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羅婉琪醫生2023詳細資料!內含羅婉琪醫生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羅婉琪醫生

假如家長認為「BB該不該打」或應該接種哪種疫苗而困擾,不妨與家庭醫生商量,以獲取專業意見。 有家長會為小朋友「碌雞蛋」去瘀,羅醫生認為此方法可行,但提醒家長撞傷首兩天應先冷敷止血,之後才用熱敷加速血液循環散瘀。 羅婉琪醫生 羅婉琪醫生 此外,羅醫生補充,去瘀膏也有助去瘀,但如表面有傷口就需要小心處理。 有兒科醫生指牛油消腫法暫沒有科學根據,但可說是「自然療法」。 羅婉琪醫生2023 大自然非常奧妙,環境中充斥著令人致病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人體自身卻又天生擁有免疫系統,可以監測、防禦及消滅這些病原體。 羅婉琪醫生 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西方國家的確有牛油消腫之說,推斷的原理是磷脂是血管細胞的重要成分,血管撞破會積聚瘀血,因而藉助含有豐富磷質的牛油來幫助收復血管,可惜現時未有文獻支持。

在香港,B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雖然並不常見,但卻佔整體腦膜炎的五成,而且一旦感染,死亡率高達10%,而且有機會造成嚴重後遺症與腦癇症、智力遲緩等。 暫時該疫苗並未被衛生署納入母嬰健康院的免費疫苗名單,家長應慎重考慮子女在私家診所接種的需要,特別要前往B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率偏高的地方與歐美等地更不可掉以輕心。 除了B型腦膜炎雙球菌,家長亦可選擇帶子女到私家診所接種輪狀病毒、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日本腦炎、ACWY型腦膜炎雙球菌 、流行性感冒等不在免費疫苗名單的疫苗。 免疫系統一般可以自行「打敗」低毒性的病原體如傷風等,惟病原體種類眾多,部分 更是十分「兇惡」,免疫系統未必可以一一對付,例如高毒性的腦膜炎雙球菌,必須及早以高劑量抗生素治療。 治療以外,醫學界早已找到方法預防疾病,就是利用「免 疫記憶」的特性製造疫苗。 疫苗的原理是從病原體抽取某些物質或者把已被殺死或減 毒的病原體提煉製成疫苗,透過疫苗接種模擬受感染生病,令人獲得這種病的「免疫 記憶」並產生免疫力,而且大部分終身免疫。

羅婉琪醫生: 腦膜炎雙球菌專攻BB、年青人 接種疫苗防中招

對於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接種疫苗是保護他們的有效方法,而隨著持續和廣泛為初生嬰兒接種疫苗,可以讓相關病原體失去繼續感染的機會。 羅婉琪醫生 羅婉琪醫生2023 以天花為例,自1796年史上第一劑對抗天花的牛痘疫苗面世,至今天花已經絕跡。 可見疫苗不止可以保護受接種者,還有助減低社區感染機會,保障他人健康。 近年頗受追捧的自然療法,概念與接種疫苗可謂背道而馳;加上疫苗越出越多,或會令部份家長遲疑 ,小朋友真的需要接種疫苗嗎? 另外,現時大部份幼稚園會要求查驗入學學生的「針卡」,若不齊備或有機會影響子女讀書。

  • 她分享做法,「慢慢打圈地塗上牛油」、「敷牛油大約20多分鐘」。
  • 不幸中之大幸是兒子沒跌到頭破血流,不過額頭就撞傷,起了一個「高樓」。
  • 治療以外,醫學界早已找到方法預防疾病,就是利用「免 疫記憶」的特性製造疫苗。
  • 該名媽媽早前在Facebook群組「快樂果食者」中發文,指自己育有一名13個月大女兒,本月6日開始嘗試和女兒一起以生果及果菜露當作主食。
  • 不過由於女兒不肯飲果菜露,全日只進食共3至4條奶蕉,有時亦會食藍莓、柑及牛油果。
  • 免疫系統一般可以自行「打敗」低毒性的病原體如傷風等,惟病原體種類眾多,部分 更是十分「兇惡」,免疫系統未必可以一一對付,例如高毒性的腦膜炎雙球菌,必須及早以高劑量抗生素治療。
  • 近年頗受追捧的自然療法,概念與接種疫苗可謂背道而馳;加上疫苗越出越多,或會令部份家長遲疑 ,小朋友真的需要接種疫苗嗎?

牛油一般都常備於西方家庭的雪櫃裡,冰冰涼涼的又不刺激皮膚,也不失為一種民間方便用來冷敷的東西。 羅醫生亦提到,熟食有多項好處,比生食更容易消化及吸收;煮熟食物亦可殺菌,減低BB患腸胃炎的機會。 羅婉琪醫生2023 羅婉琪醫生2023 醫生指以生果及果菜露當作主食,能夠獲得豐富維他命,卻有機會忽略蛋白質及鐵質,家長應注意。

羅婉琪醫生: 兒科醫生教路   點打水痘針先最有效

不幸中之大幸是兒子沒跌到頭破血流,不過額頭就撞傷,起了一個「高樓」。 該名媽媽早前在Facebook群組「快樂果食者」中發文,指自己育有一名13個月大女兒,本月6日開始嘗試和女兒一起以生果及果菜露當作主食。 不過由於女兒不肯飲果菜露,全日只進食共3至4條奶蕉,有時亦會食藍莓、柑及牛油果。 羅醫生分享撞傷後的處理方法,如屬輕微撞傷應第一時間冷敷。 她建議可將冰放入膠袋內,再用乾毛巾包裹冰袋,在傷患處敷15至20分鐘,留意時間不能過久,以免凍傷皮膚。 若家中沒冰袋,羅醫生指雪櫃內的汽水、蔬菜、水果等都可以取代,或直接用乾淨的食水弄濕毛巾來冷敷,毛巾變暖再換水。

羅婉琪醫生

恐龍媽先用冰袋為兒子冷敷,同時留意他有否出現頭暈想嘔現象。 之後她突然想起雪櫃有一塊牛油,兩年前就試過用牛油為兒子散瘀,於是今次再試,而且認為牛油沒傷害性,萬一無效只是浪費了少少牛油。 羅婉琪醫生 她分享做法,「慢慢打圈地塗上牛油」、「敷牛油大約20多分鐘」。 帖文引來網民熱議,不少網民指港媽沒有為女兒着想,擔心BB營養不良。 羅婉琪醫生 及後港媽再度發文,指聆聽大家意見之後,已決定改變飲食習慣,與BB女一同改為食飯和熟食;又指以生果及果菜露當作主食期間,女兒沒有因此變得「皮黃骨瘦」,大家不用擔心。

羅婉琪醫生: 醫生團隊

TOPick就此訪問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她表示1歲BB活動能力高,開始懂得行走,需要攝取各種營養如熱量、質白質、鐵質、鈣質等。 父母應培養BB均衡飲食習慣,從各類食物吸取相應營養。 育有4孩的恐龍媽日前於facebook專頁「我家恐龍Do Re Mi Fa」分享「牛油的魔法」,她指將近5歲的兒子於12月30日在家中發生意外,玩跨越障礙物時失手跌落地。

羅婉琪醫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