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子宮頸癌2b期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子宮頸癌一直是婦女朋友常見的癌症,但同時也是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1995 年起,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提供三十歲以上女性宮頸抹片免費篩檢服務。 二十五年來,子宮頸癌每年發生人數從 1995 年的 2136 人,降至 2017 年 子宮頸癌2b期 1418 人。 在女性十大癌發生率中,子宮頸癌自每 10 子宮頸癌2b期2023 萬婦女 27 人下降至 7.9 人,在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九名。 子宮頸癌是指子宮頸(連接子宮與陰道的器官)內形成的癌症。 子宮頸癌可分為多種,但最常見的類型為鱗狀細胞癌,約佔所有子宮頸癌個案的80-85%,並通常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引致。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昨日(29日)討論本地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科學委員會建議免疫功能正常的9至14歲人士維持接種兩劑子宮頸癌疫苗,而免疫功能正常的15歲或以上人士可由接種3劑... 如患者已進行子宮頸切除術,子宮頸餘下部位出現復發的機會很低;但患者必須保持警覺,做好預防措施及護理,包括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 最常見的子宮頸癌成因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病毒可透過性行為傳播,因此性生活較活躍的女性患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 凡擁有多名性伴侶,或其伴侶也擁有多名性伴侶者,風險會較大。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頸癌4大危險族群,這些症狀最容易被忽略!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癌2b期2023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子宮內膜癌和乳癌、大腸癌類似,都是一種現代文明病,近年來可能因為生活、飲食西化,罹患子宮內膜癌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內分泌失調有機會提早迎接更年期,有機會引起陰道乾澀、潮熱等徵狀,而由於更年期會雌激素分泌不足,亦易會引發骨質疏鬆、心臟及血管等疾病。 另外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內分泌失調的引發的疾病,如果體內雄激素過多,會礙於月經期間排卵,未排出的卵泡會在卵巢內形成多個小囊, 引發肥胖,月經失調,嚴重甚至會不孕。

子宮頸癌2b期: 癌症常見用詞

水警在香港西面水域檢獲約100箱懷疑走私物品,包括龍蝦、二手電子產品、懷疑受管制珊瑚、懷疑子宮頸癌疫苗、一批懷疑藥劑製品及食材等,總市值約300萬元。 案件列「企圖輸出未列艙單貨物」,交由海關繼續跟進調... 如能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存活機會可高至92%;但如發現和治療也較遲,存活機會則大減。 由 Bowtie (保泰人壽,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和 JP Partners Medical(莊柏醫療,綜合醫療保健服務營運商)共同創立,利用革新的科技提供預防性、個人化的健康服務,以推動更好的醫療體驗。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深信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將深入了解客戶的整體健康狀況,提供個人化服務。

子宮頸癌2b期

HPV病毒基因檢測總共可檢測33種HPV病毒基因型。 子宮頸癌2b期2023 除了最廣為大眾認知的甚因型16,18外,覆蓋範圍還包括另外15種高危病毒基因型,如基因型45,52等。 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前必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等。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頸癌如何造成的?

一般都會用體外機器打入放射線來消除癌細胞,跟手術的治療效果其實差不多。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後,短期內可能出現噁心、肚瀉、疲倦、尿頻、皮膚紅腫等問題,長期更有可能令卵巢受損、難以受孕,以及陰道收窄,導致進行性行為時感到疼痛。 事實上,於2016年,子宮頸癌共有510宗新症,佔該年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3.3%,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中,排行第7位。

子宮頸癌2b期

除此之外,切除淋巴結可能導致淋巴管堵塞,令淋巴液積聚致下肢腫脹,即淋巴水腫。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會依癌症分期而定。 我們對特定的療法若有不了解之處,向醫師尋求諮詢之餘,也可以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會更明白了。 圓錐形切除術:當子宮頸抹片或骨盆腔檢查發現異常時,就要做更進一步的測試以找出問題之所在。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切除術

因為在面對困境時,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要「不認命」,積極去完成人生之旅。 今天,Tiffany 已經過了三十歲生日,打破了「只剩下幾個月命」的命運。 這段時間,Tiffany 發現坊間絕少有關年輕癌症病人的資訊,於是她不斷走進社區、學校做分享、又開設了 Youtube 頻道紀錄自己患癌的故事。 按每十萬女性人口計算,香港子宮頸癌的粗死亡率為 子宮頸癌2b期2023 3.9,而按每十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則為 2.1。 於 子宮頸癌2b期2023 2020 年,香港共有 159 名女性死於子宮頸頸癌,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 2.6%,於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 8 子宮頸癌2b期 位。

由於疫苗只涵蓋某些高風險的人類乳頭狀瘤類型,女性仍須在接受疫苗注射後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 在開展治療前,醫生通常會按腫瘤的位置和擴散程度,將腫瘤界定為第0至4期,從而為患者制定治療計劃。 子宮頸癌2b期2023 不過,醫生並非單靠癌症期數就可以決定治療方案,患者年紀、種族、身體狀況等都是影響因素,即使相同期數的癌症,亦有可能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相反,不同期數的癌症,又可能會用上相同的治療方法。

子宮頸癌2b期: 第一期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Bowtie 將於下文為你提供有關子宮頸癌的基本資料。 子宮頸癌2b期2023 文末更會為大家提供投保建議,讓大家可以盡早做好準備,避免因癌症治療而需要承受極重的財政壓力。

正電子掃描(PET-CT)顯示左側縱膈淋巴結轉移,而沒有其他遠處擴散到肺、肝、骨骼或局部復發的迹象。 患者以前的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判斷,她無法接受放射治療,因為她十多年前因心律失調放置了起搏器,位置正在左邊頸部復發淋巴結前面,放射治療不安全。 陳女士遂接受化療紫杉醇和卡鉑及靶向治療,治療每三周一次,共六個周期。 在第一個周期後,注意到她左頸疼痛有很大的改善,治療副作用亦很輕微,僅注意到腳板輕度周圍神經麻痺;三到六個月後PET-CT顯示,頸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有很大的改善。 子宮根除手術及切除骨盆腔淋巴結可以手術切除腫瘤細胞,完整的評估腫瘤侵犯的情形。 在動完手術後幾天,會有術後膀胱功能不良、腸子蠕動不正常,下腹部痛,通常在一~二個月內通常會恢復正常。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頸癌如何診斷?

當罹患子宮頸癌時,因子宮頸與子宮是相連接的,為了完整切除癌症,不得已必須把子宮、卵巢一併切除。 但同時,病人也喪失了生育功能,對於還希望生年輕病人來說,打擊很大。 子宮頸癌2b期2023 對於當前治療反應不佳(腫瘤沒有縮小等)、復發或遠端轉移的病人,可以作為第一線治療,搭配化療加上標靶藥物癌思停。 根據國際大型臨床研究顯示,2 子宮頸癌2b期2023 成晚期子宮頸癌患者腫瘤可完全消失,將近 5 成腫瘤明顯縮小或停止成長,顯著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時間。 張志隆提到,對子宮頸癌的治療效果來說,放射線治療也可達到跟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 微創手術在子宮頸癌的應用上稍具爭議,有些研究數據指出,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等結果反而較差。

子宮頸癌2b期

藥師推薦苦瓜胜肽挑選3方法 苦瓜胜肽、肉桂具有生理調節的效果,是近年在特殊族群間相當火紅的保健食品,而苦瓜胜肽加肉桂真的可以幫助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嗎? 藥師林東慶說明,代謝力不佳是半數台灣人面臨的最大健康問題,為了幫助新陳代謝,正確飲食、定期運動缺一不可,搭配進行才能更有效率的幫助健康平衡。 要支持患癌的朋友,宣萱分享,可以借出耳朵多加聆聽,站在病人的角度給予支持和安慰。 此外,自己也可多了解醫療上的技術,告訴患者還有不同選擇。 很多人以為一定是生活習慣不健康,又煙又酒的人才會有機會患上癌症。 可是,宣萱身邊不少朋友,甚至是關注健康的一群年輕人,都不幸遇上癌症,當中有乳癌、肺癌、淋巴癌等個案。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頸癌 2022 最新治療是免疫療法!了解治療費用、手術後遺症

張志隆指出,針對遠端轉移的病人,免疫療法在國外已經成為第一線療法。 臨床試驗觀察到,這類病人如果以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標靶藥物癌思停,治療成效會比單獨使用化療來得好。 根據子宮頸癌轉臨床上的統計,子宮頸癌較容易轉移到膀胱、直腸、淋巴結、肺等器官。 因此在確診子宮頸癌後通常需再更完整的檢查以確定是否轉移情形。 正常來說女性的月經的週期是21-35天左右,當女性經期的週期及經血量出現異常,例如經期週期過短抑或過長,經血量多至即時使用加長衛生巾仍要隔一小左右就要更換等等,抑或經期少於兩天亦屬月經失調。

  • 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柏氏抹片檢查,英文為PapSmear)是現時最有效篩查子宮頸癌的方法,可以快捷而簡單地檢測子宮頸細胞異常。
  • 當子宮頸癌首次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治療策略須考慮3個條件,包括復發或轉移的位置和範圍、推測復發或轉移的機轉及首次治療的方法,進而做出適合的治療方式。
  • 子宮下垂最嚴重的程度可以使子宮體都掉露到陰道外,通常需要醫生運用陰道內診,即利用陰道壓嘴將陰道張開作內部視診。
  •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雖然能讓患者保留子宮,使其不受損害,但術後不保證一定可以正常受孕。

目前臨床上分為子宮頸癌疫苗分為三種:二價、四價、九價,可視自身需求選擇施打種類。 第一期子宮頸癌的癌細胞已達基底膜,但尚未擴散到子宮之外,又以癌細胞侵犯至基底膜的深度及腫瘤大小細分為1a、1b。 子宮頸癌前病變不等於子宮頸癌,所謂子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受到病毒感染後雖有變化,還處於上皮層,這是子宮頸癌之前的變化,當這些變異的細胞穿過上皮層,侵犯到基底層,便成為真正的子宮頸癌。 安全性行為:人類乳突病毒主要是透過性接觸傳染,正確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部分人類乳突病毒傳染,進而可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 若以三年內曾做抹片檢查者為比較基準,三至六年曾做抹片篩檢者的罹癌風險增約為 2 子宮頸癌2b期 倍、六年以上曾做抹片檢查者的風險再增為 3 倍,而從未做過抹片檢查者,其罹癌風險則增為 3.4 倍。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頸癌診斷方法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發佈的統計數字,近年在各類型癌症中,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香港第一位常見癌症,新增個案數字更逐年上升,佔整體癌症個案約17%,其次為肺癌和乳癌。 由2015年起,香港每年的癌症新症突破30,000宗,情況顯示有持續上升跡象 。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新竹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黃閔照認為,荷爾蒙是子宮內膜癌的一大罹癌因子,不僅是受到飲食西化或環境荷爾蒙影響,或是緩解更年期症狀的保健食品、治療,甚至初經早、停經晚,都是致癌兇手。 IB:肉眼可見腫瘤侷限在子宮頸或顯微病灶範圍超出IA2,依其侵犯腫瘤的大小又分IB1、IB2與IB3期。

子宮頸癌2b期: 子宮頸癌只能動手術切除病灶嗎?其實還有2種治療方式!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雖然能讓患者保留子宮,使其不受損害,但術後不保證一定可以正常受孕。 建議術後 6 ~ 12 個月再懷孕較安全,且若術後懷孕,也可能需要剖腹產。 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子宮頸和子宮之外,但尚未轉移到子宮頸周邊的組織中,我們稱之為子宮旁組織(Parametrium,又稱為宮旁組織)。 第零期(原位癌):第零期子宮頸癌的處置方案爭議性很大,一般大部份認為若錐形切片的邊緣有殘留病灶者必須再實施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 但病人如不再考慮生小孩,大部份醫生會建議採全子宮切除手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