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樓價下跌2023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樓價下跌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分析指,1997年時不少人承造九成按揭,當樓價短期內跌超過一成,便變為負資產,後來香港樓市在2003年回升得快,加上業主逐漸償還貸款,故負資產宗數相應回落。 《香港財經時報》於本文會解釋負資產定義、負資產原因及後果,並且回顧1997年後「負資產」情況,分析現時的情況。 不少人關注銀行對負資產態度和做法,業主斷供會否call loan(即要求提早償還按揭金額),專家就此會提出意見,並提出3種避免成為負資產的方法。 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亦相信,下一次公布的9月差估指數會繼續尋底。

在負資產宗數方面,由2021年第三季末僅3宗,到2022年第四季末高達12,164宗,升幅驚人。 樓價下跌2023 負資產是指物業市值低於未償還銀行貸款額,即所謂「資不抵債」的意思。 舉例說,有買家購入500萬元物業,承造九成按揭,即貸款額450萬元,但後來樓價下跌,物業價格跌穿450萬元,那麼這位業主已成為負資產。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2022|資產價格下跌成必然

但瑞銀指,若果今年內地人才大規模流入,以及港府「撤辣」,即撤銷針對非本地買家及非首置人士的印花稅,不排除樓價回升,估計最多升5%。 其中一個原因是搵工容易,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投身長工時、高勞動、厭惡性的服務類工作。 在此情況下,消費者若想享受服務,自然會被要求付出額外成本。

莊太量認為,今年首兩季,經濟表現最差,這已過去,預期第三季經濟表現會好一些,失業率持續下跌,就業人口在過去兩個月見底回升,較多公司招聘人手。 瑞銀指,將今年本港住宅樓價的基本場景預測從跌5%下調至跌10%,最高跌幅更達至15%,原因除了加息外,還包括疫情,以及今年至今較預期嚴重的人口外流。 【樓市走勢2022】香港樓市下滑是不爭事實,當前不少人會問:到底樓價跌到幾時? 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拍翼,可能引起得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同樣道理,一位客人在紐約某餐館吃完晚飯,放低30美元小費(tips),可能拖累數千公里外的香港樓市繼續下跌。 話說美國服務業向來有「收貼士」傳統習慣,但自新冠疫潮爆發後,這兩三年情況呈現新演繹,如今任何客人用膳後不放低相等於消費額至少20%的貼士,勢難「行出門口」,部分餐廳的小費指引更高達75%。

樓價下跌: 一手新盤以低價搶灘

這種下跌,將表現在與市民收入相比的相對樓價,而不一定表現在純以金額相比的名義樓價。 其實,下跌三成並不是一個數字,而是市場的表現,無論以現在的樓價下跌三成,或者在樓價上升三成之後再下跌三成,所產生的結果都是差不多。 如果借貸人不再跟銀行商談,銀行會向借貸人發出破產令,然後收樓,把物業拍賣。 銀行一般會給一個期限去還款,其實借貸人只要把按揭轉按到其他銀行便成。 首先,「Call Loan」的個案甚少,如被傳媒報道,對銀行品牌及按揭業務造成負面影響。 即使是高成數按揭,只要貸款人不要做違反按揭契的事,如「偷雞出租」,因有按揭保險保障了銀行,高成數按揭反而「Call Loan」機會更少。

樓價下跌

樓市受到疫情、股市波動及加息等不明朗因素影響,近期市況表現疲弱,有分析員認為,香港樓市同時受到移民潮影響,估計今年樓價下跌最多約6%,並睇淡中高價住宅後市走勢,租售價或會有更大跌幅。 有「星級分析員」之稱的Portwood Capital董事總經理卓百德接受媒體訪問時稱,政府收緊防疫措施限制了經濟活動,而加息對樓市屬利淡因素,影響按揭成本及供樓負擔問題,預期今年樓價難望上升,全年料跌約3至6%。 他認為移民潮會持續,若年底前未能與內地通關,中高價物業表現將跑輸大市。 高士台三房貶值258萬 樓價回軟令市場蝕讓買賣增加,新界上車地區荃灣連錄同類個案,消息指出,荃德花園D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約306方呎,以385萬元獲承接,呎價約12,582元。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受惠「波叔plan」

至於香港樓價方面,港元拆息續現升勢,對供樓成本以及整體按揭市場有一定影響,部分業主加大議價空間,相信樓價在短期內仍會進一步下調。 政府最新數據顯示,整體住宅物業價格年初至今反復向下,今年首7個月累跌4.5%。 樓價下跌2023 洪灝亦向本地媒體提及,不會投資房地產,在經濟轉差、資金外流和加息等因素下,香港樓價將面臨長期下行,預計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有機會從去年8月的歷史高位(191.34點),在未來3年下跌5成。 現時樓價相較彼時約有10%跌幅,換言之,他預期3年內仍有4成潛在跌幅。 張宏業預期,美國今年3月加息,到了第三季累加至一厘半以上,香港才會跟隨加息,至年底加至半厘,下半年後本港樓市轉勢,樓價下跌,估計全年二手樓價跌5%至10%。

樓價下跌

如疫情在未來數周內受控,有信心樓價及成交量在第二季稍後時間開始回升,今年一般住宅樓及豪宅仍有望升3%至5%。 其實這是誤解,買家可以因為樓宇質素不合規格而訴之法律,但不能要求退錢。 不過,除了恒大的樓盤之外,維權事件在其他地產商的樓盤並不常見,估計中國樓市是不會下跌三成,香港亦同樣不會。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2022|樓價指數連跌3個月

首先是出現大量負資產,繼而樓價繼續下跌,有人會認為因為樓價太高,才會出現這個現象,就算樓價是現價一半,無論什麼原因令樓價下跌三成,同樣會出現大量負資產者以及樓價繼續下跌。 【now.com財經】有老友話,近日恒大(03333)事件,加上傳聞中央政府整頓香港房地產,香港樓價下跌三成不是夢,叫我小心一些,我話做生意一定有風險。 老友可能不明白,樓價下跌三成是有違國策,習主席提倡共同富裕,樓價下跌三成「共富變共貧」,中央政府是不希望樓價繼續上升,而不是要樓價在現階段下跌三成。 若果未來樓價持續下跌,業主不幸成為負資產,那麼銀行會否call loan? 星之谷按揭行政總裁莊錦輝指,事實上,銀行因樓價跌而「Call Loan」的個案甚少,除非貸款人拖欠供款、業主將物業申請財務公司二按或被發現出租高成數按揭物業。 要應對負資產的到來,不外乎三招,減少借高成數按揭、準時供樓及保持充足現金應對。

樓價下跌

正如有學者所指,2003年後,即使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本港樓價下跌,跌幅大約一成。 樓價下跌2023 如果二手樓叫價持續向下,或者二手樓價跟同區一手樓樓價相若,反映樓市未見底。 若果二手樓樓價持續低於同區一手樓樓價,反映樓市不會持續下跌,屬見底跡象。

樓價下跌: 樓價下跌 共富變共貧?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去年全年住宅買賣合約宗數有74,297宗,按年上升24%。 但自去年7月以後,住宅買賣合約宗數由7,579宗跌至每月4,000至5,000多宗,10月至12月宗數分別為4,643、5,409和5145宗。 莊錦輝則表示,買入價不應高市價太多,香港樓市氣氛疲弱,建議準業主入市時買入價不應比市價高出太多。 事實上,有了壓力測試以及金管局種種限制按揭成數的措施後,整體樓按穩健,只要貸款人目前負資產情況並不嚴重,銀行普遍都不會因物業資不抵債而採取行動。

樓價下跌

而累計今年首8個月,樓價指數已累跌6.52%,如對比去年9月時的歷史高位398.1點,更累跌7.51%。 今次帶大家直擊一個三房套連工作間放盤,參考銀行網上估價,單位較買入價已下跌約10萬元。 樓價下跌2023 該行指,短期內,置業人士難免面對不少風險因素,例如息口上升、經濟不明朗等,使樓市走向存在不穩定性。 但若政府放寬隔離措施及進一步落實通關安排,相信能為市場打下強心針,亦期望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對樓市的著墨能為住宅市場帶來正面信息。 至於香港樓市2021年展望,仲量聯行香港主席主管曾煥平表示,低息環境將繼續支持香港樓市2021年的住屋需求,然而,交投仍主要視乎整體經濟及失業率趨勢,預期失業率將於「保就業」計劃結束後上升。

樓價下跌: 樓市經歷風雨後將重見彩虹!今年樓價將先跌後升:全年仍有望升約5%|樓市布陣

到了2003年,「沙士」病毒在本港爆發,由當年3月開始,直至6月下旬結束,期間樓價指數累跌4.6%。

另外,市場亦期望香港特區政府10月的施政報告有振興經濟及優化樓市的措施出台,有利提振整體市場氣氛。 如市場期望的好消息能出現,樓價跌幅可望在第四季喘穩,預期全年樓價跌幅約在9%左右,否則樓價有機會下跌10%至12%。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昨指出,8月樓價指數已跌至2019年3月以來的42個月(即3年半)新低。

樓價下跌: 樓市預測

踏入香港樓市2022年1月,二手市場湧現移民盤、減價盤,樓市是否開始轉勢? 近期二手市場湧現減價盤,不少準買家都會趁此執平貨,綜合多位專家教路,執平貨要留意九大要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受到疫情及加息雙重夾擊,物業市場成交低迷,減價盤湧現下,差估樓價指數繼續尋底。 地產界人士認為樓價下調壓力不散,期望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振興經濟及提振樓市措施,如推出「0+0」入境檢疫措施。

  •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量化寬鬆,樓價升勢尤其顯著,推升本港樓市的因素包括低息環境、住屋需求龐大、供應不足等等。
  • 7月初,金管局放寬1,500萬元物業的按揭成數,陳永傑指,有關措施確實減輕了置業人士的首期負擔,但對整體樓市交投氣氛幫助不大,7月份一及二手成交依然膠著。
  • 對於交投疏落的屋苑或大廈,在缺乏成交參考下,單位的估價和市價或會有差距。
  • 另外,因懷疑涉及洗黑錢活動、利用個人戶口進行商業交易等也有機會被銀行暫停戶口運作及追收按揭貸款,導致要緊急轉按。
  •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樓價短暫亢奮,但不代表樓價轉勢向上。
  •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 上述「小費通脹」現象令美國很多消費者叫苦連天,惟既然廣泛存在,背後必有原因。

報告指,與上年樓價高峰期相比,部分樓盤的價格已累5%至10%。 專家料疫情高峰約在9月出現,戴德梁行預期,樓價於今年9至10月將會觸底,並在第四季轉趨平穩,全年樓價整體下調幅度約5%至8%。 樓價下跌2023 反而一手市場相對活躍,最近兩、三個月各發展商加快推盤,當中不乏大型新盤開價貼市,銷情理想,反應本港樓市剛需依然。 料未來數月推出的新盤將受首次置業的年輕家庭及準備換樓人士歡迎,相信住宅市道將繼續由一手新盤帶動。

樓價下跌: 銀行發出破產令再收樓

雖則美聯儲啟動加息步伐,但其實亦無需過份憂慮,因為本港息率未必會跟隨,大有不跟加的條件。 短期潛在一手供應逾萬伙,當中不乏大型樓盤,重點區份包括啟德、屯門、天水圍等。 供應充足,加上市場上仍然存在相當龐大的用家需求,未來數月若經濟市況好轉,預計住宅市場交投量逐步回升;惟由於去年基數較大,預料全年成交數量或較去年下跌35%。 樓價下跌 樓價下跌2023 此外,差餉物業估價署於上月低公佈的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亦顯示,樓價創下自2020年2月以來新低。 指數報398.1點,按月跌1.65%,連跌兩個月之餘,亦較2021年的歷史高位回落5.53%。 當中,中小型單位樓價按月跌幅最勁,達1.31%至2.15%。

今日美國再度加息的消息,他相信將令市場更為觀望,而且情況將於下半年持續,相信下半年樓價呈下跌趨勢,已是不爭事實,料下半年樓價跌幅,將完全抵銷上半年的升幅(6.7%)。 他預料,需待明年息口轉向,以及經濟好轉,香港樓市才有機會轉跌為升。 此外,他預料疫情緩和後一手新盤將蜂擁推出,發展商為促銷,首批單位或會以吸引價推售,相信可進一步刺激一二手成交量。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鑑於2022年香港樓價出現顯著調整,因此負資產個案亦有所急增。

其他文章推薦: