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何里㓉戲院2023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何里㓉戲院

於是找來一班所謂通靈專家,包括神父、靈媒、導遊和歷史學家,各施各法幫手驅魔!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舞台前掛起一幅華麗的棗紅色絲絨布幕,畫面熟悉又陌生。 多媒體創作人彭秀慧與舞台關係密切,在這裡留倩影別具意義。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何里㓉戲院

而改寫戲院命運,卻是1995年一場四級大火,火災後戲院生意一蹶不振,終於在1997年結業。 以上多單意外令北角皇都戲院鬧鬼傳說、恐怖傳聞甚囂塵上。 皇都戲院是戰後全港最舊的單棟型「劇院式戲院」,在50年代有不少國際級演奏家及歌唱家都曾在場內演出,包括:歌后鄧麗君、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女高音費明儀、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 有興趣參與《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的話,只要登記成為新世界旗下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的會員,再行預約,同時亦有網上虛擬導賞,安坐家中也可來一趟歷史遊覽。 皇都戲院作為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裡裡外外都有很多值得大家細味的設計和細節。 首先當你乘搭電車、逛街經過皇都戲院英皇道入口,請先抬頭看看建築上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裝飾,這個是皇都戲院珍貴的歷史遺跡之一。

何里㓉戲院: 電影多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

香港不少民間組織或政治團體會不定期舉辦電影節和電影放映活動,除了租賃常規戲院播放電影外,也會在上述有電影播放設備的場所,甚至咖啡室、學校禮堂、教堂,或露天場所播放電影。 在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的皇都戲院重建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 與其空等出遊之日來臨,不如發掘一些被遺忘的香港好去處,來一趟小旅行,編輯推薦 8 個打卡點讓你一探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至1990年代起,由於盜版猖獗使到香港電影業開始式微,到了千禧年代,互聯網開始盛行,人們傾向於網絡上觀看電影,加劇式微現象,電影院數目由1993年起不斷減少,由119間減少至2013年的45間,同一期間電影院座位數目亦由約121,885個減少至約35,937個。 但在2019年有復甦跡象,單在這一年,新開業的戲院就有10間。 截至2022年7月,香港的常規戲院(電影院)共63間,合共提供297個銀幕(不包括以上演粵劇和舞台劇為主的新光戲院大劇院1院),約43,600個座位。

何里㓉戲院

此外,基於可以帶動商場的零售業務,香港戲院的選址逾八成位於商場內,近年新開業的戲院更傾向進駐大型商場,包括位於尖沙咀K11 MUSEA的K11 Art House、深水埗V 何里㓉戲院 Walk的嘉禾V Walk和馬鞍山新港城中心的英皇戲院。 2020年雖有ACX@北角匯[2]和高先電影新經營者加入,同時亦有59年歷史的元朗戲院及L Cinema兩間獨立經營戲院結業[3]。 2021年3月8日更有在1985年開始營運並經營長達36年的連鎖院線UA院線宣佈結束運營。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何里㓉戲院: 九龍…

戲院里(英語:Theatre Lan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條街道,位於前皇后戲院的東邊,怡安華人行的西面,德輔道中與皇后大道中之間,因前皇后戲院及前娛樂戲院的存在而得名。 2021年7月7日,接手原址在青衣城二期三樓的UA青衣城戲院,以影藝戲院(青衣城)名稱開業,亦是影藝戲院開始院線化之始。 影藝戲院(Cine-Art House)是香港一間以平價平民化路線招徠觀眾的戲院院線,由銀都機構旗下公司銀都娛樂營運。

  •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舞台前掛起一幅華麗的棗紅色絲絨布幕,畫面熟悉又陌生。
  • 皇都戲院是戰後全港最舊的單棟型「劇院式戲院」,在50年代有不少國際級演奏家及歌唱家都曾在場內演出,包括:歌后鄧麗君、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女高音費明儀、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
  •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 除常規戲院外,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和M+戲院也是播放電影的熱門場所。

除了親歷其境感受皇都戲院和歷史的變遷外,這次你更可用耳朵去聽。 資深音樂人黃志淙分享他眼中當年的潮人集中地 ── 皇都商場內「偉倫唱片」的回憶,親訂見證香港音樂潮流更替的歌曲清單,可於 KKBOX 試聽——種種新與舊的碰撞,均為歷史建築注入了年輕活力,令人更期待戲院復修後的面貌。 皇都戲院於 1952 年落成,至今有近 70 年歷史,乃香港碩果僅存的單幢式戲院,其最為人熟悉的標誌設計,是天台的「拋物線形混凝土桁架」(俗稱「飛拱」),無可比擬的建築特色甚至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全球戲院獨一無二的設計。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例如在戲院里的北端,即是現在德成大廈的位置,有一間稱為大型外資百貨公司的惠羅。

何里㓉戲院: 九龍戲院

戲院於1988年創立初期,在灣仔港灣道30號新鴻基中心開業,定位原為專門播放非主流藝術電影的戲院,服務香港18年,於2006年11月30日結業。 及後於2009年4月1日在九龍灣淘大商場百老匯九龍灣戲院原址重開,並於2018年3月28日因租約期滿而結業。 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 3 何里㓉戲院2023 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在是次《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中亦有展出,包括 50 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超等位、堂座、午夜場舊戲票、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逾百件收藏。 除常規戲院外,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和M+戲院也是播放電影的熱門場所。 藝術中心主要播放非主流電影,間中亦有主流電影播放;電影資料館主要播放懷舊電影和不同電影節的特選電影;而太空館則主要播放全天域電影。 何里㓉戲院 香港部份文娛設施或學苑也有配備播放電影的場所,例如香港科學館演講廳、香港太空館演講廳、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北區大會堂等。

在日治時期,按照日化政策,資產沒收,交日本財閥經營,即是在1941年9月1日在戲院里原地開業的玉屋百貨[2]。 戲院里是一條以商業購物為主的步行街,沿途是寫字樓大廈,臨街是地鋪,包括有上海灘、美心餅店、時裝店、珠寶店等[1]。 連續 3 年榮膺全港書法公開賽冠軍的年青書法家、「抒發」專頁的創辦人陳家浚(Sam),則融入 50 至 60 年代與電影相關的設計風格,在商場內鐵閘上即席揮毫,把經典書法之美融入日常細節中。 在油尖旺區,有多達10間戲院;單在銅鑼灣,更有4間戲院。 兩母子新買了一間大屋,卻發現屋裡陰魂不散,十分猛鬼!

何里㓉戲院: 九龍

香港不少古老建築物都有鬼故傳出,當中戲院靈異事件可說是一籮籮,如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由創辦人歐德禮MBE 何里㓉戲院 何里㓉戲院 (Harry Oscar Odell)於1952年創建,1959年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 屹立北角68年的皇都戲院,以獨一無二的拱形桁架聞名中外,戲院正門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是的標誌,在當時來說設計非常前衞。 今次活動一方面重現皇都戲院的歷史,另一方面亦展現嶄新的可能,特地邀請新一代年青藝術家,以他們的嶄新視角述說舊時代,例如90 後電影海報畫家、「無紙用工作室」創辦人林嘉恒,他向來醉心香港電影,便以數碼化技術配合幽默觸覺,在皇都商場外牆繪畫了一幅「全院滿座」的海報,充滿幽默趣味。 2019年12月27日,戲院在九龍城廣場二樓原九龍城戲院位置重開。 而定位開始由放映藝術電影過渡至藝術及商業電影各佔一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