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觀塘地鐵站15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觀塘地鐵站

顧名思義,車站位於九龍塘,地處九龍城區與深水埗區交界[4],行政上屬九龍城區管轄範圍。 2011年5月18日,行政會議批准觀塘綫延綫的財務安排,政府將山谷道邨地皮交予港鐵發展何文田站上蓋物業作為補貼,令這個耗資53億港元的鐵路於2011年6月2日動工。 觀塘站設有2個月台,並共用同一個島式月台,1號月台係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嘅列車用,而2號月台係觀塘綫往黃埔方向嘅列車用。 此外,車站下面設有一條行車隧道,主要方便觀塘道嘅車喺車站下面穿過,唔使經過觀塘道、協和街及開源道迴旋處,減輕有關路段擠塞情況。 港鐵觀塘綫高架路軌建於六車道的觀塘道上方,而有媒體在2014年於現場視察發現近觀塘站的天橋橋身外牆位置出現近50處水泥缺損並露出鋼筋外露,而附近橋身亦有輕微裂紋及發霉。 隨東隧於1989年落成,觀塘綫的終點站於同年的8月6日伸延到香港島的鰂魚涌站,與港島綫交匯;新增的藍田站則於同月9日開幕,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 喺1960年代,香港政府已經想起集體運輸系統(Mass Transit Railway)。
  • 目前觀塘站於早上及傍晚擠迫情況嚴重,在平日繁忙時間乘客更難以前往月台。
  • 港鐵公司正推展觀塘站大型車站提升工程的前期工程,包括加建新扶手電梯、重置連接大堂及月台的升降機、重新提供兩個客務中心、更新現有車站設備,包括閘機、售票機、閉路電視等,以及在觀塘道隧道提供臨時交通安排工程。
  • 觀塘綫自通車至2002年4月,觀塘綫只有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聯車行走。

及後陸續引入同型號車廂,並於1998年至2001年間全面翻新;而另一款為Rotem電聯車,共13列。 觀塘站位於觀塘道上,該處正是住宅區和工業區的交界,同時觀塘站亦為往返觀塘北住宅區的公共交通主要的中轉站之一,因此車站每天不論早晚人流甚高。 隨著apm創紀之城五期將近竣工,A2出口與行人天橋在2005年2月重投服務。 然而,基於日本承建商退出等不明朗因素,港府最終在1975年決定縮減「早期系統」的規模,先行興建後來所稱的修正早期系統,而此站在該系統中仍為九龍端總站。 月台牆身和柱身現時裝上了白色焗漆板,配搭黑色字體站名(直式位於柱位,橫式位於玻璃上)。 1998至1999年間車站現代化工程前,與翻新前的九龍灣站和牛頭角站一樣,採用灰黑色馬賽克配白色字樣。

觀塘地鐵站: 車站歷史

2005年,地鐵再為車站外牆殘舊問題,為觀塘站外牆除去舊有深灰色紙皮石,再改以藍色、白色的牆身及灰色柱身;同時亦將出入口混凝土地板改為地磚(除A2出口外),為車站帶來新形象。 由荃灣綫中環站至佐敦站往觀塘綫嘅乘客要喺旺角站轉車;而由荃灣站至深水埗站往觀塘綫嘅乘客就要喺太子站轉車。 重建前的停車場供貨車、客貨車、私家車、電單車停泊,於2008年12月30日最後一天營業後關閉。 觀塘鐵路站巴士總站和福塘道擴建工程,緊接在2009年農曆新年假期後動工,並於同年7月竣工。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而環保連接系統亦曾建議取道翠屏河接駁觀塘站,缺點是距離較遠,但未獲政府採納。 1975年,由於早期系統修訂為修正早期系統[11],觀塘站成為修正早期系統的上行線終點,貫通九龍東、西及香港島的住宅、工業及商業區,車站承建商為遠東-干尼聯營,與修正早期系統同時於1979年10月1日正式啟用[12]。 而隨著香港工業轉型,加上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起動九龍東」計劃,眾多鄰近觀塘站的工業大廈被改建為商業大廈,大量企業、銀行以至政府機構的辦公室搬遷至觀塘站附近的商業大廈,為車站帶來大量上班族的客量。

觀塘地鐵站: 觀塘綫延綫

而在2016年6月,民建聯訪問了千多名市民,有約六成的市民認為觀塘站的擠迫情況為所有觀塘綫車站中最嚴重,故民建聯亦建議港鐵應盡快擴建觀塘站月台,以紓緩車站承載力問題[9]。 此外,觀塘站也有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和自動售賣機[4]。 大堂近客務中心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5][6]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以及「會員服務站」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7]。 觀塘地鐵站 另外,在觀塘站西面設有單向橫渡線(原為雙向,順向一組已被拆除[8]),現時深夜部分班次會以觀塘站作終點站,當列車在1號月台下車後會調頭使用該橫渡線返回九龍灣機廠;而東面亦設有袋狀軌,可供列車於該處掉頭或停泊之用。 由於觀塘站是部分班次的終點站之一,所以在月台中央(月台長辦公室旁)亦設有一個職員專用洗手間。 大廳近客務中心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5][6]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以及「會員服務站」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7]。

香港島Central站(今日中環站)做轉車站,同Island Line(今日港島綫)轉車,但係唔停Admiralty站(今日金鐘站)。 Tsim Sha Tsui站(今日尖沙咀站)、Diamond Hill站(今日鑽石山站)同Shatin Line(接近近年講嘅沙中綫)做轉車站。 Tsim Sha Tsui站、Jordan站(今日佐敦站)、Waterloo站(今日油麻地站)、Mong Kok站(今日旺角站)四個轉車站同Tsuen Wan Line(約莫今日荃灣綫)做轉車。 觀塘綫(粵拼:gun1 tong4 sin3;英文:Kwun Tong Line)係港鐵營運嘅十條路線之一(亦係前地鐵歷史最悠久嘅路綫),由九龍城區嘅黃埔連接西貢區嘅調景嶺。 截至2021年,觀塘綫有17個車站,當中有8個係轉車站(何文田站、油麻地站、旺角站、太子站、九龍塘站、鑽石山站、油塘站、調景嶺站),而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觀塘站、藍田站同埋油塘站5個車站係架空/地面車站。 而隨着香港工業轉型,加上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起動九龍東」計劃,眾多鄰近觀塘站的工業大廈被改建為商業大廈,大量企業、銀行以至政府機構的辦公室搬遷至觀塘站附近的商業大廈,為車站帶來大量上班族的客量。

觀塘地鐵站: 車站啟用

在兩鐵合併前,地鐵九龍塘站繁忙程度於全綫車站中排第五位[5];九鐵於2002年6月透露,每日有超過21萬人次使用九龍塘車站。 由於新鴻基地產喺舊有嘅東九龍廣場起創紀之城五期,所以喺2001年至到2005年將原本嘅A2出口封閉嚟拆嘢。 當創紀之城五期落成之後,將原本嘅行人天橋重建,而新嘅行人天橋有冷氣同埋加咗升降機落地,並且將天橋擴闊咗一倍幾,A2出口亦喺2005年2月重開。 由於創紀之城五期裏面亦包括一個大型商場apm,成為地鐵系統第一個得英文嘅指示牌APM,但係後嚟因為發展商話英文字母 a 應該係細草,所以將指示牌改成aPM。

5月17日,荃灣綫餘下的太子站至茘灣站(1985年易名美孚站)5個車站啟用,自此油麻地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直到2016年10月23日被黃埔站取代為止。 在1960-70年代,因應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運輸的需求越來越大。 當年地鐵公司以將軍澳綫取代觀塘綫過海,乃由於觀塘綫藍田站周邊沒有擴建空間,未能改建成為轉綫站,所以只能改動走綫東延至調景嶺,並改由將軍澳綫經油塘取道東隧過海。 但由於單月台設計的寶琳站導致將軍澳綫效率較低,班次較疏落,繁忙時間每兩分半鐘一班,故部分石硤尾站至彩虹站乘客放棄這種方式,改回金鐘站轉車或改為乘搭過海巴士取代[5];導致荃灣綫太子站至金鐘站在繁忙時間的人流回升。 除此以外,需要轉車亦是另一原因,因此巴士公司便推出告示吸引觀塘綫乘客轉乘巴士免卻了油塘站轉乘的不便。

觀塘地鐵站: 車站象徵

1982年4月26號,為咗方便觀塘綫乘客適應喺旺角站轉搭荃灣綫嘅列車過去港島,荃灣綫首段(荃灣↔荔景)同埋太子站嘅轉車月台啟用,並且取代咗原有修正早期系統由中環站至旺角站嘅部份。 嗰日開始修正早期系統「一分為二」,荃灣站至中環站命名做荃灣綫,而觀塘站至油麻地站就命名做觀塘綫,所有觀塘綫嘅列車會以油麻地站下層月台做總站。 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於所有前地鐵網絡的8個地面/架空車站加建月台閘門及改善現有通風設計,以避免乘客墜軌。 車站與荃灣綫荃灣站屬於第三期進行月台閘門加裝工程,加裝工程於2011年10月完工,標誌着觀塘綫所有車站均已裝設月台幕門/閘門。

觀塘地鐵站

觀塘綫是港鐵系統(包括前地鐵系統)中少數曾多番更改終點站的路綫(至今曾七次更改終點站[註 1]),亦是唯一一條兩度途經同一行政區的路綫(九龍塘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均位處九龍城區,九龍塘至何文田站間觀塘綫途徑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台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 1984年,政府批准興建東區海底隧道,並將觀塘綫延伸至港島東區,將觀塘綫的終點站延長至鰂魚涌站,改變了車站作為觀塘綫的上行綫終點站的歷史,而過海段於1989年落成啟用。 觀塘地鐵站 觀塘站共有12個出入口,分佈於車站兩端及中央,主要連接觀塘區市中心及工業區,所有出入口均以行人天橋連接。 觀塘地鐵站2023 由於車站沿觀塘道彎型走向路面的上方興建,因此月台彎度較高,引致月台與列車之間的空隙較闊,故此港鐵會在列車及月台上播放廣播提醒乘客注意月台空隙,月台地面亦貼上大型「請小心空隙」標貼,並於月台的邊緣加設膠條縮窄有關空隙。

觀塘地鐵站: 轉乘優惠

地鐵公司喺2006年7月再次為觀塘站進行車站改善工程,並加設更多商店同埋改善車站通道,以方便乘客由apm進入車站,改善人流增長後所出現嘅擠塞情況。 而消防隊到場後,發現列車停在離油塘站約50公尺外的管道內,並疏散車上約150名乘客,由車頭的緊急出口離開車廂,徒步前往油塘站月台,事件中無人受傷。 報道指市建局主動推展計劃,除自行委託顧問研究方案外、邀請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到觀塘站視察環境外,亦曾約晤發展局及起動九龍東高層商討。

觀塘地鐵站

而由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初期間以兩款列車行走,一為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動列車;[19],從1979年10月起投入服務。 及後陸續引入同型號車廂,並於1998年至2001年間全面翻新;而另一款為Rotem電動列車,共13列。 觀塘地鐵站2023 觀塘地鐵站 觀塘地鐵站 2011年12月起,觀塘綫則主要以英國製列車及中國製列車行走。 2005年,地鐵再整過個車站外牆,為觀塘站外牆拆走舊時嘅深灰色紙皮石,再改成藍色、白色嘅牆身;同時亦都將出口嘅石屎地板改咗做地磚,為車站帶嚟新形象。 呢個站位於觀塘區嘅觀塘道上,喺藍田同牛頭角兩個站中間,由於車站嘅彎度較大,所以月台空隙較闊。

觀塘地鐵站: 設施更替

為咗應付客量增加,列車組由1980年2月16號起加到一列六卡。 觀塘綫延綫(英語:Kwun Tong Line Extension)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已完成的鐵路工程項目,工程將觀塘綫由油麻地站向東南延伸,全程長度約2.6公里,設2個新車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而何文田站會與屯馬綫交匯。 項目於2011年7月25日動工建造[3],延遲逾年後,終於2016年10月23日通車[4]。

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統延伸至中環站,整個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日期較原定提前7星期,成為香港首條過海鐵路。 由於觀塘綫早期月台及大堂設計狹窄,只設少量扶手電梯,未有預計東九龍會有大規模商業發展,導致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與觀塘站的月台及大堂於2005年起成為嚴重擠迫的「重災區」。 觀塘地鐵站 2014年立法會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路段載客率和客量,若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得出94%的載客率,現時客量達4.6萬人次[24]。 而《香港01》曾報導,市區重建局向港鐵提出以無償方式提供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土地擴建觀塘站,擴闊月台及車站大堂,同時為環保連接系統提供調頭路軌。

觀塘地鐵站: 乘客量

满足市民的纳凉需求也应该作为市政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公共部门应该多多想办法为老百姓撑起“遮阳伞”。 而翻新人行天橋上蓋工程於2008年展開,新上蓋的用料主要分為兩種:金屬板及透明纖維板。 2005、2006年間,地鐵又將原有灰黑色馬賽克外牆,改為現時的色彩,同時將大部分的混凝土地面改為地磚。

觀塘地鐵站

1994年1月28日晚上,一列觀塘綫載客列車由牛頭角站駛進九龍灣站2號月台時,其中有兩節車廂出軌,服務嚴重受阻,為香港首宗有載客列車脫軌事件[27][28]。 以上安排中途均無需清客,而觀塘綫列車亦可以直接行走(因市區綫採用同樣號誌系統)。 觀塘綫自通車至2002年4月,觀塘綫只有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聯車行走。 而由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初期間以兩款列車行走,一為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聯車;[19],從1979年10月起投入服務。

觀塘地鐵站: 黃埔至炮台山段

青色配黑色的橫式月台站牌早於兩鐵合併不久換上,而直式站牌、「每站一景、一花」及書法字則在2008年後期設置。 觀塘地鐵站2023 此站東鐵綫部分色系由原有的粉紅色改為與觀塘綫部分相同的天藍色。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前九鐵及地鐵九龍塘站合併成單一車站。 原有九廣東鐵九龍塘車站重覆的出口編號已被重整,但月台編號則維持現狀,未有更改。

觀塘地鐵站

東鐵綫月台位於地面(G/P層),有出入口連接站外路面,H出口位於1號月台,F、G出口則位於2號月台,詳見本條目「東鐵綫月台出入口」段落。 其南半部建於彎道之上,因此空隙較大,是東鐵綫指定空隙黑點月台之一。 九龍塘站是觀塘綫與東鐵綫之間唯一的轉車站,觀塘綫部分屬地底車站,在沙福道下面;東鐵綫部分則在多福道和根德道以西、又一城東面,為地面車站。 九龍塘站(Kowloon 觀塘地鐵站2023 Tong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與東鐵綫之中途站。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