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上海街618號2023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店主是兩個追求生活質感的女子,因此挑選的生活器物亦充滿靈氣,丹麥陶瓷餐具、西班牙 Alicante 草帽、西班牙 Mary Jane 皮鞋、葡萄牙蘆葦織袋等等。 如果閣下是女生,更加會捨不得離開,因為店主跟本土裁縫合作設計生產衣服,又從外地搜羅質地與美感並重的衣物,風格偏向簡約清新。 God Dag 是丹麥語好日子的意思,店主希望透過對日常生活一絲不苟的追求,讓日子過得美好。 一般 vintage 店多賣生活雜貨及衣服,這家則有點不同。

上海街618號

走上一樓,有家古著服飾店「美華氏」,店內裝潢亦跟建築群的歷史有幾分呼應。 霓虹燈及工業風吊燈,配襯建築裸露的混凝土牆,散發出不羈美感。 店內的小木屋裝潢是利用拆出來的舊有木材重新製作而成的,將舊有之物以全新方式演繹,如活化後的「618上海街」一樣注入新生命。

上海街618號: 文具店

欣賞展品之餘,大家還可購買一些珍藏項目,很多都是出自本地名師。 為了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整個建設過程中未使用原始森林產品。 本項目還採用了SnagR系統,以進一步減少施工期間的紙張消耗。 興建期間,不少原本途經彌敦道的巴士路線需臨時改經上海街。

上海街618號

在五、六十年代,上海街曾是九龍最繁忙的街道,整條街道開滿了百貨店、金舖、茶樓、當舖等,堪稱為當時的九龍黃金地段,而1974年上海街寶生銀行更發生了一宗轟動全港的械劫案件。 在後期,由於避風塘遷移和海上交通陸續被陸路交通取替,上海街的地位逐漸被彌敦道取代,這裡多間老店也隨着時代變遷接連結業。 然而,來到今天上海街一帶,由昔日民生舖變成了建材商戶集中地,正好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發展變化。 Joel指文具的設計是相當人性化,根據每個國家的文化、傳統、教育、使用習慣的不同都會產生改變,所以要如何正確使用文具是一件很有學問的事。 Joel表示正如6歲小朋友經常使用HB鉛筆,但其實他們應該使用2B鉛筆,原因是HB的顏色不夠深,導致小朋友過度用力寫字,令小朋友的手腕痛、坐姿變差、專注力降低等等一連串的問題,而這些就正正是現代人所忽略的「文具教育」。

上海街618號: 產品及服務

本刊保留一切文字及圖像版權,未經出版人書面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複製或轉載。 上方的燒海鹽芝士忌廉醬替班戟添上了靈魂,鹹香與甜香交戰著,甚有衝擊,卻非常可口。 建議大家來一口原味的,接著才配上牛乳雪糕和百花蜜,來個冰火交融,體驗冷與熱情之間的感覺。 來到蟲二,一汁三菜是必吃的,而班戟也是它的鎮店菜式。

上海街618號

由於戰前唐樓的樓宇結構狀況欠佳,亦鑑於現行的法例對建築、結構及消防安全等的要求,以及為了提供先進的機電設備配套,建築群因而需要較大規模的重塑工程。 上海街618號 由社企形式經營的新加坡風情美食市集——廚尊廣場,更邀請一群社會上有特別需要的人士來從事,鼓勵共融文化。 屬於社企小店的Restore,主打的是玩味精品雜貨,店內的文具及精品不但別富色彩,更充滿香港地的本土特色,如小巴車牌字款的飾物擺設,以手雕麻雀變成的裝飾,甚至是以具代表性的香港畫像圖案,均注入了地道香港情懷。 我們提供各種新加坡當地的小販美食,包括煲仔飯, 囉喏,慢煎糕,摩摩喳喳。 每樣食品均是由我們學員充滿愛心和有尊嚴地烹調出來。 位於上海街618號頂層,空間寬敞,室內室外均設座位,着重自然採光,環境非常舒適。

上海街618號: 【旺角618上海街】最新文青商場,百年唐樓活化商場

當中最為注目必定是知名馬來西亞餐室蘇媽蘇媽(詳情按此),新店有逾1,000呎,目前門口已經起圍板,但就暫時未知開幕日期。 1月14-15日一連兩日,SOHO MARKET將定於旺角618上海街舉辦 [SOHO MARKET花花世界年宵市集] ,讓大家可以逛年宵辦年貨買年花,為過新年做好準備。 花生花華於上環、新蒲崗、尖沙咀均有分店,更提供港九新界免費送花服務(個別地區除外)!

另外,常常集品更會定期舉辦不同展覽及工作坊,讓一眾同好之人互相分享及交流。 商場仿效昔日建築設計,商場和商店都加入了不少傳統元素,其中一個影相位可以見到現時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竹鳥籠。 Manho 上海街618號2023 認為香港人每天除了忙於工作,沒有一個情緒出口去紓壓,無用生活的存在,乃希望藉着這一個空間,為都市人提供一個慢活的地方。 跟他們學習陶藝的,很多都是上班一族,步伐大多比較急促,無用生活提供陶瓷工作坊,讓大眾亦有機會了解到 手藝是怎麼一回事。 騎樓式建築由雙層紅磚為主結構牆,樓板及樓梯由早期的鋼筋混凝土建成。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618號位於旺角上海街618號(中原樓市片區:旺角)。 據資料記載,現址在50至60年代設有電器行、皮具舖、茶煙莊等商舖,直至80年代步轉型以售賣建材用品為主。 韋志成說,市建局展開收購工作後,有關建材舖已獲得補償,並搬遷到毗鄰的康樂街和同區附近街道,繼續經營至今。 走入「618上海街」之前,可以從玻璃窗望到入面的展品擺設,玻璃窗上亦畫上插畫,重現昔日場景。

  • 另外,常常集品更會定期舉辦不同展覽及工作坊,讓一眾同好之人互相分享及交流。
  • 市建局在2008年開始,將旺角14 棟20至40年代的唐樓改建活化,當中10幢更屬二級歷史建築,並改建成現在的「618 上海街」。
  •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8日)發表網誌,稱上海街╱亞皆老街的唐樓建築群保育活化項目「618上海街」,上月已完成保育及活化工程,並已於月底開放,用作商業及文化藝術用途。
  • 騎樓式建築由雙層紅磚為主結構牆,樓板及樓梯由早期的鋼筋混凝土建成。
  • 位於商場地下的常常集品,由兩位收集成癮的設計師成立,從各地小店和市集搜羅了許多特色古物家品,由古道具、木箱木盒、許多裝飾品及特色文房小物,以至食器木櫃、或是中大形的古傢具,均帶着一派古雅禪風氣息。
  • 除了建築外觀,「618上海街」內部裝潢也充滿故事和藝術。

同時,亦有播放影片和展品擺設介紹618上海街的歴史背景和保育活化過程。 如果你對富香港情舊的精品感興趣,Restore 是你杯茶。 Restore 是個社企店,為香港社區小店的特色產品,注入新元素及思維,保留產品原有特色之餘,亦有煥然一新之感,旨在把傳統香港工藝傳承下去。 在這裏,你會遇到仿小巴膠牌飾物擺設、繡花拖鞋、手雕麻雀等香港工藝,頗有趣。 品牌來自日本,主力採購富玩味及懷舊感覺的日本飾物雜貨,手羽、塑膠公仔、鞋履、帽子等等,種類既雜且多,淘寶過程往往充滿驚喜。 總店社長長谷川義太郎昔日常到美國入貨,發現很多精品 made in HK,於是來港旅遊,對香港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街618號: 【618上海街】戰前唐樓群活化成新景點 特色小店進駐仲有打卡位

1980年代以後,整條上海街被劃一為南行單向行車,北行巴士專線直至1992年10月才完全取消。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使用AlipayHK支付寶、Tap & Go拍住賞領取消費券可以將 $5000 消費券合併使用,八達通由於有儲值上限限制,所以不能合併使用不同期數的消費券。 上海街618號2023 外表已極吸睛的文化屋雜貨店,同樣售賣文青雜貨,卻主攻日系的色彩貨色,公仔和復古擺設不但種類繁多,款式更是新奇有趣,而店中也有服飾、背包、帽子、眼鏡及各式家品,吸引不少愛雜貨人士前來尋寶。 由新加坡社企 Project Dignity 創辦的熟食中心,主打海南雞飯、喇沙、咖央多士等新加坡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熟食中心大部份員工為有特殊需要者,例如茶水檔由聾啞人士掌理,有專人教授簡單手語點餐。

上海街618號

然而滄海桑田,這條昔日繁華熱鬧的街道,如今有許多舊建築及傳統色彩已不復見,幸年前經活化的618上海街開幕,令褪色的上海街再度受到注視。 【旺角好去處】 上海街618號 618上海街是由14棟騎樓式建築組成的保育活化項目,當中10棟更是二級歴史建築物。 618上海街的建築群是由1920年至1964年相繼落成,從騎樓式建築可見當時上居下鋪的生活模式,讓人於旺角鬧市中找回戰前的歷史痕跡。 李浩然說,「618上海街」是香港進行保育活化唐樓的良好範例。 而上海街唐樓群最重要的歷史元素,在於騎樓部份所呈現的歷史街景。

上海街618號: 文化屋雑貨店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上海街618號 The 上海街618號 Mills 後,另一矚目活化項目618上海街終於出台了。 上海街 號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被活化成文創空間,唐樓群的13條富韻味的麻石柱如故,柱上的浮雕書法絲毫不損。 富特色的文創品牌及食店陸續進駐,包括古著店美華氏、雜貨店黑地、新加坡社企餐廳廚尊等。

上海街於1887年建成時,因為位於眾坊街和當時的差館街交界有第一代的油麻地警署,因此定名為差館街(Station Street)。 )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街道,貫穿佐敦、油麻地及旺角。 上海街618號2023 街道從北至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與彌敦道、廟街、砵蘭街及新填地街、廣東道大致平行。 網站所述的資訊如有更改,應以有關部門或機構公布為準。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的搜尋結果

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是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岩(麻石)石柱支撐。 其外牆原本亦為紅磚,但在過去多年,各幢外牆已被當時的居民重複翻新及髹上不同顏色,所以在保育外牆時,亦刻意保留了外牆不一致的顏色,以呈現這種非統一和偶然性的特色。 屹立於上海街600至626號,具有近百年歷史,兼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上海街10幢戰前唐樓,連同見證滄海桑田的13支麻石柱,經過市政局進行四年復修工程,由當年處處鋼筋鏽蝕、外牆剝落,蛻變成現今亮麗的外型,卻同時保留了歷史陳跡。 位於商場地下的常常集品,由兩位收集成癮的設計師成立,從各地小店和市集搜羅了許多特色古物家品,由古道具、木箱木盒、許多裝飾品及特色文房小物,以至食器木櫃、或是中大形的古傢具,均帶着一派古雅禪風氣息。 秉承舊式雜貨店精神,價廉,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且並沒有因為裝潢有型,吸引了很多捨得洗錢的 hipsters 及日本遊客而開出「手信價」,反而很多小雜貨十元八塊十零廿蚊有交易。

對於喜歡古着的朋友,定必聽過美華氏的名字,這家創立於1993年的二手衣服進出口公司,是為人熟悉的經典古着店,在香港共有三家分店,其中一家正是選址於618上海街開業。 店中搜羅了許多別具個性的服飾,由皮褸、軍褸,各式帽子及圖案Tee,以至經典Levi’s牛仔褲等,愛古着服飾人士要來朝聖。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天台花園有間日系cafe,餐廳主打中日式家庭料理,主食套餐是一汁三菜便當,前菜有漬物三食及日本極上太白蛋,慢煮太白蛋,口感濃稠。 主打意大利手工薄餅,即叫即製,口味多元化,有風乾巴馬火腿薄餅、芝士四重奏薄餅、大阪燒墨魚意大利餅 上海街618號2023 等。 採用明火焗爐,火力夠猛,薄餅在短時間內焗好,成品特別香脆。

上海街618號: 歷史淵源

618上海街位於旺角上海街600至626號,由一列14幢樓高3至6層,主要由磚牆、石屎或木材搭建而成的建築群組成。 當中10幢建於1920年至1926年、樓高3至4層的騎樓式建築於2010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餘下4幢6層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則建於戰後1963年至1964年。 本活化項目位於旺角上海街 號,合共14幢樓宇,當中4幢為戰後住宅樓宇,10幢為戰前商業樓宇,後者由古物及古蹟辦事處於2010年訂為二級歷史建築。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618號 地下活動空間

騎樓式建築屬典型的「上居下舖」,結合了中國南方街舖屋和西方廊柱式的建築特色。 此類建築風格於19世紀末到戰後初期在粵港流行,亦形成了香港當時商業街道的主要風貌。 大家總會有一個概念,覺得日本的陶瓷比較優質,無用生活正想打破這個固 有概念,因此特意將所有陶瓷作品混合一起擺放,並不提供小紙卡說明產地,目 的是讓人們能夠單純地欣賞該件作品的美感。

上海街618號: 上海街618號的交通站點

全因店主堅持雜貨就是要服務街坊,解決日常生活需要,並不是用作供奉齋擺,得個靚字。 然而,這裏始終不是阿爺年代的雜貨店,除講究實用外,也很在乎美感、品味及理念。 所以這裏又有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的產品、型格露營用具、歐美日本生活精品等。 客人以自助點餐的形式,在自助購買機點選食物及付款,然後憑票到開放式廚房取餐。 餐廳管理團隊經驗豐富,懂得培訓弱勢及殘障人士投入餐廳的工作,在廚房內設有不少半自動機器,操作簡易,如製作叻沙的烚麵機,只消按一下掣,機械手臂便會按時升降,模仿平日烚麵的工序,即使手部活動能力有限的人士,亦可操作自如。

另外,走上頂樓或搭電梯便可直接到天台咖啡店「蟲二Poach」,這裡環境寬敞雅致,有室內及露天茶座,供應日式美食及特色飲品,也是吸引遊人閒坐聊天及打卡的熱點。 商場裝潢富懷舊色彩,香港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手工竹製雀籠已成裝飾之一,大堂一邊開設了「蘇媽.蘇媽」馬來西亞茶餐廳,另一部分則作展覽室,講述唐樓建築體的活化故事,播放昔日上海街的生活場景。 市區重建局將旺角上海街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活化改建,在重新裝潢後,整列唐樓命名為「618上海街」,吸引不少復古風及文藝小店進駐,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也增添了懷舊的藝術色彩,像訴說着當年的人生百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