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子宮頸上皮病變12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在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時,只要女性保持放鬆,應該不會感覺到任何痛楚。 但是,如果女性在進行檢查時太緊張,這會造成陰道肌肉收縮,繼而將窺器夾緊。 宮頸癌的發生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有關,宮頸鱗柱交界區移行區受到病毒等致癌因素的持續刺激下容易發生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子宮頸上皮病變

約有15%的「CIN 1」會演變成「CIN 2」或「CIN 子宮頸上皮病變 3」,必須小心控制。 雖然病變通常是由「CIN 1」→「CIN 2」→「CIN 3」發生循序漸進式地演變,但仍有機會跳躍式地發生,不可疏忽。 至於變成子宮頸癌的機率,「CIN 1」平均為1%,「CIN 2」為5%,「CIN 3」為15%,香港的醫療數據亦顯示,若「CIN 3」得不到適當治療,10年內演變成癌症的風險高達4成。 但是子宮頸癌大約6~7成是由第16、18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導致,此疫苗無法有效預防剩下3~4成子宮頸癌之病因。 所以即便有施打過子宮頸癌疫苗,建議有過性行為之婦女,仍然需要每年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 有一些香港婦女常見的疾病,例如子宮頸癌等,早期都沒有明顯的病徵,近年的患者更加有年輕化的趨勢。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的原因

高危險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屬於演變成癌前病變的高危險病人,應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 相反的,沒有這類病毒感染,就是陰性反應的人,不太會演變成癌前病變,可以與一般人一樣,一年抹片一次。 依據美國癌症研究所(NCI)和陰道鏡與子宮頸病理學會(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2008年2月修正版的建議。 異常鱗狀細胞可分為異常鱗狀細胞-意義未悉(ASC-US)和-重度病變(ASC-H)兩種。

因此我們將意見說出來,目的在讓病人了解自身的問題,不要慌張去找醫師;醫師則宜視病人的年齡和需求,病變程度,做個人化的處理,以減少病人的恐懼,減少不必要的處理,提供優質的治療。 這個建議,可以給婦產科臨床醫師尤其是開業醫師參考;給諮詢人員和有這個問題的病人閱讀。 當然,在說明我們的意見之前,我們先做一般的介紹以及說明一般的處理。 對於 25 歲以上及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4大危險族群,這些症狀最容易被忽略!

近年來我國衛生單位與學術和民間團體大力推廣普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雖然子宮頸上皮細胞內贅瘤明顯增加,但是侵襲性子宮頸癌確實下降許多,這是我國公共衛生的進步。 根據2006年衛生署的資料,我國2002年侵襲性子宮頸癌有2107新病例,其年齡標準化為每十萬婦女人口為17.21人,首度低於20 人,已經不是女性癌症發生的首位了。 (表一) 又如當告知「妳的抹片結果為上皮細胞第2級病變,需要進一部切片檢查」,可能會被誤認為得到子宮頸癌第二期。 這種數碼、級、期別造成的困擾,幾乎每天發生。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的復發,復發可能發生於盆腔或腹主動脈旁,或遠處轉移,或兩者兼有。 其中盆腔是最常見的復發部位,初始術後的孤立盆腔復發患者5年無瘤生存率為45%~74%,復發後行盆腔廓清術的總生存率為10%,但經仔細選擇的患者5年生存率為30%~60%,手術病死率低於10%。 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是第二常見的復發部位,孤立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復發患者約30%可通過根治放療或同期放化療獲得長期生存。

子宮頸上皮病變: 常見轉移部位

本網站不承擔任何直接、間接、附帶、特別、衍生性或懲罰性之賠償責任。 子宮頸上皮病變2023 本網站不保證相關服務之絕對安全性及無瑕疵無失誤。 使用者下載或拷貝本網站內容,或以任何形式將本網站內容傳輸、散布或提供予公眾者(包括但不限於轉貼連結、轉載內容等方式),皆不得基於商業目的或作為商業用途。 此外,使用者利用本網站內容時須遵守著作權法的所有相關規定,不可變更、發行、播送、轉賣、重製、改作、散布、表演、展示以及利用本網站相關網站上局部或全部內容與服務賺取利益。

子宮頸癌是可以透過篩檢加以預防的疾病,藉由抹片檢查能找出癌前病變給予適當治療後,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所以定期接受篩檢非常重要! 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若發現是ASCUS,LSIL,HSIL,和癌症時,處理分歧。 除癌症自當切片後及時處理外,其餘都還未有統一的做法。 美國癌症醫學會的建議,最後一次修正是2008年2月,醫師一般都依這個準則去思考處理。 只是因為制度化的結果,可能沒有少做,卻是做了過多,而處理過頭。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癌症狀

子宮頸癌是由於人類乳突病毒長期慢性感染子宮頸上皮細胞,導致上皮細胞化生不良(Epithelial cell dysplasia),進而癌化。 其中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鱗狀細胞癌;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腺癌。 子宮頸上皮病變 流行病學上,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盛行率高於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是故臨床上子宮頸癌以鱗狀細胞癌表現為主,腺癌則相對少見。 開始性行為 3 年後可接受篩檢,其後每年 1 次,如連續 3 次結果都正常,可延長為每 2 ~ 3 年檢查。

所以,對於年輕的婦女,特別是切盼生育的婦女,如果刮宮材料不能肯定見到間質浸潤的特點,雖有腺體明顯增生及細胞異型性,仍應傾向於不典型增生的診斷。 那些較少見的其他組織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即非雌激素依賴性的Ⅱ型內膜癌,包括漿液性乳頭狀癌及透明細胞癌等,並不具備年齡輕的特點。 有學者曾報導5 例較年輕的非雌激素依賴性內膜癌的患者,其年齡分別為28、34、37、41、43 歲。 子宮頸上皮病變2023 初期這些子宮頸癌症徵兆可能是因癌症引起的也可能是其它的健康問題,只有靠醫師來確定。 如果女性們注意到這些變化時,應該立刻去看醫師。

子宮頸上皮病變: 疫苗

人類乳突瘤病毒與子宮頸癌症系列報導 :Pap smear與 HPV test. ●高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CIN2(中度分化不良),CIN3(重度分化不良):必須做陰道鏡切片檢查 。 肥胖不但會引起心血管疾病,亦會增加患癌機會,其中包括五大原因,包括胰島素增加、免疫系統功能較差等,肥胖人士最高危的癌症為子宮癌、食道癌,風險分別高7及5倍,故保持體重正常亦是防癌之道。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噁心、頭痛、皮疹、食慾不振、便秘、關節或肌肉疼痛和腹瀉。

因此,三種診斷方法中以負壓吸宮的準確率最高。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發生與複雜增生相似,但部分病例可以緩慢發展為癌。 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變率可達30%~50%。 疼痛:若癌症已壓迫到骨盆腔內的神經,則可能出現下腹、腰部或大腿等不同部位的疼痛;如果癌症侵犯直腸,則可能出現解便不順,肛門下墜腫脹感;若壓迫到了膀胱,早期症狀則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 會診麻醉科醫師,麻醉醫師會說明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項及相關風險,並在麻醉同意書上完成簽章及填寫解說的日期、時間;並請您在麻醉同意書上完成相關資料之填寫。 在檢測前48小時需避免灌洗陰道、使用殺精藥、陰道塞藥和性交。

子宮頸上皮病變: 子宮頸原位癌是什麼?癌前病變因素與CIN

本服務條款的任何條文在適當司法管轄權的法院被判定不合法、無效或因任何理由而無法執行,該無效條文不影響其餘條文的合法性及可執行性。 本服務條款之解釋與適用,以及與本服務條款有關的爭議,均依照中華民國法律予以處理,並以台灣新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子宮頸上皮病變 本網站並不擁有您所提供的任何素材的智慧財產權,任何您上傳的素材仍歸屬於您。

子宮頸上皮病變

醫生可採用多種治療方法,最常用的是電環切除術及激光治療,將壞組織全部切除或消滅。 這手術只需在一般診療室進行,以及局部麻醉,需時約 30 分鐘。 乳癌是早期發生於乳房的癌症,而乳房是由脂肪、結締組織以及乳腺組織組成的器官,而其中乳線有產出乳汁的功能,但當乳腺細胞失控生長就會成為腫瘤,而腫瘤亦有分為惡性及良性,乳癌就是屬於惡性的腫瘤,如嚴重時更會擴至其他器官。 子宮頸上皮病變 而男女均有機會患上乳癌,不過患者仍是以女性為主。 乳房超聲波檢查是本港常見的其中一種檢查乳癌的方法,原理是透過發射超聲波來掃描乳房及腋下,並利用音波製造出高解像度的圖像,從而辨認出是否為乳癌的惡性腫瘤,或是其他有關乳房的疾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