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因此公司不能強迫閣下離職前放取剩餘的年假,如離職後尚有年假未放,即以薪金補償。 許多公司會將月薪總額拆解成許多項目,例如:本薪、全勤獎金、交通補助、職務津貼、三節獎金等,而在人資領域中,這些項目又可區分為「固定薪資」與「變動薪資」,若雇主因為員工離職當月只做幾天,而只用底薪、本薪做計算離職薪水,恐怕會有少算薪資的可能。 根據僱傭條例,僱主是不能強迫僱員在通知期內放年假,因此只要閣下沒有申請年假,便可以在離職後得到年假薪酬。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假若僱主沒有提供工資及僱傭紀錄,除繼續向僱主索取外,僱員亦應自行列表記錄相關資料。 辭職可以有無限原因,無論你是找到筍工有好路數,或裸辭去放飛自我,甚至是到外國放個悠長假期,都記得離職時計好尾糧。 做個精明的打工仔,你當然要清楚職場的遊戲規則,無謂蝕不必要的底。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這條法例,主要是保障僱員防止在通知期內被強迫清年假,重點是有否利益損害,僱主強迫僱員在通知期內清年假,是削減了僱員的利益,而僱員要求在通知期內清年假,則都僱主有利。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雇主無權要求勞工在特定的時間請特休假

「月薪制」是普遍雇主和勞工約定的薪資發放方式,到職時談好的薪水,原則上就是勞動契約的一部分,後續有沒有依照約定發給,除了是基本誠信問題,更是會涉及違法疑慮。 因此,公司中負責算薪水的人員除了需要特別細心,也應熟知法令規定,以免不小心多扣少給,即使算出來的金額少了一兩元,恐怕還是會違反薪水未全額給付的規定(勞基法§22),依法可罰2-100萬元。 第一:根據僱傭條例,僱員有權享有的年假,不得計算在終止僱傭合約所需的通知期內。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舉例:小藍想離轉換跑道,向公司提10月底離職,而10月31日為公司休假日,即使如此公司還是要算當天薪水給他,而人資當日雖未上班無法辦理退保,最晚可於11月2日星期一進公司幫其退保。 正確做法應將固定薪資、經常性給與工資納入計算基準,因此,包含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不包含加班費)、每月固定發給的全勤獎金、職務津貼等都要列入計算。 上述的其他制度僅是對於所謂的年資「一年」有不同的起始與終止日的定義,但是計算的方式與邏輯和曆年制是相同的。 只要把握同樣的原則計算即可,同樣也建議在到職時雙方要有明確的共識,往後才不會衍生紛爭。 也就是無論加入時間點為何,一律以完整的一個曆年(1 月 1 日 到 12 月 31 日)來計算年資。 如果不是在 1 月 1 日開始就加入的員工,會依照比例來計算特休的天數。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員工離職時,薪水如何計算?4個常見錯誤提醒

特別休假之於其他所有的假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不扣薪、不需附證明、企業不可干涉請假時間等等,可以說是勞工最好用的一種假。 第二:閣下的離職日是4月9日,3月份及4月份按比例計算的薪金,應分兩期發放,即3月份工資應在4月頭發放,4月份的按比例計算薪金,即在4月9日後7天之內發放。 特別休假是勞工的權益,就算有營運上的急迫需求,雇主也須取得勞工同意才可要求其加班,所以基本上雇主不可干預勞工請特休假的意願,也不能要求附上任何證明。 也就是說,特休假是勞工可以「完全自由運用」的假,雇主無權干涉請假的原因。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2023 根據 勞基法第 38 條,如果雇主需要勞工在已經排定的特休日出勤,需要事先徵得勞工的同意,並且比照國定假日支付 加班費。 Anna 和 Nancy 都在同一間超商上班滿兩年,雖然年資相同,但因為勞動時數的差異,特休計算的方式也不同。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如勞工已休畢假期,因退休或其他原因離職,當年度繼續工作之畸零日數,得不另給特別休假。 法律明訂特休假為勞工權益,雇主僅能在因為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時,與勞工進行協商。 而現行勞基法並沒有明確規定特休須於幾日前提出,因此原則上即使勞工臨時提出特休申請,雇主也不能隨意拒絕。 除了不能禁止請特休假,雇主也不可要求勞工「在特定的時間請特休假」。 這樣的狀況常見於號稱「補班日不用上班,但是卻要求員工當天要請特休假」的企業,不需補班應是企業主動提供的福利,不能要求勞工用自己的權益來交換。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特休天數按照「曆年制」計算

原則上,雇主要在員工離職當天辦理退保,但勞保局表示,員工離職日如果遇到週六、日、國定假日、紀念日等放假日,雇主可在放假日結束後的第一個上班日辦理退保。 根據《僱傭條例》,僱主須於僱傭合約終止後7天內支付尾糧。 如僱主忘記找數,須就尚未清付的款額支付利息給僱員。 僱主如故意及無合理辯解而不依時支付解僱補償給僱員,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 35 萬元及監禁 3 年。 所以如若不幸地被無良僱主拖尾糧的話,大可引用《僱用條例》中的條文,向僱主查詢他打算怎樣計算利息給你。

正確來說,月薪制勞工的薪水包含了平日、休息日、例假日、法定休假日(國定假日),也就是即便遇到休假,員工當天沒有出勤,工資還是要照算,如果離職時雇主只用「工作天數」計算薪資將會少算,應該要用員工實際「在職天數」來計算。 月薪制勞工在休息日、例假日不需工作可照領薪資,因此員工如果預告離職日當天為休假日、國定假日,雇主也是要照常計算薪水,不能因此將假日薪資扣除,因未給休假日工資就等同於未給付全額薪資。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2023 如果雇主不同意員工假日離職,只能協商調整,但自請離職的決定權仍然在於勞工。 有些公司單方面認為員工即將離職,只要算給員工實際有上班天數的薪資,不需要給員工休假日薪資;小編也常聽聞求職者抱怨新工作做了幾天不適合想換,但老闆最後只給付日薪,等於只計算了「上班日」的薪水,和當初談好給「月薪」不同。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公司

如果在離職時,還有未放的有薪年假在手,你可跟僱主商量看看如何處理。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對於有薪年假的處理方法,沒有明文規定,取決於員工和老闆的協商結果。 你可以嘗試問問老闆能否讓你以有薪年假取代上班日,變相提早Last day;如你身負重任,或公司同事希望你能完成更好的工作交接,那公司便要將這些有薪年假換成錢讓它隨尾糧跟你走。

  • 特別休假是勞工的權益,就算有營運上的急迫需求,雇主也須取得勞工同意才可要求其加班,所以基本上雇主不可干預勞工請特休假的意願,也不能要求附上任何證明。
  • 你可以嘗試問問老闆能否讓你以有薪年假取代上班日,變相提早Last day;如你身負重任,或公司同事希望你能完成更好的工作交接,那公司便要將這些有薪年假換成錢讓它隨尾糧跟你走。
  • 因為如沒有相關資料,我公司一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計算方法和方式處理我的辭職。
  • 而現行勞基法並沒有明確規定特休須於幾日前提出,因此原則上即使勞工臨時提出特休申請,雇主也不能隨意拒絕。
  • 打算在2019年1月辭職,可以考慮星期五遞信,即在1月4日(星期五)辭職,Last day便會是2月3日(星期日),實際只上班至2月1日,但計糧便會計到2月3日,變相多賺了人工;不過有關休息日是否有工資,也需要在入職前勞資雙方協商決定。
  • 第一:根據僱傭條例,僱員有權享有的年假,不得計算在終止僱傭合約所需的通知期內。

如至退休日仍有假未休完,即視為應休未休給付薪資,給付公式應為第2。 若勞工在年度終結時尚未休完特休假,勞基法第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38 條 規定以折為工資發給勞工為優先,或是可在勞資雙方取得共識的前提下,延續到下一年實施。 但若是推延過一次仍然沒有休完特休假,雇主應該要將特休假折為工資發給勞工。 在茶餐廳工作但一直未見過雇傭合約,申請低收入津貼,祇有一張雇主證明書,什麼鐘數表,糧單收據都沒有,只出現金,什麼證明都沒有,恐怕不能申請? 另外,做滿三個月,離職有沒有大假 ,而沒有怎樣追討,因為什麼證明都沒有。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勞資Q&A

這裏多提一個遞信貼士:如你是每週工作五天,而且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你就要巧妙地挑選遞信日子。 打算在2019年1月辭職,可以考慮星期五遞信,即在1月4日(星期五)辭職,Last day便會是2月3日(星期日),實際只上班至2月1日,但計糧便會計到2月3日,變相多賺了人工;不過有關休息日是否有工資,也需要在入職前勞資雙方協商決定。 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1項規定略以「…,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係指勞工每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後,即應享有一定日數之特別休假,不因年度中終止勞動契約而影響該勞工最後在職當年基於上年服務滿一定期間所應給予之特別休假。 離職大假計算方法 整月休特別休假要扣除例假日、國定假日及應休息之日,你所說的20天是如何得出我不是很清楚,但應依前述方式扣假。

因此如果僱傭雙方達到共識,是可以在通知期內清年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