期待減空污與穩供電,協和計畫可滿足市民期望。 台電強調,協和電廠是穩定北北基用電關鍵,計畫有其必要性,台電盼爭取支持。 四接案東移400公尺 蔡適應:應確保船舶航行安全 台電計畫在基隆協和電廠外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地方擔心外木山海域的珊瑚礁生態被破壞而反對,台電在7月7日的環評審查會提出東移400公尺的新方案。

  • LNG船係危險船舶,必須限制在日出及日落間作業,依規定更須有安全距離,船艏須二海浬、船尾一海浬都是管制區,如遇七級風要暫停、能見度低於二浬都不能作業,對基隆港其他船舶的正常作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基隆護海公投原案經補正後將重新推動,台灣電力公司日前指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接收站目前的選址方案是最經濟、最適切的方案,且有其必要性。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 台電首度在審議前召開記者會,並提出東移方案,預計填海造陸的面積可以縮小超過2成,但如果不蓋四接,北東電網壓力過大,到時可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造成北東地區大停電。
  •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建議,既然要轉型,最理想是直接轉型再生能源電廠,不要把國家資源集中在天然氣,應該發展多元能源。
  • 但供給面,協和舊機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當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供需缺口達470萬瓩。

台電表示,原本規劃填海區珊瑚覆蓋率高達16.43%,新方案僅6.08%,得以保留原計畫範圍的海扇及潛堤區珊瑚生態。 協和電廠2023 不過,昨日會議上,登記發言民眾多達30位,對「四接東移方案」多不買單,不少環委也仍有疑慮,針對四接東移方案是否為最佳方案、珊瑚是否能完整復育,歷經近五個小時的討論,專案小組決議9月30日前補件再審。 此案2018年進入二階環評,2019年台電提出縮減填海造陸面積,由29.8公頃減為18.3公頃(2.0版)。 完成二階環評範疇界定後,數度闖關環評初審皆未過,環委仍要求再縮小填海造陸面積,並評估不須填海造陸的替代方案。 昨天(7)舉辦第四次環評初審,台電提出「四接東移方案」(3.0版),仍維持填海造陸,但面積再縮減至14.5公頃,並東移至西防波堤外側。 協和電廠 台電進一步說明,填地方案原規劃填海面積為18.6公頃,填方量為350萬立方公尺,而在東移方案中,填海面積進一步縮小為14.5公頃,填方量減為195萬立方公尺,填地方案經過調整,可以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協和電廠: 基隆四接爭議,台電:東移方案3.0已避開潛堤區珊瑚,盡力保護生態 3週前

資源部門方面,印尼旭日高冰鎳產線1月仍在試產,現階段產能利用率約6~7成,3月底自有電廠完工後,才會全產全銷,較先前說法第1季可全產全銷有遞延情況,法人也下修印尼旭日的出貨量預估。 不過,整體而言,今年併購義大利不鏽鋼廠及投資印尼旭日冰鎳產能的效益開始顯現,仍是今年成長動能來源。 對基隆港的影響,台電也表示,經過超過6百次的操船模擬,已找出可以安全操航進港的情境及模式,驗證結果也經過第三方驗證會議確認通過。

台電強調,協和電廠當年就是填海造陸興建而得,建廠後為了抵擋海浪,設置了人造潛堤,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反而成為孕育並保護生態的良好人造棲地。 在供給方面,台電解釋,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了2025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因此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供需缺口或許可以靠其他區域輸電融通,但輸電容量有其安全上限,為420萬瓩。 台電指出,協和改氣可以提供北北基發展所需電力,基隆、南港、汐止及其他北北基重要商業區為北部用電重鎮,攸關數百萬用戶的用電權益,預估這個區域今年尖峰負載將超過580萬瓩,到了2025年更將超過600萬瓩。 曾文生說,預算方面,東移方案預計會少一道防波堤,但沈箱不會少太多,所以預算不會有太大變化,至於時程方面,由於只是填方的方式改變,做好防波堤及接收設備,因此供氣時間不變,「保留原本預計2028年開始供氣以及天然氣船進入」若環評順利通過,就會盡快施工。 協和電廠改建「以氣換油」,可減少96%空污排放許可量,及52%碳排放量。

協和電廠: 更新》王美花自請處分不請雞排 台電董座總經理...

台電與其一直強調燃氣火力電廠重要性,不如盡早提出「不填海」的替代方案。 台電總結表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接收站目前的選址方案是最經濟、最適切的方案,希望社會大眾共同支持,讓協和電廠能夠早日油轉氣,持續為基隆和北台灣提供穩定的電力。 台電進一步說明,協和計畫興建LNG天然氣接收站,填地方案經過調整東移,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填地面積進一步縮小,填方量也大幅減少。 台電總結表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接收站目前的選址方案是最經濟、最適切的方案,盼協和電廠能夠早日油轉氣,持續為基隆和北台灣提供穩定的電力。 基隆護海公投原案經補正後將重新推動,台灣電力公司日前指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接收站目前的選址方案是最經濟、最適切的方案,且有其必要性。 本計畫依循縮小、減輕、補償的生態保育策略,規劃填海面積已由最初的29.25公頃縮減至約18.6公頃,減少超過3成5,並於防波堤設計納入生態補償概念、進行珊瑚復育計畫,期能再次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曾規劃有二期計畫,環保署2018年要求重辦環評後,已自行撒回二期計畫。 居民要求未來用過燃料棒乾式貯存場應設於室內,台電公司除役計畫中也已列入室內乾貯,不過目前仍有室外乾貯計畫,居民要求「一次到位」直接興建室內乾貯。 協和電廠2023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華新第4季財報不如預期,上周五法說會外界解讀今年營運看法轉趨保守,股價今天開盤不久隨即打落跌停,明天將測試50元關卡及季線保衛戰。 華新第4季營收437.35億元,毛利率7.9%,較第3季7.2%略為上升,但是較第1季的12.9%、第2季的10.4%下滑,主要反映鎳礦成本上漲,業外受到提列10億的跌價損失影響,單季EPS僅0.16元,低於市場預期。 2022年合併營收1804億元,年增15.15%,改寫5年新高,而受惠業外有處分Borrego開發業務部門、匯兌等挹注,稅後淨利193.52億元,年增32.16%,每股盈餘5.45元,獲利創高。

協和電廠: 『反詐騙』:網傳「電力補貼好禮活動」是詐騙訊息,千萬別點開!

第二,協和電廠改建案中所填海造陸的偌大面積中,總共 6 協和電廠2023 次的調查中就發現保育類海龜綠蠵龜、玳瑁龜,其族群稀少需要保護外,更彰顯孕育其生長處的自然生態豐富。 由於綠蠵龜等海龜主食是海藻,因此珊瑚礁與藻類共生之處是海龜重要的覓食場域。 台電進一步指出,基隆河谷廊帶產業快速發展,如大汐止經貿園區,從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七堵新創商圈,到基隆市港再生等計畫,預估2021年到2030年用電成長將提高43萬瓩,更需要穩定電力作為後盾,北北基供需缺口不能只仰賴區域外融通。

協和電廠: 自由廣場》郭台銘vs.曹興誠

因應能源政策,協和電廠將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這項轉變備受期待,但是必須搭配18.6公頃的填海造陸,興建兩座液化天然氣LNG的儲氣槽,做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讓漁民與關心海洋的人,心理壓力很大。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7日電)協和電廠規劃更新改建第4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 環評,今天在環保署進入環評小組第4次初審,遭遇民間團體反彈,會議經過近5個小時,環評委員決議9月30日前補正再審,台電應以量化方式證明此案影響最小。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也到場,潘忠政表示,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過去曾想促成在台北港整併三接、四接,遭到中油和台電拒絕,顯示能源轉型有很多路徑可選擇,只是政府和開發單位不願意為了永續發展而積極努力。 他請求環評會議不要輕易下結論,留待公投後再做決定,經濟部也不應讓國營企業主導能源轉型,應儘速檢討,莫使四接「成為下一個公投案」。 桃園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因衝擊藻礁生態,成為12月的公投題,蓋與不蓋還未定,現在傳出台電要將基隆協和電廠改建成天然氣第四接收站(四接),恐破壞海下7萬多株珊瑚及漁業資源,多個民間團體砲聲隆隆,呼籲台電評估其他方案,四接案可能將成為下一個「公投戰場」。

協和電廠: 基隆廟口夜市

民進黨基隆立委蔡適應表示,尊重提案單位,如果還是希望在基隆市辦理公... 協和電廠2023 強力呼籲協和電廠立刻停止「零替代方案」的填海造陸,也呼籲環評委員審慎評估。 給下一個世代更乾淨且更有效率的能源的同時,也留下自然環境與美麗多元的海洋生態。

協和電廠: 公司概述

首先,更新後的協和電廠最快在 2027 年才會完全商轉,但能源轉型之政策只規劃到2025 年。 台電無法回答,而經濟部能源局在立法院「能源轉型說清楚」公聽會中也無法回答。 協和電廠 我們當然樂見能源轉型,也支持協和電廠由重油轉為污染較少的燃氣發電、支援供電穩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