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突破雜誌8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突破雜誌

「繪本雞」近年積極在學校進行藝術教育計劃,與學生走進不同社區,尋找和認識隱藏其中的人物。 2018年首次與突破書廊合作,在書廊舉辦了展覽、工作坊和分享會,拉闊了我們所接觸的受眾層面,藉此與更多人交流和推廣我們的理念。 相比以往的展覽場地,這次的展覽需要融入書廊的場景,把書廊想像成一個迷你城市,讓隱形人物可以更立體地呈現。 突破書廊希望能成為一個發現尋找可能性的空間、給你放空的機會找尋生命中的真善美,一同行出微聲中渴望的好生活。 1993年,「突破」獲得政府撥地8,141平方米興建突破青年村。 青年村令「突破」能夠對香港青少年的成長作出長期承擔。

突破雜誌

現時突破機構有員工二百多人,九八年至九九年度的開支預算為九千四百萬港元。 信主只是一個開始,生命的成長茁壯有賴個人的追求和教會的栽培事工。 本書作者梁家麟深切關注初信者及教會的需要,縷述基督信仰的基本內容和倫理要求,目的是幫助信徒把信仰與生活結合。 前一陣子,有位大學生要做一份口述歷史的功課,主題是關於基督教出版與社會的變遷,想了解一下《突破雜誌》的歷史。 訪談前我略略翻看了一遍,好幾年前由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義工為我們作電子存檔的《突破雜誌》,除了內容,更特別翻看每一期的版權頁,細看每一個參與出版的同工義工的名字。 突破雜誌 《突破》雜誌是香港出版史上,唯一由基督教機構編製、在報攤公開發售的年輕人刊物。

突破雜誌: 突破的歷史

「突破」出版的書籍緊貼著城市的脈搏,主要分為兩大類:青少年叢書和大眾叢書。 前者以基督信仰精神,結合文字媒體,培養青少年閱讀興趣,引導他們關懷社會、自我省思,並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後者關懷現代人心靈健康,促進其人際關係的溝通和連繫,協助他們全面而深入認識青少年。 「智慧一切」(SMART everything),AI、物聯網、車聯網、SmartHome、VR/AR,嶄新體驗全面覺醒,台灣產業該如何挖掘與創造未來發展的新商業模式。 今年香港書展,與突破出版社同行多年的阿濃,入選了年度作家之列。

但願寫作的人能堅持書寫的熱情,編輯策劃選題能回應人心的需要,推廣和銷售能把書帶到讀者面前,使這一代人仍然可以透過書籍閱讀「突破罪性的枷鎖」,「獲得正視人生的勇氣,衝破醜惡的力量,苦難中的安慰和鼓舞」(1)。 有時我們會把它用作形容詞:這本書的題目很「突破」,這本書不似「突破」出版的……等等。 這是因為「突破」出版書籍已有四十年了,因其有獨特的出版路線,外間對「突破」已一些既定印象,於是會把「突破」作為一個形容詞,判斷某書本是否「似」突破的出品。 「火柴人」是一根不起眼的火柴枝,擁有一個諸多限制的身軀:既怕水又怕火,但它希望挑戰自己──當消防員。 由於它在逆境中發揮內在的潛質和創造力,成為青少年面對生活挑戰的典範。

突破雜誌: 個人工具

除了祝賀,我們更感謝前輩們為青年人筆耕的努力,又感謝許多後起之秀,願意加入為這城市、為這一代人書寫的行列,與我們一起同行,在這出版的年輪上刻下印記,留下你們的心血,為這個時代帶來啟發和祝福。 當我們在介紹時,這是一個機構名字 ── 我是突破出版社的編輯,這本書是由「突破」出版的。 「突破」一系列的角色回應香港時代的處境,創作一套非主流文化的價值觀,並透過充滿鼓舞和祝福的禮品,讓青少年的生命得著激勵及反省,包括深受青少年歡迎的「火柴人」及「小喬」。 突破出版社創立至今,書籍出版的面貌和種類不斷革新,而持守的信念和使命卻不曾動搖 —— 要通過文字傳遞愛與生命的信息,為一代又一代成長中的年輕人翻動文化的土壤,鼓勵他們透過閱讀,擴闊視野,進入社會,關心世界。 部分《突破》作者已接獲通知,八月給《突破》的稿件將會是「告別篇」。 而另一消息來源指出,原《突破》雜誌的員工將不會被遣散,繼續留任突破機構,有部分將從事跟互聯網有關之事工。

為甚麼在現象紛紜,時代動盪的背後,我們似乎揣摩不到上帝的作為,鮮能確定祂的心意? 本書作者認定,我們仍須負起歷史責任,尋索上帝在生命裏的個別作為,不迴避、不退縮地面對時代的挑戰。 突破雜誌 顏長川畢業于六甲國小、台南市中、台南一中、臺灣大學經濟系;擁有美國賓州Temple大學(MBA)碩士學位。 當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結合成(AIoT),透過大數據(Big Data)及雲端(Cloud)和邊緣(Edge)運算,形成一個有感(SENSE)的智慧新世界。 消費者將在智慧國家的智慧城市的智慧家庭過智慧生活,而集團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或新創企業,大家都在找SMART商業模式。

突破雜誌: 生活、文化、藝術、消閒

2004~2016年,從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轉換跑道至哈佛企管顧問公司,擔任過《管理雜誌》和《突破雜誌》總編輯、e化事業部總經理;於專任講師期間,主要為海峽兩岸的各行各業講授管理、領導及各種體驗式活動等課程,贏得「康師傅的師父」、「富士康的A咖講師」的美譽。 突破雜誌2023 2004~2016年,從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轉換跑道至哈佛企管顧問公司,擔任過《管理雜誌》和《突破雜誌》總編輯、e化事業部總經理;於專任講師期間,主要為海峽兩岸各行各業講授管理、領導及各種體驗式活動等課程,贏得「康師傅的師父」、「富士康的A咖講師」的美譽。 「金融老兵」轉型「資深顧問」,現以「智慧老人」自居,並以「生活教練」和「生命管家」自許,期能分享世界級經營智慧、職場企管實務和個人生活體驗。

突破雜誌

所謂水滴石穿,持續投身閱讀與創作,首先帶來改變的,是參與的人。 幾十年來,這班義工在或長或短的參與中,因着結識了一班有志於文化工作的同伴,一起為文化、為媒體創作廢寢忘餐,為主題的鋪陳爭論得面紅耳赤,這些成長的印記,成為他們繼續投身社會不同領域的原動力,在社羣中不斷發熱發亮。 突破雜誌2023 突破雜誌 早期的《突破雜誌》,主要由同工和義工一起擔負編採與設計的工作,義工組見面頻繁,關係密切。 曾看過一份申請加入成為義工編輯的表格,當中的權責要求,比許多聘任合約還要嚴謹。

突破雜誌: 突破出版社《守護孩子的老師》作者 黃潔雯

樹仁學院中文系畢業,九十年代留學加拿大,獲Concordia University文學士及Dalhousie University圖書館學碩士。 突破雜誌2023 2009年再進修,2011年獲嶺南大學文學碩士,2015年獲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哲學博士。 著有小說系列「Q版特工」,其中《鴉殺》得第四屆全國偵探小說大賽「最佳懸疑獎」,《暗域狙擊》得第十二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突破雜誌

1999年8月,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突破機構以「年輕人閱讀習慣改變」為理由,將《突破》停刊。 作者透過真誠而充滿激情的筆觸,毫不忌諱地說出其對信仰的感受,把我們已漸趨靜態的信仰攪動起來,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虛偽和驕傲,不過是隱藏了的無能和無知。 本書可說是慕道班材料的首選,同時亦會適合一些信主已有若干時日、且已接受了水禮的基督徒,讓他們對基督信仰的基礎有重溫或再思的機會。 特別是本書有關教會的存在與使命的討論,將會對那些已略為認識教會生活的現況的人有較大的刺激和啟發作用。 作者站在改革宗的立場,跟讀者分享他對以上問題的「凡人」見解。

突破雜誌: 青少年、兒童

1975年,突破輔導中心成立,並開始電台廣播節目。 1978年影音中心及活動部正式成立,使「突破」發展成為一間多元化的服務及文化機構,服務香港青少年。 《突破》雜誌於七四年一月創刊,首任總編輯為已故的蘇恩佩女士,當時一群基督徒大專畢業生期望藉著一份刊物直接進入香港社會及文化層面,影響那一代的青少年。 《突破》初時為雙月刊,後來轉為月刊,曾於八○年被香港青年協會推舉為香港最佳的青年人雜誌。 而《突破》雜誌的創刊,亦開啟了日後整個突破運動——包括出版、影音、電台、輔導、社關和青少年活動的發展。

突破雜誌

文化要在一個城市落地生根,需要經年累月地耕耘栽種,而出版社往往就扮演着這一個角色,記錄着時代和文化的變與不變;看着書脊上的書名和作者名,就看見年月的印記。 今天,《突破》雜誌既是具歷史價值的本土文獻,也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文獻和回憶均需活化,透過學術研究,總結經驗,啟發將來,讓的價值不斷延續。 作者梁科慶博士是突破多年來的暢銷書作者,又是《突破》雜誌忠實的讀者;他以學者的身分從「跨學科、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及圖書館學的編目理論等」多角度,有系統地檢視1974年至1999年從創刊到停刊共298期的《突破》雜誌。 在動盪的時代,枷鎖是有增無減,突破枷鎖所需的氣力是更大了。

突破雜誌: 服務

2020年5G將瘋狂進入商轉,全球會有170多家電信商提供各類的5G商用服務。 2035年,台灣的5G科技將創造1,350億美元的產值,帶來51萬個工作機會。 《突破》係由香港青少年團體突破機構所發行嘅一本雜誌,喺1974年1月創刊,每月出版一期,1999年8月停刊。 當時一班基督徒大專畢業生期望藉住一份刊物直接進入香港社會同文化層面,影響嗰一代嘅青少年。 《突破》初時係雙月刊,之後轉為月刊,曾經喺1980年俾香港青年協會推舉為香港最佳嘅青年人雜誌。 而《突破》雜誌嘅創刊,亦開啟咗日後整個突破運動:包括出版、影音、電台、輔導、社關、青少年活動嘅發展[1]。

突破雜誌

故此這道看似與閱讀不相干的問題,出奇不意地引發了談論出版和推動閱讀背後的深意。 完成講座踏出校門時,還只是早上九時,是平時上班的時間。 在答問環節裡簡略回答了同學的提問,但這個問題卻不斷縈繞腦海。 1997年初,政府再批出青年村附近二萬平方尺左右的土地,興建野外歷奇訓練場地,藉野外歷奇訓練促進青少年的成長。

突破雜誌: 突破青年村

雜誌由一羣滿有使命感的青年基督徒於1974年創辦,一切從零開始,到1999年停刊時,雜誌已擁有萬千讀者,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更由一份雜誌發展成今天服務多元化的龐大機構。 那一刻我腦海閃過的,是前人幾十年來在出版上的努力,既累積了書刊,也累積了人。 許多人都知道,「突破」是從一本雜誌開始的,從1973年開始籌備,到1974年1月號的發行,50年來出版的工作從沒間斷。

雜誌內容以文化、哲學及心靈輔導為主,而且也有社會專題。 由於那時香港並沒有這類讀物,加上突破機構擁有基督教的背景,使《突破》流行於不少青少年及學校。 突破雜誌2023 八○年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分別獲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後赴加拿大維真神學院攻讀神學,獲基督教研究文憑及道學碩士學位。 突破雜誌 畢業後曾任《突破雜誌》執行編輯,現任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

突破雜誌: 突破機構

文化視野是我們事工的基因,即使做的是直接的人際工作,我們也特別留意文化土壤對生命成長的影響。 我們相信上主創造世界自有其美好;每個人也有自己生命的價值和喚召。 承接創辦人蘇恩佩女士開設突破書廊的理念,希望為青年人帶來文化生活資源、開闊生命可能性和成為城市中能安歇的空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