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國際骨質疏鬆日10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根據計劃的中期報告,計劃至今已為逾1,500人完成評估。 結果發現,近四成(37%)參與計劃的長者,發生跌倒的風險達「中等」至「非常高」,而年紀愈大風險亦愈高,「高」及「非常高」風險組別中,七成為70歲以上長者。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為非牟利志願機構,提倡性與生殖健康與權利,提供有關資訊、教育、醫療及輔導服務,並推廣「計劃生育,克盡親職」的觀念。 菠菜、羽衣甘藍、牛油果和奇異果等都是富含維他命K食物,但因維他命K有促進凝血作用,正在服用華法林(Warfarin)或其他薄血藥的人士應先咨詢醫生意見。 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1.0以上,介乎-1.0至-2.5為骨質缺乏,-2.5以下已屬骨質疏鬆症;-2.5分以下並曾出現骨折患者則屬嚴重骨質疏鬆。 根據研究顯示,骨髓內釘搭配骨水泥治療與其他手術固定方式相比,承重支撐力高出60%、且能延緩346%骨折位移倒塌的機率。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治療停經後之女性骨質疏鬆症,也能舒緩更年期後的各種不適。 國際骨質疏鬆日 專家們提醒,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常常可引發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營養失衡,活動量不足,長期酗酒、吸煙和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及長期服用抗生素、類固醇激素、利尿劑等藥物。 骨質疏鬆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會引起背部酸痛、身高變矮、及駝背的現象,並且提高骨折的風險,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就是手腕骨、股骨、及脊椎骨,由於骨質疏鬆症並不容易治療,所以會造成很大的痛苦與生活上的不便,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失能,甚至是死亡。 很多年輕人都輕視骨質疏鬆症,認爲只有長者才會患上,結果到中年時身體出現警號才開始警惕。

國際骨質疏鬆日: 世界骨質疏鬆日(10月20日)

黃駿豐醫師說,建議可以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提升骨密度,然後可使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來做長期治療。 不出所料,X光檢查的結果顯示有骨折,而且出現骨密度過低的情況。 恩主公醫院社區醫學部暨家庭醫學科主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黃駿豐醫師表示,經常有老人家發生骨折,就醫後才發現骨質疏鬆症,然而骨折一旦發生,就有可能因臥床、減少活動,導致肌力、骨質加速流失。 IOF 與其全球超過 265 個病患與醫療社群,在「世界骨質疏鬆日」呼籲個人與健康照護主管機關,重視骨骼健康以及骨折的預防。 IOF 呼籲所有老年人定期運動、透過曬太陽與服用保健品的方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 D,以及食用含有鈣、蛋白質及其他重要養分且有益骨骼健康的食品。 IOF 骨質疏鬆風險檢查線上問卷,可讓人們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評估是否存在任何骨質疏鬆重大風險因素。

  • 她們可按家計會的標準收費,繼續於該會各更年期診所跟進治療。
  •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並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在全球響應,呼籲民眾正視骨鬆問題,採取行動守護骨骼健康。
  • 因此,保護骨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若患有骨質疏鬆,應考慮接受藥物治療,如有疑問,患者可以向醫生和藥劑師查詢。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走上洗腎人生,不但得盯緊三高數字,還有二件事不能上身!
  • 骨質疏鬆來得悄然無聲,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半是因為骨折、骨裂才發現,一旦長者跌倒而造成髖關節骨折,便有很大的風險喪失自理能力必須臥床,甚至提升死亡率1-2成。
  • 但接近50歲時,骨質開始明顯流失,更年期女性更會因體內雌激素下降,加劇骨質流失。
  • 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是導致長者殘障及死亡的常見原因,而人口老化更令相關個案及醫療負荷有增無減。

由主辦機構發放的免費檢查名額將會到尚至醫療集團接受檢查;由非牟利機構夥伴發放的免費檢查名額將在其服務單位接受檢查。 參加者於活動網站所輸入的資料將不可更改,所有資料均以登記之紀錄為準,任何重複、錯誤或不完整的資料將被視作無效。 國際骨質疏鬆日2023 國際骨質疏鬆日 若參加者所輸入之個人資料/聯絡方法不實或不正確,導致參加者無法收到得獎通知,主辦機構概不負責。 參加特惠檢查的資格為(i)50歲或以上女士;(ii)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身分證;及(iii)骨折風險高危女士(活動內,骨折風險高危的定義為年齡(歲數)減體重(公斤)大過或等於20;或曾有骨折)。

國際骨質疏鬆日: 世界骨質疏鬆日及關節護理特刊女人40慎防骨質疏鬆 過度瘦身加劇骨質流失

醫生發現她特別喜歡吃苦瓜,因為苦瓜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維他命,除了可以控制血糖和血壓,還可以減肥,同時清熱去火。 國際骨質疏鬆日2023 完成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後,骨密度檢測報告會標示T值(T-Score)。 黃駿豐醫師解釋,當T值落在-1至-2.5代表骨量減少,稱為骨質缺乏;當T值小於-2.5就是骨質疏鬆症;而當T值小於-3便屬於「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三級警戒:骨折發生防失能」骨質疏鬆患者容易併發脊椎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導致不良於行,20%的髖部骨折患者多在一年內死亡,若出現劇痛或骨折狀況,請立即至醫院就醫。 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將於8月30日(星期一),舉辦免費骨質密度檢查慈善日,為正於公立醫院輪候骨質密度檢查(排期於2022年後)的公援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受助人,提供一次性免費骨質密度檢查。 若你並非公援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受助人,亦可選擇自費以優惠價港幣500元參與,所有收益將不計成本,全數撥入本基金會作日後活動經費。

國際骨質疏鬆日

骨質疏鬆症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直到發生骨折才接受骨密度檢測。 預防從兒童抓起青少年是骨發育的關鍵時期,大約20歲以前能獲得90%以上的骨密度。 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三方面着手:一是從兒童期開始,每天喝一袋牛奶,進食豆類蛋白3兩,碳水化合物6至8兩,蔬菜、水果1斤,並通過經常的户外活動和曬太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二是加強對高危人羣的監測。 如有遺傳因素的人,過於消瘦的人,做了子宮卵巢切除、閉經早的人,嗜煙酒的人,患有內分泌疾病以及長期服用皮質激素等藥物長期卧牀的人等,都屬高危人羣,要定期監測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於正常指標骨峯值均數 2.5個標準差就要接受正規的治療。 國際骨質疏鬆日 根據國內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是女性。 但如果能定期追蹤骨密度檢查,提早發現,就能趕緊調整生活型態及運動,以減緩因骨質疏鬆帶來的健康風險。

國際骨質疏鬆日: 分類文章標籤: 骨質疏鬆 , 世界骨質疏鬆日 , 雙磷酸鹽 , 地舒單抗

建議的服用方法是,早上在進食前以一大杯清水空肚服用,不應躺下,保持身體挺直,服藥後的30分鐘內,不能進食或服用其他藥物。 《骨質疏鬆症防治中國白皮書》由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與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共同發佈。 白皮書指出,在我國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質疏鬆引起的,其中每年新發椎體骨折約有181萬人,髖部骨折病例為23萬。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擁有令人羡慕潤澤、透亮的肌膚,保溼很重要,但保溼化粧品該怎麼挑? 食藥署提醒,保溼的目的,顧名思義就是讓水分不要過快流失,讓肌膚角質層保有合理的含水量,一般人常有迷思,認為只擦蘆薈膠保溼就足夠了,實際上,蘆薈膠具有保溼吸水功能,但不具有鎖水功能,如果只使用蘆薈膠就想要達到保濕功能,反而有可能越來越乾。 正值國際婦女節,提醒女性朋友在工作及家庭忙碌之餘,也得關心自己身體,特別是接近熟齡女性,更該好好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別讓...

IOF強調,運動對塑造骨質、重建骨質和維持骨骼健康都有幫助﹔今年的世界骨鬆日,IOF特地委託拉丁歌手Erika Ender編寫及主唱全球第一首拉丁節奏的骨鬆防治舞曲,鼓勵大家跳舞運動防骨鬆。 有沒有發現自己年輕時健步如飛,但隨著年齡漸長變得容易跌倒、出現駝背甚至變得矮小? 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估計,50歲以上人士中,每3名女士及每5名男士,便有一人患有骨質疏鬆症或骨質密度偏低症,可導致骨折甚至併發症,不但令生活質素下降,容易發生意外,嚴重者更可於一年內死亡。 年輕人應該注意均衡飲食,多攝取含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食物,並進行適當的負重運動。 年長者則需要做足以上各點及可以通過定期骨密度檢查和藥物治療等方法來預防,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 而研究顯示,骨質疏鬆藥物有可能出現非常罕見的副作用,例如非典型骨折和藥物引起的顎骨壞死等。

國際骨質疏鬆日: 世界骨質疏鬆日|食雪糕有助補鈣? 藥劑師推介高鈣食物+解構常用藥物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現代社會壓力大,不少女性提早進入更年期。 但是,葉濡端發垷,很多患者在40歲之前已卵巢衰退,最年輕的患者甚至僅有20歲即卵巢早衰、早發停經。 因此,女性若出現更年期症狀,即使年紀未到,也要提高警覺。 但是,不少女性卻發現:自己停經這麼久了,竟然還有更年期症狀!

因為新冠病毒有可能加速腎臟衰老,根據美國研究顯示,確診後的患者腎臟老化速度是一般人的3倍。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特別提醒,台灣每8名成人就有1人可能患有腎臟病,盛行率長期高居全球第一,卻因早期無明顯症狀,加上民眾大多對腎臟病警覺不高,往往延誤就醫而演變成中重症,提醒...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與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這兩個看起來似乎毫不相干的疾病,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些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腸病、骨髓瘤等,以及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可能會影響骨骼健康,加速致質流失。 國際骨質疏鬆日 「二級警戒:謹遵醫囑防停藥」骨質疏鬆患者若自行中斷用藥將導致骨質流失,並提升骨折風險。

國際骨質疏鬆日: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若人的後腦與牆壁的距離超過3 厘米,意味著骨量正在流失;若距離超過了6 國際骨質疏鬆日 厘米,意味著可能會出現壓迫性骨折,應及早就醫。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骨骼鈣的合成減少、分解增多,骨密度也會逐漸下降,而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引起骨質疏鬆。 63歲姚女士(左)被編配接受「融入生活防跌訓練」,由職業治療師根據其家居環境及日常生活習慣為她設計訓練項目。 陳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近來他雙腳痕癢,腳趾間更有裂縫和水泡,醫生診斷他患上由真菌感染的皮膚病,俗稱「香港腳...

鄭伯是一位大腸癌患者,上個月開始接受化療和標靶藥物。 在開始藥物治療前,作為腫瘤科藥劑師的我會給他提供藥物輔導... 作為醫院藥劑師並不是只在藥劑部工作,我們是整個醫療團隊的一員,也常在病房中協助醫生護士處理關於藥物的問題。 ▸3.子宮頸癌:沈醫師提醒只要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都該當心子宮頸癌,其致病原因為HPV病毒感染,只要年滿30歲,政府都有提供1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很多人關注在食品的磷含量,但其實重點應該在整體飲食的鈣磷比,2010年的人體試驗以147位青壯年女性做實驗(連結),依據飲食的鈣磷比分成四組。 結果發現當鈣磷比小於0.5的組別,影響鈣質平衡的副甲狀腺素濃度有顯著的差異,尿鈣也有顯著較其他組別增加。

國際骨質疏鬆日: 健康網》吃飽就躺當心富貴病上身 營養師教「這樣吃」清腸

本來睡得好的人,當雌激素持續下降時,也會漸漸變得難入眠、易醒、多夢,或是半夜起來上廁所後就再也睡不著。 心悸是更年期常見症狀之一,很多婦女會突然心跳加速,人感很不舒服。 「這是一個常見,但很多人不曉得與更年期有關的症狀,很多人以為是心臟有問題,而去看心臟科」,葉濡端說。

國際骨質疏鬆日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 對於骨質疏鬆患者來說,使用「雙膦酸鹽」不僅可以治療疾病本身,還有機會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項大型臨床研究也複製了這個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雙膦酸鹽」對降低心肌梗塞、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國際骨質疏鬆日: 健康網》高劑量維生素D骨質密度反變差? 醫:要同時補充「它」

「如果沒有解決更年期產生的身體問題,更年期症狀就會一直下去」,嘉品中醫診所院長葉濡端指出,「更年期不是過了就沒有」。 數據顯示, 35 歲以後,人體的骨量開始以每年0.5%~1% 的速率流失;女性停經後的流失速率甚至可達2%~3% ;50 歲以上者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可達50%。 預防骨質疏鬆運動如緩步跑、太極、跳舞、打網球,可因應個人能力而選擇強度不同的運動,旨在訓練骨骼的負重量。 如在戶外/陽光有運動,更有助身體製造維他命D,提升吸收鈣質的能力。 預防骨質疏鬆這樣做 1、補充足夠的鈣質 2、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 3、充足的運動 4、遠離菸酒 5、預防跌倒 骨...... 骨質疏鬆是無聲疾病但可以及早預防適當補充鈣質,且搭配攝取維生素D、維生素K、鎂等幫助鈣質在腸道的吸收...

  • 如果不吃奶類食物,你可於早、午、晚餐中都添加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豆類製品、連骨及殼食用的魚類及海產、深綠色蔬菜、果仁等,以確保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鈣質。
  • 參加特惠檢查的資格為(i)50歲或以上女士;(ii)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身分證;及(iii)骨折風險高危女士(活動內,骨折風險高危的定義為年齡(歲數)減體重(公斤)大過或等於20;或曾有骨折)。
  •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並沒有認可特定的瀏覽器或建議使用哪一個瀏覽器。
  • 事實上,如果沒有解決更年期帶來的身體問題,更年期症狀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 65歲以上長者髖部骨折中依股骨斷裂位置可分為: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轉子下骨折,其中又以轉子間骨折較為常見。
  • 維生素D主要來自含高油分魚類如三文魚、沙甸魚、青花魚、吞拿魚、鱈魚、鰻魚等、蛋黃和添加維生素D的奶類製品或豆奶等。

除了停經婦女之外,還有許多原因與骨質疏鬆症有關,包括老年人、體重過輕、缺乏運動、抽菸、喝酒、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另外若有家族病史,例如父母親有髖部骨折的病史,也是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 國際骨質疏鬆日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若因疫情中斷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後果。 骨鬆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易發生骨折,但若能及早發現且持續治療,骨折機率便會逐漸下降,如自行停藥,骨折機率甚至比治療之前還要再更高。 除了留意自己有沒有駝背、變矮或下背疼痛等症狀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至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萬一罹患骨鬆症也可以及早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期望能透過世界骨質疏鬆日,提倡民眾增加骨質疏鬆症疾病認知,關心骨質健康。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