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洪聖古廟9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四個洞口之中,其中兩個被山泥堵塞,而主洞及下洞被政府封閉多年。 曾有村民主張重開礦洞,以吸引旅客,但因為安全成疑,至今仍未重開,遊人只可在洞外欣賞礦洞。 單車是梅窩島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鄰近碼頭的秋記提供單車租借服務。 單車店設有士多,供應三文治及即食輕食麵食等,交還單車後用餐,方便。 洪聖古廟以紅色磚牆配搭青色瓦頂,廟前還有一對腳踏金球的雌雄石獅。 洪聖古廟2023 據說洪聖是唐朝重臣洪熙,曾設立氣象台,預測天氣,造福漁民。

洪聖古廟

填海範圍非常大,工程亦相當艱巨,一間名為生利的公司以三百三十萬這個在當時可說是天文數字的金額投得工程。 全港有近30間以洪聖為主神的廟宇,遍布港九新界,亦有不少在離島,其中部份仍保持著熱鬧的賀誕活動。 古廟內供奉的「洪聖大王」本名洪熙,原是唐代的廣州刺史,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通曉數學,並且曾建天文台觀天象以利漁民出海,死後為百姓祭祀。 放祈福水燈是《鴨脷洲洪聖傳統文化節》的傳統儀式之一,放水燈意義是祭祀神明、送走災厄、迎來幸福,一些青年男女也會以放水燈來祈求美好姻緣。 洪聖爺本名洪熙,又稱赤帝,是唐朝的廣利刺史,以廉潔忠貞聞名。 他曾設立氣象台來觀察天氣,為漁民商旅減低出海的風險。

洪聖古廟: 洪聖古廟

西貢滘西洲的洪聖古廟,建於1889年,是香港其中一個研究漢代以至新石器時代香港歷史的重要古蹟。 古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左邊是廟祝起居的地方,右邊曾用作村學校舍,教育村中子弟。 香港有不少古村,位於上水西北面峰嶺山腳、面向塱原濕地及雙魚河的河上鄉便是其一。 洪聖古廟2023 早在宋朝古村已存在,村內有座洪聖古廟,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寶誕前後,這兒都會舉行一連5天4夜的祭祀活動,舞龍舞獅,熱鬧非常。 今年適逢「河上鄉洪聖寶誕廟會100周年」慶典,慶祝活動定然更加精彩,大家不妨趁機到此一遊,在這條歷史逾800年的古村,行個大運。

梅窩+是推廣梅窩文化的非牟利機構,舉行不同活動如工作坊和體驗,大家可以瀏覽他們的社交平台。 有說洪聖是「南海之神」,為華南一帶的神祇,於隋朝開皇十四年(594年)廣州已建有南海神廟,善信供奉衪以求舟楫安全,風調雨順。 唐朝南海神被冊封為「廣利王」,當中含廣納財利之意。 洪聖古廟2023 也有傳說指洪聖原名洪熙,為唐朝( 年)官員,通曉天文地理又常幫助漁民而揚名四海,歿後更顯聖救民,於是立廟奉祀,獲追封為「廣利洪聖大王」。 先說排峰古廟,位於村口洪聖古廟左旁,原址立於排峰嶺,即現時羅湖懲教署的位置。 由於1937年時,港英政府收地以作興建兵營之用,故下令遷建於此。

洪聖古廟: 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

重修本廟曾於一九八八年及二零零五年進行大型維修工程。 洪聖古廟2023 滘西洲洪聖古廟,又名西貢洪聖古廟,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滘西洲,建於清朝。 2000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現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洪聖是廣東本土的水神,故滘西洲漁民籌建廟宇供奉以保平安。 洪聖古廟正門上的匾額刻有清光緒九年,可推斷古廟在一八八九年以前便已建成。

  • 與其他較早開發的地區相比,灣仔過去百多年來的發展並不平凡,走過的路,多采多姿,可說是香港歷史的縮影。
  • 1925至1926年間發生的「省港大罷工」,對灣仔填海計劃亦有一定影響,灣仔填海的總支出最後增至五百四十多萬元。
  • 西貢滘西洲的洪聖古廟,建於1889年,是香港其中一個研究漢代以至新石器時代香港歷史的重要古蹟。
  • 在南海、番禺两县就有100多座,有的乡多至8座,佛山镇内有4座,顺德县在清代就有14座。
  • 洪聖爺誕(農曆二月十三日)日是紀念洪聖大王的節日。
  • 戰前,在洪聖誕當晚,會舉行唱歌樓助興,並重金禮聘客家村婦唱山歌,由村中及附近居民來村前對唱還唱,得勝者由本村贈送鏢尾一枝,衣服一套,作為獎勵,以誌留念。

與其他較早開發的地區相比,灣仔過去百多年來的發展並不平凡,走過的路,多采多姿,可說是香港歷史的縮影。 它沒有中環的高貴,也沒有上環的繁囂;其早期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卻為灣仔帶來濃厚的國際色彩。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政府和民間各自重塑灣仔的身份,情節待續。

洪聖古廟: LEGOLAND Discovery Centre Hong Kong 香港樂高探索中心泊車泊邊好?

到2015年,灣仔洪聖廟暫時封閉,並進行3個月大型復修,於2015年9月26日舉行重修揭幕及開光典禮。 東華三院稱,廟宇4月時有七成橫樑被蟲蛀,有倒塌危險,故為公眾安全遂封廟重修。 是次重修耗資逾140萬元,更換了橫樑及部分屋頂瓦片,並翻新神像等。 洪聖古廟 灣仔洪聖廟原為海濱岩石上的小神壇,由坊眾於1847年依山岩建築,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擴建。

  • 曾有村民主張重開礦洞,以吸引旅客,但因為安全成疑,至今仍未重開,遊人只可在洞外欣賞礦洞。
  • 有說洪聖是「南海之神」,為華南一帶的神祇,於隋朝開皇十四年(594年)廣州已建有南海神廟,善信供奉衪以求舟楫安全,風調雨順。
  • 該廟最近一次修葺是於1992年,並使1867年擴建的望海觀音廟內花崗石過樑重現本來面貌。
  • 單車是梅窩島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鄰近碼頭的秋記提供單車租借服務。
  • 阿史今次要介紹嘅正正就係位於中環嘅百子里,佢具體嘅位置就...
  • 工程以恢復古廟原貌為原則,在古物古蹟辦事處的監督下,於2000年竣工。
  • 相傳洪聖大王是唐朝重臣,姓洪名熙,官至番禺刺吏,通曉天文地理,常幫助商旅漁民;據説,他死後英靈不滅,屢次拯救人民於災難。

洪聖古廟於2002年11月15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洪聖古廟為兩進三開間設計,前殿屋脊和天井兩廊的女兒牆均有石灣陶塑裝飾,手工精緻。 這是香港仔最古老的廟宇,2014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法定古蹟。 香港人也拜媽祖,不過稱這位海上守護神為「天后」。

洪聖古廟: 灣仔︰身份追尋

經整修後於1993年重新對外開放,成為香港環境保護局推廣環保教育的地點,同時展出古蹟的相關歷史介紹。 原本郵政局使用的木製櫃檯、郵箱和百葉窗也都被保留下來。 鴨脷洲洪聖古廟歷年來的賀誕慶典規模堪稱全港最大,其獨特之處就是事前會有接神儀式,恭請附近各間廟宇神明到洪聖廟。 賀誕隊伍當天從廟前廣場集合出發進行「接神儀式」,抬轎將鄰近廟宇的觀音、天后、北帝、土地等神像請到洪聖廟,好讓祂們一起「共襄盛舉」。 一直到慶典結束才進行「送神儀式」,沿着同一路線將眾神送回原來廟宇。 這種「群神聚首」的熱鬧景象,只有在鴨脷洲的洪聖寶誕裏可以看到。

基督教及羅馬天主教會則於「春園」以西的地段設立墳地,以埋葬大量因感染熱帶傳染病去世的歐籍人士,並設置棄嬰所及醫療機構,為香港這片新興殖民地提供最早的社會服務。 在灣仔另一端的摩利臣山上,馬禮遜教育會亦早在1843年開辦學校,惟因經費不繼,學校被迫六年後停辦。 根據英國人登陸港島後所作的第一次人口調查,現今稱為灣仔的地區,開埠時並沒有常住人口。 這當然不是說灣仔杳無人煙,學者推測,現今洪聖廟附近或許在開埠前已有少量漁民聚居。 洪聖是指「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能庇護出海作業者。 與洪聖廟毗連的是望海觀音廟,取名「望海」,因本來海岸線在這廟前,出海作業者為尋庇佑,便建造了這廟。

洪聖古廟: 地點 : 鴨脷洲洪聖廟 | 無障礙分類 :廟宇 | 無障礙資訊 : 鴨脷洲洪聖廟屬于法定古蹟,所以沒有任何無障礙設施,輪椅人士不建議獨自前往。

周有德為漢軍鑲紅旗人,而王來任為正黃旗漢軍,同為新界復界之事出力甚多,並曾解決許多村務糾紛,因而得到新界村民的尊敬而受到供奉。 傳說之事,孰真孰假已無從稽考,但在這條北宋末年建立的村落,洪聖大王早已被視為村中的守護神。 昔日古廟仍掛有乾隆年間(即1736至1795年)鑄造的雲板,但卻在後來重修的時間被盜。

洪聖古廟

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是洪聖寶誕,全港多家洪聖古廟都會舉行廟會慶祝。 除了以上兩家古廟,歷史價值能與之媲美的,就是居石侯公祠。 古祠位於村子康樂活動中心附近,約建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數百年來經過多次修復,現為法定古蹟。 古祠是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祠堂門框及正門兩側鼓台以紅沙岩構建。 祠堂內的橫樑及斗拱均有雕工精緻的民間故事和吉祥圖案。

洪聖古廟: 香港洪聖廟列表

此古廟原址為村北的排峰嶺,1937年就因為政府收地興建羅湖兵房而需要遷到現址,廟內兩側飾有十八羅漢圖。 排峰古廟原來是供奉觀音,而現時就主要供奉佛祖、金花娘娘及韋陀菩薩等神祗。 河上鄉原有的排峰古廟,建於排峰嶺,後因香港政府徵收土地,興建兵營(現為羅湖監獄),被迫遷往洪聖古廟左側,於1937年重建,同年開光。 洪聖古廟建造時日失記,廟內供奉洪聖大王(中)、兩廣總督周有德大老爺(右)及廣東巡撫王來任大老爺(左),兩位官員正是力催廢除清初頒佈遷界法令的重要功臣。

洪聖古廟

最初嘅洪聖廟就只係海邊岩石上面嘅一個神壇仔,但附近嘅街坊後來就喺岩石嘅基礎上加建廟宇,所以今時今日入到洪聖廟都仲會見到廟宇入面有大塊嘅岩石。 從1965年起至1972年,灣仔再次展開大型的填海計劃。 1968年行政局通過灣仔的舊區重建計劃,皇后大道東兩旁的舊廈大量拆卸重建。 這段時期,香港正經歷「經濟起飛」,社會普遍對工商樓宇的需求增加,商業活動因中環區的商業樓宇供應飽和而漸漸向東擴展,灣仔的填海與重建,正好回應這一趨勢。

洪聖古廟: 交通

走入寺內,可見多座富含中國色彩的建築,包括金碧輝煌的萬佛寶殿、供奉本土、東方及西方三方佛的大雄寶殿等。 逛累了,你可以休息一下,到齋堂嚐嚐美味的齋菜。 相較於灣仔鬧市裡的洪聖古廟,鴨脷洲的這座古廟則像是小社區裡的廟宇,而且至今仍然處於沿海的位置。 走進這個香港島南面的小島參訪古廟,時間彷彿變慢了,令人不自覺的把心也沉靜下來。 洪聖古廟屬清代兩進三開間式建築,兩進之間的天井建有香亭,廟宇左右兩側各加建廂房。 前殿的屋脊和天井兩廊的女兒牆上均飾以造工精巧、歷史悠久的石灣陶塑。

居石侯公祠既用作村民祭祖及舉行傳統儀式的場所,亦為村民日常聚會議事之地。 繼續同大家介紹一啲香港嘅特色街道,小路、小巷、圍坊、相信大家都必定會見過,之但係如果係一個相當隱蔽由小路通過先至去到嘅坊,唔知大家又見過未呢? 阿史今次要介紹嘅正正就係位於中環嘅百子里,佢具體嘅位置就... 之前阿史介紹過太子港鐵站以前長期有陣臭味,好多史友都留言話身同感受。 講臭味就好似好負面,今次阿史就講下一個好香嘅港鐵站。 早期灣仔坊眾的職業,包括有出海或靠海上作業者、一般主婦和靠美貌維生的妓女,因此廟內供奉有保祐母嬰的金花夫人和賜予青春美貌的花粉夫人等。

洪聖古廟: 農曆新年

華人廟宇常擁有宗教以外的功能,它所在的位置,也往往是當時華人活動的中心。 其實,洪聖古廟主要供奉南海洪聖大王,又即洪聖爺。 洪聖原名洪熙,官居唐代廣利刺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樣樣通曉,常為漁民和商旅預測天氣,死後被追封洪聖大王,更被視為海神,不少人在沿海建廟供奉他。

洪聖古廟: 灣仔洪聖廟

唐朝(618年 - 洪聖古廟 907年)時南海神被冊封為「廣利王」,宋代(960年 - 1279年)時更於「廣利王」前加號「洪聖」。 走進廟內,叩過頭、上了香,環顧四周,同樣不見什麼花燈、花炮。 偶爾有其他善信來到,也只是像平日一樣拜祭或算命,香火略嫌稀淡。 灣仔洪聖古廟跟大角咀洪聖殿一樣,是由東華三院管理。 在洪聖古廟的旁邊,有一座遷來的古廟,名位排峰古廟。

洪聖古廟: 灣仔都市傳說 -洪聖古廟 feat. 舊灣仔郵政局

位於大澳石仔埗街的洪聖古廟建於清朝乾隆11年(1746年),是供奉洪聖的廟宇。 另外,每年九月初八,河上鄉、金錢及燕崗村子孫需齊往侯卓峰祖墳掃墓,由族長主持祭祀儀式,有禮生兩名唱禮和讀祭文。 禮成後,六十歲以上父老列隊領肉,每人半斤;在場各人就地「食山頭」,每八人一盆盆菜。 志蓮淨苑是一座佛寺,以仿照唐代的木結構建築為特色,採用天然建材,用榫接方式結合,完全不用釘子,整體高雅古樸。

袁氏大屋及更樓是梅窩的一座古老城堡,曾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的袁氏大屋現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洪聖古廟 建築設計為清朝兩進三開間式,兩進之間的天井設有香亭,令廟宇免受風雨破壞。 本廟結構較為獨特,全廟共以五對柱支撐,其中第二及第三對柱,承接廟側捲棚式走廊的綠色琉璃瓦簷頂,簷頂花脊上共有十多組文武造型各異的廣東石灣陶塑人物。 廟外左右垂脊末端分別置有日神、月神陶塑,廟前檐板飾有牡丹、佛手果等吉祥圖案,極富中國傳統色彩。 坐在正廟中間位置的的就是主神洪聖爺,其塑像為土製,端坐約高一尺。 正廳內右偏廳供奉了兩廣總督周有德(?-1684年)及廣東巡撫王來任(?-1669年)。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