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冬至拜拜2023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供品部分,家常飯菜、水果、二杯酒或茶水,有雞腿最好,備兩副碗筷(拜地靈公、地靈婆),以及紙錢。 祭拜方向也有所考究,若廚房有連接後門則朝後門往屋外拜;若廚房無窗無後門則朝流理台方向拜;若廚房有窗無後門則朝窗外拜。 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冬至拜拜 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 跟農曆年後的元宵節不同,冬至吃的是甜湯圓,紅白顏色,可以跟家人一起搓湯圓、吃湯圓,象徵「圓滿」、「團圓」、「取圓以達陽氣」,雙色雙數一起吃,財富、感情一次擁有。
  • 說到冬至,大家一定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要吃湯圓,至於為什麼嘛,其實已不可考,最早,吃湯圓沒有一定的時間,宋朝以後,人們開始會在元宵節吃湯圓,直至明清,才漸漸開始有人在冬至時以湯圓祭神祭祖,因而成為應節的食品。
  • 此篇整理冬至拜地基主流程、時間、禁忌懶人包。
  • 吃湯圓也建議有餡、無餡搭配著吃,能夠以「紅棗枸杞」取代砂糖,也可以用「蘿蔔香菇」取代肉絲減少熱量,餐後也可以適量攝取水果,就能夠讓營養均衡,冬至吃湯圓也能夠吃得很健康。
  • 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 据统计,从2056年起,连续3年(2056年—2058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
  •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而對於一些不愛讀書、學業不佳的學子們,可以在冬至當天吃一碗餛飩,代表「混沌初開」,增長一下智慧。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温度並不是最低。 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 由於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説,顯然偏遲。 時至冬至,標誌着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拜拜: 冬至祭地基主:時間、地點、準備供品

而在澎湖,冬至會捏「雞母狗仔」,用以代替真正的牲畜,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收。 而湯圓除了吃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用法,例如早期有「餉耗」的習俗,也就是慰勞家具物品的辛苦,於是在冬至會將湯圓黏在物品門窗上。 那些黏在物品上的湯圓在乾燥後會被收集起來,傳說煮熟後再給小孩吃,代表器物會保佑小孩平安長大。 冬至最廣為流傳的習俗就是「吃湯圓」,湯圓又稱為「圓仔」,有鹹甜、大小之分。 常見的紅白小湯圓主要用於祭祀,製作成甜湯,至於包芝麻或花生餡的大湯圓則稱為「圓仔母」,和體型相似的元宵在製作方法、鹹甜口味上有非常大的差異。 冬至拜拜 因冬至是天氣酷寒之時,冬至過後陽氣回歸,民間為了熬過寒冬,發明「數九」的傳統。

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冬至一般都在西曆12月21日或12月22日,北斗的斗柄指向子,太阳位于黄经270°,農曆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 冬至,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過了這天白晝漸長、陽氣漸升,因此古人認為這天「陰極」,才有「鬼節」的說法。 其實是因天色黑得早,大家都會早點回家,避免在外逗留,也會在這天祭拜天地與祖先。 2023 冬至拜拜會根據不同祭拜的類型準備合適的供品,共分成「神明、祖先、地基主」,對於上班族、新手媳婦或年輕一代可能不太了解,這次替大家準備好冬至祭拜流程與各種流程。

冬至拜拜: 冬至吃這些助開運

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昇了。 因為吃單數很多事情都會「落單」,像戀情單身、婚姻生變、或是沒有貴人相助等可能性,紅、白湯圓分別代表招桃花與招人氣,兩種顏色的湯圓都該吃下肚。 飩餛代表天地交運,陰陽交替混沌不明之際,各種壞運氣都可以順利換運,迎接各種嶄新能量。 而對於一些不愛讀書、學業不佳的學子們,可以在冬至當天吃一碗餛飩,代表「混沌初開」,增長一下智慧。 拜拜時間:通常拜神明都是一大早就開始拜,現在人起的比較晚,所以拜的時間也有往後延的趨勢,不過都還是早上就要拜好了。 不虛的人只需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冬至拜拜

:根據《民視》報導,民俗專家張旭初表示,吃湯圓盡量「成雙成對」,因為吃單數可能會增加落單的可能性,還有盡量吃白色與紅色湯圓,分別可招人緣與姻緣。 安徽的合肥,在冬至那天,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其在冬至的吃面习俗,是结合于节气、气候、农事而产生的。 此外,试想下,在寒冷的冬季,吃上那么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着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做“番薯汤果”是宁波那边“冬至”的习俗,“番薯”的“番”字,其音通“翻”,意为翻篇、翻过去,表示一年的不好运气全都翻篇。 那边的“番薯汤果”,是一种形似汤圆、但是比汤圆要小的食品,滋味十分美妙。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

冬至拜拜: 至懶人包:日期時間、拜拜流程、習俗禁忌總整理 冬至由來是什麼?活動有哪些?

至於冬至吃湯圓應盡量「成雙成對」,起因為湯圓象徵著「團圓」,若是只吃單數會增加落單的可能性。 也有說法認為應多吃紅白湯圓,吃紅色湯圓代表招來姻緣,白色湯圓代表人緣。 在習俗方面,冬至吃湯圓是最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湯圓又稱為「圓仔」,有鹹甜、大小之分,至於包芝麻或花生餡的大湯圓則稱為「圓仔母」。 冬至吃湯圓具有「團圓」的意涵,有「取圓以達陽氣」之說,以圓的象徵讓陽氣回復。 首先稟告神明今天是冬至,接著祈求平安和保佑,最後等到香燒到約三分之一時,捧紙錢向神明拜過後燒化。

冬至拜拜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每年都有一位值年太歲鎮守人間,在年末之時為了要感謝值年太歲的辛勞,就要進行謝太歲的儀式。 冬至拜拜 吃湯圓也建議有餡、無餡搭配著吃,能夠以「紅棗枸杞」取代砂糖,也可以用「蘿蔔香菇」取代肉絲減少熱量,餐後也可以適量攝取水果,就能夠讓營養均衡,冬至吃湯圓也能夠吃得很健康。 晚上避免在外逗留:冬至當天大約下午5~6點天色漸黑,陰氣會隨之變重,人的陽氣變弱,所以盡量不要在外逗留,早點回家。 :張旭初指出,冬至當天大約下午5、6點天色漸黑,陰氣會隨之變重,人的陽氣變弱,所以盡量不要在外逗留,早點回家;除此之外,當天在外避免身著全黑或全白的衣服。 冬至吃年糕的习俗,主要体现的地方是在杭州那一带,其在明末清初,就流传有这一习俗。

冬至拜拜: 避免房事頻繁操勞

根据民间的说法,结婚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结婚吉日,避开结婚的不利日子。 而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古人称为四绝日及四离日,这个时候的气场正值混沌未开的状态,如果选择在冬至期间结婚,则容易影响夫妻未来的运气。 冬至拜拜 冬至因入夜寒冷,太晚入睡容易讓陽氣下降、陰氣過旺。

冬至拜拜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冬至拜拜2023 有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南方民眾流行趁冬至時值農事換年之交的前夕夜食豆腐進補,同時選種,稱為「豆腐節」。

冬至拜拜: 冬至的由來:

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 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 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供品可準備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裏面沒有餡。 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 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冬至拜拜: 冬至拜拜準備供品找ShopBack,幫你做足準備還賺現金回饋

參考祝禱詞:(姓氏)歷代祖先在上,今天是冬至,在家準備湯圓、金紙等供品,請歷代祖先來享用,並保佑闔家平安(及其他想要稟報或祈求事項)。 參考祝禱詞:諸位神明在上,今天是冬至,弟子(或信女)在家準備湯圓、金紙等供品,要敬奉諸位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弟子(或信女)闔家平安(及其他想要祈求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要挑選芭樂與釋迦,根據《CMoney投資網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因為芭樂的水果籽不容易消化,有「不潔」之意,不適合作為拜拜的敬果;而釋迦外型像釋迦牟尼佛頭部,有大不敬的意思。

也有人會吃餛飩,因為其名稱代表天地交運,陰陽交替混沌不明,吃一碗餛飩就有著「混沌初開」的意義。 沖犯太歲生肖的人,也可以在冬至這天吃豬腳麵線來「轉運」。 由於過往冬至的重要性幾乎等同於過年,所以也有人建議要趁這天帶父母親出外旅遊,有助改善關係、順暢運勢。 冬至日會食用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团」、「團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 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团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 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晒冬米」習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冬至拜拜: 禁忌3、忌喝酒過量

跟農曆年後的元宵節不同,冬至吃的是甜湯圓,紅白顏色,可以跟家人一起搓湯圓、吃湯圓,象徵「圓滿」、「團圓」、「取圓以達陽氣」,雙色雙數一起吃,財富、感情一次擁有。 另外,如果覺得吃湯圓太單調的話,也可以吃有料的湯圓,或以「紅棗枸杞」取代砂糖,吃得更健康。 傳統禁忌中,結婚盡量避開「四立四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八個節氣前後幾天,古人認為這是不好的「四絕日」及「四離日」,其中最應該避免冬至。

  • 很多人都喜歡去花蓮旅遊,因為好山好水連我自己都很喜歡去花蓮呀!
  • 同時,除了不要再為遊蕩以外,也不要太晚睡,因為冬至有「小過年」的含義,如果太晚入睡會造成陽氣下降,氣場欠佳的話,將會影響下一年的運氣。
  • ▲冬至不只吃湯圓,也有些地方有特殊的節慶食品。
  • 那边的“番薯汤果”,是一种形似汤圆、但是比汤圆要小的食品,滋味十分美妙。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冬至期间也不宜搬家,一方面是因为冬至的来临标志着最寒冷的冬季来到。 从搬家风水学的角度看,寒冷的气氛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 另一方面和前面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一样,冬至前一天处于离日,古人总结认为不吉,并不适合进行像搬家、结婚这样的大事。

冬至拜拜: 冬至曆法現象

”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由於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 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冬至標示着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

冬至拜拜: 也有人說,冬至要拜「地基主」

中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冬至節、亞歲,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個節氣、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 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冬至一般都在西曆12月21日或12月22日,北斗的斗柄指向子,太陽位於黃經270°,農曆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

冬至拜拜: 冬至 | 拜拜基本款 ─ pài-pài

冬至前後不宜結婚:傳統禁忌中,結婚盡量避開「四立四至」,古人認為這是不吉的「四絕日」及「四離日」,其中就包含冬至。 :在傳統禁忌中,結婚盡量避開「四立四至」,古人認為這是不吉的「四絕日」及「四離日」,其中就包含冬至。 “冬至”有着多种说法,有些地方,也将其叫做团圆节,意为这是一个一家团圆的好节日,为了表示此意,就流传出了冬至合家围在一起,品尝汤圆的习俗,此习俗在江南地方非常的盛行。 冬至前后三天不宜进行婚嫁活动,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后一天。

冬至拜拜: 明天「冬至」 民俗專家建議這樣做…能補陽氣、添財氣

在台灣一年中有兩個節令會吃到「湯圓」,首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神明和祖先,吃湯圓也象徵了祈求團圓、圓滿的概念,「吃一顆湯圓就會長一歲」。 祭祖祠冬至,臺灣古稱「冬節」(台灣閩南語:Tang-Tseh/Tang-Tsueh,客家語:Dung24 Jied2,閩東馬祖話:tøyŋ ʒai,閩東福州話:tøyk1 tsaik7)。 民間首重祭祖,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與各地宗親祖厝、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稱為「祭祖祠」或「進祖」。 禮成後則設宴款待,臺灣稱為「食祖」、金門稱為「食頭」、澎湖稱為「食冬」。 冬節時,主婦會在清早便開始「浮圓仔」、「炊菜包」,拜完神佛後,便開始祭拜祖先。 祭畢後,全家團圓著,食用冬節圓、菜包,寓意添一歲。

之後等香燒到剩三分之一時,就可以捧著金紙,向神明拜拜,請神明笑納,接著將金紙拿到金爐化掉,再取一杯茶水,以繞圓圈的方式,倒在金爐周圍,但是不要倒完,最後將剩餘茶水倒在金爐中央。 七夕:在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我們也會以具「團圓」意義的湯圓拜拜,比較特別的一點是,我們會在七夕拜拜的湯圓壓上一個凹槽,是用來裝織女的眼淚的。 冬至如果落在農曆的月初,年底將會寒冷;如果再月底,則要等到正月後才;如果再中旬,則當年將是暖冬。 另有「冬至烏,過年酥;冬至酥,過年烏。」是說冬至當天若為陰雨,則過年將是晴天;若那天陽光普照,則過年必定會是陰雨天氣。 其因是為了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保佑,祈盼來年再多加幫忙。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要挑選芭樂與釋迦,因為芭樂的籽不容易消化,所以吃進去會跟著排出,有不潔的含義,不適合作為拜拜的供品;而釋迦則是外型像釋迦牟尼佛頭部,有大不敬的意思。 謝太歲的時間沒有一定,從冬至前的一個禮拜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日」當天都可以,只要找自己方便的時間就好,但要挑一個吉時。 供品也不過於複雜,準備鮮花素果、水酒糕餅,金紙則要稍微慎重,要準備備天公金、壽金、刈金、福金、甲馬。 冬至在周朝時已有專門的國家祀典,在《周禮.春官》有提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後在漢代冬至成為通行節日,且衍生越來越多的習俗。 拜地基主參考祝禱詞:地基主(或地靈公、地靈婆)在上,今天是冬至,在家準備湯圓、飯菜、金紙等供品,請來地基主(或地靈公、地靈婆)享用,並保佑闔家平安及其他想要祈求事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