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樓價5大優點2023!內含香港樓價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樓價

調查覆蓋92個主要城市,針對樓價對收入負擔進行評級,數據主要採集自去年第三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月計,5月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4%。 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6%、0.8%、0.2%和0.1%;二、三線城市銷售價格由上月持平分別轉為下降0.3%和0.2%。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美國暫緩加息對香港一眾供樓業主帶來「喘息」機會,準備入市的買家或會加快決定,惟息口是否見頂仍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 同時,財政司司長早前放風或將放寬首置客的按揭成數,但遲遲未有落實方案公布,導致買賣雙方觀望。 以該行的十大屋苑成交為例,本月上半月成交量僅錄94宗,較上月同期跌37%。

  • 他又預期,人民幣弱勢很可能將維持一段時間,全球經濟隨之繼續放緩,雖然人民幣短期內的超跌可能會引發技術性修復,但「資產價格的最終調整已近在咫尺」。
  • 而這位收入不差的學員,傾談之下得知她現時雖然未置業,但其實一直都有置業的念頭,不過卻一直沒有行動,同時亦一直儲不到錢。
  • 單單講新界,元朗和屯門、屯門和沙田、沙田和烏溪沙各區的供求已有不同;同區之中,近鐵和不近鐵的單位,優勢又有差異;即使同一屋苑,望東和望西、山景和樓景,樓價分野也相當顯著。
  • 但全國市場高基數效應逐漸顯現,陳文靜認為,全國商品房銷售規模按年降幅或較大,不同城市市場分化或進一步加劇。
  • 至於今年以來,50指標屋苑樓價已連升7個月,累升達6.8%,而相比疫情最低迷期(2020年2月)更累升8.5%。
  • 陳氏經常接受電視、電台及報章雜誌等媒體訪問,並亦在多個網上專欄分享樓市走勢。

值得留意,新界西指數內部分成份屋苑表現突出,包括東涌藍天海岸最新調整呎價報16348元,比2018年高位「升凸」6.8%;另新屯門中心今年新高呎價達12478元,較2019年舊紀錄高出5.3%。 經濟學家認為生活水平下降,與各地嚴格的土地政策存在密切聯繫,尤其對中產和低收入人士影響最甚。 調查認為樓價負擔加重正正在推高生活成本,從而影響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報告中又指,香港樓價繼續企硬的原因,約一半可歸咎於港人近年的收入下降,使負擔加重。 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每年均會公布的「國際樓價負擔能力統計報告」,在今年的報告中,機構收集了截至2021年第三季,全球共92個城市的樓價數據,發現全球樓價因社會新常態的影響使樓價的負擔加重。

香港樓價: 樓市大事件

但若政府放寬隔離措施及進一步落實通關安排,相信能為市場打下強心針,亦期望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對樓市的著墨能為住宅市場帶來正面信息。 戴德梁行早前發表2022年第三季住宅市場回顧及展望,該行稱,本港疫情持續反覆,加上外圍經濟不穩伴隨加息周期,令部分買家轉趨審慎觀望,樓價面臨下行壓力。 本季住宅物業成交放緩,料全季數字按季下調22%至約11,600宗。 此外,差餉物業估價署於上月低公佈的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亦顯示,樓價創下自2020年2月以來新低。 指數報398.1點,按月跌1.65%,連跌兩個月之餘,亦較2021年的歷史高位回落5.53%。

香港樓價

以上的數據雖具參考價值,卻欠缺前瞻性,讀者只能自行分析過去數據,判斷香港樓價的未來趨勢。 如果你是行家,想知道其他行家對樓市前景的想法,並統計成一個針對未來樓價、成交量和租金預期的數字,你可考慮訂閱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與千居聯辦的樓市調查。 有買家接受單位以估價成交,也有投資人士堅持「低估價兩成」的原則吸納筍盤,認為買樓雜費多,要賣家低開,計計埋埋才有利可圖。

香港樓價: 香港樓價走勢2021:較歷史高位僅相差0.15%

業界指,年內有機會恢復通關,內地購買力將再度湧港,會進一步推升樓價。 事實上,本港樓價遠超市民負擔,議員提出,政府要大力拓展土地,增加房屋供應,方能根治高樓價的住房難題。 當中以香港樓價情況最為惡劣,比率高達23.2倍,較去年的20.7倍進一步惡化,亦是調查以來最高紀錄。 緊隨其後為澳洲悉尼,比率達15.3倍,加拿大溫哥華則為13.3倍,分別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城市第二位及第三位。 通關帶來的經濟效果料於下半年浮現,旅遊、飲食、零售、保險、航運業均現復甦跡象,加上市場預期中央或即將提出全面刺激措施提振內地經濟,相信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增長將帶動樓市加快復甦,為本港樓價帶來支持。

香港樓價

不少台灣網友紛紛感嘆「香港居住環境越來越糟,比台北還差」、「對香港有錢人來說,花大錢買房子本來就不是住的需求」、「香港真的很慘我朋友嫁去香港我稱她有勇氣」、「香港的醫療費也很可怕」、「香港很慘,台灣千萬別步後塵」、「港人真可憐」。 這類人就是其中一類在高樓價之下買樓,仍未必是蝕抵的人,雖然樓價下跌的可能短期會蝕抵,但在長遠累積財富的角度上,將會是有利的。 而這位收入不差的學員,傾談之下得知她現時雖然未置業,但其實一直都有置業的念頭,不過卻一直沒有行動,同時亦一直儲不到錢。 即是可以儲到錢但卻不去儲錢的人,這類人若以買樓作為儲錢、累積財富的途徑,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很多人在平日的消費中,都不知道自己的錢洗了去那裡,賺幾多使幾多。

香港樓價: 最新樓市成交

樓市升勢全面,CCL指數內133個成份屋苑,多達55個於今年已輪流升穿歷史高位,其中,港島佔17個、九龍佔13個、新界西及新界東分別佔14個及11個。 個別屋苑調整呎價較其歷史巔峰漲近一成,例如中半山地利根德閣,今年呎價高見36287元,比2019年舊紀錄33106元高出9.6%。 在全球92個城市當中,有51個城市樓價被評為「極難負擔」,即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超過5.1倍以上。 有見及此,差餉物業估價署自 1980 年起,便開始為本港私人樓宇整合「售價指數」(又作「樓價指數」)。

2021年以來,樓價維持穩步上升,筆者預期,在經濟持續向好,失業率進一步改善下,樓價在今年餘下數月仍將徐徐向上,惟在通關落實前,按月未必會有太顯著的升幅。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香港樓價: 影響他最大的是每月供款

香港自2010年被Demographia納入調查對象,最初的樓價比率為11.4倍。 銀行估價基礎未必考慮到單位內部裝修,如果單位本身靚裝,可以搬入即住,或連租約放售,已有穩定租戶,因為買家能節省可觀的裝修費,亦避免了白白供樓而單位空置的情況,賣家有機會企硬高開叫價而不退讓。 中原地產西半山天匯分行高級分區營業董事盧文頌表示,隨著多個新盤推出,大部份二手業主議價空間不大,二手成交比較淡靜。 專家料疫情高峰約在9月出現,戴德梁行預期,樓價於今年9至10月將會觸底,並在第四季轉趨平穩,全年樓價整體下調幅度約5%至8%。 洪灝指出,中國經濟周期領先於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強周期的性質。

我曾在《80後百萬富翁》書中,詳解了買樓與租樓其實是完全沒有分別的,因關鍵位不是擁有一層樓與否,而是租金回報率、按揭利率、機會成本中的再投資回報率。 不過,若果是一個完全不懂投資的人,即是再投資回報率根本不適用,故很多時候,買樓將會是比租樓好的。 不過,業主普遍看好後市,叫價企硬令樓價不斷推高,而買家則顯得較為審慎;因此筆者預計,在買賣雙方不斷拉鋸下,後市料續呈「量跌價升」的走勢。 以分區計,港島和九龍區樓價率先跌穿2019年低位,港島CCL_Mass低過其時2.50點或1.42%;九龍CCL_Mass則低2.23點或1.35%。 近日一名女住戶表示,她去年買了一間20年老社區的中古屋,但社區卻突然公告「公共基金將告鑿」讓她傻眼,並貼出管委會的明細上網求救「請大家幫我看看這樣的支出合理嗎?」結果網友們一看驚覺大事不妙「水電一個月居然要12萬,水很深」。 大陸吉林省長春市一名楊姓女子表示,有陌生人跑到她家的私人山莊行竊,案情曝光後許多網友都稱這座山莊鬧鬼,過去的持有者多數死於非命,嚇得她都不敢回家。

香港樓價: 中原城市租金指數 CRI

反而一手市場相對活躍,最近兩、三個月各發展商加快推盤,當中不乏大型新盤開價貼市,銷情理想,反應本港樓市剛需依然。 料未來數月推出的新盤將受首次置業的年輕家庭及準備換樓人士歡迎,相信住宅市道將繼續由一手新盤帶動。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指,本港疫情仍然反覆,在未有確實的通關時間表的情況下,經濟復甦進度緩慢,加上本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令二手住宅交投受壓。 《平均地權條例》倒數1個月,預售市場已反映出新法效應下的購屋心態。

香港樓價

住到千呎屋,燈神已還得神落,但依位投資者見當時樓市走勢咁好,估計「心雄」決定再加碼入市,而且唔係普通加碼,而係一炮過再買入同屋苑三個單位,合共花多1.55億元,當中包括兩伙四房單位,同埋一個兩房單位。 當時樓市暢旺,磚頭價值一直攀升,依位投資者相隔一年再入市,新買三個單位嘅呎價亦有攀升,最貴一伙的7座中高層戶成交價近7,000萬元,呎價更高達約4.7萬元。 香港樓價2023 目前香港島中型房屋價格超過每平方公尺20萬港元,香港平均房價是香港居民全年所得19倍,香港人償還的房屋貸款預估佔所得70%。 香港樓價 香港樓價 民間調查發現,香港53%的20多至40多歲女性不想生小孩,房屋嚴重短缺就是首要因素。

香港樓價: 香港樓價連續12年全球最難負擔 不吃不喝23年方能置業

從新建商品住宅看,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但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環比分別上漲0.2%、0.3%和0.1%,深圳下降0.2%。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深圳新建商品房持續上漲3個月後首次出現下跌,且同比下降幅度創今年新高。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自2021年9月創下398.1點的歷史新高後,受到疫情和美國啟動縮減買債等因素影響下,連續4個月下跌,但2021年全年累計仍升3.3%,連續13年上漲。 今年官方樓價指數按月下跌約1.14%,報388.9點,為11個月以來新低。 至於香港樓價方面,港元拆息續現升勢,對供樓成本以及整體按揭市場有一定影響,部分業主加大議價空間,相信樓價在短期內仍會進一步下調。 政府最新數據顯示,整體住宅物業價格年初至今反復向下,今年首7個月累跌4.5%。

香港樓價

洪灝亦向本地媒體提及,不會投資房地產,在經濟轉差、資金外流和加息等因素下,香港樓價將面臨長期下行,預計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有機會從去年8月的歷史高位(191.34點),在未來3年下跌5成。 現時樓價相較彼時約有10%跌幅,換言之,他預期3年內仍有4成潛在跌幅。 陳永傑促請政府如有意協助市民上車,應盡早落實措施,以免成交量萎縮致令樓價崩壞。

香港樓價: 置業Q&A

他認為,本港的P將會維持,並建議港府放寬樓花按揭的最高成數,令買家可享受銀行提供的優惠。 受到通關刺激,上半年租金已由低位回升,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今年首季租金按季升1%,為2018年以來,第一季租金首錄升勢,首5個月則累升3%,創15個月新高,而租金上升,息口有望穩定下,利息支出較租金為低。 劉嘉輝預計,隨著內地生及專才的數量持續增加,加上已中港已全面通關,今年租金有望按年升8%至10%。 這份調查是香港樓市走勢的月度指引,分析了住宅市場前線行家對樓市的信心指數,除了回顧過去樓市變化,更會根據行家的預測,統整成對樓市未來 1 個月、3 個月、1 年至 5 年的預期,令你能更快掌握行情,了解香港樓價走勢。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則認為,美聯儲局暫停加息對本港樓市是好消息,加上本港經濟向好,旅遊帶動消費,失業率下跌,市民收入增加,令置業需求增加。

香港樓價

他又認為添加2厘的按揭壓測措施已不合時宜,相信適當降低壓測,將有助刺激物業市場需求。 至於第三季樓價走勢,他指需視乎是否有利好因素,如政府減辣措施、經濟復甦步伐、美國是否繼續加息等,由於不穩定因素眾多,料第三季樓價有3至5%的波幅。 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城市有26個,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樓同比上漲城市有9個,個數與上月相同。 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樓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7%和0.4%,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3和0.5個百分點。 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較上月個數減少,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樓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46個和15個,比上月分別減少16個和21個。 香港樓價水平貴得驚人,據國際房屋組織Demographia最新調查,香港再度蟬聯全球最難買樓的城市,連續十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香港樓價: 香港樓市2022|料樓市交投按年回落

布少明表示看好鐵路沿綫的中小型物業,以及逾5,000萬元的豪宅造價發展;又建議造價1,000萬元至1,920萬元的物業,可考慮放寬按揭成數至最高9成,以釋放更多置業需求。 香港樓價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認為,現時樓按息率約2.5厘,業主供樓負擔比20年前高峰期低逾七成,低息環境令樓價易升難跌。 香港樓價 他續指,近年樓市在疫情等嚴峻環境下未見回落,當下半年恢復通關後,內地購買力將再度湧港,樓價有力再上,估計今次破頂後,樓價仍有一成上升空間,年底前CCL勢破200點,全年升幅約15%。 他亦預測今年全年一、二手成交量各錄約1.8萬及約6萬宗,共合約7.8萬宗,較去年全年56366宗增加近四成。 據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公布新一份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十二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榜首,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高達23.2倍,即相當於不吃不喝23.2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

香港樓價

在Demographia的報告中提到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將增加香港的房屋供應,預期改善樓價的負擔能力。 銀行和一般搵樓平台均有提供免費網上估價,只要有物業的詳細地址(幾座、幾樓、幾室),便能即時獲得單位的估值。 香港樓價 一般而言,銀行估價是香港樓價的指標,換言之,單位的估價大概就可以被認為是「市價」。 因為長遠來說,我們的貨幣必定貶值,即是資產價格必定上升,故我們必須將貨幣轉化成資產,如股票、物業等。 若然你完全不懂得投資股票,而在住屋上又有實際需要,相信在長遠能避過貨幣貶值,而又最適合你的方法,就是買樓了,這可說是你為你財富保值的其中一種方法。

香港樓價: 買樓,搵樓,最新樓盤資料

聽我老友代理講,喺今年4月份起,其中3個天鑄銀主盤已經沽出,而且全部通通都「見血」收場。 最早賣出果個單位就係天鑄1座低層D室三房,實用面積近千呎,4月份就以2,340萬元賣出,較2016年買入價2,900萬元,帳面蝕19%。 然而,黃能進指出,雖然在港收入較高,但見到不少香港人為買樓勞碌一生,因而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想窮盡一生如此(買樓)? 目前他以月租新台幣11萬元在台北車站租了一個5平方公尺的店面,將於本(6)月下旬試營運。 據香港《明報》報導,港人黃能進於2012年畢業於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畢業後回港在銀行擔任企業貸款融資職務,年收入逾30萬港幣(約新台幣115萬元),每年最少加薪一成。 香港九龍灣的德福花園在1998年發生過「五屍命案」,隨後陸續傳出靈異事件,被香港房仲稱為「極級凶宅」,不過近日卻傳出屋主準備以430萬港幣(約新台幣1634萬元)出售此戶,相當於一坪105萬台幣,低於市場行情約46%的開價。

  • 政府最新數據顯示,整體住宅物業價格年初至今反復向下,今年首7個月累跌4.5%。
  • 樓市升勢比預期快,首置客加速入市,因樓價800萬元以下可借九成按保,令新界西這片上車天堂掀搶盤潮,該區樓價指數最新報177.8點,不但超越了2018年舊紀錄,今年累計升幅更達11.5%,跑贏了港島、九龍及新界東。
  •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美國暫緩加息對香港一眾供樓業主帶來「喘息」機會,準備入市的買家或會加快決定,惟息口是否見頂仍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
  • 據香港《明報》報導,港人黃能進於2012年畢業於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畢業後回港在銀行擔任企業貸款融資職務,年收入逾30萬港幣(約新台幣115萬元),每年最少加薪一成。
  • 分行最新促成上述成交,單位為低層C室成交,擁五房一套及工人房,採用一層一戶設計,設獨立電梯大堂,坐享極高的私隱度,屬區內罕有優質放盤。

香港樓價近月呈現跌勢,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CCL最新跌至171.27點,創下自2019年2月以來新低。 位於工業區一路72巷的台中市「市95」地上權案招標失利,不過台中市政府經發局表示,該地段台灣大道銜接工業區一路後僅1分鐘即可抵達,所在區域便利,將會評估其他招商模式的可行性。 有熟識何文田一帶的資深代理向燈神透露,喺大約6年至7年前有一位投資者,最早喺2016年4月花咗近2,900萬元買入天鑄一伙實用面積近千呎的三房戶,呎價約2.9萬元。 由於當時樓市依然一片歌舞昇平,買入之後一年後單位價值亦隨之上升。 6月作為房企年中衝刺關鍵節點,若支持政策能夠進一步落地,在房企大力推盤和促銷之下,市場情緒有望好轉。

香港樓價: 最新新聞more

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香港樓價2023 Piketty認為,日益加劇的財富不平均反映中產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斷惡化,在美國高成本至平均成本的地區中,85%的生活成本差異來自樓價。 睇成交紀錄時,或會發現有些樓價奇低的例子,這些通常只是內部轉讓,即是以一般物業交易的程序,將單位轉名予親屬,而非真正有放盤成交的個案。 差估署樓價指數按單位面積大小分成 A 至 E 類別,以 A 類單位面積最細。 盧文頌表示,新買家為用家,鍾情單位私隱度高,廳大房大,地理位置優越,鄰近半山扶手電梯,可瞬間穿梭中環及SOHO區核心地段,故拍板買入單位。

香港樓價: 香港樓市2022|各類物業樓價走勢

當然,若你有實際需要,但又認為現時樓價太高,那「準備」相信是你現時最應做的事,儲更多的現金、學習更多相關知識、久不久去實地睇樓,這些準備相信在任何時間對你都是最有利的。 其中,上車盤及細價盤調整幅度較爲明顯,而豪宅市場業主普遍持貨能力較高,故樓價波幅亦相對較少。 香港樓價 除了採用地圖及列表雙介面搜尋功能外,更有VR睇樓Guide、即時物業估值服務、樓盤比較等多元化功能讓用家一目了然搜尋樓盤及接收樓市資訊。

董事長陳啟宗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稱,未來三年香港住宅市場將會好轉,利率上升對樓價的影響不大。 統計顯示,今年7月份全港50個指標屋苑的加權平均實用呎價穩步上升,報15,660元,較6月的15,620元微升0.3%,連月再創歷史新高。 至於今年以來,50指標屋苑樓價已連升7個月,累升達6.8%,而相比疫情最低迷期(2020年2月)更累升8.5%。 差估署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6.3點,較6月份的394.5點升0.46%,創近26個月新高,與2019年5月份的歷史高位396.9點比較,只相差約0.15%。

香港樓價: 成交紀錄

但全國市場高基數效應逐漸顯現,陳文靜認為,全國商品房銷售規模按年降幅或較大,不同城市市場分化或進一步加劇。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5月最大的特徵在於樓價指數按月漲幅連續兩個月收窄,說明樓市沒有延續一季度回暖的態勢,亟需新政策給予刺激。 92個城市當中,幾乎所有城市的樓價均處於「中等負擔」至「極難負擔」,只有美國匹茲堡的樓價屬可負擔的範圍內,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僅2.7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