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金鐘站英文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金鐘站英文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金鐘站英文

往落馬洲站的班次佔全綫的三分之一,但較少人乘搭;往羅湖站的班次被分薄,導致每班列車更多人。 正因如此,東鐵綫的原先最高速度是每小時120公里,但實際的最高速度經常遠低這個標準(以非繁忙時間為甚,列車在ATO模式下經常惰行慢駛以節省電力)。 有時列車的全程最高速度只有每小時約100-110公里,而且經常在路上臨時停車,加上減速措施,令全程行車時間不斷拉長,讓原本由羅湖站/落馬洲站至紅磡站需要約40/45分鐘[112]被延長至約45/50分鐘,有時更需逾一小時。 由於東鐵綫大部分路段屬於露天路段,讓不少九龍中及新界東居民飽受噪音騒擾,其後經九鐵、區議會與環境保護署據理力爭,隔音屏障才能於1991至2001年期間開始裝設[108]。

金鐘站英文

來往全部三層之升降機於2008年3月8日啟用,位於大堂西面,有專用已入閘區,與中央閘區分開。 而家,金鐘站港島綫同埋荃灣綫嘅路軌並唔係完全平行,荃灣綫路軌響夏慤道及海富中心地底,港島綫路軌響德立街地底。 由於港島綫路軌響後期起,為咗方便響德立街地底起隧道去灣仔站方向,所以月台同埋大堂呈一個梯形。

金鐘站英文: 月台類型

而由金鐘站南港島線月台前往L2層月台(3、4號月台)曾一度需要轉乘三次電扶梯,其後港鐵於2019年12月29日啟用能由L5層直達L2層月台的電扶梯,以減少乘客轉乘次數[49]。 而擴建部分的中庭亦設置由美國藝術家Talley Fisher創作的懸浮雕塑《引領前行》,設計概念源自港鐵路線圖,象徵金鐘站四線匯聚(即荃灣線、港島線、東鐵線及南港島線)[15][4]。 而近C出口的大廳付費區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9][10];而近F出口的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11]。 2019年12月29日,兩條由L5層往L2層的扶手電梯啟用,乘客可從擴建部分直接抵達L2層的3、4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及荃灣綫往中環)。 金鐘站是荃灣綫及港島綫的中途站、東鐵綫及南港島綫的下行總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荃灣綫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中環等地;或乘搭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北岸等地;或乘搭東鐵綫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會展等地,或過境往深圳市;或乘搭南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南部。 其港島綫月台牆身的搪瓷板與其他同綫車站一樣,印有由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

金鐘站車站大堂曾作出多次翻新,翻新工程不斷把大堂商店數目增加,為乘客帶來方便,並增加港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 另外,在金鍾站B出口更有海洋公園城巴巴士專線629方便旅客直達海洋公園,有一部的旅客走到山頂纜車花園道纜車站上去太平山山頂觀光。 另外,港鐵于車站大堂近F出口的非付費區設有"e分鍾著數"機,供乘客購買網上服務及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 在網際網路服務上,金鍾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存取網際網路。 同時,港鐵于車站大堂中央的已付費區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使乘客可在該處流覽網上資訊。 商場外牆設計與新世界發展旗下的商場K11 MUSEA相近,大量採用石材和綠化設計。

金鐘站英文: 港鐵路綫圖

直到區域市政局(現改為食物環境衛生署)上水屠房於2000年1月啟用後,問題終於得以解決[135]。 過去九廣鐵路仍未電氣化前,由於那時的柴油火車速度慢而且班次疏,很多人會直接橫過路軌,雖然九廣鐵路局已在路軌旁竪立警告牌,警告市民切勿貪一時之便在路軌上行走,但仍無阻人們違規橫過路軌。 據當時報章報道,在1977年有10人死於火車意外,25人受傷;在1978年的9個月內,有4人被柴油火車輾斃,其中3宗在沙田發生。 隨着1970年代末新界東部多個大型新市鎮急速發展,人口增長迅猛,老舊的柴油火車服務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再加上舊式鐵路的安全問題,火車電氣化已經逼在眉睫[127]。 其後有一名男乘客阻止該兩名阻礙列車開出的乘客其行為,雙方更推撞並爆發罵戰。

金鐘站英文

車站東面擴建部分位於太古廣場及夏慤花園地底,設施集中於L5與L6層。 其中L5層同時作為東鐵綫南端終點站和轉車通道,由於考慮到金鐘站擁有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超級龐大客流的轉乘需求,因此在L5設有轉乘通道,供往返荃灣綫/港島綫部分及東鐵綫/南港島綫部分的人士使用,同時亦是導致東鐵綫採用同層分離式島式月台設計。 列車抵達本站終點站時,先進入8號月台清客,然後會駛入本站以南越位隧道調頭,之後才駛入7號月台上客前往九龍新界及邊境禁區。 在沙田至中環綫過海段通車前,僅開放予公眾範圍僅兩邊月台中間之轉綫位置,轉乘通道設有兩部升降機連接L6層,樓層南端設客用洗手間。

金鐘站英文: 香港本地客運服務

而自從屯馬綫全綫通車後,東鐵綫最繁忙路段由大圍站至九龍塘站改為沙田站至大圍站。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2年統計數字[78],2021年疫情較為緩和月份的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綫58%。 東鐵綫全綫在2022年5月全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後,單向每小時載客量減少近兩萬人次,較舊信號系統少約18%[79]。 金鐘站英文 此前,前九鐵亦曾在九廣東鐵設其他特別車票:如九鐵曾與海洋公園合作推出九鐵車票連接海洋公園門票套票並提供穿梭巴士服務;為推廣落馬洲支線而推出落馬洲週票。 而在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仍保留了上述兩款車票,惟於票務系統整合時已被取消。 自蒸汽火車時代開始,九廣鐵路就分為不同的車廂等級,當時分為一等、二等及三等車廂,後來當時的九廣鐵路局將二等及三等車廂合併為普通等車廂,直到電氣化火車投入服務,這種傳統仍維持,但是就簡化為普通等及頭等。

金鐘站英文

港島綫通車之後,金鐘地鐵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來往港島各區巴士路線嘅中途站,同埋部份過海巴士路線嘅終點站。 金鐘站嘅車站大堂響L1層,為方便乘客出入,車站大堂嘅收費區位於大堂嘅中間,周圍俾行人通道同埋車站商店包圍,因此車站商店主要響大堂非收費區,而收費區入面只有多組扶手電梯同埋樓梯往返月台。 由早期的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和記大廈、美國銀行中心、東昌大廈、海富中心及統一中心;到1980年代建成的遠東金融中心、聖約翰大廈、金鐘廊商場、金鐘道政府合署、最高法院大樓(現為香港高等法院)及力寶中心以至1990年代建成的太古廣場、英國文化協會、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和中信大廈。

金鐘站英文: 地鐵縱火事件

在港島線了投入服務前,金鐘站曾經是中華巴士大部份捷運接敢跟巴士的起怎么站。 港島線通車之後,金鐘捷運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談得來為來往港島各區巴士路線的中途站,和列一份渡江巴士路線的終結大部分巴士路線會站。 在網際網路服務上,金鐘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存取網際網路。 同時,港鐵於車站大堂中央的已付費區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使乘客可在該處瀏覽網上資訊。

金鐘站英文

海軍船塢原址移交港府後,除了用於改建皇后大道東,1970年代中期規劃興建的香港地鐵也在此設置金鐘站,而車站附近的金鐘廊、海富中心、統一中心及力寶中心等商貿樓宇亦在此相繼建成。 金鐘站英文 然而在2021年4月3日,港鐵透過其facebook專頁公開金鐘站擴建部分的照片,有網民批評設計脆弱,擔心雨天時車站會出現漏水情況,又認為沙中綫為千億「豆腐渣工程」[51]。 金鐘站L1層大堂曾進行多次翻新,而翻新工程亦逐漸增加大堂商店的數目,以方便乘客及增加港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 當列車離開尖沙咀站,駛入維多利亞線通往金鐘站的荃灣線過海隧道時,嚴金鐘在列車頭卡車廂(肇事車箱:A167;現已修復),用打火機點著一個裝有天拿水(Thinner,即稀釋劑)的杯子。

金鐘站英文: 使用狀況

在網際網路服務上,金鐘站大廳及月台均設有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2],同時於L1層大廳付費區內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3]。 另外,金鐘站L1層大廳近B出口位置亦設有港鐵旅遊及失物及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4],乘客分別可在該處購買紀念品、車票、辦理學生個人八達通或失物認領。 車站在擴建後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約43公尺,代替鰂魚涌站(深約42公尺)成為全香港第四深的車站,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約70公尺)、西營盤站(深約50公尺)及利東站(深約50公尺)[5]。 2018年,港鐵宣佈過海段沿用舊有名稱東鐵綫;2022年初,東鐵綫新月台局部開放作為緊急通道使用。 現金鐘道(前為皇后大道東一部分)以北在1878年起便用作海軍船塢(當時港人稱之為「鐸也」,即Dockyard音譯),而金鐘道以南一帶為威靈頓軍營、維多利亞軍營[10],兩邊均為軍事用地,故良久以來來往中區及灣仔的交通十分不便。

當惡劣天氣過去時,本綫服務往往因工作人員仍在進行搶修而未能恢復正常,往往出現本綫車廂和沿綫的車站月台和大堂甚至站外逼滿乘客的現象。 港鐵公司、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聯合營運來往香港紅磡站至廣州、上海及北京的城際客運列車服務。 通常直通車會全程使用本綫的正線(羅湖-火炭-紅磡),並在整段九廣鐵路(廣深鐵路及東鐵綫)上以指定十輛韶山8型電力機車(廣鐵)或Lok 金鐘站英文2023 2000型電力機車(港鐵)牽引。 通車時設有七個車站,分別為九龍臨時車站、紅磡臨時車站、油蔴地車站、沙田車站、大埔車站、粉嶺車站及羅湖臨時車站,全線為單線鐵路,除九龍臨時車站為單月台車站外,其餘車站均設有兩個月台。 1911年10月8日,華段鐵路建成通車,九廣鐵路英段與華段連接並直通運行,是為廣九直通車,九廣鐵路北至廣九車站,羅湖臨時車站停用並拆卸。

金鐘站英文: 車站樓層

隨着九巴在1991年開辦過海隧道巴士300線後,金鐘站使用量再稍為減少,故前地鐵公司亦於1993年取消繁忙時間附加費。 前地鐵公司曾於1988年5月起實施繁忙時間附加費,在平日上班時間由其他車站入閘前往佐敦站、尖沙咀站及港島綫上環站至銅鑼灣站的乘客須支付額外車費。 直至1989年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後,荃灣綫並不再是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之間的唯一一條地鐵路綫,而經觀塘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乘客也無須支付繁忙時間附加費,轉乘人流才稍為回落。

  • 由於金鐘站是由一大片船塢空地發展出來,所以捷運在金鐘站規劃了大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 2004年香港捷運縱火案響2004年1月5號發生,系香港捷運由1979年啓用以來第一宗列車縱火案。
  • 自2016年12月28日南港島線啟用後,金鐘站成為三線轉乘站,轉乘人流因而進一步增加,在平日繁忙時間乘客須等候兩班列車或以上才能上車的情況亦非罕見,並且月台亦經常出現擠迫情況。
  • 乘客可通過香港站經轉乘通道前往中環站轉乘港島綫,在平日繁忙時間起到分流作用,然而由於東涌綫在非繁忙時間的班次疏落,故分流效用不太高。
  • 由於在建設金鐘站時已經預計該站成為港島綫的轉車站,所以初期的金鐘站已經設立上下層兩個側式月台。
  • 根據太古廣場第一份發展標書,當時太古洋行與前地鐵公司計劃興建一條人行地下道連接金鐘站,惟當局考慮客流量後,前地鐵公司決定首先改建橫跨金鐘道的人行天橋,並改為為密封式空調走廊,再委託承建商法國濬海及公共建築工程負責人行地下道建造工程。

沙中綫須由金鐘站沙中綫月台向南延伸一條約900米的越位隧道,以供日後列車作調度之用。 當中位於金鐘站以南至香港公園長約200米的一段越位隧道的挖掘工程,已透過南港島綫工程項目於2015年完成[20]。 至於餘下長約700米的越位隧道,鑽爆及隧道壁工程已先後於2017年6月及2018年3月中完成,隧道內部結構工程已於2018年6月完成。 實際營運路綫復稱為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金鐘站擴建部分同時局部啟用,其餘部分則繼續作沙中綫工地;於E1、E2出口原址新建之E出口僅作局部開放,只以升降機連接大堂。 1980年政府通過興建港島綫,並於兩個側式月台旁邊興建港島綫月台,成為了島式月台。

金鐘站英文: 設計

而金鐘站的B、D出口亦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不少巴士路綫是以金鐘為終點站或途經金鐘,因此亦吸引不少乘客使用金鐘站轉乘。 在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前,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線則只有荃灣綫,金鐘站作為當時港島區唯一的轉車站,轉車人流極高。 金鐘站(英文:Admiralty Station)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夏愨道、海富中心及德立街地底,是港鐵港島線和荃灣線的車站,設有上下4個月台,並以島式月台排列,跨月台轉車站的安排讓乘客只要走到對面月台便可轉線,車站設有月台幕門。 而金鐘站由四大聯營工程公司(法國濬海及公共建築工程公司、何迪富公司、成德工程公司、金門(香港)有限公司)負責興建[36][37],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隨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而啟用,而金鐘站與中環站是當時在香港島僅有的兩個地鐵站[38]。

  • 及後,港鐵調查發現此次故障源於訊號系統發出有問題指令,估計屬軟件運作有問題,已要求承辦商加強系統軟件穩定性和盡快完成新軟件測試,不過新軟件最快要1至2個月後才可投入應用[94]。
  •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MTS-1967),提出此站是港島綫的中途站及荃灣綫的總站。
  •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 乘搭東鐵綫頭等的乘客(往羅湖/落馬洲方向設於第4節車廂;往金鐘方向則為第6節)必須支付頭等額外費用[註 3](於出閘時自動扣除),否則須一律繳交附加費港幣500元。
  • 1980年2月12號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金鐘站同中環站成為當時地鐵唯獨兩個響香港島嘅車站。

逃生期間,季詩傑曾經同其他乘客試圖截住嚴金鐘但未成功,嚴金鐘喺9點15分逃離金鐘地鐵站,並喺第二日中午12點25分返到屋企。 此外域多利軍營軍火庫經活化後成亞洲協會香港中心(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舉辦各種講座、研討會、藝術展覽及電影放映等活動。 當時駕駛該列車的車長張振斌決定將列車駛往金鐘站,並以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逃生期間,季詩傑與其他乘客試圖截住該名老翁但未成功,該名老翁於早上約9時15分逃離金鐘站,並於翌日中午約12時25分返回其住所[53]。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綫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24]。

金鐘站英文: 車站藝術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由於金鐘主要為辦公室及酒店,理論上沒有常住人口(但2015年有人以區內酒店房間當作住址而登記為選民[7]),整個金鐘(即東至香港演藝學院外的演藝道、香港警察總部,西至紅棉道、南至堅尼地道,包括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都劃入鄰近的中環選區。 另外,獨立音樂組合「my little airport」並以金鐘站在繁忙時間的嚴重擠逼時況作為靈感創作了歌曲《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控訴同樣身為苦主的乘客,上了車後不願步入車廂中間,但求自己容易下車卻不理他人,違背自己在四班車前「渴望上車」的初衷。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月台幕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綫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綫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在互聯網服務上,金鐘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2],同時於L1層大堂付費區內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3]。

金鐘站英文

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此處特別是夏慤道,是佔領行動的大本營,不少政治組織在此設帳篷站,部分在內設指揮中心。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期間也經常在金鐘爆發大規模衝突。 金鐘站英文2023 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而在事發後翌日,警方迅速將之拘捕,而警方亦在其居所搜獲一張地鐵車票,該車票記錄顯示持票者在2004年1月5日上午7時30分至9時在荃灣站入閘,但沒有顯示出閘記錄[53]。 2004年香港捷運縱火案響2004年1月5號發生,系香港捷運由1979年啟用以來第一宗列車縱火案。

金鐘站英文: 太古廣場三期行人通道

金鐘站設有8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線金鐘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或大堂,乘客可直接在車站通道穿梭金鐘主要建築物及購物中心及車站大堂,部份出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工具車站,方便乘客轉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而金鐘站F出口更連線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在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甚至前往灣仔皇后大道東一帶,而捷運公司於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地產發展商於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線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長280米,隧道內設有行人運輸帶,已於2007年2月26日啟用。 乘客可以由金鐘站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三期或灣仔星街及皇后大道東一帶。 值得一提,現時F出口行人隧道範圍由原來的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縮減至行人隧道連線該站大堂的出入閘口。 金鍾站設有8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線金鍾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或大堂,乘客可直接在車站通道穿梭金鍾主要建築物及購物中心及車站大堂,部份出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工具車站,方便乘客轉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兩綫路軌並非平行,荃灣綫路軌位於夏慤道及海富中心下(北面),港島綫路軌則位於德立街下(南面)。 四個月台都向外彎曲(車卡中央部分空隙最闊),令月台不同位置寬度不一,在港鐵沿綫各站島式月台之中較罕見。 由於月台彎曲引致月台與列車之間空隙較闊,列車到站時會播出「請小心月台空隙」的廣播,月台地面邊緣更貼上曾為此站獨有之大型「請小心月台空隙」標貼。 後來有其他車站呈彎曲的月台也於地面貼上類似標貼,近年更於月台幕門或月台閘門貼上,以加強提示乘客。 南港島綫(東段)工程於2011年5月動工,港鐵在原有車站以東的夏慤花園地底興建供南港島綫使用的轉車大堂及月台,並以扶手電梯連接原有的大堂及月台,而擴建部分會與東鐵綫共用。 最終於2016年12月完成,新路綫命名為南港島綫,並於同月28日啟用。

金鐘站英文: 月台漏水

而金鍾站F出口更連線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在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甚至前往灣仔皇後大道東一帶,而捷運公司于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地產發展商于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線金鍾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長280米,隧道內設有行人運輸帶,已于2007年2月26日啓用。 乘客可以由金鍾站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三期或灣仔星街及皇後大道東一帶。 當中南港島線5、6號月台設於車站L6層,月台則採用有別於港島線/荃灣線月台的灰白色,兩個月台均為前往海怡半島站,南港島線列車於抵站上落客後便會改以相反方向行駛。

為進行跟進修復,控制中心宣佈暫停東鐵綫全綫列車服務,包括城際直通車也停駛。 港鐵向運輸署通報事件及安排了接駁巴士疏導受影響乘客,惟指示不清析引起混亂。 港鐵就東鐵綫事故對乘客造成影響致歉,表示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92],以及會在收車後將進行深入檢查[93]。 及後,港鐵調查發現此次故障源於訊號系統發出有問題指令,估計屬軟件運作有問題,已要求承辦商加強系統軟件穩定性和盡快完成新軟件測試,不過新軟件最快要1至2個月後才可投入應用[94]。

之後,嗰列唔載客嘅地鐵列車就會由金鐘渡線區駛入呢個站港島綫嘅3號月台。 此外,金鐘站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畀乘客用,包括恒生銀行及中國銀行(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影相機等。 金鐘站英文 近C出口車站大堂嘅收費區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響車站內投寄郵件。 軍營於1979年交還香港政府,裏面大部分建築在1985年至1992年遭拆卸,只餘下數座歷史建築。 金鐘站英文2023 至於海軍地段,由於19世紀中後期英國皇家海軍在遠東地區的部署大增,於是決定在中環與灣仔之間的港島北岸填海,用來興建海軍船塢,使皇家海軍可在東亞長期派駐艦隊,香港因而成為當時英國在遠東的第二大海軍基地,僅次於星加坡。

金鐘站英文: 太古廣場

對於為何要花長達1小時處理故障,蔡稱是因需時重新啟動,至於傳送網絡具體究竟出現什麼問題,則需詳細調查。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香港賽馬會於2020年1月26日至10月18日期間暫停於賽馬日開放沙田馬場公眾席,故此馬場站亦暫停開放。 金鐘站英文 另因香港特區政府於2月4日起暫時關閉羅湖及落馬洲管制站,東鐵綫於當日起只維持紅磡站至上水站之本地綫一般列車服務,另設穿梭列車往來上水站與羅湖站以接载持有羅湖特價證之羅湖居民,但不設過境前往中國內地以及城際直通車之服務。

金鐘站英文: 金鐘炫

海軍船塢於1878年落成時,僱用近萬名工人,成為當時香港最大僱主。 第七任港督堅尼地(Sir Arthur Kennedy)在海軍船塢修建時,曾要求海軍撥出部份船塢土地,用來開闢一條連接中環至灣仔的道路,為當時彎多路窄的皇后大道東疏導交通,但遭到海軍以「保護軍事機密」為由拒絕[1]。 而由金鐘站南港島綫月台前往L2層月台(3、4號月台)曾一度需要轉乘三次扶手電梯,其後港鐵於2019年12月29日啟用能由L5層直達L2層月台的扶手電梯,以減少乘客轉乘次數[49]。 至於車站大堂亦為配合新擴建部分之用色而進行全面翻新工程,包括將大堂之藍色紙皮石及焗漆板,更換成白色仿麻石牆,以及在C出口旁的一端牆壁換成「藍色黃色漸變間條玻璃板」,是全港鐵市區綫網絡中首次使用,亦是繼東涌站及博覽館站後再次使用玻璃板。 自2002年將軍澳綫啟用後,觀塘綫乘客須在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而將軍澳綫於非繁忙時間班次較觀塘綫疏落,車程較之前多花費最少4分鐘[27],這不便讓不少觀塘綫沿綫各站的乘客改回經旺角站及金鐘站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金鐘站人流亦因而回升。 而擴建部分的中庭亦設置由美國藝術家Talley Fisher創作的懸浮雕塑《引領前行》,設計概念源自港鐵路線圖,象徵金鐘站四綫匯聚(即荃灣綫、港島綫、東鐵綫及南港島綫)[15][4]。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